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山丁子
-
2 # 麓風軒
且看下面這幅吳玉生老師的行楷作品:
可能很多初學者跟題主一樣具有這種認識上的誤區,那麼一定要把觀念改過來。
那好,再來看正確的寫字方式——練習篇章的時候,美觀與否要看整體,而不是哪一筆哪一個字,因此書寫的時候就要估計整體效果,注意字的大、小、疏、密、寬、窄要做適當調整,自然協調。
下面就具體字形具體分析,全都總結好了,這個一定要收藏——
1、字大:字形本身大,不要寫得小,但不能寫得肥,如圖所示:
2、字小:字形本身小,不要寫得大,但要有氣勢,如圖所示:3、字寬:字形寬,注意寫稍扁,但不能肥,如圖所示:
4、字窄:字形窄,注意寫稍長,但不能瘦,如圖所示:
5、字高:自高者,字略長,但不能瘦,如圖所示:
6、字矮:字矮者,宜寫扁平,如圖所示:
7、字正:形體端莊,重心平穩,如圖所示:
8、字斜:以側取勢,斜而不倒,如圖所示:
9、字簡:筆畫較少,乾脆利落,如圖所示:
10、字繁:筆畫較多,筆筆收緊,如圖所示:
11、字收:穿插搭配,中宮收緊,如圖所示:
12、字放:內部緊密,外部開張,如圖所示:
-
3 # 子衿書法
這本身就是漢字的一個特性。
字有長有短,有疏有密,有大有小。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蘩”字之密,“林”字之疏。“南”字之大,“日”字之小。
如果把“日”字寫的和“南”字一樣大,就不成字了。古人對於大小字的處理,大字宜緊密之中見疏朗。小字宜疏朗之中見緊密。這裡的大小,指的是字本身有大小長短之大小。不是大揩小楷之大小。這是大多數人弄混淆大小的概念。
你面臨的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你要做的事是不要改變它們的大小結構,應該做的是佈局上的處理,以第一字為準繩確立一條中軸線,這一行字不要偏離中軸線,至於大小,隨其自然之形就好。千萬不要把所有的字都寫的一般大小,長短一致。
-
4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大小不一、收放有度、參差避讓、錯落有致、顧盼呼應、跌宕起伏……這是章法上必須遵守的書寫法則。
不知道題主為什麼要改進呢? 我覺得,應該在篇法章式及其韻律感方面深入研究,特別是字與字之間關係如何妥當處理恰到好處,設法寫出藝術美感,這是關鍵。
不單行書、草書這樣寫,即使是楷書、隸書也理應如此。如果把一篇字都寫的一樣大小,會感覺氣勢軟弱、韻味不足。當然了,要考慮內容與字型、幅式與章法格式的協調性了。
可以參考文徵文《朱懋公五十壽》等帖。
-
5 # 行書一點通
好巧,最近有個朋友也給我留言問這個問題,我練的實用行書(25字/分鐘左右),就以行書的角度來聊下這個問題; 你的敘述中,有這幾個問題:字大的很難縮小寫,字小的也很難放大。還有這些字排列的上下不齊。 先說第一個問題:
字和人一樣,有的字天生就是“姚明”,有的天生就是“郭敬明”,肯定是不能穿一個均碼的衣服的!我們手寫的字,怎麼可能寫得大小一樣呢?又不是列印的字!
字的有收有放,我做得也不太好,但有著基本的認識,如下圖:我、每、都、成、勤等字,都需要寫得稍微放一點,因為這類字,往往有較長筆畫或筆畫較多;若是寫得太小,不好寫倒是其次的,而且,結體與筆畫,你是肯定寫不好的!
而適合寫得比較小的字,如:個、人、一、才、的等字,但是,我寫得還是略大,原因是:下圖書寫時,比起實用速度略慢了一點,這些圖就是為了之前回答問題寫的;
真正達到實用速度寫行書,必然是有收有放,有大有小的。剛才說的幾個字,應該寫得再稍微小一點的!
好吧,再聊第二個問題,“字的排列上下不齊”,這實際上是行書的章法問題,字的大小不一,有收有放,決定著不可能上間距相等的!但漂亮的實用行書,字的重心,基本上在一條線上的!這個需要的是長期書寫的良好手感,也需要端正坐姿,為什麼這樣說呢?
正如科目三“直線行駛“”時,教練肯定會告誡你“雙眼直視前方”,這樣,才能走直線,而如果你的雙眼注意力在近處,注意著近處的實線,往往開著開著車就開斜了!
你寫字時,若是眼睛離紙太近,那往往容易寫歪的! 所以,你不但要有大量的書寫增加良好的手感,同時也要注意坐姿!
坐姿如下圖參考:
好吧,我的坐姿也不太端正,所以,重心往往沒在一條線上,回答這個問題時候,也是發現自己的問題的時候!
在實用硬筆行書中,字的大小收放,氣韻的流暢自然,做得最好的硬筆書法家,我認為是荊霄鵬老師,下圖為荊霄鵬老師的作品,大家可以參考,作為實用行書,氣韻流暢自然,收放自如,確實非常好了!
