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除了庸官、懶官、乖官、巧官還有那些型別?
4
回覆列表
  • 1 # 明離子

    歷朝歷代都有酷吏。

    所謂酷吏,就是得勢後用十分殘忍的方式去審訊其他官員,最後自己也會被反噬,逃不過被皇帝或者異己除掉的下場。

    但酷吏並不一定都是壞人,比如漢朝的著名酷吏張湯,制定律法,雖然斷案嚴酷,但卻為官清廉,被誣陷自殺時,全部家當五百金,都是來自皇帝賞賜。

    漢朝的十大酷吏有:侯封、郅都、張湯、趙禹、寧成、義縱、減宣、杜周、周陽由、王溫舒。

    其他朝代裡,也不乏有酷吏當政,為何會這麼普遍呢?

    答案在皇帝,如果說,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那麼皇帝更希望向世人展示的是“雨露”,是自己的開明仁慈;那麼“雷霆”又由誰去做呢?

    於是酷吏應運而生,皇帝不想去做的,他來做,再骯髒不可示人的活都不在話下,這就是酷吏能存在的土壤。

    說白了,酷吏就是皇帝的一條忠犬,讓它咬誰就咬誰,最好是一個眼神就知道該咬誰。

    但同一條犬不能用太久,因為激起了眾怒勢必會讓人懷疑主人的動機,那麼此時,酷吏的生命也就到頭了。

    皇帝手起刀落,向酷吏展示了“雷霆”之怒,在其他官員看來,卻又是他開明除惡的壯舉。

    酷吏鬧劇,得益的永遠是皇帝。

  • 2 # 羽書遲

    古代是皇帝集大權於一身,生殺予奪,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必然會有監控百官及百姓的需要,主管審判律法之類的官員就有了舞臺。很多人為了迎合皇帝的需要,故意曲解甚至構陷他人,為皇帝充當整人殺人的工具。說穿了,皇帝有需要,酷吏才會產生。

  • 3 # 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

    古代是以皇權統治天下,所有的官員是對皇帝負責,是行使皇權的工具,酷吏也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強權意識的延續,在國家、社會、法律和民生意識不健全、不發達的情況下,酷吏的存在很正常!

  • 4 # 夏有涼風61

    說起酷吏,歷史上有名的酷吏有漢朝的“郅都、張唐”。武則天時期的“周興、來俊臣”等。

    古代皇帝之所以用酷吏,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酷吏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刃,能威脅到皇權的或疑似威脅到皇權的,都統統剷除。

    到了明朝朱元璋設的“錦衣衛”朱棣設“東廠”都類似於酷吏的作用。所以古代酷吏的存在是封建統治者的需要,酷吏即忠心替皇帝辦皇帝想辦而不能辦的事,皇帝要不用擔殘暴的名聲來剪除威脅的存在,所以有漢張湯,武周來俊臣受到皇帝的極力維護,因為他們對皇帝來說確實是有功之臣。

  • 5 # 胖乎乎的油膩大叔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古時每個朝代或多或少均出現過很多酷吏。總體來說,古代出現這麼多酷吏有以下一些原因。

    1、時代選擇。古代不管是法家主導,還是無為而治,或者以孝禮治國,或者以教治國,都是特定歷史狀態下符合時代的需求的。亂世用重典,商鞅的法制,使秦國強大,但法律條文太過嚴苛,嚴格執行,必然誕生很多酷吏,一般太慈善的官員,還不好推動執法。

    2、皇帝需要。皇帝用酷吏可以維護自身專制統治,可以用酷吏對付豪強。當出現皇權受威脅時,往往用酷吏可以維護皇帝權威統治。酷吏一般比較能幹,能很好的為皇帝處理政務,一般業績很突出。

    3、個人原因。人與人的差異性很大,有些人本來就是這種性格,還有些人為了很快的幹出業績往上爬,自然會用比較嚴酷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往往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古代酷吏很多,皇帝也需要酷吏幫著維護統治,但與此同時,酷吏也是很悲劇的,大多結局悲慘。酷吏通常會得罪很多人,皇帝為了維護統治,安撫眾人,當酷吏發揮完價值後,同時也為皇帝某些事情背鍋,皇帝會毫不猶豫的處理掉這些酷吏。

