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窈窕淑女君子好球賽
-
2 # 老樂說球
乒乓球比賽一直都分直拍和橫排兩種握拍方式,在20世紀的時候,直拍橫行一時,那個時候大部分球員都是直拍選手,獲得大滿貫的劉國樑,還有孔令輝這些都是直拍界的翹楚。而隨著乒乓球的發展,直拍漸漸的被橫排代替。孔令輝也改變了握拍方式,而直拍被逐漸代替的原因我們來看一下。
橫排更加全面。橫排在未來的乒乓球發展中也會逐漸代替直拍。因為橫拍在比賽中,力度比直拍更大,而且正手和反手更加平均,在女子乒乓球中,很少有直拍選手,而橫排是女子打法男子化的一個必備因素,速度也是橫拍的強項,而且在球檯上不會暴露短板。
王曼昱是一名橫拍選手,她的正手攻擊力堪比男子球員,就是得益於他的握拍方式,而劉詩雯的反手和速度是她制勝的法寶,尤其是反手加速度快攻,在當今乒壇無人可敵。
直板存在明顯的短板。目前直拍選手越來越少,能夠打出來的更是寥寥無幾,最著名的國乒球員許昕就是直拍的代表。當初他的老師就建議許昕,他非常適合直拍,但是橫拍會讓他走的更遠。但是許昕毅然決然的選擇了直拍,也被稱為世界第一正手。
但是直拍最明顯的短板就是反手,幾乎所有直拍運動員反手的威脅很小。不過王皓的直拍橫打還是為直拍選手證明,但是想要學成王皓的直拍橫打,需要花費很多精力,也需要一定的天賦。所以直拍選手的正手如果發揮不佳,那麼威脅會更小。還有一點,想要在比賽中突出正手,那麼他正手的空檔將會暴露在對手面前,我們看許昕的比賽就是這樣,當許昕想要側身用正手攻擊的時候,對手都會打他的正手空檔。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球員選擇了橫拍,除非像許昕一樣特別適合,否則橫拍想要上位比直拍更加容易。
-
3 # 誼名景色
我們知道直板打法興起已經很多年了,近些年由於歐洲選手用了很多年在橫板打法的創新,橫板兩面攻已經很成熟,尤其是兩面弧旋球打法,對直板打法衝擊很大。為了應對直板反手位的缺點,從劉國樑開始歷經馬琳王皓透過直板橫打技術的創新逐漸開始克服直板打法反手缺陷,目前在國家隊層面已經有許昕,香港黃鎮廷,趙子豪,薛飛,鄭培峰多名直板橫打好手,其反手能力相持能力已經逐步再趕上橫板反手能力,但直板橫打只是技術上有所突破,一種技術打法的成熟需要一代一代選手不斷創新才會逐步成熟的,就像橫板兩面弧旋球打法,也是在歐洲一代一代運動員創新努力下,才在瑞典阿佩伊倫。瓦爾德內爾,林德,德國蓋廷,比利時塞弗成熟一起來的,同樣直板橫打豐富了直板打法的內容。克服反手劣勢。但正反手轉換還存在欠缺,直板橫打技術在生理上有違生體機能,比橫板技術成熟期應該更久,而且如何在膩補反手相持能力同時怎樣如何保持直板的進攻能力,不因直板橫打而削弱,也是需要時間摸索,如何在步伐轉換更加迅速,保持直板側身進攻優勢也需要一代一代運動員的創新,我們高興地看到許昕2018-2019年期間直板橫打反手技術運用突飛猛進,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了,奧地利公開賽又湧現趙子豪22歲小將,雖然技術打法還有欠缺,但畢竟只有22歲還很年輕,發展空間很大,假以時日直板技術也會有所創新和突破,如何改善發球環節的欠缺和加強正手進攻步伐和進攻能力,是趙子豪也是目前直板選手面臨的課題。
總之直板打法已經走出低谷期了,隨著許昕,趙子豪,鄭培峰,薛飛,黃鎮廷,一大批好手的湧現,假日時日的技術創新,直板打法的又一個春天就會到來的!
