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淡墨淺白
劉備和曹操,孫權的有哪些不同,且聽野禪為你道來。
一,姓不同。劉備姓劉,就註定了他必須以拯救漢室江山的名義征戰天下。這是他的優勢,也是逆勢。優勢是名正言順,更容易得到道義的支援。逆勢就是永遠不可能和篡漢的曹魏聯盟。
二,劉備“仁”。劉備一生從未亂殺過一人,滅一族,更沒有屠城。孫權因為太子之爭殺了兒子孫霸,晚年殺人滅族更是家常便飯。曹操從殺呂伯奢一家開始,一生亂殺無辜無數。
三,劉備是白手起家。孫權繼承父兄基業。曹操父親是太尉,有曹氏和夏侯氏兩族支援。
四,劉備前半生是屢敗屢戰,一生敗多勝少,先後被呂布,曹操打敗,直到遇到諸葛亮才有了勝蹟。孫權第一次重要戰役就是大勝,好的開始成功了一半。曹操雖然討伐董卓失敗,但是問題不在他,尤其是官渡之戰,奠定北方局勢。
瞭解三國曆史,探索三國秘密,請關注:張野禪
-
3 # 暮陽誠兔小五
其實我一直覺得曹,孫,劉三家的成功既有其個人的主觀奮鬥,也有其時代的背景,曹操是漢末變革派的領袖,這就意味著這條路的兇險,一旦,曹魏不能保證變革的繼續,那麼就會被別的家族取代,所以只有狠,才能震懾住那些世家,故而曹操,曹丕,曹睿都讓人難以捉摸,刻薄寡恩,而孫吳代表的是想要維持現狀的世家,而孫權本身是個進取的人,所以形成了數次攻打合肥不勝的格局,作為一個志向被現實如此打擊的人物,刻薄有發洩的成分在裡頭,而季漢,作為恢復漢室的世族的代表,自然有一些漢朝的殘餘,那是兩漢四百年遺留的東西,至於劉備本人,我認為其實比之曹,孫也沒有多好,畢竟被打得逃跑的時候,老婆孩子都不管,這也是事實。。。。。。
-
4 # 勇戰王聊歷史
劉備的不同就是,實行仁政,頂了一個“劉皇叔”的帽子,扛著一面“興復漢室”的大旗!而曹操是漢賊,孫權也是異性稱王。可惜,劉備才能有限,所以他其實只想做一方割據諸侯。但是,由於扛了大旗,所以活的比較累。
劉備不算成功的政治家,他只會用“仁”,而且義氣用事。夷陵之戰,一方面是劉備自傲了,以為能打敗東吳。另一方面就是義氣用事,為了給關羽報仇。
曹操也曾為報父仇,討伐徐州。但是,等曹操到官渡之戰時,已經胸懷一統天下之志。能拋棄前嫌,接納張繡歸降。張繡可是殺了曹操一個兒子,一個侄子,還有愛將典韋。換成劉備,劉備肯定不接納張繡!