  • 6 # 共享投票

    酷吏現象發端於西漢,深刻影響後世,從漢到唐,甚至明清,史籍中都有酷吏的身影。從古至今,關於酷吏的討論大多是抱有否定、指責的態度,稱其出現的主要目的是壓制下層反抗,也有部分人持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要準確地認識這種現象,就必須去看其出現的深層原因。

    西漢地圖部分

    首先,統治思想的轉變。秦雖然實現了統一,但是其暴虐的統治給民眾帶來深重災難,到漢朝建立時,統治者意識到不能像暴秦那樣以法家為指導,於是推崇清靜無為的道家,社會逐漸得以恢復,開始出現繁榮之景。但是,受這種思想影響,地方管理鬆散,諸侯國胡作非為,威脅中央,而對外奉行退讓妥協的策略,面對著日漸崛起的北方部族,如何重新採取有效對策則直接影響著漢朝的存在或覆滅。在在內外環境面臨新的挑戰的情況下,舊的統治理念無法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式,必須採用新的應對辦法以保護政權。到武帝時,為了推行自己的抱負,他勢必會衝破頑固力量的阻礙,更要有令出必行的執行者來強制推動,酷吏由此應運而生。

    漢武帝雕像

    其次,諸侯國實力的膨脹。高祖在建立政權後,大行分封,加上政策的放任,諸侯國逐漸強大起來,實力大增,掌握權力,甚至同中央相抗衡。諸侯王單獨立法,握有地方鑄造貨幣、經營鹽鐵等大權,對王權形成了很大威脅,地方與中央的衝突越發頻繁。諸侯王們生活奢侈,破壞封建法規,不僅加重了百姓負擔,引發社會動亂,而且直接損壞王朝制定的統治秩序,動搖皇權,是王朝統治下的新隱患。

    劉邦雕像

    再次,豪族勢力的膨脹。豪族是存在於西漢社會中的一支強大力量,他們佔據了大量土地和各類資源,無數人員前來依附,實力豐厚。為了保護自身的特權,經常擠壓農民,為禍鄉里,是遊離於王權之外的群體,主要有富商大賈、外戚貴族、地方豪強這幾種人群。他們掌控王朝的經濟流動,為擴充套件自身利益而擾亂經濟秩序,甚至能夠左右地方政治,。他們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地方穩定,因此,打擊他們的勢力,促使政權各方面正常執行,就變成酷吏的重要職責之一。

    馬踏匈奴

    最後,受特定律法文化的影響。劉徹在位時,一改漢初寬厚生息的法律特色,主張有為,強化集權,用新理念代替原有的觀念。既然要實現帝王的理想,對內便是穩固權力,對外則是征討各處,拓展統治地域。要確保這些手段的切實執行,就須藉由相關律法加以限制,以便各層的官吏能順暢執行命令,也方便鎮壓下層的反抗,讓各項活動有有章可依。為此,選用、提拔聽從皇帝命令,又懂法的官吏是最佳手段,這時,那些執法嚴酷,懂法律條文,又擅長揣摩聖意的酷吏,就登上了歷史舞臺。

    西漢與匈奴戰爭路線

    總之,內外大勢的演變,促使上層選用另外的統治觀念,要解決諸侯國和名門大族所造就的威脅,必然要求有一批具有才華且長於行動、無情執著的執行者,相關律法的完善,便為他們執行帝王敕令帶來了根據和憑藉。此類官吏的湧現,是那時各種複雜現實狀況下的自然形成的。漢朝初期的國內環境處在恢復的狀態下,各類衝突都還平緩,缺少酷吏生存的機會。之後隨著帝國前進,衝突漸多,不論是內部爭鬥還是外在威脅,眾多條件為他們的興起創立了客觀環境。酷吏憑藉自身的嚴酷作風和對帝王的忠誠而從小官起家,逐漸得到欣賞和提拔,是鞏固王權、捍衛統治的有利工具。

  • 7 # 大唐都護

    酷吏,

    這是我們古代官場中特殊的群體,這群特殊的群體特別的冷酷無情,對於犯法者,他們動輒就是處以極邢,殺人無數。

    他們這群人在官場中也是一種善於投機的人,極其的會琢磨人的心思,特別是高位置者的。這群特殊的人,他們是為皇權服務,在皇權有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會第一時間跳出來,為皇權掃除障礙。

