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稜鏡
-
2 # 一蓑煙雨80943981
確實,從現有史料來分析,似乎韓世忠對秦檜的冒犯更為嚴重,如果讓秦檜來選擇,他可能真的對韓世忠下手。但風波亭事件,秦檜只是個領導意圖的執行者,他若殺韓,那就是提問中所言的“矯詔”,那可是專制時期的重罪,沒有誰敢逾越,也沒有誰能夠逾越。
其實風波亭事件的始作俑者,是宋高宗,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由於趙匡胤是武將篡位而黃袍加身的,大宋立國伊始,便有“重文抑武”的國策,對武將的防範甚嚴。岳飛與韓世忠的低調不同,有點張揚。僅舉一例,沒有哪個君主喜歡國家的軍隊冠以私家名號,更不要說從骨子防範軍人的大宋,偏偏岳飛帶領的軍隊號稱為“岳家軍”。此乃大忌之一。
第二,岳飛在高年富力強的時間節點屢次三番地主張冊立太子,而無子的高宗仍然對自己抱有希望。武將干政被歷代王朝所不容,何況是宋朝,何況是高宗?韓世忠則沒有這樣的觸碰到底線行為。
第三一,岳飛主張北伐,收復失地,宋高宗則不同,北伐並不符合高宗的繼得利益。岳飛是一員武將,他的人生價值在於馳騁疆場,建功立業。高宗是皇帝,他必須全面考慮問題。拋卻北伐一旦成功,徽欽二帝必將還朝而使高宗自身利益受損外,國力的不濟也應該是高宗考慮的問題。試想,北宋國土廣大,人口眾多,經濟基礎較好,有堅固的防禦設施,有經過訓練的軍隊,仍然在金人面前連連敗北,何況偏安一隅的南宋。他可能認為戰而不能勝,不如不戰而和。這也是君臣之間的重大分歧。韓世忠雖然也是抗金名將,在這一點也知收斂鋒芒。
宗上所述,有能力殺岳飛與韓世忠的,是最高統制者。秦檜沒有皇帝的指領,怎麼能殺得了韓世忠呢!
-
3 # 子恆品歷史
秦檜實際上是考慮過對韓世忠下手的,但還得看皇帝的意思。
殺韓世忠有三點理由,第一,韓世忠積極主戰,多次反對議和,比岳飛的上奏次數還多。
第二,他曾多次上書痛罵秦檜投降。並且含沙射影諷刺秦檜這樣的人不懂國家大事,只是誤國的腐儒。
第三,韓世忠最後的實際官職比岳飛大,官職為樞密使,而岳飛是樞密副使,打擊韓世忠更能威懾群臣。
但為什麼最後終於沒有下手呢?
原因有四點:
一是韓世忠在苗劉兵變中直接救過皇帝,當時皇帝被廢,手無兵權,是韓世忠等人率先勤王,救回聖駕。對趙構忠心耿耿,趙構對他十分信任。
第二,韓世忠比較懂分寸,主動上書要求購買臨安附近的一些田產,追求奢侈浮華的生活。主動‘’自汙‘’,讓皇帝覺得他沒什麼更多的志向,非常放心。因此韓世忠雖名聲不如岳飛響亮,但官位卻比岳飛高。
第三,韓世忠在岳飛蒙難之後,曾據理抗爭,但隨後就心灰意冷,辭官歸隱,轉而挽救岳飛家人,讓秦檜覺得他很識時務,所以不再為難。
第四,岳飛在民間威望更高,呼聲更高。而且隔三差五要迎回二聖。相比之下,韓世忠就比較安分,他的軍隊也沒有像岳飛一樣,形成被稱作韓家軍。如果要兩個都打擊,打擊面勢必太廣,而且韓將軍也如此忠心,所以權衡之下,還是拿岳飛開刀。
-
4 # 以漁為家
秦檜等文臣反對抗戰,主張妥協,偏安一隅;而當時韓世忠、岳飛、張俊三位大將是抗金主力,就影響力而言韓世忠當然是最大的,若能將韓世忠除去,抗金隊伍將直接崩潰。
然而為什麼最後沒有拿韓世忠開刀,而選擇了抗金大將中的二號人物岳飛呢?其主要原因是韓世忠曾救駕有功。
趙構在南京稱帝,一路被金兵追擊逃到杭州,為了平息輿論罷免了投降派汪伯彥等人。
建炎三年,將官苗傅等不滿朝廷發動兵變,韓世忠收集散兵遊卒將趙構救出。
後宋高宗趙構聽信秦檜讒言,怕在外將領擁兵自立,但因為對韓世忠的救駕還有一份感激,對他還有一定信任的,便指示秦檜將抗金二號人物岳飛斬首。
