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想去見上帝
-
2 # 科羅廖夫
導彈也有保質期?是的,導彈也是擁有保質期的,導彈會過期的主要原因就是導彈內部的精細零部件壽命到期,無法擁有設計標準效能,一旦它們的作用、功能失效,那麼這枚導彈就失去作戰能力,有可能是無法發射,有可能是發射後失控,無法擊中目標,甚至有可能是發射時爆炸。
為了避免因為使用過期導彈造成意外事故,各種導彈在研發列裝前就會測試出它們的保質期,部隊會根據各類導彈保質期的長短來安排它們的訓練使用計劃。
一般來說,目前擁有最長保質期的導彈當屬洲際彈道導彈,主要原因是洲際彈道導彈技術複雜,價格極高,加上使用頻率很低,更新換代速度較慢,所以在研發洲際彈道導彈時比較注重它的保質期,以便能夠讓它度過數十年的服役戰備期。
以美國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為例,目前正在服役的400多枚“民兵3”都是在1970至1975年內部署完畢,也就是說目前它們的服役時間已經接近50年。而它們的繼承者——GBSD(“民兵4”)導彈要到2029年才具備作戰能力,要等到2036年才能全部部署到位,這意味著不少“民兵3”導彈的服役時間將超過60年。
而普通導彈的保質期明顯短得多,例如“阿斯派德”導彈的保質期為5年、“海標槍”導彈的保質期為8年、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9M96E、9M96E2、48N6DM等防空導彈的保質期為10年。這些導彈價格並不高,而且在日常訓練中使用頻繁,所以不需要擁有很高的保質期。
當然,並不是說導彈保質期一過,導彈就無法使用了。很多時候,導彈保質期是比較保守謹慎的,所以即使導彈的保質期到了,不一定就要馬上退役這枚導彈,只要這枚導彈在全面檢測後沒有問題,就可以繼續儲備或者是使用的。
即使出現問題,導彈也不一定是“必死無疑”,導彈保質期過後出現問題往往是因為它內部某零部件、某系統壽命到期了。而導彈內部零部件、各系統的壽命時長各不相同,很多時候,只要對部分到期的零部件進行更換,導彈就能夠繼續服役了。
如果想要導彈擁有更長的保質期,那麼就需要為導彈建設一個條件良好的彈藥庫,同時注意進行檢測,及時更換相關零部件,確保它處於最佳狀態。
-
3 # 榮華之武器堂
導彈當然有保質期,取決於推進劑和保養。比如世界上第一枚洲際導彈蘇聯的P-7導彈,採用液氧作為推進劑。液氧不腐蝕且容易生產,當然缺點就是冷卻到低溫的液氧變化無常,即便是在零下50度酷寒條件下加註,液氧與導彈接觸也會沸騰,這造成了導彈儲存時間有限和戰鬥準備時間較長。
例如P-7洲際導彈在發射前需要加註液氧和煤油,這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加註定額170噸,需要運給導彈400噸液氧。冷卻到超低溫的液氧和溫暖的貯存箱接觸時,會立刻沸騰、蒸發。導彈整個發射準備時間需要12小時,保持戰備狀態不超過8小時。此後將推進劑洩出,導彈在一段時間內就會變成對敵方完全安全的金屬部件。為了維持導彈作戰必須的液氧加註量,導彈操作人員需要不停地嚮導彈補加液氧。只要導彈在待機過程中,這項工作就必須不間斷進行。顯然這完全不適應實戰的需要。
此後蘇聯採用了高沸點推進劑,即硝酸。最初採用的是P-11導彈,在加註後可以貯存1個月,大大增強了實戰能力。蘇聯戰略火箭軍成軍後裝備的第一種導彈P-12採用煤油和硝酸為推進劑,導彈儲存期達到7年。
之後蘇聯戰略導彈液體推進劑基本都採用偏二甲肼與四氧化二氮,儲存期基本在7-10年。不過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一些導彈進行了延壽,使得原先設計壽命15年的Р-36М УТТХ和Р-36М2導彈又增加了5-7年使用時間。
而採用固體推進劑的導彈,蘇聯與俄羅斯一般採用含三氫化鋁AIH3和二硝醯胺銨ADN高能推進劑,例如“白楊-M”和亞爾斯導彈,儲存期為15-20年.