    戲曲裡的紅臉與白臉。

    在唱紅臉的同時,總需要的是有人出來唱白臉。

    可以說酷吏就是皇帝最喜歡的人,深得帝心。也是對皇帝最忠心的人,他們心思細膩,極其瞭解皇帝心思。

    在古代,皇帝有些事情自己想做,可這些事情做了的話會非常的影響、損壞帝王的形象。

    所以這時候就需要酷吏了,需要經他們的手去替皇帝做這些事。特別是在做這些皇帝想做的事的過程中,他們往往不需要考慮過程,只需要結果,結果有沒有是皇帝喜歡的那樣?只要是皇帝喜歡這個結果了,那才是成功的。

    就比如西漢審鼠的張湯就是一位深得帝心的酷吏。來看看他提武帝解決的這兩件事。

    第一件,陳阿嬌的“巫蠱”案,就是經張湯之手,把這一位陳皇后拉下皇后之位的。要知道陳阿嬌跟漢武帝劉徹從小青梅竹馬的,感情深厚,還貴為皇后,有誰敢得罪她啊?更別給她定罪了廢除後位。

    由此可見真正想廢皇后的人是漢武帝劉徹,除了漢武帝劉砌想廢她的後位,又有誰敢那麼做?但是武帝卻是不方便出手,不然會被人罵忘恩負義、喜新厭舊的,所以只能由張湯去幹了,張湯也是瞭解武帝的心思做到了武帝想要的結果。

    第二件,古人經常以白鹿為祥瑞,白鹿出沒,則與仙人為伴。漢武帝迷信方術,提出了造白鹿皮幣,這一意見被當時叫顏異的大農令(相當於如今的國家農業部部長)反對了。武帝對顏異很不滿意,下邊的人就開始替武帝分憂解難了。

    有人告發說:顏異與客人談到緡錢(西漢時期出現的新稅目)等法令時,他的表情不對。客人說這些法令制定得不符合國情,擾民。顏異當時一句話沒說,只是微微撅了撅嘴唇。張湯就抓住這一微妙的動作,開始大做文章,向漢武帝上奏說:“顏異見法令有不恰當的地方,不到朝廷陳述,反而在心裡非議,應判死刑。——罪名就叫“腹誹”。

    這罪名真的有點奇葩,可是沒辦法,這是皇帝喜歡的結果。

    透過這兩件事就可以回答題主的古代為什麼有酷吏這個問題,不為什麼,就是因為統治者的需要,統治者需要有人來提他們做自己不方便做的事或者見不得光的事。

    有需就有供。

  • 8 # 真誠地看著你

    當權者需要。特別是在需要對老舊官員體系進行清洗的時候,正常司法步驟各個環節都被舊官僚系統的官員把持,根本行不通。這時,酷吏的作用就出來了。

  • 9 # 曉評三國

    酷吏的存在是因為皇帝需要,他們有生存的土壤。比如漢武帝,他想加強對群臣的控制,強化中央集權,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所以他任用張湯等酷吏,效果很明顯。又比如武則天,他任用來俊臣、周興等酷吏,就是為了幫助他打擊反對者,幫助她去唐興武。封建專制的特點決定了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他必然會分權給大臣,但是又擔心他們不盡心,不盡忠,所以會讓人監督、懲處大臣的不為、不忠等情況。

  • 10 # 少荃經史屋

    酷吏,一群朝廷的在編人員,以行事幹練,手段毒辣著稱,因其沒有寬仁、禮善這類道德包袱的約束,而能將權利最大化、極端化的實施,自然深受有權利追求的帝王待見。話說回來,但凡有點政治雄心的帝王,沒用過幾個酷吏是不好意思留名史書的。

    不用酷吏,不用這類“官場打手”,如何高效地整肅官場?怎麼將制度破舊立新?小單位小企業都存在“不近人情”的中層,更何況治理一國的領導班子。古代當權的帝王一直在給“酷吏崗位”尋找合適的任職人選,奈何具備此資質的人少之又少,不僅要有相當的才幹做行政基礎,還要在此基礎上能打破道德禮教的約束,隨心所欲地行使權利。