-
4 # 勝似春光722
直拍橫打是一創新,彌補了直拍反手不足,但一刀切就不行了,不能廢除推擋,推擋的特點是控制落點好,速度快,穩健,橫打失誤多於得分,連王浩都不能免,其他橫打表演成分大於比賽實效,許昕特別加強了橫打的突然性和力量,有所進步。最好的做法是推擋和橫打相結合,馬琳做的最好。
-
5 # keyevent
幾個原因
1. 直板反手除了王皓,還沒有人能達到和橫板對抗的境界
2.規則和球的改變,導致直板的優勢極大削弱
3.直板對跑動和計算要求高,不是所有的運動員都適合這種打法,所以教練員不願意培養直板選手
4.直板學習的技術多,成材晚,優秀的直板教練也越來越少,惡性迴圈
其實我是贊同吳敬平教練說的,橫板能做的直板也能做到,直板能做到的橫板未必可以。但是問題在於,直板的殺手鐧一直在被乒聯削弱,3,4兩點導致這個打法很少有後備力量,所以才越來越少
-
6 # qzuser244450881
關鍵是直板橫打反手的穩定性不如橫板,這就如同你手橫握刀叉比直握刀叉更好用力刺向對方一樣。穩定性不好主要是直板手腕太活,相持球多了容易失誤。
-
7 # 騎馬寺的少年
直拍打法越來越難以在頂尖選手中立足了,即便是已打破傳統近臺快攻模式,擁有超級中遠臺對拉能力的許昕也很難在與橫板的對抗中佔到優勢。從劉國樑、馬琳再到王皓,應該說國乒已經創造了直拍三個高峰。但這些高峰都已成為歷史,直板的弱點仍然難以被克服。
第一點,看家本領“臺內小球”優勢蕩然無存。直拍相較於橫拍,握板更加靈活,而其臺內小球技術一直也是中國直拍長期以來剋制歐洲橫板的看家本領。由於歐洲球員臺內技術粗糙,雖然擁有人高馬大的力量優勢,但無奈經常被劉國樑、馬琳、王皓等在臺內擺短所控制,基本上被“鎖死”在臺內。在臺內小球鬥不過的前提下,正、反手的大力弧圈難以施展,反而被直板搶先上手衝死。但這一局面隨著橫板“反手臺內擰”也宣告結束。
張繼科能夠成就最快大滿貫,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時我的臺內反手擰還是佔有一定的優勢。”作為肖戰重點打造的一名弟子,張繼科的“霸王擰”幾乎把臺內小球技術玩至巔峰的馬琳擰到分不清東西南北。由於從第一板發球開始,張繼科極具旋轉、力量的反手暴擰可以擰到馬琳的正、反手兩條線,讓習慣性側身搶攻的馬琳“首尾難以兼顧”,不敢輕舉妄動。
由於臺內球直接被擰起來,臺內控短也自然不就存在,拼正、反手兩面相持馬琳不是張繼科的對手。臺內小球關被攻破,是直板失掉了賴以生存的第一塊“寶地”。沒有臺內小球的牽制,直板對橫板就形成了單面拉vs雙面拉,幾乎整個局面都被籠罩在橫板的猛烈進攻下。像許昕在面對歐洲的皮切福福、西蒙高茨的臺內暴擰時,基本上從第一板就被壓在了反手位,直到不得不最後退到遠臺放高球被拍死。
第二點,直板橫打無人能達到王皓水準。王皓是所有直板選手中,唯一能夠與橫板形成兩面弧圈對攻不落下風的選手。他的直板橫打技術是“童子功”,由於是從小練習,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樣選擇推擋,王皓橫打中拉出的弧圈球在力量、速度、旋轉上與橫板可以實現強對抗,甚至他橫打出來的球還帶有明顯的側拐。但是,就像劉國樑說的那樣:“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王皓,也不是每一個人手腕都具有他那樣的爆發力。”
馬琳、許昕的直板橫打都屬於半路出家,反手直板橫打對拉的能力跟橫板完全處於下風,因此在對陣樊振東這樣兩面進攻都十分暴力的橫板時,達不到王皓那樣直板橫打技術是遠遠不夠的。目前,像國家隊的趙子豪、薛飛等也有直板橫打技術,但他們要想達到王皓的高度在天資、能力上還是相去甚遠。
第三點,中間位“死穴”比橫板更難以處理。劉國樑、馬琳、王皓、許昕四位不同的直板能夠打到頂尖水平,首先取決於他們比橫板跑動能力更加出色。馬琳當年有一個星期跑壞一雙鞋的例子。由於反手位弱點明顯,直板不得不採取更大範圍的跑動來突出使用正手。然而,隨著現在進攻質量的提升,乒乓球的速度、力量已經達到一個非常高的級別,像樊振東的反手“暴力”弧圈,張本、林昀儒反手連續施壓的速度,就連馬龍這樣的高手都很難有側身正手搶攻的機會。
在被橫板連續用反手暴衝壓住反手位時,即便你擁有直板橫打技術,中間位實際上也比類似於“大刀”的橫板更難以發力。橫板的反手完全可以用手腕帶動前臂來發力,再加上腰腹的力量那就更加可觀。而直板僅用三根手指撐住球拍背面,更多的依靠手腕的來發力。很多球迷也知道,直板要是擁有橫打技術,那完全可以把他當作橫板來打,而橫板的“死穴”就是中間位。直橫大戰互相壓中間位的話,那無疑橫板會更佔優勢。況且,直板還要更顧忌保護反手位。
-
8 # 奔跑的馳騁
握直拍猶如握筆,握橫拍猶如握刀,前者發力怎麼可能比得過後者?即使直拍反打解決了反手的短板,但同樣是用擰拉技術解決了臺內短板的橫拍,依然佔據上風。
-
9 # 過渡思考者
如果不是天生神力不建議練習直板橫打!直板致命弱點由於握板決定了,不可能比橫板發出更大的力,所以是中臺相持時質量不夠!優勢是中近臺的靈活性和速度要優於橫板,在打法上還是強調速戰速決,以較少的板數儘快取得勝利!板數一多逐漸就陷落下風!另外,直板橫打雖然彌補了反手位的短板,但是不能過於依賴橫打,還是要發揮直板的特點,就是前三板!直板的前三板對臺內球的控制比橫板要好太多,握板決定的!要結合自己前三板的優勢儘快速戰速決,將優勢轉化為勝勢!
