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傾聽花開
-
2 # 逗爸手記
說說我個人的做法,題主參考。
是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時不時就有作業,寫點拼音、筆畫、簡單的字,做點加減法一類。
我準備兩套作業一本,兒子用一套,我用一套,我們一起做。
不要把做作業這事搞得很正經很正式,“啊,我們要做作業了啊”,還沒開幹心裡面就先端上個架子。我以為反而下好。
就是很隨意的,沒什麼特殊的,就像“來吃飯了”、“走我們撈魚去”…一樣,很平常的事,“來,我們做作業吧”。
在做的過程中,刻意放慢點,保持和兒子差不多的速度,有時比他快一點別太多,有時還比他慢一點,“喲,你都寫到這兒了,等我一會。”
不要搞得嚴肅,像小時候同學約著一塊寫作業那樣才好。
我想強調的是:扮演一個夥伴的角色,而不要做一個監工。人們喜歡和夥伴起幹活,幹著不累;沒誰喜歡身後站著個監工,尤其是還拿著根鞭子。
時不時地說說:
嘿,兒砸,我覺得這個字這麼寫比較好看吔,你看看,你覺得呢?
——這樣做,讓他逐漸關注到“怎麼寫更好看”上來,逐漸有這種意識。
不要急於去指教“你這裡應該這樣那裡應該那樣”,培養他琢磨“怎樣寫才好”的意識、追求,比教導點技巧方法重要得多。有了意識追求,傳授技巧方法的機會多的是。
最好的時機,是他感到了困惑嘗試過好些方法還是不滿意的時候,那時候再去教。在這之前,剋制住自己好為人師別人沒請教就要跑去指教的臭毛病,這一點無比重要。
這就是孔子他老人家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哎呀,這裡我居然整錯了,你的橡皮呢給我用用。我都忘了進位!我看看你整錯沒有?
——這樣是指示他容易出錯的地方,加深印象。
這類方法還可以很多,不一一列舉。
做完了,我們來對一下,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是誰搞錯了?怎麼錯的?
——培養檢查的習慣。
也許有人覺得,這太累太花時間了!
累嗎?我覺得,肯定比當監工還經常搞得雞飛狗跳輕鬆;
花時間嗎?我覺得,肯定比當監工還經常搞得雞飛狗跳省時間。
一年級,還這樣做;
-
3 # 兔只兔子愛生活
孩子上一年級,剛剛離開豐富多彩的幼兒園,走入嚴謹規範的小學校。孩子有個適應期,這時候家長的陪伴引導很重要,爭取幫孩子儘快培養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幫孩子明確身份的轉變,確定他現在的任務和目標。
告訴孩子,你不再是幼兒園的小奶娃了,你已經是一名光榮的小學生啦!小學生必須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要認真完成老師的作業,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過不久,你就可以和哥哥姐姐一樣,戴上鮮豔的紅領巾,成為光榮的少先隊員了。
其次,給孩子指出 好好學習的具體方法。
比如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記好老師留的作業任務,回家第一件事先做作業。
小孩子喜歡玩是正常的,但作為小學生,學習的責任必須排在首位了,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平衡好學與玩。當然,這個道理不是講給一年級孩子聽的,而是咱家長的任務:怎麼用最簡單明確的辦法,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同時還能高高興興的接受,慢慢形成習慣。
最後,我的建議是:把寫作業和使孩子高興喜歡的事聯絡起來。
一年級的孩子沒有太重的學習任務,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習習慣,所以不用額外給孩子增加學習任務。一年級的孩子有時間看看有趣的圖書,美好的動畫;做做手工,出去跑跑跳跳,拍拍球滑滑板等等做更多孩子覺得好玩的事。
這一切,跟孩子約定好,都建立在認認真真寫好作業的基礎上。
只要孩子做到及時認真完成作業,家長就要說話算話,帶孩子做約定好的他喜歡的事。同理,如果孩子不能認真寫好作業,就要相應取消他玩的時間和選擇權。
慢慢孩子就會明白,只有我認真及時完成作業,才有選擇玩的權利,才有高興的好事。
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受益終身的事,而從小學一年級做起正是最好的時機,家長此時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最值得最有意義的!