    儘管酷吏難尋,一旦找到,便是“極品”。

    酷吏的價值觀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知名酷吏,不管他們的職業生涯當初有多輝煌,成績有多顯著,到頭來都逃不過一個身首異處的淒涼下場。儘管歷史有告誡,酷吏無善終,但後繼者還是前呼後擁,歷史的規律就是這麼詭異。

    酷吏的出身基本都遵循這樣一條發展脈絡:有野心但不得志,有才幹難賞識,終得機緣被帝王招用,從地獄到天堂,劇烈的反差讓他們甘願活出曇花一現的人生。

    如同漢武帝時期主父偃說的“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大丈夫要嘛活成人上人,錦衣玉食;要嘛死後被萬人唾罵,恨不得烹煮分食之。我即將年老垂暮,為實現我的人生理想,不得不倒行逆施!

    同樣是漢朝的酷吏,寧成也說過:“仕不至二千石,賈不至千萬,安可比人乎?”

    當官不升到個省級幹部,賺錢達不到個億萬資產,這人活得就沒意思!

    很顯然,酷吏是一群將人生看得極為透徹且走向極端的狂人。相比於黑暗的深淵,他們更渴望巔峰的光芒,為了實現那短期的榮耀,他們心甘情願為當權者做“最髒最累”的活兒。

    當權的皇帝要樹立仁愛、英明、道德的正面形象,是要維護好自己的羽毛,但背後的皇權鬥爭、官僚集團的鬥爭、革新吏治的落實,都存在棘手的問題,這就不得不啟用酷吏這類打手,來繞開正面的羈絆去實現政治目的。

    武則天,本是李家的媳婦,代行皇帝李治的權利已讓朝廷和李氏貴族心有不滿,居然還要做皇帝,這不僅威脅李唐天下的統治(竊國),還衝擊夫為妻綱的社會倫理思想。武則天想從正面解決她登基天下的合法性,女人可以為帝王的合理性,阻力極其巨大。所以她扶持起善於告密,且手段毒辣的來君臣,利用他來排除異己,誅殺政敵,掃清登基路上的障礙。

    漢武帝,一個痴迷統治權力的雄才,他對酷吏的需求是如何實現權力收歸中央統一。分封制下下的諸侯王按部就班,敬小慎微,避免出現差錯觸了武帝的眉頭。然而這是不夠的,漢武帝的目的不是讓諸侯臣服,而是消滅諸侯!

    漢武帝召見主父偃如逢甘露,他的《推恩令》讓漢武帝看到了消滅諸侯的希望。主父偃也樂意為漢武帝再添柴加火——逼死二王,加快諸侯國散裂。可謂一人滅兩國。

    可以說,酷吏與帝王都在向對方拋著橄欖枝。酷吏是帝王統治的剛性需要;帝王是酷吏這類狂人實現人生願望的最優途徑。

    左手仁義,右手屠刀

    啥是帝王?帝王就是掌握“王霸”之道的狠角色!

    文官和酷吏和國家政權的一體兩面,一個代表了正面的寬仁與Sunny,一個代表了背後的毒辣與霸道。一個朝廷只有仁義無霸道會缺乏底氣,只有霸道無仁義又不能長久,真正的帝王深蘊其中的道理,能玩轉於霸道和仁義之間不至讓兩方失衡。

    推行皇帝權威受阻時,酷吏變身尖刀利刃來為皇帝開路;任務完成後皇帝會將其收回刀鞘。當然,皇帝會視官僚集團的實力來選擇,是將酷吏“收藏”還是“消滅”。

    明朝崇禎皇帝選擇將魏忠賢這樣的頂級酷吏處死,他所看到的官僚集團被壓迫不堪,難同皇權抗爭。意外的是官僚集團反彈趨勢如此迅猛,且崇禎並沒有為此重新鑄造一把鋒利的快刀,失去了推行朝廷權威的利器。

    崇禎還是沒有掌握王霸權術——左手仁義,右手屠刀。

    總結

    酷吏,之所以讓人害怕,讓人討厭,因為他們本質上是在執行暴力,中央集權下的社會里,極少數人才享有的執行權!人們恐懼的是暴力,而非酷吏本身。

    只要有暴力存在,就要執行暴力的酷吏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椒樹適合什麼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