總體而言,俄羅斯由於經濟不景氣以及新裝備尚未服役,因此在2014年10月簽署的《延長在役彈道導彈系統服役期相關措施》的檔案,計劃將Р-36М/Р-36М2導彈服役期延長到2027年,УР-100Н УТТХ導彈服役期延長到2036年,РТ-2ПМ Тополь“白楊”導彈延長到2026年,РТ-2ПМ2 Тополь“白楊”-М延長到15年以上。
-
4 # 軍武小咖
導彈保質期的長短一方面和導彈後期的保養維護有關,另一方面和導彈的生產質量有關。生產質量過關,保養情況較好的導彈,即使在倉庫中存放二三十年的時間,仍然能夠繼續使用。而生產質量較差,保養情況較差的導彈,只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就會出現損毀。
導彈屬於一種結構複雜的運載的工具,任何一臺機器在生產出來後,長時間不去使用,都會出現老化和折舊。一輛車開上10年可能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是停放一年就會出現問題。導彈也是一樣的道理,只要導彈長期置放在倉庫中,一些易損耗件就會逐漸的折舊。然而導彈從生產出來開始就只能使用一次,因此想要延長導彈的使用壽命,就必須要定期為導彈進行保養和維護,及時更換已經損耗的零部件。
定期對導彈進行安全檢測,能夠讓導彈隨時隨地處於最佳狀態,有利於導彈使用壽命的延長。不過頻繁對導彈進行安全檢測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安全監測能夠及時的排除隱患,但是安全檢測本身也會對導彈造成一定的損害,如果安全檢測的次數過於頻繁,那麼導彈的使用壽命不僅不會延長,還可能出現縮短的情況。同時頻繁的安全檢測也會造成導彈的儲藏成本增加,因此導彈想要真正的延長使用壽命,除了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測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導彈本身的質量過關。
最近幾年生產的導彈基本都具備8年免檢或10年免檢的能力,導彈在10年左右的時間內不需要進行安全監測,完全可以放心的使用。這樣高質量的導彈,既能夠降低導彈的維護成本,也能夠提高導彈的保質期。例如俄羅斯的S300導彈系統就號稱在“10年免檢”,當然在真正的使用這些導彈的時候,肯定還是會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以防止不必要的意外發生。
因為保質期指的是導彈的最短使用時間,大部分導彈在“過期”後仍然能夠使用。當導彈快要到達壽命極限的時候,為了不浪費資源,一些國家將導彈改成了運載火箭,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
5 # Ownerryu
當然有!從彈體到推進劑到彈頭到電子元器件!都有保質期!總的來說固體裝藥發動機耐久些!液體要現場灌注!但俄羅斯液體燃料彈道導彈和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壽命差不多!可以直接加註並存儲!因為彈體內壁有一層高科技的膜!可以讓彈體免遭腐蝕!彈頭呢核裝藥保質期長久!空空導彈就比較另類了!戰機掛彈起飛幾次!導彈就要回爐大修!這也是導彈的家常便飯!但空空導彈一旦被掛載壽命就會短的多!以上
-
6 # 簡慶餘
導彈不存在保質期問題,目前的導彈是液體與半固體兩太類然料,臨陣戰場時才加註,一系例準備具備後便可點火起飛,所以叫飛彈,彈頭或戰鬥部加掛紅外線追蹤儀,能準確擊中座標。
-
7 # 森林狼6
有。
一、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會很感興趣吧,導彈不單止有保質期,而且有生產日期和保養期,導彈屬於高科技產品,它由多個部分組成,如控制系統、戰鬥部、動力系統和彈殼等,既然有電子部件,就有一定的壽命,所以導彈也會有貯存期。
“圖1是s400防空導彈,它正在轉彎給你看,”
二、全球各國的導彈,都有一定的保質期,如s400防禦系統的保質期為10年、海標槍防空導彈的保質期為8年,一旦導彈的保質期已過,再進行對導彈的全面檢測,要是導彈各個部件正常,可以增加保質期,但有些導彈過了保質期,不再使用了,以最環保的方法銷燬,導彈最為重要的部分是戰鬥部,戰鬥部由殼體、戰鬥裝藥和引爆裝置等組成,有人問過期彈藥,發射後,成功擊中目標,但不一定能夠成功爆炸,這就是敘利亞戰場上,敘利亞政府軍撿到美國的導彈,並且移交給俄羅斯軍方,作為研究的用途,也就是說,這枚導彈的資料,已經被他人知道了。
“圖2防空導彈正在飛向目標”
三、導彈過期後,也可以使用的,要是敘利亞戰爭,經過數年的內戰,可以說彈盡糧絕,就算有過期導彈也一樣使用,這是唯一的選擇,要是某些大國,處理過期導彈,會有多種的選擇,如檢測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延期使用、假如該導彈存在汙染物,會馬上銷燬,一旦洩露會對人員和環境造成汙染的,這個不能要。
“圖3是反艦導彈騰空而起”
簡言之,導彈也會有保質期,要是過期後,經過檢驗,沒有多大的影響,可以繼續服役,要是過期導彈,可以選擇銷燬或者更換電子部件,然後讓其繼續服役。
回覆列表
大家知道嗎?在軍事領域,像一些威力很大的鐵傢伙也是有“保質期”的,比如——導彈。其實導彈“保質期”又叫貯存期,導彈出廠時都會標明貯存期。像法國“響尾蛇”導彈是8年,義大利“阿斯派德”導彈是5年,英國“海標槍”導彈是8年。
俄羅斯C-300導彈是10年,但是美國“民兵”III洲際彈道導彈,部署時間為上世紀70年代,卻計劃服役到2020年,半個世紀。美華人能夠做到導彈50年“保質”,這需要相當強悍的檢測技術。所以偶爾有兩枚導彈是啞彈也不足為奇。
導彈不是製造出來就不用管了,世界上每年都會有很多導彈被生產出來,同時,也會有彈藥過期被直接的銷燬。導彈是一個龐大複雜系統,其組成部分不乏金屬、塑膠、橡膠等材質做成的零部件,所以導彈“過期”無法避免但可以延期。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改善貯存環境,像把食品放進冰箱一樣。或者新工藝的出現,能夠大幅延長“保質期”。
“過期”的導彈就不能用了嗎?其實就像辣條一樣,看保質期過了沒多久,狠狠心還是敢吃兩口。導彈就算“過期”了,可是檢測後確信還能用,可繼續服役。很多國家也會把狀態還好的零部件拆出來進行翻修,繼續使用。美國是如何處理的呢?一部分賣給其他國家,一些導彈也會改造為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