劉備和孫權兩人能力和性格差不多,在軍事上的能力同樣都很一般。
不糾結荀彧和陸遜死因。荀彧的死,是因為曹操稱王加九錫。陸遜的死,也是因為參與太子之爭。兩位主公這樣處理下屬,也是為了穩定朝局,加強對屬下的控制。當然,孫權做的不好,水平低。
-
5 # 橘味歷史
跟孫權,曹操相比,劉備算得上是真正草根英雄,邊框出身,而孫權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富二代,繼承了其父孫堅,其兄孫策打下的基業。可以說吃的都是現成的,就算到了赤壁之戰,也完全是依賴父兄的政治遺產,而曹操呢,也是,其父親是個校尉,多少出身還算是官宦人家,而劉備呢,雖然口口聲聲是正統,皇室血脈,但實際上就是個地地道道的平民出身
劉備一聲坎坷不斷,索性有兩個小弟死心塌地的跟著,就算如此,在遇到諸葛之前,依舊是一敗塗地,打不過曹操也打不過呂布,直到遇到諸葛,境況才有所改觀。
劉備一生較曹操,孫權來講,至少算是仁慈的,這跟他標榜的仁義有一定關係,但不管真的假的,對戰爭年代的百姓至少是好的。但橘子看來,劉備在很多關鍵點上,或許被“仁”字拖住,比如荊州,在用人方面也有一定的問題。
-
6 # 春花秋實5872
劉備跟曹操、孫權三人相比,曹操出類拔
萃,是三人中的佼佼者。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建安文學的骨幹之一。政治上他挾天下以令諸侯,減輕民賦,發展生產,人民安居樂業。軍事上消滅各路軍閥,統一了北方。他的詩作《龜雖壽》更是表明了他的遠大志向和老當益壯的雄心壯志。
孫權繼承了父兄的基業,統領了江南八郡七十二州。面對曹操壓境的強大勢力,在周喻、魯肅等人的支援下,聯合劉備,盡江南一切財力敢於和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展開鬥爭,最後終於以火燒赤壁而取勝。
劉備這個人咋說呢?出身貧寒,並沒有多大的才能。雖後來認宗中山靖王之後,有劉皇叔的名稱,但總體是小家氣。人都說劉備仁義,我卻不認為,比如在諸葛孔明火燒新野敗逃當陽途中,張飛和謀士曾勸他丟棄百姓時,他說不忍丟棄百姓,讓百姓受苦,實際上他是收買人心。為了自己的利益,他難道就不知道老百姓跟他走其實是送死。因為曹操所追殺的是他劉備,於其說他保護百姓,其實是借百姓來保護他。再有劉備公私不分,少大志。他曾口口聲聲說要恢復漢室,當他在漢中稱帝后,偏安一偶,只有諸葛亮跑前跑後,六出祁山。當他得知兩隻弟被害後,不納善言,公私不顧,親率蜀國大部分力量來征討孫權,結果夷陵之戰被東吳大將陸遜燒得一乾二淨,自己也白帝城隕命,諸葛孔明苦心經營的資本所剩無己,再也無回天之力。
-
7 # 中孚鑑
劉備和曹操,孫權三人,人格不同,所以他們之間肯定又不同的。
第一,劉備雖有皇室之名,卻是布衣百姓之實。甚至他的父輩,祖父輩也不是什麼大官。
而曹操雖名為宦官養子的後人,但他的父親卻非宦官。
孫權兄為孫策,父為孫堅,並且祖上也是有錢的大戶。所以三人之中,劉備地位最尊,卻實力最弱。
第二,劉備雖為皇室之後,但是跟老百姓沒有區別,所以才淪落到賣草鞋為生,他之後能登基為帝,建立蜀漢,可以說是自己一步步白手起家的。
而孫權是繼承他父兄孫堅孫策的基業。最後經過自己的努力才把東吳治理的有條有序的?
曹操雖然也算是一步步的走過來的,但是他的起步點至少是個做官的。
-
8 # 逆風飛翔1538
個人覺得劉備最擅長的就是收買人心,畢竟他出身於鄉野之間,所見所聞都和曹操和孫權極不相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個著名的牆頭草。東漢末年的最大弊端是宦官專權,當時有個大宦官曹節深得皇帝的喜愛。掌管部分軍權。而曹嵩為了能平步青雲。把自己搜刮的民脂民膏中的一半全都給了曹節並且當眾讓幼子曹操認曹節為幹爺。而後來曹操當洛陽縣令時用五色棒打那些貪官汙吏,事後曹操一點事都沒有也多虧了他有個。為他著想的老爸。
2劉備由於早年喪父,跟隨母親四處飄泊。居無定所,所見所聞的都是生活的艱辛,和百姓的苦難,這些促使他養成了以天下為已任的情懷。這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而劉備與曹操孫權最大的不同是重視人才,不殺功臣。曹操由於少年時的遭遇對待別人都有疑心。他所用的人都是他的族人。他是典型的愛人才。卻不重視人才。
3與孫權的不同則是年齡相差三十歲。
-
9 # 三國逐鹿劉備與曹操孫權有什麼不同?
