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學閱讀寫作
-
2 # 才飲長沙水6
孩子愛抱怨,如何教育?
首先弄清愛抱怨產生的病根。
我認為病根有兩條:一是愛嘮叨抱怨,其實質是看問題片面,沒有換位思考意識。是一種負能量。二是孩子抱怨時不夠重視沒及時教育引導。
其次,在弄清病根之後,開什麼藥方好呢?
方法多的狠,只說4種。
(1)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身教重於言教。因此,當父母,特別是母親,嘮叨抱怨時,要考慮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在面前時,千萬要收起這個毛病,決不能讓負能量感染孩子。
(2)學會敢於說“不"
有些事不夠完美,可以找相關人員當面說清,敢於說“不”,當面鼓對面鑼,有啥說啥,心裡不留任何陰影,自坐不去抱怨了。
(3)學會換位思考
有些事情,得換位思考,不能光站在自已角度考慮。如,你辦事細心周到,領導把一個與你負責的領域關係不大的任務交代給你完成,你無法頂回去,怎麼辦?抱怨無濟於事。你可以分析領導為什麼這樣安排?我若為領導要辦這個事,需要找個什麼樣人來辦?答案是:有這方面特長的人才能把事情辦圓滿。我有這方面長處,自然要交我辦理啦。想到這兒,還有什麼想不通,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4)孩子是一張白紙,可塑性很大,關鍵在大人的教育引導。聽到孩子抱怨,不妨用上邊的方法及時引導,讓他們迅速糾正航向,改變自己,在真善美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抱怨無益,行動成事。特別是當母親的,一定要以身做則,及時引導,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Sunny可愛擔當重任的複合型全才!
-
3 # 雲開書院
當孩子開始學會抱怨,說明孩子已經進入自我意識的階段了。這個時候,家長應當更加註意孩子的成長了,尤其是孩子的心理變化。
欲解決孩子抱怨的問題,需先了解孩子抱怨的背後邏輯,才能準確循循善誘,且不可張口就批評一通,否則適得其反。
通常孩子抱怨的背後邏輯主要有三大問題:不滿足、惰性、缺乏耐心。
一、不滿足問題
用逆向思維引導孩子。孩子的不滿足就是佔有慾太強,稍有不滿足就會抱怨,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具體把抱怨的某件事來分析,然後用逆向思維來解決。比如,孩子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以用一個杯子倒滿水溢位來,以此告訴他,杯子滿了水就會溢位來,如果什麼都想要得到滿足,你的身體就會受到傷害,如吃糖吃多了牙會疼等,多舉例說滿足帶來的危害。
二、惰性問題
參與幫助孩子面對的艱難。人的惰性與生俱來,尤其是小孩子,最典型的就是懶得起床上學,常常為此生出許多抱怨。當然,這個有多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孩子的意志力非常薄弱,另一個就是上學這件事成為了他的壓力(這是教育的問題,沒有讓孩子愛上上學)。所以,如果我們一味去批評孩子,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批評多了,反而會讓孩子對父母的批評產生免疫力,變成老油條了。比如懶得起床這個問題,父母能做的,就是帶著迎接新的一天的好心情、甚至唱著歡快的歌,用親暱的語氣呼喚孩子起床,並幫助孩子及時穿衣服,不要讓孩子獨自面對起床拖延症。
三、缺乏耐心
多培養好奇心和享受當下的思維。缺乏耐心是所有孩子的問題,想要什麼立馬就要。其實很多大人都有這個問題,急躁。對於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在平時多培養孩子學會享受等待的這一個過程。比如去哪裡遊玩,通常孩子只會想著那個地方,總是抱怨怎麼還不到等等之類的話,那麼,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教他發現身邊的美景或有趣的事物來打發時間,即多培養孩子的好奇心,總之不能讓孩子停留在對遙遠事物的幻想之中。
總結:孩子都是未經雕塑的璞玉,所以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很正常,而且,很多問題都是大人的問題,如果父母都是愛抱怨的人,孩子怎能避免呢?所以,這就需要家長首先做好自己,以身作則、耐心引導,尤其注意在細節引導,才能幫助孩子克服愛抱怨的問題。
-
4 # 能量時光
孩子在小的時候,有父母遮風擋雨,不需要自己解決什麼,也就沒有什麼難題。當他逐漸開始長大,開始需要一個人獨自處理事情了,可能因為習慣了父母的幫助,會感覺束手無策,因而開始抱怨。
此時,他對難題沒有概念,對自己的能力認知也沒有概念。而家長,就要讓他們清楚這些概念。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抱怨是一種消極行為,把所有的不順,怪罪於客觀原因。那麼既然是客觀原因,又怎麼會發動主觀能動性去解決呢。
家長在這個時候,要告訴孩子們,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挑戰一個個難題,超越自我。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實質問題,反而使自己的情緒陷入低落。
而更重要的是,家長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培養他們自立自強,從最小的事情做起,如自己洗襪子,幫媽媽拖地,在家長帶領下多參加戶外活動和義工活動,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
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儘量少輸出負面的無效的情緒。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看到父母能夠樂觀面對問題,形成一種思維定式,遇到問題也不會害怕和消極了。