-
4 # iFamily教育觀察
非常瞭解這位家長的心情,從家長的角度,給您一些建議供參考。先了解孩子不願意做作業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我分析了以下幾種:
1、惦記著玩耍。給孩子一個時間期限,比如,30分鐘內做完作業,而且檢查沒錯,可以玩30分鐘。如果超過30分鐘,不好意思,玩耍取消。
相應的,要給激勵條件,在30分鐘內做完,比如20分鐘做完了,那就可以用節省下來的10分鐘來玩耍,也就是玩耍時間增加為40分鐘。好了,接下來就是讓他專心做作業就好。
2、作業不會做。家長先幫孩子讀題,瞭解題意,引導孩子自己查詢課本,尋找答案。記住,家長的責任不是當孩子的輔導老師,而是鼓勵孩子自己解決難題。只有自學能力提高了,今後學習中遇到困難才能養成自己尋找答案的習慣。
為了提高孩子解答難題的積極性,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解出來難題了,獎勵好吃的,或者玩遊戲。總之,讓孩子獲得自學能力的同時,體驗成就感。
3、餓了?困了?生理需求,怎麼辦呢?人在飢餓狀態下,做任何事情效率都會降低。困的時候,更是拖慢工作進度。
因此,做作業的時間,最好選擇在孩子放學之後,還不太餓的情況下,先做作業。不要等到晚上9點了,才來做作業,那時候,精神狀態很差,自然影響做作業的效率了。
4、就是不想做。沒辦法,只好上絕招了。打罵?NO!我本人比較反對棍棒教育,也沒有打過孩子。孩子天性喜歡被人誇,喜歡小獎勵,那就投其所好。比如,在規定時間內做完作業,今晚可以看一集動畫片。或者,獎勵一個貼紙。積滿一週7個貼紙,就可以兌換一個心願。網上很多習慣養成的檯曆賣,我現在就在用。
孩子的成長,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要氣餒,路還長,給孩子信心和勇氣走下去。家長要做的,是陪伴和引導。
回覆列表
一年級學生作業不積極完成,作為家長,當然要按照督促他完成。
當然,僅僅督促他完成作業是不夠的。最好的教育,是培養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自己按時主動完成家庭作業。
很多家長看孩子放學回來,在學校勞累了一天,一回家就到處瘋玩。這是很普通也很正常的,因為孩子的身體發育,也需要用運動來補充。這時父母往往開始催促孩子“先寫好作業,寫完好吃飯”,“寫完再玩”“給我認真寫,不認真寫就不要吃晚飯......”
有些孩子卻乾脆也不管父母的話就先逃去玩了。
而有些父母可能不管不顧地,直到晚上要睡覺了再問一聲”你今天的作業完成了嗎?“
1.平等溝通,轉換提醒方式,做孩子的平等朋友“寶貝,吃完飯趕緊寫作業”換成“寶貝,我們現在吃完飯了,接下來該做什麼?你今天還有什麼事沒做嗎?”要求變成提醒,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更容易接受。
“先把語文趕緊寫好,寫完再寫數學”換別一種說法:“你喜歡先寫什麼?語文還是數學?”讓他挑選比強迫他接受順序更好,作業就變成了他自己的事情。
“你怎麼總是那麼磨蹭啊?” “你怎麼又錯了?這麼不認真啊?”換成“寫作業的時候你覺得要注意什麼?你能做到嗎?”這樣可以更好地讓孩子由被動接受轉換成主動思考。
2.一起學習,做好榜樣,共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在家庭裡,一年級的孩子非常需要有一種學習的環境與氛圍,哪怕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在書桌前看會兒書,也會給他一種強烈的榜樣與示範力量。因此,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進行學習,陪伴他做作業。
千萬不要孩子在做作業,父母在打麻將,玩牌,或看電視,刷手機。
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內心也會更加重視學習,更加主動來做學習上的事,完成家庭作業。也能夠更踏實的學習,精力也更集中。孩子做作業時,父母可以一起讀題目,一起背誦課文、聽寫單詞。一起分享或傾聽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趣事,讓孩子主動講講一天中有什麼收穫。或者,在他或她學習時送上一杯牛奶,遞上一疊糕點等,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養成孩子良好學習習慣。
要培養孩子主動學習,主動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父母一定要作出榜樣,也要養成很喜歡讀書,並且不斷學習的習慣。孩子的興趣愛好往往來自於家庭的影響,如果父母下班回到家都是看電視、玩手機的狀態,那孩子也會受其影響,在他的潛意識裡回到家就該看電視、玩手機。
3.適度監督,嚴格要求,做溫和、堅定的執行者比如可以讓孩子自己制定一個作業完成的目標,自己制定每天回來的安排與學習計劃,徵求父母的意見,給予適當引導,這時候孩子會更有參與感,而且當他們完成任務時,他們也會更有成就感。
孩子每天回家,是先玩還是先做作業,並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唯一的標準。不管孩子制定什麼目標,怎麼有進行每天的作業與任務完成,父母要充分尊重並幫助他執行即可。自己制定獎懲規則不僅有利於孩子培養參與意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但同時,父母更要做溫和、堅定的執行者,監督孩子每天是任務是否按時完成。要根據孩子自己的獎懲規則,嚴格執行。當孩子進步時,要多給他以鼓勵,及時表揚,有時候,表揚可以誇張,放大,只要他做得好,父母就要在感情與物質上舍得投入。但當他沒有按照完成每天的目標任務,特別是沒有按時完成每天的家庭作業或其它作業,學習任務沒有做好,就不能姑息縱容他,而必須讓他接受適度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