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大賽爸爸說

    每個父母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勇敢的孩子。勇敢包括哪些方面呢?勇敢包括:遇事不懼怕、不退縮,積極面對一些事情。富有挑戰和大無畏的精神。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特別是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幾乎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圍著孩子轉,擔心孩子有沒有吃飽呀?會不會著涼呀?孩子在外面玩有沒有受到欺負呀?孩子玩的時候還擔心孩子會不會碰著、摔著。因此,很多時候家長為了避免發生一些事而剝奪了孩子體驗勇敢的機會。

    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如果小的時候缺少體驗,長大了孩子對很多事情就難以適應,缺乏勇氣和自信,價值感不足,沒有主見,需要得到成人的肯定後他才敢去做一件事。對孩子性格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雖然有的家長他勇於讓孩子去嘗試,但面對孩子的失敗在情感上過於冷漠或淡定,以此來達到培養孩子勇敢的性格,這也是不可取的。那麼是否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呢?

    我朋友有個孩子叫欣宇,在他一歲多時,正好在學走路。有一天,我與朋友在街上散步,小欣宇高興的跟著我們蹣跚地走,突然,他跌倒在地。我看到孩子很有男子漢風範,他沒有哭一下,甚至沒有叫爸爸抱他起來,只是用眼睛看著爸爸。這時,爸爸用很鎮靜的口氣對孩子說:“自己起來。”我知道他是在培養孩子勇敢獨立的精神。但我也感到爸爸對孩子說話時的那種冷漠。雖然孩子最後還是要自己從地上爬起來,但他並不能理解爸爸是為了鍛鍊他。孩子天生是個心理學家,

    在孩子的心裡,他感到的是爸爸並不心疼我,喜歡我。他只關心我有沒有爬起來。以後我如果遇到別的困難的話爸爸也一定不會幫我。在事情過後,我對我朋友說:“你剛剛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我知道你是想讓他做的勇敢的孩子,不要嬌氣。但是否可以換個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呢?可以先關心的問問孩子:‘寶貝,你摔跤了?有沒有摔到哪呢?’然後欣賞孩子:哇,你摔跤了都沒有哭一下,寶貝,你很堅強。”

    “只要你說話時不給孩子傳遞過於焦慮的語言情感,他就不會表現出嬌氣的。接下來再微笑地對孩子說:‘寶貝,沒關係的,爸爸相信你會自己站起來的。’以此來鼓勵孩子,讓他相信自己是能站起來的,而且他站起來的時候是能感受到爸爸的愛,而不是冷漠。如果你看到孩子受傷了,他自己站起來真的有點困難了,再問孩子:你需要我的幫助嗎?爸爸扶你起來好嗎?而不是一味的去培養孩子的勇敢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和尊重。”

    勇敢的品質還體現在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上。兩到三歲時期,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時我們成人應該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豐富他的詞彙,使他有信心願意和別人交流。當他有了信心後就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了。我們看到有些孩子上課很喜歡舉手發言,即使回答錯了也表現得很平靜。而有的孩子上課從來不願舉手。他害怕回答錯會遭到老師的批評。有的孩子出去碰到陌生的孩子會主動打招呼希望可以一起玩耍;而有的孩子則躲在媽媽背後不願主動找別人玩。

    缺少勇氣的孩子在以後就會缺少很多參與活動的機會,過於擔心別人的評價而不敢表現自我,不願意主動與人接觸而影響了社會交往能力。這樣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自信心。爸爸媽媽可在平常的生活中多鼓勵他們說話,多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要對孩子有過多的限制和否定。挖掘孩子的長處,多欣賞孩子。當孩子有了自信心和價值感,他就不怕與人交流了。

    我經常聽到有家長當著孩子的面對老師說:“老師,我這個孩子膽子很小,什麼事都不敢說。”我通常在聽到這樣的話後,就告訴家長:“請家長不要這樣說孩子 。”然後在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跟家長溝通,家長以後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給孩子貼負面標籤,這樣會讓孩子認為我就是你說的這種膽小的孩子。請多用正面的語言去評價孩子,鼓勵孩子,那麼以後孩子就會向著你說得那樣去努力了。另外在家裡家長要慢慢養成孩子愛表達的習慣。而不是任何事都是去猜孩子的心理需求,然後立刻去滿足他。在家庭中多創造機會讓孩子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也是勇敢的一種表現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幫助。

  • 2 # 禹哲媽媽

    如何培養孩子更加勇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我理解您的擔心,畢竟父母總是希望孩子Sunny快樂。

    2、我們盼望的是孩子快樂。不勇敢、堅強,令我們擔心的是他會經常處於恐慌狀態,而恐慌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而不是說,不勇敢、不堅強就能力低下什麼的。

    3、經常告訴他“男生要勇敢,堅強”,這不是在鼓勵他,這是在暗示他,你不像個男生。如果你再經常強調男子漢什麼的,那就更負面的影響了。

    他的感覺是什麼?是害怕。為什麼害怕?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如何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而如何相信自己有能力?一是要有成功的案例,形成正向經驗積累,二是他最親近的人讓他感覺到自己能力。

    4、“結果養成了......”,有隱含著母親沒有養好孩子的意思嗎?如果是,我不贊同。

    5、如果你經過一切努力,孩子仍然是愛安靜、內向的孩子,這沒什麼不好。我們要做的不是把孩子培養一個既定目標,而是讓他快樂。快不快樂,要看感受,不看標籤(考試高分、社交廣泛、老師寵愛、勇敢自信......),當他能夠自己找到內心的平靜,這就夠了。