再看下圖字的重心,是不是在在一條直線上?
好吧,個人心得,源於實踐,源於學習!
-
6 # 不二齋
作者描述很難把字寫的大小同意,因為筆畫多的字很難寫小,筆畫少的字寫大了又不好看,問怎麼調整。
其實作者犯了一個方向上的錯誤,那就是以為字一定要寫的大小一致才好看。
錯了,要想把手寫體寫好看,就要任其自然、錯落有致才行,真要是把字寫的大小都一致了,也不好看,更呆板了。漢字書法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藝術,就是以為漢字的結構千變萬化,包括大小、粗細、筆法、墨法的變化。
有了變化,才有了書法的節奏感和跳躍感,才能使得整幅作品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看看下面這幅清代書法家王鐸的作品,你看他對於字的處理,變化就非常的明顯,包括最大和最小的字,以及最粗和最細的筆畫差距都非常的大。
但是你從整體上一眼看過去,是看不出來的,你只能感受到這幅字的氣勢,具體細節則需要仔細去看才行。如下圖:那麼,同樣的道理,
寫硬筆書法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筆畫比較多的字可以寫的是適當的緊湊一些,但是儘量任其自然。筆畫少的字,則沒有必要故意寫大,因為你會發現,筆畫少的字,稍微一大,就會在整體中很突兀,比如口、日、山、門,二、三、人等等。
這些字筆畫比較少,就讓它小一點吧,也讓整幅書法作品透透氣,產生一點變化,讓字型多一點生機。
同樣,在楷書裡,道理也是一樣的,不要過分的去追求統一和大小一致,在自然的基礎上,稍微做一點調整就可以了。寫的多了,你自然就能寫出整體一致充滿活力的作品了。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
7 # 翰墨書道
從書法的章法上說,作品中字的大小不一是非常正常,如果大小如一,那就不正常了。一般來說,優秀的書法作品中的字都是隨類賦形,因字生形,因形生勢。字字如運算元,那不是書法。我們知道,筆畫簡單的字如獨體字,要以小見大,點畫多的字要以緊湊為上,正方形的字要略微比其它字縮小一些,才能在視覺效果上和其它字型和諧統一。但無論什麼字,無論筆畫多寡,一個字必須與周圍的字,既要獨立得勢,又要相互之間同中存異,異中求同,互相揖讓避就,能夠融為一體從而構成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們在臨摹學習《蘭亭序》的過程中,即可印證上面的話,力戒布若運算元,是學習書法必須瞭解掌握的知識節點。
我們來看看《蘭亭序》中的字與字之間關係的處理。《蘭亭序》內的字可以說是盡善盡美的。如果我們從一行之中的字去進行上下比較,可見其字,各隨其形,各盡其勢態,大小、長短、闊狹、疏密、奇正、輕重、急澀無不是因字生形,因情生意,極盡其變化之妙能。
話又說回來,作品中一行之內,一行之間無論大小等形態,必須要相稱匹配,這是必須的。大者令其小,促者使其展,小者使其大。這裡的“小者使其大”是有度的,不能過了。書法上的比例關係,是唯美和諧的藝術審美關係,也是法度嚴謹的關係。這種比例,是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的關係。所以,書法中的各種對比關係都是以這樣一個基本的原則為基調的,就是和諧唯美。
如果從題主所附的作品看,字與字之間的搭配處理的非常不錯啊!
至於不協調的問題在於找準了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寫準了,隨著臨摹學習的逐步嫻熟,那種不協調的狀態就會慢慢消失。
-
8 # 千年蘭亭
字寫的大小如一,古人稱作運算元,即算盤珠子,毫無變化,毫無美感,這是我們在書法中要克服的,不知作者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
書法不比寫字。上小學時,老師教導我們要橫平豎直,大小差不多,這是識字寫字的基本要求。而從書法的角度講,這些要求恬恬是不對的。橫若太直,則如木棒堆積,沒有力量。
書法的結體講究長短、大小、肥瘦`斜正等變化,切忌大小一律,方整齊平,逐字排比,千體一同。建議題主學習一些書法基礎知識。
回覆列表
題目說練字寫篇章的字總大小不一,我以為是初學的原因,練楷入門功夫尚淺。或者說只是望見有房子,還未找到進門的路徑,未入門更不用說登堂入室。不論所講是硬筆還是毛筆,功到自然成。人的指、腕、肘部神經都是有記憶功能的,就如學腳踏車一樣。古人說心手相應我理解即如此。因此這類問題急不得,只要勤奮,假以時日就自然解決了。
寫書法是一門專門學問,枯燥、耗時費力,見效很慢,要想窺其堂奧,一要有毅力。可能數年也不見進境,仍要持之以恆,每日練筆不輟。家長可以引個路,但最好別逼,無趣味難守恆。二要找對師門。二王、歐柳顏趙等都可學,根據個人偏好。或身邊有好的指導老師更好,這樣可以少走彎路。三要想大成須有天資,這不多言,天資也需發掘。
謝友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