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冰你不懂愛
-
2 # 倔強的韭菜茬子
可以說長平之戰奠定了秦國最終統一的路線,而一說到這裡就會有人說趙括當時是多麼多麼的無能,但是紙上談兵真的是無能的表現嗎?其實也不盡然,要知道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時候依舊是維持在紙上談兵的程度,只不過當時有人選擇了無條件支援他而已。
而趙括當時支援他的人可以說就僅僅只有和他一起衝鋒的兄弟們,而趙國的大部隊普遍認為他就是去找死的。所以趙括與其說是能力不夠還不如說他是被趙國的大部隊給拋棄的。而當時的趙括可以說每一步都走對了,唯獨沒有想到自己會被所有的部下背叛。
其實當時趙王把廉頗換下來也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反間計,最主要的是趙國需要立即結束這場戰鬥,而廉頗做不到。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知道這場仗趙國最後被坑殺了四十萬的俘虜,那麼趙國參加這場仗計程車兵絕對是超過六十萬的,那麼這個時候莊稼也就只能由婦孺來耕種,其產量也就不用提了,所以這個時候趙國的糧食可以說已經吃的差不多了。
所以這個時候趙王就只能想辦法儘快結束這場戰鬥,否則等士兵們真的沒有飯吃的時候譁變也不是不可能的。而趙括作為一個儒將也是想到了這些的,所以他同樣想盡快的結束戰爭,所以他從才會帶兵衝鋒。
而且他也不像是歷史上所描寫的那樣是準備突圍,而是想要去包圍秦軍。大家不信可以把當時的戰陣圖和趙括的陣亡之地聯絡起來看,不難看出其實趙括是死在秦軍後方的,其實這個時候趙括是去把秦軍的補給線切斷,之後大軍壓上,秦軍基本也就潰敗了。
但是他卻沒想到趙軍的大部隊並沒有動,反而是在趙括死亡後集體投降了。
這個時候可以有一個假設了,如果當時趙國的大部隊壓上的話,被切斷補給線的秦軍最好的選擇就是撤退。而撤退這種事來說很容易就會轉變成潰敗,這樣一來以騎兵為主的趙國絕對能夠大量屠殺以步兵為主的秦兵的,所以趙括的想法可以說是毫無問題,只不過因為對士兵的不瞭解導致了最後的失敗。
-
3 # 魏東雙
秦國重灌騎兵天下無敵,但在上黨山地沒有優勢,雙方軍力大體相當。
雙方山地對峙,打了3年消耗戰,後勤補給是關鍵,趙國不如戰時體制的秦,是戰敗的決定因素,而不能歸咎於將領一人。
趙括戰爭經驗不足,佈局失誤,1沒有分兵切斷秦軍糧道,2奏請派李牧趁虛南下北地郡,直搗咸陽。糧盡主動強攻堡壘,確屬無奈。防守出現空當,卻被白起分割、切斷糧草輜重,截斷退路。
與其說趙軍戰敗被坑殺,不如說是被困餓而死。
此戰趙損兵45萬,秦也戰死25萬,且全民動員,國力耗空。
-
4 # 讀春秋思無忌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最經典的一場戰役,也是秦昭王、白起、範睢配合最默契的一場戰爭,而輸家趙國的趙孝成王和趙括則被後人研究來研究去,到底誰更無能?
趙孝成王作為後方的統帥,無論是對內的人事呼叫、後勤保障(糧草),還是對外的合縱,都毫無戰略眼光可言。
那趙括又當如何評價?是軍事天才還是隻會紙上談兵的菜鳥?我認為都不是,他的虛名是因為他有一個厲害的父親趙奢。
01 閼與之戰成就趙奢的威名如果開啟地圖,我們會發現閼與和長平一樣重要。閼與位於漳水流域,而長平位於丹水流域,兩條水系交匯到一起,穿過太行山抵達趙國的邯鄲城。除此之外,那裡有個著名的滏口陘,秦軍可以從這裡直搗趙國的首都邯鄲。因此,閼與之戰對趙國而言,其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可以說是和長平之戰一樣重要。
閼與之戰前夕,趙奢故意在邯鄲附近的武安構建營壘,迷惑秦軍,以為趙國旨在堅守,而無意救助南韓。然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迅速到達閼與,並佔據有利地形,將秦軍擊潰。趙奢的名聲從此威震諸侯。秦國再也不敢對趙國輕舉妄動,而將戰場轉移到太行山的另一側野王附近。這裡不再展開。
上文提到了長平位置的戰略意義,因此長平之戰對趙國非常重要,而此時趙奢已經過世。那麼,趙孝成王也會考慮趙奢的兒子趙括。這也就是為何秦國一離間,趙孝成王就立刻起用趙括,替換掉堅守的廉頗。記得趙奢曾說過:“道遠地險路狹,就譬如兩隻老鼠在洞裡爭鬥,哪個勇猛哪個得勝。”他以為趙括會如其父趙奢一樣勇猛且多謀,來化解趙國的燃眉之急。
02 趙括其人1)輕敵趙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以趙奢對趙括的瞭解,他早就看出趙括自以為飽讀兵書便可以笑傲沙場,然而一個“易”字卻道出了趙奢對趙括的擔憂,戰場上輕視敵人便意味著失敗和死亡。
2)毫無戰術首先,從趙括抵達前線後,將前方將士大換血,棄堅守兩年多的將領不用。那些將領熟悉秦軍打法,瞭解當地的地形,而換上去的和他一樣,不熟悉前線態勢。其次,秦軍佯敗,趙括並率領全軍殺出。我沒聽說過這樣的打法,難道不需要考慮被敵人包了餃子嗎?再者,當時,廉頗守在第二道防線丹水處,與秦軍夾水而陣。像這樣的形勢,基本上誰先過河,誰就輸,因為對手至少可以半濟而擊之。然而秦軍並沒這麼做,渡河如此容易,不符合邏輯的打法,這分明就是誘敵深入。然而,被興奮衝昏了頭腦的趙括竟渾然不知。最後,秦軍佔領野王,可以從那裡引軍從丹水後方包抄趙軍。趙括為什麼要放棄那裡的防守?而自願跳到秦軍的包圍圈中。這種自尋死路的打法實在是莫名其妙。3)虐待將士善戰的將軍基本都很愛護自己計程車卒,例如趙奢和吳起。而趙括忙著謀私利,完全不體恤手下將士。臨陣之時,誰願意為他賣命?因此,他母親才早早地和他劃清界限,不想族人為他連累。
說句實話,本來60萬包圍45萬就是個奇蹟,如果真集中火力朝一個地方衝出去,突圍也不是沒有可能。怎麼就輸得這麼慘?連只蚊子都沒飛出去。
結語趙括如何捲入長平之戰,其真實水平如何?
