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有故事酒也不換
-
2 # 何老蔡
在當下,年輕人不僅僅是稍微不高興就提離婚,他們還實實在在地付出了行動。可以看看近來幾年的離婚率,逐年攀升。這裡面有時代發展的特性所致,有當今中國特殊文化和經濟的大背景加持,也有每個人面對社會變化的心理因素。
大開放和人口流動改革開放以後,逐步建立起市場經濟,社會化大分工必然導致龐大的人口流動。原來固有的關係鏈被打破,每個人面對的人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潛在的關係和可能也增加了很大的變數。
原本大家都在一個村,來來回回也就那幾個人,大家知根知底。即使夫妻之間有什麼變數,某一方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也會迫於壓力而有所收斂。現如今卻大有不同,很多夫妻之間各在一個單位,甚至彼此在異地。我們很難去預測將來會發生什麼,會遇到什麼人和事。
農耕文化體系的瓦解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法律就有了婚姻自由的條款,但在之後很多年裡,離婚率並不高。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改革開放以前,我們本質上沒有擺脫農耕文化的影響。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下,人們相對宿命化,不管合不合適,很多人都願意繼續保持婚姻的狀態。
當西方文化開始衝擊時,人的慾望被啟用,離婚的道德成本大大下降,是離婚率陡增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相應的文化建設並沒有趕上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很多人嚴重缺乏安全感。即使是夫妻,很多也並不是單純的因為愛情而結合,房子、車子和金錢似乎成了婚姻的基礎。
我們知道,在婚姻裡,最大的變化是人心,而物質的基礎沒法從根本上給人以保障。可現實在於,我們除了去爭取可以量化的物質財富,人心的難測似乎讓我們喪失了對愛情和婚姻的原始激情。
個人心理狀況具體到每個人,很多人一遇到問題就想離婚,實則是個人心理狀態的不確定性,也沒有相應的安全感。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事出了問題,只要耐心去分析和理解,最後都會得到妥善解決。但在很多年輕人眼裡,只要發現對方稍微有些不順眼,就會覺得這輩子都是如此了。
這個時代,人們的心理抗壓和同理心的能力比想象的還要差,我們只在乎外表,只在乎可以量化的東西。而每個人的內心卻難以走進,連每個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總結這個時代除了快,還有什麼,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探索。高速發展的經濟,文化的迷茫,以及個人心理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懷和保障。很多人來不來就要離婚,除了個人的認知,他們更多時候是不能自控的,就像精神類病人一樣。
-
3 # 胡悅
我對這種情況是持否定態度。
在具體展開之前,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很多人一遇到事/稍微不開心就想要離婚?
我認為有2點重要的原因:
1,對婚姻認識不足,過於理想化
婚姻是一門學問,要處理各種複雜關係,如婆媳關係/親子關係/夫妻本身之間關係/雙方父母/家庭事業平衡等等,但是我們在走入婚姻之前對這些認識都非常片面/有限。主觀自認為婚姻等於幸福。進入婚姻就是進入幸福。恰恰對婚姻中的各種問題狀況預估不足,當在婚姻中越到很多問題和狀況時,突然發現,婚姻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就會產生巨大的落差。一時難以接受。此時就容易對婚姻產生懷疑和誤判,覺得是不是不應該結婚?結婚就是個錯誤?如此便自然而然的想到離婚。
2,在婚姻中對最根本的問題“人”自身認識不足 主觀認為離婚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在婚姻中,所有問題矛盾的核心源頭其實是“人”本身。這個人當然也必須包括自己。但是人性決定了我們遇到問題都會在第一時間指責對方。所以當問題出現,婚姻中的2個人彼此都是指責對方,認為都是對方不好造成的。正是由於缺乏自我反思反省,讓我們失去了正確處理婚姻中問題的能力。所以一旦遇到問題溝通不了,就會想到換人離婚。
那麼離婚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離婚真的是最好選擇嗎?
我認為不是好選擇,更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原因如下:
1,離婚其實是一種逃避,離婚只是離“人”而已,婚姻的本質都是一樣的
婚姻關係的實質其實是“人”。所有的問題都是婚姻中的“我”和另一半一起造成的。如果我們沒有能力處理自己和另一半的關係,更沒有能力和另一半一起共同處理婚姻中的問題,你只是把另一半離掉,換掉。顯然問題依然存在。你在找一個人結婚,其實質問題還是一樣的。比如你依然要面對,夫妻之間關係/婆媳關係/親子關係等等。那到時候你怎麼辦?還離婚嗎?