-
5 # 陽光部落童裝
真正傷害別人的往往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厲害的東西──言語。當你向別人發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抱怨、挑剔就像是長在人身上的一個毒瘤,必須拔掉。當你抱怨別人的時候,可能是你自己出了問題。孩子對自己的抱怨和挑剔可能並不自知,需要父母幫助他克服。從前,有個小男孩脾氣很壞。一天,他父親給了他一大包釘子,要求他每發一次脾氣都必須用鐵錘在他家後院的柵欄上釘一個釘子。小男孩共在柵欄上釘了十七個釘子。過了幾個星期,由於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他每天在柵欄上釘釘子的次數越來越少,並且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在柵欄上釘釘子容易多了……最後,他終於變得不愛發脾氣了。小男孩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他父親建議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從柵欄上拔下一個釘子。”經過一段時間後,小男孩拔掉了柵欄上所有的釘子。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對小男孩說:“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那麼多的小孔,柵欄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別人發脾氣,你的言語就像這些小孔一樣,會留在人們的心中,同時還會留下疤痕。你這樣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拔出來。”“無論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言語對人們造成的精神傷害與傷害人們的身體沒什麼兩樣。”真正傷害別人的往往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厲害的東西———言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謹慎自己的言語,否則,這樣的“刀子”太傷人。這是一位成功的父親,他用獨特的方式告訴孩子自己的不當行為造成的危害程度有多大。實際上,面對一個不容易自我控制情緒、容易心理失衡、喜歡挑剔的孩子,我們要做的事情首先應該是理解,不是對之不聞不問,然後才是去了解形成這種習慣的成因。愛挑剔的孩子雖然總是批評別人的缺點,其實我們很清楚,他們的內心可能受了什麼委屈或傷害,因此試著和孩子溝通找出問題的癥結會比指責他們更有意義。一個毫無教養的人,可能僅僅因為一個路人踩了他一腳,就把這人看作世界上最可惡最卑鄙的壞蛋。然而,拔除挑剔者心中的刺,比起對他們的指責來得有意義。有學生向老師抱怨班裡有某人很討厭,總喜歡跟他比較,影響他的情緒。老師問這學生:“你喜歡吃蘋果嗎?”學生愕然但仍答道:“不喜歡,但喜歡吃梨。”“你不喜歡吃蘋果?”“對。”“那有沒有人喜歡吃蘋果?”“當然有!”“那你不喜歡吃蘋果是蘋果的錯嗎?”學生笑笑:“當然不是!”“那你不喜歡他是他的錯嗎?”“……”“你喜歡吃梨?”“對!”“如果你的好友來了,你會請他吃嗎?”“會啊!”“你怎麼知道他愛吃呢?”“我會問他!”“那還好,但很多人就不是這樣,覺得自己喜歡的別人也會喜歡。”自己喜歡梨,以為魚也會喜歡,所以把梨當作魚餌放在釣鉤上去釣魚,魚兒總是不上鉤,於是埋怨:這魚兒怎麼回事?當你抱怨別人的時候,可能是你自己出了問題。身為父母,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總是抱怨別人,成為愛挑剔的不受歡迎者。就像我們不願意自己身邊的同事或者上司是個愛挑剔的人一樣。這樣的人在他周圍的人際關係中得到的評價肯定是非常不好的。美語班的捷宏今年已經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在班上卻是不受歡迎的人物,甚至連分組玩遊戲都沒有同學願意跟他同一組,原因是捷宏總是對身邊的同學十分敏感及挑剔,只要有小朋友圍在一起講悄悄話,他總是自行對號入座且很憤怒地來對老師抱怨說大家都在說他的壞話,還曾經因為同學傳考卷給他時不小心掉到地上,他都覺得那是故意的,也因為如此,其他小朋友自然就不敢靠近他了。既然抱怨和挑剔有這麼嚴重的危害,作為父母,?有責任幫助自己的孩子走出抱怨的陷阱。當聽到你的孩子又在挑剔別人時,你可以順著他們的意思往下說,然後在下結論時檢討。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讓他們自己來下結論,例如,孩子抱怨衣服洗得不夠乾淨,那麼就不要再為他們服務,讓他們親自動手體會“說比做容易”。在一段時期內,如十天內,天天挑剔孩子。例如:“看看你的語文成績,雖然得了九十五分,可是我覺得你的作文還是寫得太差了!尤其這一段,太糟糕了。”接下來的十天,每天給他鼓勵,讓孩子在兩種態度的對比反差中理解挑剔別人的壞處。你還可以把孩子常常抱怨、挑剔的話用醒目的顏色寫在很多小紙條上,貼在他的臥室和洗手間裡,提醒他注意改正自己的壞毛病。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在抱怨、挑剔、議論某人的缺點等等,殊不知,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我們習慣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把自己的喜好當作別人的喜好,製造了許多不和諧。放下偏見,正視他人,我們的生活將變得輕鬆而美好。
回覆列表
首先以身作則
其次生活中慢慢引導才是關鍵。
再者讓孩子認清事實,讓孩子知道抱怨後,結果沒有一絲變化,有可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