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雲卿

    《將進酒》有十數個版本,之所以有這麼多版本,那是因為在流傳過程中被編者、刊刻者根據個人審美和理解改動,或者在傳抄過程中抄錯。

    周勳初先生說:“追尋李白詩原貌,自當尋找接近作者生活年代的最早紀錄,宋刻李詩,不管是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抑或景宋鹹淳本《李翰林集》,因為已經後人之手,上距唐代已遠,所以還不能算是接近李詩原貌的首選材料。敦煌手寫本(三種)以及殷璠《河嶽英靈集》乃是接近李詩原貌的首選材料。”

    今天我們所讀到的《將進酒》,原始版本出自唐代殷璠的《河嶽英靈集》。但不得不提的是,今天傳下來的《河嶽英靈集》,最早也是宋刻本,如北京圖書館所收藏的南宋刻本,距離天寶年間已過去400多年,其內容很可能經過了改動。

    那麼只有敦煌三種手抄本,最接近李白的原詩了。

    上世紀初在敦煌鳴沙山千佛洞第288號石窟中發現了5萬餘捲成書於公元5世紀至11世紀的手寫本和木刻本文獻,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的發現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四大發現”之一。但很可惜,彼時還是清末民初,世道混亂,其中3萬餘卷,都被英法俄日等國掠走。其中最具學術研究價值(除佛經外)的文獻,大部分都被英法兩國收藏。

    而李白詩之敦煌手抄本中的兩種分別被英、法兩國收藏,版本編號為S2049、P2544。英法的這兩個版本,大概因為抄寫者文化水平低,所以錯漏很多,如下:

    (英藏)S2049版本:

    (法藏)P2544版本:

    可以看到,兩個版本內容基本一致,就連疏漏處都相似,基本可以判定兩種抄本同源。

    前面為什麼說這兩版抄寫者文化水平低,因為不僅有很訛誤、疏漏,詩中有些地方還語句不通,比如S2049版“奔流到海不岸複迴”,P2544版本的“奔流到海岸不複迴”語句倒是通順了,但明顯多了個“岸”字。

    因此,這兩個版本不太可靠。最具可信度的是第三個版本P2567,這個版本字型工整清晰。是羅振玉1913年根據敦煌文字的照片影印,收入《鳴沙石室佚書》,題為《唐人選唐詩》,在這裡面,《將進酒》的原本詩名為《惜罇空》。

    《惜罇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迴。

    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髪,朝如青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盃。

    岑夫子,丹丘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

    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

    古來賢聖皆死盡,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今版“古來聖賢皆寂寞”,在敦煌手抄三版中都為“古來聖賢皆死盡”;今版“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在敦煌手抄三版中都為“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惜樽空》中為“天生吾徒有俊才”。看起來幾字之差,但含義也有所不同了。

    我為什麼說《惜罇空》為《將進酒》的原本詩名呢。我認為古人寫詩,要麼像李商隱一樣不寫題目。倘若寫詩名,則必與詩歌內容有著聯絡。如李白的《蜀道難》,寫的是古蜀道的艱難險阻。

    而《惜罇空》,自然也與詩歌內容有著直接聯絡,詩中有: “莫使金罇空對月”、“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句,很顯然,酒興半酣,請喝酒的人因為費用不足而提議罷飲,這讓酒興正酣的李白很惋惜,就好像一個興致正濃的人突然被澆了盆冷水,也將李白積壓心中的憤懣與狂傲給點燃了,因而作此詩。要知道,這首詩是李白被賜金放還之後寫的。

    詩一開頭就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起句氣象雄渾闊大,及至“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整首詩奔騰激盪、豪逸流注,氣勢一貫而下,想來正是由於“酒罇空”引發的激憤之情,如一直喝得很順暢,玉山傾倒,那麼這首詩也許就不存在了,或是另一番境地。

    因此,如果詩名為《將進酒》,那麼詩歌內容應與題目相符。雖然今版《將進酒》中有“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但按照周勳初先生的理論,敦煌三種手抄本,其內容都比宋刻本的《河嶽英靈集》更接近李詩的原貌。但敦煌三種手抄本,都沒有“將進酒,杯莫停”這句詩,而是“岑夫子,丹丘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

    我們知道,“岑夫子”為岑勳,“丹丘生”為元丹丘,這兩人都是李白的好友。

    從詩歌的節奏上來講,敦煌手抄本的詩義更簡明流暢。

    “岑夫子,丹丘生,與君哥一曲,請君為我傾。”意思就說,岑勳和元丹丘,讓我為你們唱首歌,請君為我一飲而盡。傾的不僅是“酒”,也包括“意氣”,所謂“意氣相傾”是也。

    綜上來說,《惜罇空》比《將進酒》更符合李白原本的詩題。

    除此之外,李白亦有另外兩首詩,題目為《前有樽酒行二首》,《惜罇空》未必不是李白根據以往經驗,臨時所作的修改。

    回到問題本身,那麼就算這首詩的題目就為《將進酒》,那麼讀音該叫“qiāng”還是“jiāng”?我認為正如上面所說,這首詩的氣勢奔騰激盪、豪逸流注。讀“qiāng”的話,意思為“願、請”,那麼無論是“請喝酒”,還是“願喝酒”,都與詩歌內容不匹配,也與詩歌氣勢不相符。

