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酸料美食創業者

    玉米病害全解:

    缺素症

    玉米為鋅敏感作物,缺鋅會出現白花苗,看似玉米苗黃。一般鋅肥以基施為好;若生長期發現缺鋅,會出現長不高,葉片小的症狀。

    播種太深

    播種過淺不易出苗,過深會出現苗弱、苗黃,播深應控制在3-5釐米;播種的同時,施入一定量種肥,可促苗期生長,如播種時每畝施入3千克的磷酸二銨,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發黃。

    間苗,定苗不及時

    玉米出苗後,應在玉米3~4片葉時進行間苗、6~7片葉時定苗,避免幼苗擁擠,互相爭肥、爭水、爭光,形成弱苗、病苗、黃苗;畝留苗數要根據品種的不同而靈活掌握,按照栽培品種所要求的密度定苗。

    澆水不足

    玉米播種前或播種後澆水不足,種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進而影響正常發芽出苗,出土時間過長造成弱苗、苗期發黃。

    病害

    如果苗期遇到長期低溫陰雨天氣,會造成玉米苗枯病的發生和流行。苗枯病多在二三葉期開始發病,病苗葉片發黃乾枯,邊緣焦枯,葉片由下向上逐漸發黃乾枯;根毛較少,根系變褐發育不良,造成黃苗弱苗。

    水漬苗

    水漬苗玉米苗期往往正逢雨季,低窪地塊排水不良或小麥收割時輾壓處積水,造成苗黃。

    除草劑危害

    除草劑使用不當少數農民隨意加大除草劑用量;盲目與其它農藥混用;用藥濃度過高;噴霧器互用;假冒偽劣除草劑對後作的影響,都會造成玉米黃苗。

    蟲害

    玉米苗期蟲害主要有棉鈴蟲、金針蟲、蚜蟲、粘蟲、薊馬、瑞典杆蠅、地老虎、耕葵粉蚧等,耕葵粉蚧以若蟲和雌成蟲集中在玉米幼苗近地表莖基部、根部和葉鞘內,吸收汁液,致使受害玉米葉鞘首先發黃乾枯。

    玉米粗縮病(如圖一)

    危害特徵:

    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侵染髮病,以苗期受害最重。

    幼苗在5~6葉期可表現症狀,初期心葉基部及中脈兩側的葉片上出現透明油浸狀褪綠虛線條紋,逐漸擴充套件至整個葉片。病株濃綠,葉片僵直,寬短質硬,心葉不能展開,嚴重矮化,僅為健株的1/3,葉背面側脈上出現蠟白色突起物,粗糙明顯。

    有時葉鞘、果穗苞葉上具蠟白色條斑。病株分粟多,根系不發達易拔出。雄穗敗育或發育不良,花絲不發達,結實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無收。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清除田間、地邊雜草,減少毒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縮短玉米苗期時間;在病害重發地區,調整播期,使玉米對病害最為敏感的生育時期避開灰飛蝨成蟲盛發期,降低發病率。

    ②防治灰飛蝨:用5%吡蟲啉乳油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能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飛蝨,減輕病毒病的傳播。在灰飛蝨傳毒為害期,尤其是玉米7葉期前,可噴灑下列藥劑:氯蟲•噻蟲嗪;吡蚜酮,或噻嗪酮。

    玉米鏽病(如圖二)

    危害特徵:

    玉米鏽病主要侵害葉片,也為害玉米苞葉和葉鞘,嚴重時也為害莖稈,田間發病時,先從植株頂部開始向下擴充套件。

    發病初期在葉片基部散生淡黃色斑點,後突起形成紅褐色疤斑,破裂散出鐵鏽色粉狀夏孢子,後期病斑上生出黑色突起,開裂露出褐黑色冬孢子。

    發生嚴重時,葉片上佈滿孢子堆,造成大量葉片乾枯,植株早衰,籽粒不飽滿,導致減產,更重時,造成葉片從受害部位折斷,全株乾枯,減產嚴重。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和病殘體,減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玉米病害發生初期,田間病株率達6%時開始噴藥防治,可選用以下藥劑防治:三唑酮;戊唑醇,或丙環唑。

    玉米大斑病(如圖三)

    危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和苞葉。

    葉片發病:在下部葉片上先出現水漬狀青灰色斑點,然後沿葉脈向兩端擴充套件,形成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後期病斑常縱裂。嚴重時病斑融合,葉片變褐枯死。潮溼時病斑上有明顯的黑褐色黴層。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和病殘體,減少侵染源;適時早播,避開病害發生高峰;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在玉米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在抽雄前後,當田間病株率達 30%以上,病葉率達 20%時,可選用下列藥劑防治:丙環唑;異菌脲,或嘧菌脂。

    玉米小斑病(如圖四)

    危害特徵:

    玉米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但以抽雄、灌漿期發生較多。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可為害葉鞘、苞葉和果穗。

