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殷勇教育聊齋

    大家爭鳴的出發點也有好的。正如廣東首批語文特級教師劉清湧教授說的:

    “爭鳴甚好。一爭鳴思想就更清晰了。應該說溫教授有針對性地針對語文忽視讀書,忽視讀整本書的現實,大聲疾呼要讀書,對語文界是有振聾發饋的作用的。要有爭鳴,真理是在爭鳴中產生的,越爭越明。”本次,我團隊再次“英勇”地為《溫儒敏致語文教師的一封信》作個實話實說、虛心求教的點評與商榷。

    信的內容(附點評商榷)如下一一

    [信的內容一]

    我認為提倡整本書閱讀,是因為現在的學生讀書少,特別是很少讀完整的書,而網上閱讀也多數碎片化。要求整本書閱讀,我看首先就是要養性——涵養和性情。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書,感受讀書之美,養成好讀書的習慣,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安排名著導讀,其實就是整本書閱讀,高中語文也會有安排,高一高二四個學期(必修4冊)每個學期讀一本,高二選修還會有專門的考慮。整本書閱讀要列入教學計劃,但這是很特別的課型,特別之處在於課內講的少,主要是課外閱讀,學生的自主性閱讀。

    我不太主張名著閱讀或者說整本書閱讀課程化。當然,課內可以安排一些內容,比如初中的做法就是簡要地介紹某一種書的基本情況,激發讀的興趣,重點放在提示讀這一類書的方法。比如,介紹《西遊記》,除了講一點關於《西遊記》的基本情況以及有趣兒在哪裡等等,主要是提示如何用跳讀、猜詞的辦法去讀小說,就等於“一書一寶”。本來讀書的方法很多,但圍繞一本書的閱讀重點學習某一種特別適合的方法,以後學生碰到這一類書也就會讀了。這些都是提示性的,可以用很少的課內時間去實施,但整本書閱讀主要還是課外閱讀。

    [點評與商榷]

    讀書為要,讀書使學生長知識,使學生心靈成長。這一點無容置疑!溫教授的拳拳之心,天地可鑑,澤惠學子!誠如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80週年校慶時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

    但“整本書閱讀”,這是口頭話,既無新意,又不科學,還不如提“讀原著”。《學習強國》網提“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多好一一這是社科界在將我們語文學界一軍!難道語文學界專家都這麼缺乏邏輯思維?

    “跳讀”,咋跳?溫教授到處作報告,說他小學高年級就看四大名著,儘管很多字不認識,但“跳”過去,大體也能讀出個故事大意。這是很好的“現身說法”、經驗之談。但“跳讀”的提法,仍是口頭語,仍缺乏邏輯定義,倒不如沿用“瀏覽法”、讀書允許“好讀書,不求甚解”法。雖然這後者也是古人缺乏邏輯思維的提法,但已約定俗成。

    [信的內容二]

    高中將更加明確地安排整本書閱讀、名著閱讀,有可能還有專門的單元去落實這個任務。但我認為基本要求跟初中的名著導讀是一樣的,即以課外閱讀為主,課內有些展示,也主要是關於名著的基本情況,激發閱讀興味並提示讀這一類書的方法。比如怎樣讀長篇小說、怎樣讀社科著作、怎樣讀傳記、怎樣讀歷史,都應當在基本方法上有所交代,讓學生知道不同的書是有不一樣的讀法的。有時還需要簽訂閱讀契約,比如讀小說,主要是借某一個角度來打量生活、激發想象,而不能像讀歷史那樣去坐實;讀社科論著要關注核心概念以及它要解決的問題,要梳理邏輯思路,就不能像讀小說那樣發揮想象等等。總之,目標是要讓學生學會讀某一類書的方法。

    當然,前提還是完整地讀書,主要的工作是在課外。有一點我覺得要注意,若要學生喜歡上整本書閱讀,就不能太多地干預,應當導向自由閱讀、個性化閱讀,如果課程化太明顯、要求太多,可能學生還沒有讀就興趣減半了。如果搞的很功利,處處指向寫作、和考試掛鉤,那就更是煞風景,敗壞閱讀興味。

    我看市面上有一些跟進新教材名著導讀一類的讀物,安排了許多閱讀計劃和規定動作,比如寫讀書筆記、如何寫旁批、如何寫讀書心得之類,甚至時間都規定好了,那就可能限制了讀書的自由,減損了讀書的樂趣。整本書閱讀的教研效果還不好說,好不好就看學生是否愛上讀書,自己能找到更多的書來讀,而且是整本書閱讀。所以呢,不要管得太死,寧可實行目標管理,開頭有個提示和引導,結尾佈置一點小結之類,那就挺好了。

    中國考語文卷的命題,都在考慮如何檢測整本書閱讀下,比如加強閱讀面和閱讀速度的考查,就有可能帶動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但那種指定讀若干本書,就考有無讀過,其效果很值得懷疑。因為有些應試的辦法就是對著這種考試的,結果學生很多未見得讀過這整本書,只是讀些提要之類也能對付考試,還是不會讀整本書,也不可能培養出讀書的興趣、讀書習慣等。我這些意見不一定對,大概也只是一些皮毛的心得,還得聽老師們的實踐經驗。

    [點評商榷與求教]

