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魅力平常心

    從三國演義來解釋:

    曹操是個能大能小之人,當然這會兒性命要緊,下馬向關羽施禮問好。關羽回禮後表示自己奉軍師之命在此等曹。曹操帶著哭腔向關羽說,我已經兵敗,到這裡都沒有了路,希望將軍給予生路。項羽也不能三言兩語就讓他走,回了一句,一碼歸一碼,不能因為往日你對我好今天我就放你,那就是假私濟公。

    曹操見狀,知道了有迴旋的餘地,立馬說:""大丈夫都要以信義為重,五關斬將時候的事,你還記得嗎?""關羽回想起曹操對自己的好,動心了,又見曹軍狼狽不堪,拉馬回頭。曹操見狀上馬破關而去,待關羽回頭,正見昔日敵友張遼,更是不忍,於是曹操輕鬆過華容道,馬不停蹄一路塵煙向北而去,直至江陵後人馬剩下幾十人。

    既然諸葛亮能算到曹操會敗走華容道,那麼他肯定考慮到了曹項有恩,此險要關卡讓項羽來守,故意讓項羽放走曹操。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孫劉聯合打敗曹軍,如果這時候把曹軍趕盡殺絕,那麼實力雄厚的孫權會趁機把北方給收了,隨後勢單力薄劉備也必將受到孫權的威脅,很可能被迅速壯大的孫權給吃掉。

    諸葛亮巧妙利用項羽這個性格放走曹操一是讓項還曹一個人情,二是可以在孫權面前做的冠冕堂皇,天衣無縫。

    關羽也是個聰明人,一是他明白諸葛亮的用意,料定放了曹操也不會被殺頭。二是性格使然,他的確不忍心殺死曹操及疲憊不堪的區區百十號殘軍敗將。

    從真實三國曆史來看:

    歷史上關羽沒堵在華榮道,所以也就不會發生以後的事情。

  • 2 # 避而不談歷史

    曹操華容道放走曹操是安排好的,關羽放走曹操必然會發生,因為曹操不能殺!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名將(不多說,都知道),為人一向忠誠信義,是忠義的化身。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料想曹操赤壁失利後,定會從華容道逃跑,所以需派兵埋伏,這個任務交給了劉備麾下,最後諸葛亮選定關羽來駐守華容道,最後放走曹操,究其原因,有一下兩點。

    1.上面提到關羽為人忠義,且知恩圖報,曹操征討劉備時,攻打下邳,迫降了關羽,但曹操極為愛才,欣賞關羽的忠義和能力,對關羽非常好,為了留下關羽,自己省吃儉用,統統賞賜給關羽,甚至其他將軍都心存妒忌,即使後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也是曹操有意放行,否則一百個關羽也出不去,所以關羽受了曹操莫大的恩情,難以回報,關羽深記於心,在華容道面對曹操時,曹操提起當年舊事,關羽無法違背自己而殺死曹操,也只能違背自己的軍令狀,想一死謝罪,償還曹操之恩情。

    2.曹操不能殺!表面上看,駐守華容道是份好差事,曹操兵敗倉皇出逃,只要駐守華容道就定能將曹操拿下,立大功一件,但細想一下,曹操即使死了,中原地區還有曹操的大本營,曹軍還在,如果劉備陣營殺死了曹操,那麼必將迎來曹軍猛烈的復仇,而劉備連年戰鬥,屢敗屢戰,並無立錐之地,根本無法抵擋,所以善於弄勸的諸葛亮早就看出這是孫權聯盟的借刀殺人之計,但也不能明目張膽的不守,所以只能讓一個一定不會殺曹操的人去,那就是關羽了。

    總結以上兩點,曹操定然死不了,兩個相對弱小的勢力,誰也不想承受曹軍得復仇,這也是如戰國時期一樣,各國相互戰爭,但無絕對實力,絕對不敢做的太過分。

  • 3 # 微史春秋

    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是小說家的藝術加工,而非正史。

    《三國志》中談到赤壁之戰時曹操的記載時只有寥寥數語: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裴松之在給這段作注時,寫到:

    山陽公載記曰: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這裡提到了曹操從華容道敗走的情況,但是並沒有寫到是關羽釋放曹操。

