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5053348832

    說朱棣的皇位是上天的安排當然顯得有些玄了, 朱棣之所以能夠取代建文帝而登上大明王朝的皇位,應該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多個因素所促成的。

    首先,太祖朱元璋臨終前對留給建文帝身邊的文臣武將所進行的一番洗禮,在客觀上其實卻是幫助了朱棣。因為當朱棣起兵之時,建文帝身邊居然無可以禦敵之將。再者,建文帝畢竟年幼,在治國謀略方面尚不夠老成持重。起碼,削藩之策就缺乏通盤考量。

    其次,朱棣據燕京之地。因北屏蒙古勁敵而得以歷練,而使得自己成為了當時藩王之中實力最強的一支,為日後的成就帝業打下了雄厚基礎。

    其三,朱棣有貴人相助。以姚廣孝為代表的一幫手下的輔佐,是朱棣起兵成功的最為重要的人和因素。

  • 2 # 浮生說歷史

    朱棣可以成為皇帝,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朱棣是“搶”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但是將搶字加上引號,因為朱棣完全有能力憑藉自己坐上坐上皇位的。而以朱允炆的種種表現也證明了,相比皇叔朱棣,他根本無法管理好大明的江山。

    朱元璋有很多個兒子,他的長子也就是太子英年早逝。大兒子死了以後,他內心感到十分悲痛,此時他發現自己的孫子也就朱允炆無論是性格還是樣貌都與父親十分相似。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朱元璋內心的缺憾。

    在重新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他也猶豫過。在自己的眾多兒子中,唯有第四子朱棣文韜武略樣樣不差;但是按照自己立下的皇位繼承製度,就應當立朱允炆為皇儲。朱允炆是溫文儒雅的孩子,做皇帝未必適合。

    可是在兩相權衡之下,他還是決定遵照自己留下的規矩來辦:堅持立朱允炆為皇儲。朱元璋此舉是表明了他對擁護朱允炆稱帝的決心,也使得其它的皇子們不敢再做什麼小動作。

    朱元璋為了保護朱允炆也是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安排了幾個信任的臣子在朱允炆身邊,使其能夠順利登帝;他所留下的《祖訓錄》中也有相關文字對皇子們做了警示,警告他們不可以謀反篡位。

    朱允炆稱帝后採取的是儒學的管理方式,傾向於文治天下,他身邊的三位寵臣也都是在儒學上具有一定成就的人。但是大家都知道,只有文武並濟才能夠管理好一個國家。所以朱允炆在一開始進行的種種改革和政治舉措使國家的局勢開始出現動盪。

    朱棣對朱允炆做皇位想必是不服氣的,因為不論從哪個方面相比較他都不遜色於朱允炆,甚至比他更加優秀。真正壓垮朱棣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朱允炆下達的“削藩”舉措。

    朱允炆想要鞏固皇權,逐漸收回各皇叔手中的兵權,這一舉措極大的威脅到了皇叔們的利益和權利。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朱棣,沒多久後他就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殺入了皇宮,最後拿到了皇位。

    所以朱棣走上皇位應該是被朱允炆所迫,當然也有時局的推進。朱允炆皇位尚未坐穩就輕易“削藩”未免太不成熟。其次,若是朱棣沒有造反,以朱允炆文治天下的想法,如果一旦外敵來犯,武官都被打壓了,那些文官難道就能拿起武器保衛國家嗎?

  • 3 # 悅讀史書

    朱棣是個有心之人

    “民間細事,無不究知。”在這一點上,朱棣要優秀於其他的哥哥和弟弟們。

    朱棣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四兒子,出生於元末戰亂時期,7歲才有名字,10歲受封燕王,17歲受父命和哥哥弟弟們一起回到安徽鳳陽老家探望祭祖,他在鳳陽一住就是三四年。在鳳陽這三四年的時間裡,他學到了不少東西,這也是他成為帝王之後,經常和皇子皇孫們談起的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歷。

    應該說,少年時期的朱棣,經歷了亂世征戰的殘酷;青年時期的朱棣,目睹了百姓生活的困苦。這些對於好學上進的朱棣來說,既歷練了堅強意志,又磨練了吃苦精神,為他後來爭得皇權走向帝王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朱棣是個有志之士

    父親對兒子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朱棣就是這樣,他父親給他的影響,直接成就了他之後的帝王之業。

    朱棣老父親朱元璋,大明太祖,是歷史上很厲害的皇帝。要說他厲害,大家都知道,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農民起義軍最普通的小兵幹起,一步一個腳印幹到指揮千軍萬馬的統率,用17年的時間,蕩掃群雄,推翻元朝,平定天下,開創了大明帝國基業。

    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厲害”,使朱棣從老父親的身上學到了亂世征戰謀略和執政治國經驗,更讓朱棣從小就開始立下了目標宏偉的大志向,那就是,將來要和老父親朱元璋一樣,征戰四方,號令天下,成就霸業。

    朱棣是個有智之王

    創業難,守業更難。朱棣的老父親朱元璋一當上皇帝后,就確定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但未等接上班就英年早逝了。