    溫教授對高中生閱讀,對高考命題指向,說得如此具體細緻,難能可貴!尤其是“籤閱讀契約”,我敢說95%的語文教師都覺得新鮮並且自己從來想都沒有想過,更遑論做了。“籤契約”這種中國特色的做法,比駁來品“任務驅動型”更接地氣、更可行、更能立竿見影。

    溫教授還在全國中語會發言,說讀名著、整本書閱讀,“目標管理”重於“過程管理”,不要敗壞學生的讀書興致。我們一線語文教師理論水平較低,我想借此機會,在斗膽“英勇”點評與商榷後,把我是如何指導初中生讀書的認識和做法向溫教授彙報一一

    我要求初中生不僅對課文中的古詩文會背朗會默寫,還要有比較完整的理解,能寫出一兩百字的解讀話語;課外閱讀可增加到二十篇(部)左右。

    初中生,有的開始在學校內宿了,有早操早讀晚自修,有班主任巡查,有科任老師下班答疑。因此,加量增效提高,就成了基本要求。要求初中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可以較有體系了。如,開頭為什麼要介紹作者?這是知人論世,是理解詩文內容的前提。標題哪個字詞是詩眼,揭示了什麼?全詩有多少個意象,構成什麼樣的意境?全詩(文)抒發了什麼,表現了什麼,如何寫的?

    我還因材施教,對語文素養一般的學生,要求他們緊緊抓住關鍵詞,寫出關鍵的解讀句子一一因為中考語文的評分標準,一般標明寫出了多少關鍵詞、關鍵句。如,《天淨沙•秋思》,我下死命令,要求他們一定要掌握一一這是一首羈旅行役之作、悲秋之作;作者馬致遠一一元曲四大家之一;是一首小令一一單一支曲子;意象並列,鼎足對;“斷腸人在天涯”與前面的意象構成了悲秋的意境,又抒發了詩人羈旅行役之苦的心情;等等,答案不能掉了這些關鍵詞。

    而對於語文素養好的學生,要求他們還能比較拓展、深度解讀,答案要寫多一點文字,拿高分。再以《天淨沙•秋思》為例,要求比較拓展到古詩也有樂秋之作一一如王維的《山居秋暝》;這首小令第一句是寫眼前之悲景,第二句是寫回憶家中的樂景,以樂襯悲,倍增其悲。藝術上,有點像現在電影鏡頭的蒙太奇,有快閃,有空白,有特寫;等等。

  • 2 # 中庸樂

    2.我的點評: 整本書閱讀,是溫教授針對當前功利化閱讀方式而說的。溫教授提倡整本書閱讀,是針對當前考試,公式化的答題方式,沒讀過名著也可以回答,甚至是滿分的現象而言的。這個觀點,不言而喻的說明,以後基本上不存在說沒有整本書閱讀就可以回答問題的現象了。 二、觀點二

    1.溫教授的觀點: 要求整本書閱讀,我看首先就是要養性——涵養和性情。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書,感受讀書之美,養成好讀書的習慣,這可能是最重要的。

    2.我的點評:這句話,承接了溫教授第一個觀點,補充說明,讀書不要功利性,應該讀出人文性。讀書的主要目的還是涵養性情為主。涵養性情,就是要讀出感情,讀出人文關懷。比如,思念時:讀到夕陽西下,就想到,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豪情滿懷時:看到江河奔騰東去,就想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看到夕陽,日落河邊的蘆葦,就想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多美、多豪情啊! 三、觀點三

    1.溫教授說的觀點:讀名著、整本書閱讀,“目標管理”重於“過程管理”,不要敗壞學生的讀書興致。

    2.我的點評:目標管理就是,海量閱讀、翻滾式閱讀,先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終極目標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以興趣為導向,不強迫學生必須要讀,而是要引導學生感興趣就去讀,不感興趣就先放一放。簡而言之是,以興趣促過程。學生不感興趣的允許跳讀或快速瀏覽,學生在跳讀和快讀的過程中,一旦“瞄到引人入勝的地方”,你還會擔心他會放過精讀、細讀的過程嗎?

    學習要學知識的本質,而不是知識的本身。聽話要話語的心理表徵,而不是聽話語的表象。

    因為神合,所以斗膽。擇機,我會再來談談,分列捋一捋溫教授的話中話,談一談我的理解。

  • 3 # 育鄰人

    著作的價值就在於能有知識點被閱讀者使用、信服,能透過他人的解析、重構發揮新的價值,成為下一部鉅著的墊腳石。學習者獲取對自身有益,自認有價值的點即學有收穫,學習者的筆記不必抄寫整本書籍,記憶自認也不會記住全部著作內容。

    學習本身就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過程,學習知識中心在於掌握知識的重點和自認為有意義的點,學習記憶就在於講整本的知識內容解析成為自己理解的資訊儲存起來,等到何時使用的時機進行重構,推出新的知識內容。完整的一本著作代表的是原作者完整的思想假設,而且很多著作本身就是章回體結構的,很多文章部分關聯性也不是那麼強。

    從資訊發掘與使用的角度,每個人學習都會選擇對自己有益的那部分加以記憶經加工之後再使用。完整閱讀所需的精力和需要耗費的時間都會受到很多具體條件的限制,學習能知著作的全部自然很好,但每個人的理解記憶都是具有選擇性的,而且即便是歷史類具有相當關聯性的著作那也是編年體會者段代體式的或者直接為個人傳記。先今資訊時代,估計真能做到每每閱讀完整本著作的也只有計算機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莓出現僵果,死果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