    到了《三國演義》中,這個故事正式被演義成“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

    而作者這樣做的目的是,主要有三個:

    一是突出諸葛亮的“智”。

    從孫劉聯合開始,諸葛亮的才略便是小說重點著墨的地方,諸葛亮算到曹操會從華容道退走,派關羽攔截;算到關羽會釋放曹操,有意成全關羽的義;更算到曹操命不該絕,才讓關羽攔截。

    諸葛亮不斷能算人,還能算天,智慧超群。

    二是突出關羽的義。

    現代人提到關羽都會說“義氣千秋”四個字,其中關羽義釋曹操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事例,雖然這事例是小說虛構的。

    曹操曾對關羽有恩,關羽為了情義釋放曹操,這是歷代人所稱讚的“國士之風”。

    三是突出曹操的狼狽但命不該絕

    曹操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三國演義》中這一段對曹操形象的描寫是極其成功的,相信每一個讀者對此回中曹操的三次大笑都印象深刻的,不禁拍案叫絕。

    曹操的三笑使得曹操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我也是因此對曹操更加喜歡,這也是作者虛構這段故事極為成功的體現。

    曹操雖然很狼狽,但是從諸葛亮算到他時便知道他命不該絕,是大勢。

    就如李贄總評那樣:雲長忠義性生,孔明籌之已熟,又知老瞞未合斷送,真個是天時人事,了了皆知者也。

  • 4 # 贏離陳

    首先,我要糾正一點。在真的歷史上,關羽是沒有堵在華容道的。但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後,確實是走的華容道的。

    《三國演義》這本書有人說是七分實三分虛,那麼在赤壁之戰就是七分虛三分實了。所以曹操敗走華容道然後被關羽所放其實是羅貫中所杜纂出來的一個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為何會放曹操有倆個原因。其一:保恩。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車騎將軍董承等企圖刺殺曹操的計劃洩露,董承、王子服、種輯皆被屠滅三族,唯參與密謀的劉備僥倖逃脫,且勢力越來越大。曹操親自征討劉備,劉備驚悉曹操軍將至,親率數十騎出城觀察,果然望見曹軍旌旗,只得倉猝應戰,被曹軍擊潰,劉備妻子被俘。曹操接著攻陷下邳,迫降了關羽。曹操讚賞關羽為人,拜其為偏將軍,禮遇甚厚。所以關羽為了報恩可能會放了曹操。

    其二,出於對劉備勢力的保護。赤壁之戰的背景就是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下的時候,他的目的是要奪荊州、伐劉表、滅劉備,這個這個目的當曹操奪取了江陵以後應該說是基本上已經完成了。但是當時他並沒有回程,而是順江東下,打算一鼓作氣滅掉孫權。之後就是赤壁之戰了。赤壁之戰雖說是孫劉聯軍,但是主力部隊還是江東為主的。當時的劉備部隊基本被曹操打殘了。如果曹操被殺,那麼北方必定大亂,孫權說不準就先滅劉備,然後北上收拾殘局了。所以曹操殺不得。

  • 5 # 人文攝影師樂哥

    我是成傑思漢愛歷史,我來試著回答一下!

    很簡單,諸葛亮不想曹操死!曹操一死,諸葛亮的三分天下計劃就失敗了,北方必然陷入混亂,而東吳則會趁機做大,這對劉備集團最為不利。

    所以諸葛亮明知曹操有恩於關羽,還是讓關羽守在華容道上。當然,我相信,諸葛亮心裡面也有一賭的心態,如果曹操跑去張飛那邊,那是天要收了曹操,諸葛亮也沒有辦法。但是去了關羽那邊,十有八九,根據諸葛亮的測算,肯定會放走曹操的。

    另外一方面,諸葛亮也是希望透過這個辦法,把關羽徹底首付。因為關羽為人高傲,基本什麼人都看不起,但是透過這件事,軍師算是徹底把關羽拿下,這對劉備集團的穩定和諧發展,也很有意義的。

    以上是我的分析,供各位探討!

