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廖化表示挺冤的,啥時候做過先鋒了,而且雖然蜀漢後期人才匱乏,不過廖化也是一個人才,和名將張翼並列,多次擊敗過魏軍。

    廖化是襄陽人,開始不過是關羽手下一個主簿,關羽兵敗以後他也被吳軍俘獲,不過他挺忠心,為了逃回蜀漢於是詐死,“時人謂為信然”,然後他找了個機會帶著自己母親逃回了益州。應該說廖化還是有勇有謀,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自己跑回來,還能帶上老母,可以說不簡單了。

    對於這麼忠心的人,劉備自然也是委以重任,廖化一回來就被封為宜都太守,從主簿到太守,也是一次大的飛躍。此後在蜀漢廖化一路高升,最後官至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

    廖化的一路高升和他是荊州出身有一定關係,但是他自身能力也很出色,雖然史書上關於他的記載不多,不過在有限的記載裡可以發現連魏國名將郭淮都在他手下吃虧。

    《魏書》:(延熙元年)九月,蜀陰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營。雍州刺史郭淮遣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遊奕將兵討惇。淮上書:"贇、奕等分兵夾山東西,圍落賊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勢惡離。"促詔淮敕奕諸別營非要處者,還令據便地。詔敕未到,奕軍為惇所破;贇為流矢所中死。

    郭淮派人王贇、遊奕兩人夾擊廖化,結果被廖化抓住機會各個擊破,遊奕大敗,王贇中箭而死,郭淮吃了一個大虧。直到嘉平二年,郭淮才擊敗廖化,終於找回一次場子。

    在魏國後期,郭淮也是有數的名將,能和他互有勝敗,再考慮魏軍國力佔優,廖化也算是很不錯的表現了。

    所以從能力上來說,廖化的表現可圈可點,在《華陽國志》裡將他和王平、句扶、張翼等人並列,用“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來形容缺乏人才,對於廖化來說未免有些不公平。

  • 2 # 海鏡清

    廖化自己就是蜀中的大將啊,反而是先鋒沒幹過。

    《三國演義》中,廖化是和關興共為先鋒,屢立戰功,曾殺敗司馬懿,得其金盔,錄為頭功。這個時候,蜀中依然是人才濟濟,所以“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純屬無稽之談。

    三國演義中廖化當先鋒,差點宰了司馬懿

    在真實的歷史上,廖化的資歷很老,在劉備尚未稱帝之前,就是關羽手下的主簿(秘書長)。劉備東征的時候,他就當了將軍,獨自帶一路兵馬,授宜都郡(今宜昌、秭歸、巫山一帶)太守。當時劉備手下的大將是黃權、馮習、吳班,先鋒是張南,廖化肯定是不如有優秀戰略眼光的黃權,但馮習、吳班、張南,也不比廖化強到哪兒去。

    關羽敗亡後,廖化不願降吳,詐死後回到蜀漢,得任太守,獨領一路兵馬

    到了諸葛亮時代,他是丞相參軍,馬謖在街亭慘敗之前就是丞相參軍,可見在這個位置第一要有才幹,第二要諸葛亮認為你有培養價值。在收復陰平郡(甘肅文縣)之後,諸葛亮讓廖化當了陰平太守,兼廣武都督,守衛蜀漢的西北邊境,獨當一面。雖然還比不上大將魏延、吳壹,也和王平、高翔一個級別了,屬於第二序列。

    地形複雜的陰平

    陰平在哪呢?西邊緊鄰九寨溝,全境為山地和河川穀地,地形複雜,很考驗指揮官的軍事地理水平。廖化不負諸葛亮的期望,獨自打垮了魏國的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兩路兵馬,陣斬王贇。老實話一打二獲得全勝的戰例,在蜀漢還真找不出來幾個。

    廖化領兵的個人戰績在蜀漢將軍中是排得上號的

    這個時候,廖化雖然地位不如王平(守漢中)、馬忠(守南中)、鄧芝(防東吳)三位大將,但仍穩居第二序列。

    到姜維北伐的初期,每次陪伴他的只有廖化。這個時候廖化是名副其實的蜀中大將,相當於姜維的副手。後來雖然多了張翼,但廖化依然是副手之一,任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官位與張翼相等,這兩個人就是姜維身邊的哼哈二將,誰敢讓他去幹先鋒這種粗活兒?

    騷年,是你說老夫不行?

    蜀漢末年,廖化已經年過七十了,退居二線,但還沒有老糊塗。262年秋,姜維不顧蜀漢內部矛盾激化,又出兵北伐,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意思就是:“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說的就是伯約(姜維字)啊。智謀並未超過敵人,力量比敵人要弱,但用兵卻沒有滿足,這樣的話怎麼能夠生存下去呢?《詩經》說‘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趕上這個時候’,講的就是現在的事。”果不其然,同年十月姜維在侯和被鄧艾擊敗,退軍駐紮於沓中。

    當時蜀中的第二代將領實際上已經有一些了,只不過大多數事蹟未能流傳下來,有深得羌胡愛信、隨姜維北伐時戰死的鎮軍將軍王嗣,有堅守防地的樂城監軍王含、漢城護軍蔣斌(大司馬蔣琬之子)和黃金圍督柳隱,有被部下出賣、格鬥而死的關中督傅僉(夷陵烈士傅彤之子),有率孤軍二千對抗三萬吳軍、死守永安的領軍羅憲,坐鎮南中七郡的監軍霍弋(名將霍峻之子)。