所以誰死其實是領導趙構的意思,秦檜在裡面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而已。
-
5 # 紅塵築夢
皇帝為什麼要殺武將,其實原因很簡單,回收兵權,以殺統兵大人物來威懾那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武將。
能達到有威懾效果的,首先是中興四將。中興四將裡面具有軍閥性質的只有三個:韓世忠,張俊,岳飛。
劉光世是皇帝的親信,而且是一個不會打仗的文官。打仗的時候從來沒上過前線,也不指揮軍隊,全靠傳達皇帝的命令,讓前線的武將自行決斷。每次打仗,第一個逃跑就是他,被稱為“劉跑跑”。穎昌之戰,偽齊10萬大軍穿著金兵的衣服,兩軍相距還有一百多里,都還沒有得到準確的情報,他就第一個帶兵逃跑。跟著他帶軍西逃的還有張俊。丟下一個從來沒有打過仗的右丞相張浚,在前線和齊軍大戰。最後張浚拿著趙構的必殺令,才把張俊和劉光世趕到穎昌和齊軍決戰。劉光世這樣一個人,肯定不是趙構要殺一儆百的目標。
張俊是土匪出身,治軍不嚴,他治下的隊伍經常騷擾百姓。雖然刀頭舔血的張俊,打仗勇猛,戰功赫赫,斬殺金兵無數。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卻是地地道道的主和派,人稱“張投降”。而且,他雖然是大軍閥,但是他這個人權利慾望不大,也不喜歡打仗貪功,就是特別貪財。張俊成為了南宋生活最奢侈的人。顯然,皇帝也不會殺一個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
韓世忠,主戰派,在國家民族的問題上,和趙構意見不同。同時,韓世忠是南宋最大軍閥,地位最高。很顯然,殺韓世忠最符合趙構殺一儆百趙構想法的。但是,韓世忠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不是很有主見,凡事不能做到堅持到底,還特別聽話,意見不多,趙構說什麼他就做什麼,也不管是非對錯,就一公司高管的心態,反正是幫別人打工,管那麼多幹嘛?而且,他在劉苗兵變的時候,捨身救過趙構,還因此丟掉兩根手指頭,身上多處刀傷。韓世忠還有一個特點,臉皮厚。當他趴在趙構腳底下痛哭流涕,用少了兩個手指頭的手指天發誓的時候,趙構就心軟了,決定放過他。
剩下就是岳飛了。岳飛戰功赫赫,中興四將之首。清水亭一戰,斬殺500金兵,收復南京。1134年,北伐收復襄陽六郡,1135年剿滅洞庭湖叛亂,朱仙鎮大捷,郾城大捷……還有無數小戰。雖然戰功赫赫,但是岳飛個性桀驁不馴,性格直,說話不拐彎抹角。還非常的不聽話,“養傷”“看病”“路不好走”……各種各樣的抗命方法都用過。還常常和趙構犟嘴,常常搞得趙構灰頭土臉下不來臺。還無心之過談論立儲的事,事後也是惶惶恐恐的向趙構解釋過了。
所以,趙構想殺岳飛,僅僅是因為岳飛不太聽話而已,桀驁不馴。如果岳飛能夠放下面子向趙構認錯,趙構必定不會殺他。像岳飛這樣桀驁不馴的人,都肯向趙構低頭認錯,還有誰敢不服呢?所以趙構也就沒有必要殺大將來立威了。1135年趙佶就死了,說趙構怕他迎聖回來的,都是胡說八道,不懂一點歷史。難道把趙佶從土裡挖出來搶皇位嗎?重昏侯趙桓(金國封的爵位)更不會傻到回來送死。1139年,岳家軍就被整編了,1141年4月,岳飛張俊韓世忠被同時罷黜兵權,“升”任樞密使。岳飛無兵無權,根本就沒有能力謀反,說趙構怕岳飛謀反,沒有任何依據,純屬臆想。說岳飛是紹興議和,金國提出的先決條件,更是胡說八道,1141年簽訂了合約,岳飛死於1142年,先後順序都分不清嗎?