  • 6 # 小編虎哥

    導語:曹操和關羽之間可謂是恩怨甚多,可惜的是關羽兩次成為他的部下,他都沒能留住。下邳投降後,關羽一度成為曹營之中的第一紅人,但是面對高官厚祿,他還是選擇了大義,不顧險阻去尋找舊主。而曹操雖然捨不得,但還是成全了他。關羽感念其恩情,後來在赤壁之戰時放其一命。不過人們或許會有疑問,他在華容道要是沒有放過曹操,真的能夠將其斬殺嗎?

    公元208年,曹操率水路兩師百萬人南下,不出一月就降服了荊州,並在當陽擊破劉備軍,還好狡猾的劉備早已將主力撤到了夏口,為了抵禦曹操,他與江東結盟,於是命令周瑜率領3萬精銳前去迎敵。而曹軍為了克服江山的波浪,他們將船都連在了一起。可這麼做就喪失了機動性,最後被孫、劉用火攻打得大敗。嚇得曹操不得不拋棄戰船,只帶著數百親軍拼命往北逃去。

    然而曹操逃跑的路線早已在孔明的掌握之中,他在路上派出了四路伏兵,不斷地殺傷曹軍,等到了華容道這個險要之地,身邊就剩了200多人,另外還有很多文官,將領不過許褚、張遼。經過一夜的逃跑和被不斷襲擊、追殺,他們已經是疲憊之師。反觀關羽這邊,率領著500精銳佔據著險道,以關羽之勇,將曹軍全殲是必然的。曹操本來以為到了這裡就沒追兵了,剛鬆了口氣就發現關羽正將其包圍了。他也明白這次是無路可逃了,不過狡猾的他還是使出搏命的一招,求關羽念及舊情放過自己。

    曹操太清楚關羽的為人了,面對這般真心的求情,關羽覺得自己這樣做太不義了,儘管自己已經立下軍令狀了,但還是讓開了道路,讓曹軍一一透過,曹操就此脫險。事後劉備陣營一片譁然,後世的觀眾也覺得他太感情用事,耽誤了家國大事。更有甚者認為這都是孔明的錯,他明知關羽是這樣的人,還將其放在最後一道關口,明顯是有意放過曹操,事情果真如此嗎?

    其實大家都說對一半,孔明這樣安排的確是有意為之,但不是說他通敵賣國,而是另有隱情。公元208年,袁家等勢力已經消亡,當前最有實力的就是江東孫氏,而劉備還很弱小,若是曹操此時被消滅,那麼獲利最多的孫權,他將繼承曹操的勢力,天下將定,那麼劉備就沒有什麼機會了。唯有保留曹、孫兩股勢力,讓其相爭,劉備才能趁機發展自己。縱觀劉備陣營裡,能夠完成這項任務的,也就只有關羽了。

    結語:孔明這番安排可謂一舉雙得,因為這樣既實現了曹、孫、劉三家勢力之間的平衡,而且也讓一向傲慢的關公吃了一個悶虧,本來孔明還很難呼叫他,如今他欠了孔明一條命的人情,日後就不得不聽話了。所以凡事一定得目光長遠,不能只顧當前。孔明此舉為日後的蜀漢建立奠定了最為堅實的基礎。

  • 7 # HarryHorse

    演義之事演義說。

    華容道一事,著重突出了兩點,關羽的義,諸葛的智。

    關羽在曹操處,曹操上馬銀下馬金的伺候著,縱然關羽用斬顏良文丑相報,五關六將的帳還掛著,所以為凸顯關羽的義薄雲天,關羽在華容道有大機率抬他的貴手。更何況還有他老相好,土城三約的張文遠在那裡。

    那這事諸葛是不是知道?諸葛肯定是知道的。那為何要放過曹操呢?我覺得諸葛就是要放過曹操,而且這事劉備肯定也知道,就他們倆演的一出雙簧。

    那麼諸葛為何要放走曹操?因為孫吳。沒有了曹操,北邊估計一片內亂,群雄割據再現,但是這時的孫吳士氣正盛,估計攻城拔寨如摧枯拉朽。那麼孫吳會想先收拾誰?第一人選估計就是劉備。劉備離得近,羽翼未豐,而且也享用著士氣buff,不先收拾了,等他發育起來就麻煩了。而且劉備握著部分荊州,就後面白衣渡江來看,孫吳是不會放著劉備壯大的。所以曹操得活著,才能實現隆中對的三分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心情比金錢重要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