趙奢的閼與之戰讓其威震諸侯,秦人為之卻步,趙奢也成為當時趙國的驕傲。趙奢去世,長平之戰爆發,廉頗固守,秦趙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然而年輕氣盛的趙孝成王心懷不滿,秦人使離間計,趙括便出現在趙孝成王的棋盤上。趙孝成王以為趙括會像其父親趙奢一樣,在同樣重要的戰略位置出其不意擊退秦軍。
然而,同樣年輕的趙括太輕敵了,不但全線放棄重要的戰略防線丹水,還對敵人故意放棄丹水陣地的誘敵深入之計渾然不覺,以致於45萬大軍深陷秦軍的包圍圈之中。
更令人遺憾的是,45萬大軍竟然無法撕破60萬兵力的包圍圈的任何一角。也許是因為趙括從來沒有善待手下的將士,以致於趙軍深陷包圍後,趙括可能失去了對軍隊的絕對指揮權。
熟讀兵書也好,為長平之戰背了幾千年的黑鍋也罷,雖然趙孝成王難逃其咎,但是,也實在沒看出趙括有多少能耐。您認為呢?
-
5 # 經濟愛好
史記對趙括的形象全都是外人對他的評價的的總和。趙括沒有說過一句話。紙上談兵的意思是,只會空談不會實踐,但是史書沒有完整的證據證明他從來沒有打過仗。史出上只記載比較大的戰爭,大大小小的較小規模的邊境衝突是不會記錄的。比如白起只有他當左庶長之後的記錄。廉頗只知道當將軍打齊國之後的事,之前就沒有記載了。史記通常只記載主戰爭主將是誰。副將和底下人就不知道了。
長平之戰打了3年,趙國耕地面積較少,而且趙國的徵稅系統也是非常落後的,趙括的父親以前是幹徵稅的工作。他有機會展露手腳是因為,有一次平原君家不肯繳納,趙奢依法處治,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平原君看他是個有用的人才推薦給了趙王。當時的權貴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趙國的中央政府無法有效控制趙國所以的資源。而秦國已坐擁關中和巴蜀兩大糧食產區。而且秦國的戶籍制度可以將百姓的每一斤糧食成為秦國戰爭機器的一部分。加上鼓勵土地私有化,使秦國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大幅提高。當然趙國是內線作戰,而秦國是外線作戰,趙國還可以向齊國等國購買糧食或借糧,如果對耗兩邊都是有可能先扛不住。但是如果就這樣耗,就是是趙國贏了也可能就剩殘垣斷壁了。所以趙國可能是想賭一把才派趙括對秦國發動進攻。其實能不能贏趙王也沒有底,在趙括母親反對之下答應如果出事不株連趙括的家族也是讓趙括放心。趙括也需要這次機會建功立業。
趙括戰術的失誤通常有這麼幾條,【1】不應該換舊將領,其實這是所有的剛上臺將領,都要調整一下下面的軍官,保證自己的命令列可以最有效的執行。這一點很正常。【2】進攻秦軍秦軍假裝敗退趙括沒有看出來,中了秦軍的埋伏,首先趙括的情報出問題,白起的軍隊在南韓駐防止韓魏楚對趙國進行幫助。白起是秘密增援不只是趙括,其他六國也不知道,否則早就增援趙國了,有研究表明趙括其實在後方也預留了一些軍隊保證後路。趙括帶這麼多兵【如果真有四十萬】後方補給並不輕鬆,必須要速戰速決。而且趙括任務就是出擊否則換他幹什麼。這並不隨著主將的個人意願。
回覆列表
趙括是戰國時期趙華人,趙國將軍馬服君趙奢之子。自幼飽讀軍書,但是缺乏戰場經驗,不是很懂得靈活變通,所以造成了長平之戰的慘劇。
當然以上都是一直以來歷史學者的觀點,那麼趙括真的是不學無術嗎?還是說真得是隻會紙上談兵,毫無實戰經驗呢?我覺得也不盡是如此。首先看其父趙奢,是東方六國八大將之一,數次帶兵戰勝秦軍,說明趙括是生長在武將世家,既然是有許多機會跟隨自己的父親學習軍情的。那麼他又為什麼會戰敗呢?
我們來看看趙括在長平之戰中面對的是誰?秦國的大將軍白起,白起可不是開玩笑的,白起可是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一生中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天下做出巨大貢獻,被封為武安君。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等等都是白起打下來的。
趙括在白起面前完全就像是一個新手,毫無經驗而言,白起在長平之戰之前已經經歷了無數次戰爭的洗禮。所以我覺得長平之戰趙國失敗,並不完全是趙括無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對手太強,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假如假以時日,說不定趙括也能成為一代名將,可惜歷史沒有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