-
10 # 富態人蒙朗富態人
與其練直拍橫打,還不如直接改成橫拍,豈不更省事?練橫打就是說明直拍反手太差,既然這樣,練他幹什麼?還不如直接改成橫拍,手握執法的選手橫打練得再好,也面臨著反手橫打,推擋的選擇,只要是選擇,就會接來球千鈞一髮的時間給自己造成漏洞,所以想練橫打,根本不可取,以有限的時間精力練明顯是漏洞的技術也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技術。規規矩矩的練橫拍才正反弧圈才是正道
-
11 # 狼奔鷹飛
直拍橫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直拍的缺點,還不能“完全”彌補,反手位還不能與橫拍分庭抗禮,一般只能周旋,當然也有特例,比如王皓,他的反手位能夠相持多拍,但是也付出了反手位不能“推擋”的代價。
總體而言,直拍選手要在橫拍選手的重圍中取得成績,就得前三板突出,臺內小球技術細膩,技戰術靈活多變,這對選手的手感和反應要求很高,出成績難。
-
12 # 點子釘釘
萬事開頭難,直拍橫打現階段不過是處在初始階段,未成體系,握拍不合理,運用僅僅限於對拉,技術單調且發力不暢,無法樹立使用的信心,造成即使練了也不敢大膽使用的情形普遍存在,如果不敢大膽使用,就不可能有新的技術延伸出現,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和發展,這就是目前直拍橫打面臨的問題。。。個人認為直拍橫打一旦能夠完善技術體系,在與橫拍的競爭中佔得上風應該不難。。。
-
13 # 無船也渡河
直板與橫板優劣對比:
1、靈活性
橫板反手更靈活,正手較弱。
直板正反手靈活性基本一致。
2、攻擊性
橫板正反手基本一致。
直板正手攻擊力強大但反手稍弱。
3、中路
兩種的中路都差不多,但直板在中路偏正手的位置強於橫板。
4、練習難度
橫板比較容易直板較難掌握。
綜上所述,直板與橫板技術特點各有千秋,特別是直板的反手原來是漏洞現在只能算弱點且是稍弱。直板冒尖的人少主要是訓練難度較大。但是一旦冒尖一定是世界頂級。比如我們的二王一馬時代,兩個直板一個橫板。現在的許昕也是世界超一流選手中最頂級的,
-
14 # 下一秒天使
給你們掃掃盲,直拍最欠缺的是力量,直拍屬於握著拍子,拍柄上只有大拇指和食指,橫拍屬於抓著拍子,五根手指除了食指都在拍柄上,力量比直拍兩根手指要大的多!
-
15 # 如果不宅
直板的弱點就是規則不停的改變。等乒乓球大到真正的table tennis,桌上網球名副其實的時候,打乒乓就是發完球對拉,直板就會消失在歷史中。
-
16 # FOREST48927723
直板的優勢在於發球快攻上,由於之前中國運動員把直板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讓外國選手很難抬頭。乒協改變規則,改用大球和發球限制等等,就是針對中國遠動員的直板優勢。沒想到中國運動員的橫板一樣厲害,只能從賽制、賽程和限制參賽人員上動手腳了。
回覆列表
直拍反手發展趨勢:直拍反手位歷來是被認為是直拍選手的死穴。隨著乒乓球速度,旋轉的飛速發展,直拍反手由於受生理原因的制約,無法隨意前傾拍形和發力難一直是直拍選手技術上的最大漏洞。 另外直拍的運動量大,一般需跑起來打,如中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馬琳,聽說他一星期就穿壞一雙鞋。直拍反手也有很大弱點,雖然有直拍橫打這項技術但也比不上橫拍的方便與自然。
直拍的握法像我們吃飯時拿筷子,橫拍的握法像西方人吃飯時拿刀叉,所以東方人大多用直拍,西方人大多使橫拍。
直拍的優勢是手腕運用較靈活,所以發球好,檯球小球控制也好,弱點是反手起下旋能力很差,不過近年來有不少人學習了直拍橫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點。 橫拍的優勢是雙面都能拉弧圈,相持能力好,在中臺遠連續性好。
缺點是處理臺內球手段不如直拍那麼多樣,且中路也是橫拍的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