2,離婚沒有贏家 離婚本身就是一種傷害
當我們,滿懷幸福和憧憬走向婚姻,那一刻,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離婚。所以當有一天要面對離婚的時候,必然會痛苦傷心。因為離婚就是宣告婚姻失敗,婚姻失敗就意味著之前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變得無意義。自己的價值觀和自信心都會受到傷害。有些人變得對婚姻悲觀懷疑。有些人對感情和男人或者女人變的失望。
其次離婚對孩子傷害巨大。離婚對成年人來說,是最簡單做容易的事,是人都會做。可是對於孩子來說,離婚意味著家庭的破碎,爸媽的分離。自己愛的缺失。單親家庭或者在再婚家庭長大的孩子,心理問題和創傷要伴隨其一生,影響決不可小覷。所以有家庭的孩子更應該慎重。
再次離婚也會對2個家庭造成傷害,特別是在我們國家,一方娶媳婦還是嫁女兒都是重大的事情,都是2個家庭的事。離婚必然對雙方家庭造成傷害。
有鑑於此,對於還沒有走進婚姻的人,一定要對婚姻有個全面的認識。婚姻不是幸福的終點,婚姻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婚姻不但有幸福開心快樂,婚姻更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狀況。我們在享受婚姻幸福的同時也要懂得經營和維護婚姻。更要學會掌握處理婚姻中問題的能力。
對於已經在婚姻中的人,既然選擇了婚姻,就要積極經營維護。有問題及時溝通處理化解,多從自身找問題找不足,少去指責抱怨對方。千萬不要動不動就要離婚,離婚解決不了問題。真正有能力的人是用自己的愛/付出/擔當去拯救自己的婚姻家庭,讓婚姻更和諧讓家庭更幸福。這樣你才會收穫真正完滿幸福的人生。
-
4 # 咪子太郎
稍微不開心就提離婚,好,成全你,那就離!!這就是我的看法!
我身邊哥們就是一個例子,他老婆,平時在孃家不知道怎麼嬌生慣養出來的,結婚前男方都忍了,結婚後,就開始了,但凡稍微一點小事,只要她覺得不開心,就吵著要離婚。比如今天沒幫她買到想要的化妝品,離!今天多打了兩把遊戲惹她不開心了,離!晚上和老朋友喝酒回家晚了,離!...我哥們都要崩潰了,連家都不想回,只要回家,那女人開口就是離!結果後來終於忍無可忍,好吧,你天天說離,那就離吧,真離!而且說到做到,哥們半點回心轉意的念頭都沒有,拉著她就去離婚,結果搞得她反而不知所措硬拖著不去...
通常有些人,對方稍做得不對或者有什麼讓TA不順心的事,TA就吵嚷著要離婚,其實大部分時候,是嘴上說離,實則是在變相的“威脅恐嚇”,說白了就是你沒有做到讓我滿意的事,為了杜絕你下次再犯,所以我就拿離婚來震懾你,反正量你也不可能真的離。但有時候如果把這個”屢試不爽“的方法長久的去對付你的另一半,往往最終結果,就是真的把對方逼到和你離婚。因為你太強勢,不懂得包容和理解,遇到問題不懂得去一起面對和溝通,總以為吼出一句”離婚“就能鎮住對方,但人的忍耐是有限的,別人看在情份上,一次兩次可以妥協,久了,別人也不想受這種窩囊氣,那麼就成全你,真離,結果到時候你又不知道怎麼辦了,弄巧成拙,面子上也掛不住..這有什麼意義?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本來就不想和對方過了,但一直苦於沒有找到藉口,所以就想方設法找茬,一遇到你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就吵著離,你不離就天天吵,直到逼得你真的去離...
所以,如果你的另一半稍不開心就吵著離,那你先大度點,試著和對方坐下來好好談談,看能不能彼此改善一下這種現狀,但如果對方還是長年累月拿這些來鎮你,那沒辦法了,就一個字,離!
回覆列表
也許改革開放的大潮,使西方國家先進的生產力,引入中國的過程中,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也跟隨著影響了,我們國家人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特別是中國從封建社會,就產生傳承至今的婚姻狀態,在西方“性開放”的思潮衝擊下,由“相守終身”,逐漸向“曾經擁有”發展。女性“嫁夫隨夫”的舊觀念,也隨著婦女解放的步伐,逐漸淡化著“夫權至上”婚姻結構。為之,婚姻家庭從一而終的減少了,因為性格不合,生理狀態不平衡,經濟地位的升降,都成了離婚率高企不降的主因。應該說,這是時代的進步,是人性解放的象徵。但是,由於一些性格上的強勢,衝動,也影響了婚姻存續階段的婚姻穩定。為一句話的爭吵,就拿離婚作威脅的現象,是屢見不鮮。其實這是一種對自己和對方,極其不負責的行為。也是一種對婚姻認識,太幼稚的不成熟行為。社會上流行一句話:“男人有錢變壞,女人變壞有錢”。這是一句把婚姻,經濟化的錯誤言論,卻也被大多數人所認可。你說這是錯誤的,但現實生活中卻大量存在。你們講:“女人乾的好,不如嫁的好”,是空洞理論,但現在社會中,就是這樣證實了這個現象就是存在。說女人嫁人要彩禮,是交易行為?但是,因為沒有彩禮,鬧的結不成婚的現象,大有現成的例子存在。這些現象,看似淡化了“婚姻的嚴肅性”?否不如說是在“男女平等的條件下”,人性自由解放的進步呢!經濟在增長,社會在進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樣在同步發生變化。自然婚姻的選擇性,也被從舊意識的籠中,逐漸走向變革。也許要經過幾代人的反覆,才能真正形成,真正附合,經濟改革開放程序的婚姻思想,正在進進退退中逐步完善呢?拿離婚作為夫妻吵架的武器,這一現象,也許會長期儲存下去,因為,用這個武器的人,肯定是婚姻家庭中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