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麟321弘揚正能量
-
2 # 一枚生命力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致使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強,宰相是君主最有力的助手,沒有了宰相,賢能之士很難發揮輔弼作用,不僅不利於集思廣益,而且個人精力畢竟有限,容易造成政事的積壓失察拖拉草率等不良後果,影響辦事效率,如果皇帝不夠勤政,更會出現像大權旁落宦官亂政等現象,這些都是君主過分專制引起的弊端 。明朝東廠就是比較好的例子。
-
3 # 雄觀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是中國傳統政制的一大變故,我認為,朱元璋採取這一舉措,是典型的歷史倒退。廢除丞相這一事件,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位丞相胡惟庸案引起的,大致經過是這樣的。
1380年正月,胡惟庸說,老家的那口古井裡冒出甘泉,就邀請朱元璋過來參觀,朱元璋也覺得好奇,就去了。走到西華門時,一個叫雲奇的太監拉住朱元璋那匹馬韁繩,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覺事態嚴重,立即返回,登上宮城時,發現胡惟庸老家上空塵土飛揚,牆道都藏有士兵,就以荼毒賢良的罪名,立即處死胡惟庸和陳寧,最後株連了很多人。這個案件中,以胡惟庸為首的淮西朋黨集團被朱元璋誅殺殆盡,三萬人死於這場鬥爭。
胡惟庸被殺以後,丞相制度被廢,從此以後,皇帝開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中央集權得到了空前加強。那麼,問題來了,明朝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之後,社會體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朱元璋廢丞相、皇帝兼政府首腦的制度便是這樣,從邏輯上來說,這套制度要求每一任君主都要有高超的政治才能、充沛的精力,生出八爪魚一樣的手臂審批奏摺。但在嫡長子繼承的世襲體制下,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明朝的黃宗羲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
有人說,明朝雖然廢了丞相制,但有內閣制。其實,認為內閣就是丞相制的,說明對歷史瞭解還不夠充分。明朝的內閣制與丞相制有著天壤之別。丞相是政府首腦,內閣無論首輔還是次輔,從來就不是政府領袖,他們充當的角色只是皇帝的秘書。所有的事情,都要奏報皇帝,沒有一點決策權,也就是說,沒有副署權。
那麼,有人會問,什麼叫副署權?所謂副署權,就是丞相有副署詔令的權力。
舉個例子來說, 秦漢時期,丞相負責管理軍事大計或其他要務,一旦有機要事情,皇帝會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議,避免專斷。而一般政務,則可由丞相決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諮詢,丞相有時可封駁詔書,表示對皇帝命令持保留態度。丞相具體職權是,任用官吏,或是向皇帝薦舉人才;對於地方官的有考課和黜陟、誅賞的權力;主管律、令及有關刑獄事務;地方上若有暴動等事,丞相派屬官前往鎮壓;在軍事或邊防方面也承擔一定的責任;全國的計籍和各種圖籍等檔案都歸丞相府儲存。西漢時御史大夫輔佐丞相,職掌大致相同,所以不少事務常由丞相、御史共同出面處置。
從這裡可以看出,有了丞相,就等於說皇帝手中的權力被丞相分了一部分,不是皇帝一人說了算。而廢除丞相,所有權力,皇帝一人獨攬。
結合秦漢時期的丞相權力,對比明代的內閣機構來說,丞相機構擁有詔敕的副署權,皇帝詔敕未經丞相副署,在名義上是缺乏合法性的;而明代的內閣輔臣,不管多麼不可一世,也沒有副署權。丞相可以合法地領導政府、指揮六部;但明朝內閣並沒有這個權力。大家都知道,萬曆首輔張居正權力很大,但他的權力並不是來自相權,而是來自攝政身份。張居正自己都說了,我不是丞相,我是攝政。所以當張居正推行考成法,要求將朝廷對百官的考核成績送內閣時,立即就受到抗議,說內閣越權了,原因就在這裡。
熟讀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到了晚清,立憲派追求君主立憲制,但是,君主立憲制無法割裂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必須有一個政府首腦,無論稱呼它為丞相也好,首相也罷,亦或是總理也行,總之,政府必須要選立一個首腦。這樣,才能夠正本清源的推行內閣責任制。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推行君主立憲。然而,沒有丞相,還搞什麼君主立憲和責任內閣,無異於空中樓閣。
所以說,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實在是貽害不淺。我覺得,丞相制度的廢除,社會體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單影響了整個大明王朝,還禍及晚清的官制改革。
-
4 # wk82156506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使相沿一千餘年的宰相制度至此銷聲匿跡,君權、相權合二為一,使封建君主集權專制制度發展到了最頂峰。
-
5 # 王哲270723
朱元璋是勞模,但他的子孫不是,從朱棣開始設立內閣,協助皇帝理政。起初內閣官員品位只五品,目的是防止內閣權力過大。可到了他兒子朱高熾,內閣就升到三品,最終內閣變成了皇帝權力的制約。
-
6 # 關東俠客
明太祖在胡惟庸案(1380年)以後廢除了實行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撤底解決了皇權和相權的衝突。設殿閣大學士備皇帝顧問。大學士中一人當首輔和輔臣幾名,相當於後世的內閣制度。朱元璋以後殿閣大學士權力漸重,明朝皇帝幾乎清一色的胖子省心唄!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還打了三場戰爭,內閣製作用。中央設吏戶禮工刑兵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兵部有權無兵,將領有兵無調兵權彼此牽制。地方方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地方上政權,軍權和司法權分離。這種制度使明朝地方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出現軍人叛亂的事情。朱元璋創造的這套政治體糸簡單高效是後世內閣制和三權分立制度的雛型。