    葉片染病:初期產生半透明水浸狀褐色小病斑,後擴大為邊緣赤褐色,輪廓清楚上有2~3層同心輪紋的橢圓形病斑。病斑多時融合在一起,不受葉脈限制,葉片迅速死亡。

    葉鞘和苞葉染病:病斑較大,紡錘形,黃褐色,邊緣紫色不明顯,病部長有灰黑色黴層。

    果穗染病:病部產生不規則的灰黑色黴區,嚴重的果穗腐爛,種子發黑黴變。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和病殘體,減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玉米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或病害發生初期,可選用下列藥劑預防:丙環唑;異菌脲,或嘧菌脂。

    玉米紋枯病(如圖五)

    危害特徵:

    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葉鞘、莖稈、果穗。

    葉鞘和果穗苞葉發病:產生淡褐色水漬狀不規則病斑,病健交界處不明顯,病斑後擴充套件融合成雲紋狀大病斑,中部灰褐色,邊緣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擴充套件。

    嚴重時根莖基部組織變為灰白色,次生根黃褐色或腐爛。多雨、高溼持續時間長時,病部長出稠密的白色菌絲體,菌絲進—步聚整合多個菌絲團,形成小菌核。病株莖稈鬆軟,組織解體。為害苞葉,症狀同莖稈。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耐病品種;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和病殘體,減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玉米心葉期或發病初期,結合田間農事操作,摘除病株下部的葉片和葉鞘,可減少病菌再侵染的機會。

    ②種子處理:用5%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重量的0.1%拌種。

    玉米絲黑穗病(如圖六)

    危害症狀:

    玉米絲黑穗病是幼苗侵染的系統性病害,其症狀有時在生長前期就有表現,但典型症狀一般到穗期出現。

    生長前期5葉期後症狀表現為病苗節間縮短,株形較矮,莖稈基部膨大,下粗上細,葉片簇生,葉色暗綠挺直。雌穗受害:大多數變為一個基部膨大、端部較尖、短小、不能抽絲的圓錐形菌瘤,苞葉一般不破,黑粉也不外露。

    玉米乳熟後,有些苞葉變黃破裂散出黑粉,可看到內部有亂絲狀的寄主維管束組織,故名絲黑穗病。雄穗受害後,多數情況下不是區域性小穗變為黑粉苞,穗形不變。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耐病品種;實行輪作;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和病殘體,減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拌種: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2%,2%戊唑醇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進行拌種。

    玉米瘤黑粉病(如圖七)

    危害症狀:

    常為害玉米葉、稈、雄穗和果穗等部位幼嫩組織,產生大小不等的病瘤。

    病瘤初期為銀白色,內部白色,有光澤,肉質多汁,並迅速膨大,常能衝破苞葉而外露,表面變暗,略帶淡紫紅色,內部則變灰至黑色,失水後當外膜破裂時,散出大量黑粉。

    果穗發病可部分或全部變成較大腫瘤,葉上發病則形成密整合串小瘤。

    防治方法:

    ①種植抗病品種;實行輪作;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秋冬實行深耕,減少病源體;加強肥水管理,在抽雄前後適時灌溉,避免受旱;減少機械和蟲害損傷。

    ②拌種:用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或2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3%的藥量拌種。

    玉米莖基腐病(如圖八)

    危害症狀:

    在玉米灌漿期開始發病,乳熟末期至蠟熟期進入顯症高峰。

    莖和根發病:莖基部發病處折斷,根莖內部組織腐爛壞死,潮溼時病部出現白色後變粉紅色的黴狀物。

    葉片發病:表現為青枯、黃枯或青黃枯。

    果穗發病:下垂,穗柄變軟,苞葉青枯,不易剝離,穗子粒排列鬆散、易脫落,籽粒松癟,造成玉米提前枯死、倒伏,千粒重、穗粒重、穗長和行粒數降低。

    防治方法:

    ①選育和使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間作;合理密植;及時排水;增施腐熟的有機肥及鉀肥、矽肥;及時防治黏蟲、玉米螟和地下害蟲。

    ②種子處理:用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小時,清水洗淨後播種;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300種子包衣。

    玉米細菌性莖腐病(如圖九)

    危害症狀:

    主要為害中部莖稈和葉鞘。

    葉鞘上初現不規則形水漬狀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黑褐色,病健組織交界處水漬狀尤為明顯,後病組織軟化腐爛,有臭味。

    溼度大時,病斑向上下迅速擴充套件,嚴重時植株在發病後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位黃褐色腐臭菌液;乾燥時,擴充套件緩慢,但病部也易折斷,造成不能抽穗或結實。

    防治方法:

    ①實行輪作;收穫後及時清潔田間枯枝敗葉;加強田間管理,採用高畦栽培,嚴禁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合理密植;及時拔除病株,攜出田外漚肥或集中燒燬。

    ②防蟲:苗期開始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鈴蟲等害蟲,及時噴灑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5000~7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蘇雲金桿菌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備跟曹操,孫權比,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