    他們當然不如五虎將、魏延這些難得一遇的猛人,但與蜀漢的二線將領相比,並差不到哪去的。所以不要再說什麼蜀中無大將了,蜀漢北伐失敗還是綜合國力遠不如魏國所致,而不是沒有大將。

  • 3 # 暮雨夜行歸何處

    許多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熟知一句話,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意思說蜀漢後期人才匱乏,連廖化這種拿不上桌面的的武將都可以擔當先鋒之任。

    可能,很多人都是透過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來了解的三國這段歷史,《三國演義》上對廖化這個角色著墨不多,由於書中所寫的蜀漢前期的武將集團太過豪華,出名的有五虎上將、魏延等等一流的武將,與他們相比,廖化確實很不夠看,這使得當他在蜀漢後期人才凋零擔任先鋒的時候被後人嘲笑。

    難道廖化真的像後世人說的那麼不堪嗎?

    答案是否定的,廖化不單不是庸才,而且是一個很出色的將才,是蜀漢中後期的中流砥柱。

    在這裡,插一句題外話,說一下這“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俗語的由來:

    這句俚語的由來,普遍認為是出自一本清末的小說,而這本小說本身跟三國毫無關係。在這部小說中,有一個老漢眼熱一個年輕書生,看到年輕書生在編縣誌,因此嘲笑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老漢想表達:我這麼大年齡都沒有編縣誌,你一個毛頭小夥居然裝模作樣地當文豪寫縣誌。

    講完這個題外話,接下來,咱們來談一談真實的廖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 廖化文武雙全

    首先,廖化的出身並不好,他起初是個黃巾賊,在劉備赤壁打敗曹操之後,不遠萬里來投靠劉備,之後劉備入川,就留下了廖化輔佐關羽,而關羽讓廖化做了自己的主簿,做了個文職;關羽什麼人啊?那可真的是一身傲骨啊,這麼傲的人,能把這個人留在身邊,說廖化沒點兒真本事也不行吧。

    關羽率兵進攻樊城,開始的時候,是命令博士仁和糜芳做先鋒的,結果這二人酒後失職,被關羽罷免了,轉而把先鋒的位置給了廖化。

    關二爺的先鋒官啊,這還了得?難道還不能證明廖化的本事?

    二 千里走單騎的廖化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裡面關二爺忠義無雙,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

    但真實歷史上,沒有關羽千里走單騎,只有廖化千里走單騎。

    話說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被擒殺之後,廖化也被俘獲了,結果廖化一直想念劉備,不想為孫權效力。因此上,詐死,拉著自己的老母,千里進西川,迴歸劉備。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一個人啊,還拉著自己的老母,這份能力、這份果決和這份忠心,我個人覺得絲毫不輸關羽。

    三 屢立奇功,忠心為蜀

    廖化跟隨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候,可是差點兒殺了司馬懿啊。原文如下:

    卻說司馬懿被張翼、廖化一陣殺敗,匹馬單槍,望密林間而走。張翼收住後軍,廖化當先追趕。看看趕上,懿著慌,繞樹而轉。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樹上,及拔出刀時,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隨後趕出,卻不知去向,但見樹林之東,落下頭盔一個。廖化取盔捎在馬上,一直望東追趕。原來司馬懿把金盔棄於林東,反向西去了……廖化獻上金盔,錄為頭功”。

    這要是廖化追上了,一刀砍了司馬懿,這諸葛亮北伐能否更進一步也未可知。

    諸葛亮死之後,廖化依然輔佐姜維北伐。在第七次伐中原的時候,廖化刀斬魏國先鋒鄭倫,率軍殺敗了鄧艾。但,苦於劉禪聽信讒言,強命姜維退軍,錯失了伐魏良機,等到日後姜維還想再行伐魏的時候,廖化看到連年動兵,蜀漢國力不支,於是便勸諫姜維:

    “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將軍強欲行難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專也。”

    這可真是忠心為蜀,赤膽忠心啊。

    縱觀廖化一生,先後跟著關羽、諸葛亮、姜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以勇敢果斷著稱,最後官封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在當時的蜀漢,老百姓就有“前有王、句,後有張、廖”之譽。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張為張翼,廖就是指的廖化。

    這麼一個有勇有謀、文武齊備、忠心為蜀的良將奇才卻被後世人嘲諷,我個人覺得是對廖化其人極大的不尊敬!

  • 4 # 兠罷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只是一句比喻,表示蜀漢後期朝中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其實,蜀漢不是無人可用,只是大多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諸葛孔明政務和軍事都一把抓,事無鉅細都要管,不放權給下面的人,導致基層的幹部得不到鍛鍊,在關鍵時刻無人可用;另一方面內部各個集團相互排擠,劉備靠荊襄集團起家,自然要維護荊襄集團的利益,而諸葛孔明作為荊襄集團的代表自然要維護和重用荊襄集團的人,這就導致後面加入的西蜀集團和馬超為首的西隴集團得不到重用,時間久了人心自然散了,後來這兩個集團的人自然就不願意那麼全心全力為蜀漢效命。後來荊州被東吳奪走,那就基本斷絕了荊襄集團對蜀漢的人才輸出,最終導致蜀漢的人才匱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菌液養雞可靠嗎?養殖方面,該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