-
7 # 老劉說書
社會體系並沒有什麼根本改變,到朱棣朝,實質上只是把宰相分權了,變成內閣。所以說不能說這是歷史的倒退,整個中國君主專制歷程都是朝一個目標前進——中央集權,相對於那個時點來說這是歷史的進步,到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
8 # 小李來了1
封建社會的主要標誌是什麼,可能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答案,其實我是山東人,也是中華地區所謂規矩最多的地域,例如女人沒有上桌的權利,處處彰顯所謂的大男子主義,殊不知,這種情況就是封建社會的餘毒,這些東西是在山東人的骨子裡的,不是上幾天學可以抹除的。
在我看來封建主義的最顯著的特症就是一言堂,不可違背一家之主的威嚴,這些在以儒家發源地的山東更是到達頂峰。
既然在清朝滅亡之前被稱為封建社會,這恰恰說明了洪武帝朱元璋高明,他將封建社會給進一步發展,這個的外在表現就是取消丞相,宰相所謂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將權利集中在皇帝的手中,中央集權。
中華上下五千年,秦始皇統一奴隸制,將權利集中在一人手中,中華正式進入我們稱為封建社會的歷史程序。
所以說啊,朱元璋可真不是開所謂的歷史倒車,他只是將權利給進一步集中,只是,這樣的集中全力的做法只能在開國皇帝的手中可以做到,後面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中後期的明朝皇帝跟中後期的清朝皇帝一樣,整個國家班子皇帝已經說了不算了,更多的是要依靠所謂的內閣,軍機大臣來處理國事,只能說這是歷史的必然性,不是所謂的開歷史倒車。
-
9 # 14885143955
廢相後,鞏固了皇權,但使皇權失去制衡作用。取代內閣擬草詔書,但無決策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百姓的利益才會得到保障作用。
-
10 # 我是十八般武藝
朱元璋廢除宰相後最直接的影響是自己的工作量變的多了,以前有宰相輔助處理政務,現在就自己一人單幹了。幸虧老朱從小生活貧苦,又半輩子戎馬生涯養了副好身板,但他後面的兒孫們可就hold不住了。第二是君權大大集中,權利被自己一人獨享,晚上睡覺終於踏實了。那麼朱元璋為什要廢除沿襲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呢?
第一個原因呢,就是朱元璋有感於前朝宰相權利過重,不利於自己統治。那麼元朝的宰相權利有多重呢?史書告訴我們,元朝後期宰相可以左右皇位的繼承,就問你怕不怕?
第二呢,就是宰相胡惟庸當政期間專橫跋扈,遇到事情經常不請示領導,擅作主張,這引起朱元璋的很大不滿。朱元璋心裡暗自窩火,終於逮個由頭狠削了胡惟庸一頓,並順勢取消沿襲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好啦,宰相制度是取消了,可活誰來幹呢?洪武朝設立諸位大學士,後來又設立“文華殿”大學士。這就是明朝“內閣”的前身啦。
前期諸位學士們是沒有啥權利的,過去宰相主要有:決策權,行政權,議政權。老朱取消宰相後,把決策權攬到自己身上,行政權分給六部,議政權分給諸位大學士,此時的內閣(就用內閣這個稱呼吧,好理解)只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機構也可說是顧問團。內閣不是法定的國家機構,權利來源於皇帝的給予。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內閣的權職漸重,並開始侵佔六部的一些權職,尤其是獲得“票擬權”後。老朱家的人也不傻,立馬想出對策,開始重用身邊的宦官,並把“批紅權”授予寵信的宦官,相對於內閣來說,宦官對皇帝的依賴性更強,也更好控制。
可能有的看官會問了,什麼叫“票擬權”,什麼叫“批紅權”。來,我說一遍你就知道了。全國各地的政務發到京城後,這些奏章或者是摺子要先送到“通政司”彙總,然後交個“司禮監”,並送給皇帝過目,皇帝看完了就送給內閣,內閣的各位大人們會把處理的意見寫在折了上,這就叫“票擬權”。寫好意見的摺子在送到皇帝面前由皇帝決定是否可行,但是明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懶,一般只看幾個摺子後就把活撂給宦官了,宦官在根據的皇帝的意見代筆,因為批示用紅筆所以叫“批紅”。宦官也有一個組織叫“司禮監”權利大著呢,其實宦官就是皇帝放出來限制內閣的,由此就形成了明朝特色的權利運作方式。其實內閣在後期已經有了現代內閣的意思了,可惜呀這個制度沒有完善沿襲下去。
回覆列表
當時明中央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延用了元朝的中書省,總管天下政事。中書省的最高長官為丞相,統帥百官,只對皇帝負責。當時第一任左右丞相是李善長和徐達,他們處事小心謹慎,和朱元璋沒有衝突。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胡惟庸升為中書省丞相後,皇帝和丞相的矛盾日益尖銳。對此,朱元璋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下令廢除中書省,罷丞相;然後就提高了中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地位,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奉行皇帝的命令。
這一措施確實加強了皇權。但廢了丞相以後,政務紛繁,朱元璋實在是力不從心,於是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又社置了殿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幫助閱讀奏疏,處理檔案,兼為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