    我們當然知道,“將進酒”是漢樂府《鐃歌》18 曲之一,可這與李白有什麼關係,李白雖然很多古風詩都沿襲樂府舊題,但不代表這首也是。我要證據,不要猜測。

    事實上就是如周勳初先生講的那樣,哪個版本離李白創作的年代更近,哪個就更具可靠性。敦煌手抄本,成書時間在天寶末年,而據論證,李白寫這首詩,大致就在天寶十年~天寶十一年之間。

    相關知識補充:一、論“天生我材必有用”與“天生吾徒有俊才”

    相較於《惜罇空》的“天生吾徒有俊才”,今版《將進酒》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早已深入人心,是家喻戶曉的經典名言。但無疑經過了宋人的篡改,因為從詩歌的用韻來看,這首詩運用了轉韻。也就是幾句一換韻,換韻有個特點,就是首句押韻,稱為逗韻。

    詩的開頭兩句韻腳為“來、回”押十灰韻; 接下來的“髪、雪、月”轉為入聲六月、九屑韻; 接著“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又轉回了十灰韻。

    而如果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那麼“用”字,則不押韻,李白不至於有這個疏誤。因此,“天生吾徒有俊才”當為李白原句。

    而要理解“天生吾徒有俊才”的含義,也很簡單。

    “吾徒”可理解為“我輩”。

    漢班固《答賓戲》曰:“孔終篇於西狩,聲盈塞於天淵,真吾徒之師表也。”

    李白亦有詩云:“我輩豈是蓬蒿人。”

    “俊才”自然不是指才華,雖然也包含才華,但主要指“卓越的才能”。

    因此,“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來”意思為“我輩生來是有卓越才能的人,千金就算散盡還會再來。”

    相對來說,李白原句“天生吾徒有俊才”是一種自詡,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則具有一種普適性的價值觀,適用於所有人,因此很多人用此句自勉。

    而《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意思也很好理解。

    “天生”有兩種意思,一謂天然生成,二謂命中註定。

    結合語境來看,這裡的“天生”自然指的是前者。而詩中的“材”則通“才”,特指才幹、才能。因此,“天生我材必有用”可以解讀為:“上天賦予了我才能,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

    二、“高堂明鏡”與“床頭明鏡”

    “床頭明鏡”與“高堂明鏡”哪個更好,也是存在爭議的,有人認為“高堂明鏡”有士大夫氣,意象更高雅一點;而“床頭明鏡”則顯得有些小家子氣,閨閣氣。我覺得吧,古代梳妝鏡都在床邊,無論男女,不能免。所以“床頭明鏡”更貼近生活,真實自然。而且李白這個時候被賜金放還了,已經不是士大夫,何必再說什麼高堂明鏡,顯得造作。

    三、“古來聖賢皆寂寞”與“古來聖賢皆死盡”

    這兩句,哪一個更好,更符合李白的氣質和詩風,一直存在爭議。從用詞看,“死盡”不如“寂寞”更含蓄雋永,卻更能體現李白的狂傲不羈的性格,以及他內心被賜金放還的忿恨。“古來賢聖皆死盡”,說的是從古至今所謂的“賢聖”皆已死絕,實指“古”,其實也暗喻今。不僅古代的聖賢死盡,今天這個時代也如此,導致有才能的得不到任用。

    李白被賜金放還,是他一生最大的痛和失意。他原本為翰林供奉,貴為唐明皇的御用文人,身處長安殿堂的中央,卻遭受攻訐與誹謗,轉瞬間跌落凡塵,被趕出了朝廷。

    這對他來說,是極大的打擊,因為你這輩子,都不可能再有這樣的輝煌了,也不再可能回到長安。所以李白對世道人心、對李隆基都極度失望。所以才說出“古人聖賢皆死盡”,而“古來賢聖皆寂寞”未免太過安然,太過平靜,這與其詩奔逸豪放,一氣貫注的氣勢不相符合。

    再者,宋朝理學興盛,“古來聖賢皆死盡”自然會被看成是對儒家先賢們的不敬,給改成“古來聖賢皆寂寞”是很有可能的。

    參考文獻:

    1. 周勳初.李白詩原貌之考索[J].文學遺產,2007.

    2. 傅德岷.唐詩宋詞鑑賞辭典[Z].武漢:崇文書局,2005.

    3. 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 鬱賢浩.《李白叢考》,西 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

    5.傅璇琮、李珍華: 《河嶽英靈集研究》,北京: 中華書局,1992.

    6.趙海菱.李白《將進酒 》新考[J].社會科學輯刊,201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皇馬銀河戰艦星際迷航,曾經三連冠如今零射正,齊達內該不該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