    冊封太子,選好接班人,是朝中大事。傷心欲絕的朱元璋不敢耽誤正事,最後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重新確定朱允炆為皇太子。這個朱允炆就是朱棣的侄子,按文武兼備選人用人的標準看,都比不上文韜武略的朱棣。既有雄心更有智慧的朱棣,尊重父親決定,不爭不搶,隱忍不發,直到建文帝朱允炆接上班執意削藩,並劍指燕王朱棣後,便開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叔侄之爭。

    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可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只有把握住機會的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建文元年(1399年)7月5日,素有野心大志和膽識智慧的朱棣,在時機到了的時候,他以“清君側”為旗號,毅然起兵,迅速出擊,史稱“靖難之役”。在歷經四年大大小小百餘戰之後,最終兵臨南京,奪得大明江山,成為大明皇朝第三任帝王。

    朱棣當上皇帝后,招賢納士,遷都北京,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疏通大運河,編纂聞名於世的《永樂大典》,派遣鄭和六次下西洋,等等。這些功績,足以令成祖朱棣傲視古今。可以說,成祖朱棣,文韜武略,智謀超群,膽魄過人,能夠最終奪取皇位,並實現宏偉功業,除去一些有利的客觀因素外,更與他個人的雄才大略分不開。

  • 4 # 餘與虞

    先亮明觀點:第一是上天給了朱棣機會,第二是朱允炆給了朱棣機會,最後是朱棣本身就有實力。

    01老天的眷顧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就確立了朱標作為太子。而太子朱標從小就被朱元璋視為接班人,派了最好的老師去教育他,每次處理國事都讓太子在一旁學習。

    在朱元璋的傾力指導下,一個頗為賢德的“儲君”被打造出來。朱元璋每次外出打仗,都很放心朱標監國。朱標為人寬厚,做事果斷,文武大臣無不為之嘆服。

    而且,他在朱元璋二十多個兒子當中威望最高。像是朱棣犯錯,都是朱標在其中調節。

    可以這麼說,朱標若是當了皇帝,朱棣是萬萬不敢造反的。

    可是,老天眷顧朱棣,朱標年僅39歲就去世。儘管朱元璋立了朱允炆做繼承人,但是這對朱棣來說已經不太重要。朱標不死,他連造反的心都不敢有。朱標一死,意味著朱棣有機會造反了。

    02朱允炆的“無能

    朱允炆若是像他父親那樣有威望,或是像朱元璋那樣“打遍天下無敵手”,也不至於失敗。

    話說自從朱標死後,想念太子以及恪守“嫡長子繼承製”的朱元璋立了朱允炆為接班人。雖然那時朱允炆只有十歲,但是朱元璋還是不耐其煩地從頭培養朱允炆。

    而且朱元璋也很“爭氣”,足足培養了朱允炆八年“才”撒手人寰。朱允炆此時已經十八歲,而且已經有了作為君主的能力。

    可是,他還是太嫩,太過柔弱。朱元璋其實給朱允炆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諸侯王的勢力越做越大,而且普遍都有軍隊。

    朱允炆也不是傻子,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提防著這件事。即位以後,他就立即付之行動。

    藩是該削,但是朱允炆卻搞錯了方向,一開始並沒有去打擊燕王朱棣。相反的,他專挑菜的去打。

    到了該削燕王的時候,他又說不太合適,因為自己剛即位就貶了那麼多的諸侯王。朱允炆優柔寡斷,最後在齊泰黃子澄的“煽風點火”下,他才下定決心要削燕王。而且,為了不引起燕王的懷疑,黃子澄還建議把他的三個兒子給放走。

    朱允炆自己沒個準兒,聽了兩個大臣的話。朱棣沒了後顧之憂,立馬發動靖難之役。還被他逮到藉口是清君側,即清除皇帝身邊的奸臣。

    朱允炆整日養尊處優,雖然不是昏君,但是對於行軍打仗,他實在沒有什麼才能。最後,朱允炆被打敗,是死是活至今都是個疑案。

    03朱棣的實力

    朱棣本就是除了太子朱標以外,最有能力的一個皇子,就連朱元璋也考慮過立他為太子。

    但是,雖然朱棣常年跟著朱元璋打仗,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說到底他就只是個諸侯王。面對京城強大的兵力,他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於是,足智多謀的朱棣決定先低調一陣子。在朱允炆稱帝后,他的活動處處小心,打造兵器,擴充套件兵力都在暗處進行。

    甚至,為了打消朱允炆的顧慮,他還親自跑去京城一趟。

    但是,就算是謹慎成熟如朱棣,也會有考慮不周的地方。他沒想到,自己的手下里卻出了個叛徒。燕王的護衛告訴朱允炆,說他暗地裡招募死士。

    這很明顯要造反了吧,可是朱允炆啥態度呢?不抓,派人監視。

    朱棣暗自慶幸,他趕忙想了一招應付朱允炆——裝瘋賣傻。這招還真奏效,朱棣以他媲美奧斯卡小金人的演技征服了朱允炆。

    之後,他養足了兵力,開始舉兵謀反。而此時,明朝的開國大將老的老,死的死,而且大部分都被朱元璋親自搞死了。

    之後,朱棣一路高歌猛進,打進了京城,坐上了皇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按茶葉分類標準,六堡茶的霜降茶(俗稱老茶婆)算是白茶還是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