岳飛死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不聽話,桀驁不馴。趙構要他支援韓世忠黃天蕩戰役,他一直拖著不去,然後在清水亭在金兵屁股後面追了幾十裡,趁機收復了南京。致使韓世忠在黃天蕩圍困完顏宗弼48天,最後還讓他脫逃了。那時候,岳飛只是一個從五品的武將,就敢陽奉陰違。1134年,趙構讓岳飛武漢跨江北伐,趙構崔了他三次他都不動身,最後丞相張浚親自上門說服他出徵。穎昌決戰,藉故不去支援。藕塘之戰,在趙構的必殺令下,從信陽“趕”到藕塘,路上用了7天,一天行軍30裡,等他趕到藕塘,長已經打完了。1141年2月,趙構令岳飛增援拓皋,岳飛依舊沒有去。3月,金兵攻打鳳陽,趙構令岳飛火速增援,岳飛再一次延誤,導致鳳陽宋軍全軍戰死。金軍北撤淮北,趙構令岳飛沿途追擊,這次更過分,岳飛不但沒有追擊金兵,反而率軍返回了安慶。1141年4月,岳飛被趙構削去兵權,令岳飛赴京述職,出任樞密副使,當了個有職無權軍委副主席。然後就是一連串的審查……
回覆列表
秦檜第一個想殺的是韓世忠,但是皇上趙構想殺的是岳飛,因此,做為皇上忠實的打手,當然要按領導的意思辦,不能自作主張的。那麼,宋高宗為什麼要殺掉岳飛而不是韓世忠呢?
1、宋朝的天下就是武將篡位得來的,所以宋朝對武將十分忌憚,對文臣相對寬容。岳飛執掌了宋朝一半以上的兵馬,而且為了爭奪劉光世的部隊,還跟朝廷鬧得非常不愉快,當然受到朝廷的猜忌,這不是岳飛是否忠心的問題,是岳飛完全具備造反的奪權的能力,就算岳飛不反,底下將領一擁立,就會重演陳橋兵變的故事,所以皇上容不下岳飛。
2、岳飛主張北伐,這和皇上的意願相反,當時國家財政空虛,很難支援長時間,大規模的戰爭。而且接回老皇帝,雖然未必能動搖趙構的皇位,但在政治上也會帶來不少不必要的麻煩,難免有人藉機做文章。北伐輸了,可能動搖國本,甚至皇帝也當不成,贏了,也帶來政治風險,對趙構來說,怎樣結果都得不償失,可是岳飛卻在堅持,當然讓朝廷不滿,非議不斷。
3、岳飛參與了皇帝冊立太子的事,這是歷代在外統兵大將最忌諱的事,說明在外將領和京城大臣有聯絡,而且想扶持擁立己方的儲君,皇上如何不害怕,如何能容忍。
4、相反,韓世忠統兵數量少的多,做人又非常低調,只是不斷地和皇上要良田,要賞賜,讓皇帝放心,後來又辭去官職,讓出兵權,閉門謝客。畢竟還需要留下有用的人做事,所以皇上放過他,韓世忠躲過了一劫。
一代良將隕落,風波亭成了一場千古悲劇的見證,在這場悲劇中,皇上雖然落得心安,但損失一員護國統帥,寒了前線將士的心,落了昏君的稱號。一生戎馬,為國效命疆場的岳飛橫招慘死,連帶家人冤死,始作俑者秦檜,落得千載罵名,萬世長跪,沒有誰是贏家,這般結局令人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