劉備玄德,《三國志》中記載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寬厚弘毅,知人待士,機智幹略,不逮魏武。劉備弘雅信義,向來以仁義道德只天下,深得百姓和將士愛戴。他戰黃巾、滅袁術、絞呂布、拒曹操,戰功赫赫。曹操也稱劉備是當時不可多得的英雄,孫權也曾說:非劉豫州末可以擋曹者。劉備與曹操和孫權相比,究竟有什麼不同之處,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相對於曹操和孫權,劉備更加仁義。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劉備仁義三國盡知,不但體貼將士,而且愛民如子。曾因趙雲而摔阿斗,三軍將士無不感動,也曾為關羽張飛而討伐東吳,誓死不願違背結義誓言。血戰長坂坡是,數十萬百姓跟隨劉備,扶老攜幼,這是為何?因為百姓覺得跟隨劉備就有希望,劉備善於治國,是當時絕無僅有的賢明之君,關羽也曾說:終生只服天地和大哥的胸懷,大哥的仁義之心與天同高,與地同寬。而曹操和孫權的都沒有這樣的特點。
其次劉備出身卑微,不像曹操有雄厚的家庭背景,世代為官,也不想孫權久居江東,有深厚的根基。劉備出生貧窮,起點低,起步晚。劉備前期敗多勝少,勝仗也是屈指可數。除此之外劉備也不是文學家,與曹操相比,文武都略輸一籌,只有一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再次劉備善於隱忍。劉備寬於待人,禮賢下士。善於隱忍。劉備被呂布,但是仍然回到徐州,跟隨呂布,駐紮小沛。被曹操拘禁,劉備尚能每日種菜,自給自足,見人強顏歡笑,點頭哈腰,十分謙遜。後來屢戰屢敗,被曹操追著打,最後熬到赤壁之戰。
最後劉備是皇室宗親,也是唯一一個為大漢恪盡職守的君主。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劉備依靠朋友的資助,戰黃巾,滅袁術等迅速成為一路諸侯。劉備一生奮鬥只為匡扶漢室,拯救百姓,振興華夏。誰與漢室作對劉備就討伐誰,討董卓,滅袁術,伐曹操,都是因為他們想吞併大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折不扣的漢賊,一心只想稱霸天下,建立自己的國家。孫權久居江東,虎視中原,早有虎狼之心,對漢室江山垂涎三尺,只是因為實力不及,不敢輕舉妄動。可見唯有劉備才是真正的忠於大漢。
劉備含辛茹苦、兢兢業業為的是天下蒼生,他匡扶漢室恪盡職守。雖未完成中興大漢的誓言,但至死都在努力奮鬥,可敬可佩!你是怎麼看待劉備一生的?
我覺得劉備最大的不同是,既擅長政治,又重感情。不像曹操殺了荀彧,孫權殺了陸遜那般政治家的無情。
劉備在稱帝一個月,政治根基不穩,毅然舉全國之力發動對吳的戰爭,沒有為了大局觀而慫,直接硬剛。
死之前,留給兒子的話“不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令人敬佩。
回覆列表
呵呵。那是因為劉備基礎很差,殺不起。
出身草根的劉備混跡江湖多年,從一方諸侯的徐州牧,淪落到為劉表看門的地步。
為什麼?
因為劉備出身低下,沒有親黨,名聲不顯,招攬不到人才。
比如袁紹孫策曹操,不僅有家族力量,還有世家支援。佔據一個地方,拖家帶口就是不少人來投靠。
劉備有啥?
就算當了徐州牧,只有一個最差的商人家族的糜家願意投靠,還是丟失徐州之後的投機行為。徐州三大家族,曹家與呂布勾結,趙家與曹操勾結,最大的陳家還在觀望。而似陳登陳群這些有才能的,誰願意跟著劉備去流浪?
真正到赤壁之戰後,劉備才得到了世家的認可,比如龐統、馬家、法正、張松這些才認為劉備有能力,有資格領導自己。
再說伐吳之戰。
可別說什麼為關羽報仇。不過因為劉備力量膨脹,自認為有能力吞併江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