  • 3 # 曹娟生活

    從寶寶剛學會走路就開始,寶寶走路摔倒了,不要立馬把他扶起來,鼓勵寶寶自己站起來,寶寶站起來後多誇誇他,給他一個擁抱,讓寶寶更自信。外出玩耍時,大人陪孩子一塊玩,鼓勵寶寶和其他寶寶一塊玩。從小開始,從小事開始,鼓勵寶寶要勇敢,多誇獎,多表揚。

  • 4 # 麗麗日常生活

    多鼓勵孩子遇到事不懼怕,不退縮,敢積極面對。成功了一個小小稱讚讓小孩有自信,失敗了也給小孩一個大大安慰,讓他不懼怕失敗,在哪跌倒跌倒就在哪站起來。

  • 5 # 玩具熊早教

    育兒的過程中,很多爸媽都會有這樣一個誤解,就是將育兒的內容簡單化理解,怎樣培養孩子的勇氣?怎樣培養孩子的毅力?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等等。這些說法看起來都挺符合我們的認知的,因為它簡單,易懂。但我們把這個內容拆解開來看看。勇氣的定義是什麼?

    是見到陌生人人不害怕麼?我可以告訴你,兒童在幼兒期是有一個對與母親分開陌生人相處會有的本能的焦慮甚至恐懼的,這個能力和生存相關,試想,孩子和母親分開,代表孩子極大的機率就是死亡。所以這是個生存的本能。知道了這一點,你還會為你的孩子看到除了日常看護他的人之外的人會感到緊張哭鬧認為是沒有勇氣的事情麼?

    是長大了見到陌生人不會打招呼麼?孩子從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除了語言還有很多方式,而且與成人不同。即便語言表達,背後需要情感支援,你和你的朋友熟不代表你的孩子和你的朋友熟,他認為不夠熟就自然不會理他,事實上,我們還會發現很多孩子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在離開幼兒園心情特別好的時候,會和他的同伴們打招呼打到你覺得煩躁。這就充分說明他是有能力的,但前提是:1和同伴熟悉,2放學的時候有家長的陪伴,安心且愉悅。3這些小夥伴和他一樣高。而不是個子越高過自己的巨人。事實上,如果你能過意識到這一點和孩子打成一片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想辦法滿足以上這些條件,你甚至可以讓一些不瞭解自己孩子的家長感到,我家孩子怎麼可以和你熟得比和我還近乎。

    是被同學欺負麼不敢還手麼?事實上,通常來說,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好的孩子會更少的陷入這個問題,也就是從一開始發生這個問題的機率就很低。另外,孩子不敢還手也有可能是平時被長期忽略或者打罵,而孩子又屬於內向型的,而且通常被這樣教育的孩子也缺乏溝通能力,不會向老師求助,甚至是那種老師也並不喜歡的學生。這種事情和勇氣可能沒有絲毫關係,更多的讓這個情感能力上的醜小鴨多多的被聆聽,支援,被告知各種解決方法,讓他覺得自己是被關愛支援的,而不是被忽視或者被專制的教育,只有服從的選擇。這個孩子就會變得會保護自己,而不是變成勇氣。事實上,很多惡性的報復性的案件本身,作案者本身,往往就是那個一直被欺負的人。他的不善表達使得從他人來的負面情緒,自己無法抵擋,又無處發洩,經過內心的發酵和長期的累積。最終以一種非常笨拙原始的方式爆發出來(作案行為本身也是其表達能力不良的表現)。

    是上課不會勇於舉手發言麼?上課能夠好好回答問題,是一個對於成人來說非常習以為常但背後卻是有非常多複雜內容支援的行為。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首先是要有充分的預習。而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在前一天完成作業之後,再想到預習,有些孩子可能會自發,但絕大多數孩子是需要培養的。然後,理解老師課上的意圖,這個也是表達能力的表現,事實上,只有孩子和父母日常多說多聊,孩子才會在這種日常中學會去理解他人的言語意圖。因為熟悉這部分,首先是自己經常用才會貫通到他人身上,而如果父母經常:“你很煩,一邊玩去。”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好的發展,而父母整天:“我們家小寶,好棒,小超人。”這種缺乏實際內容的溝通,同樣會讓孩子無法形成準確的自我認知。還有些爸爸媽媽會整天的以成人的方式,講各種各樣的原理,在孩子的腦海裡面是這樣的:“@#&)✝️☪️ ✡️☸️♓️☢️WT?”孩子也同樣進步得非常緩慢,而爸爸媽媽費半天勁覺得孩子不好學,我也只能為這個孩子心疼一會了。而舉手答題除了對於題的熟練以外,還需要的是心態和表達能力的穩定輸出。我們即使成年人都會不可避免的遇上:自己臺後練十次都成功,上臺一下就失敗這樣的問題。這都是平時累積出來的,比如父母的榜樣,帶孩子參加宴會的時候,爸媽是那個躲在人群裡面的,還是能夠放開成為會場焦點的?又比如集體活動的時候,父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硬生生的把孩子推出去的,還是更自然的帶著孩子一起,讓他感受站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卻不用擔心演砸了,甚至還能獲得喝彩?眾人的焦點的確帶來壓力,因為被太多眼睛看著,總會有一種自己是獵物,被盯上的感覺,但人類的智力將這種壓力也變成了一種獲得成就的巨大愉悅。上臺表演其實是會上癮的。但如何讓孩子開好第一局?另外,回答失敗是難免的,如何排解甚至轉化為更投入的動力?這些都是需要父母和老師共同思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建立電腦區域網並實現兩臺電腦內容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