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集體生活之於華人,從宗教、政治、經濟各方面來看,我們固不能否認其形跡之有;然其缺乏,是嚴重底。此其缺乏之嚴重,在民族品性National Characteristics的缺點上充分見出。

    一切優劣長短必藉比較而見。中國民族性的缺點,亦在其與西洋人發生比較競爭以後,大為顯露。在這些缺點中,最為人所嚴重指斥者,有如:

    (一)不講公德、缺乏國家觀念、自私心重;

    (二)缺乏紀律習慣、公共場所沒有秩序;

    (三)缺乏組織能力,如一盤散沙;

    (四)好徇人情,缺乏法治精神。

    其實全是華人過去缺乏集體生活鍛鍊,自然應有底結果,毫無可怪之處。試分別說之如次——

    先以徇情與執法之不同來說。在大團體中一個辦公機關,應付眾人,處理百事,只有訂出條文而拘守之,無論什麼人來一律看待。然後乃少費話,免糾紛,公事進行得快,而秩序以立,群情以安。其中雖不免忽略個別情形,而強不齊以為齊,竟致不洽情不中理者。卻是不如此,大事小事都將辦不走。法治之必要即在此。然而在家庭之間,就不然了。一家之中,老少、尊卑、男女、壯弱,其個別情形彰然在目;既無應付眾人之煩,正可就事論事,隨其所宜。更且以朝夕同處,一切隱微曲折彼此無不瞭然相喻,勢難抹殺不顧:而相親如骨肉,相需如手足,亦必求其細膩慰帖,乃得關係圓滿,生活順暢。此時無所用其法治,抑且非法所能治。雖不必名為徇情,而凡所斟酌卻莫非情致不同。

    徇情底問題,是在大家族或家族中乃發生底。此因其一面範圍漸大,人數漸眾,頗非隨便應付得了,漸有用法之必要;另一面則親疏厚薄,其間自有差別,難於舍人情而專用法。華人的生活,既一向欹重於家庭家族,至現在方且轉趨於超家庭家族底集團,“因親及親因友及友”其路仍熟,所以遇事總喜託人情。你若說“公事公辦”,他便說你“打官話”。法治不立,各圖繳倖,秩序紊亂,群情不安。當然就痛感到缺乏法治精神是民族品性一大缺點,而深為時論所詬病了。

    缺乏組織能力。次說缺乏組織能力底問題。此所謂組織能力,即指如何作團體一份子的能力:其要素為對於團體之牢韌底向心力,和耐煩商量著往前進行的精神。有人說“華人不是自暴自棄,就是自尊自大:他或者不要發言權不要監督權乃至不要自由權,作一個順民亦可以,或者就是想要作皇帝底,乃至想給他皇帝以不作底”,此種情形,到處可見。例如近幾十年自有“有限責任股份公司”以來,往往都是極少底幾個人把持其事,多數股東不聞不問,聽受支配。能夠分到股息,心滿意足;虧損乾淨,自認晦氣。除非蓄意搗亂,鮮有考究內情查問賬目底。又如民國七八年以來各地的學生會,其中熱心高興底廢寢忘食,真可犧牲一切;但事情必須由他作主。假如他的主張行不去,他的意見沒人聽,馬上心灰意懶,好歹不問了。賭起氣來,鬧到分裂散夥亦可以;相持不下,將團體之事擺起來不進行亦可以。又如鄉鎮地方之事,由地方官以命令列之,大家聽從沒有話說;或一向由一二領袖作主,亦可行得通。若一旦地方官好意召集眾人,將某問題付之公議解決,往往就議論紛紜意見歧出,商量不到一處,事情反而辦不動。此時即再下命令,強制他們如何作,亦不願聽。總之,或者受人支配作一個順民,或者就作皇帝,要眾人都聽他的;互相商量大家合作,他卻不會。凡此種種,例證甚多。當其不耐煩商量合作,就暴露他對於團體沒有牢韌底向心力,所謂“一盤散沙”,所謂“沒有三人以上底團體,沒有五分鐘的熱氣”,即指此。

    其實這是不足怪底,華人原來個個都是順民,同時亦個個都是皇帝。當他在家裡關起門來的時候,便是皇帝。出得門來,以其巽順和平底第二天性,和其獨擅的“吃虧哲學”,遇到官府或其他強霸勢力,他便是順民。參加於眾人之中,不卑不亢底商量,不即不離底合作,在他生活中原無此必要;尤以居中國社會重要成分之士人生活與農人生活為然。西洋人剛好相反。如前章所敘中世歐洲社會,不論為教士、為農民、為工商業者,其生活總離不開團體。所以他在團體中的耐煩習慣就養成了。對團體事情,縱然他的意見不被採用,乃至反乎其意而進行,他亦很快地接受追從。他深曉得事情不容一刻停擺,有方針勝過無方針,有政府勝過無政府。很少有如華人那種暗中抵制多方牽掣的行為;甚至連悻悻然底神情亦沒有。此其牢韌底向心力,蓋多得於前所謂“集團生活之血底鍛鍊”,不是輕容易舉底事。

    胡石青先生(汝麟)於民國初年,嚐遍遊全球各地。特別是北美、南美、南太平洋多有華僑之處,他都到過。他常愛講所見華僑故事,而結論說:華僑的才幹非其他僑民(例如日本僑民)所及,亦非其當地人所及。不論幹哪一項事業,皆能有他的表見;乃至當強盜,作乞丐,亦復出色當行。但有一點:這都是個人本領,而非成功於群策群力底組織。就因為在團體組織上不如人,又得不到國家的保護和援助,終為日本僑民所勝,為當地之人所欺——這真是一很好例證。

    聽說一位美國朋友有一句妙語云“一個華人是聰明底,兩個華人卻是愚笨底”。其語正為上述胡先生所見那些事實而發,意在譏誚華人缺乏組織能力。但須知其上半句(說有個人聰明),亦非陪襯虛語。沒有經過歐洲中世那樣過強底集團生活,而生活於散漫自由空氣之華人,發達了個人聰明是很自然底結果(後當申論)。從這一結果,我們正可以得一左證,更深切瞭解中國過去生活大不同於西洋封建之世。西洋封建時期的集體生活,是其後養成他們組織能力之由來。中國歷史上長期無大變動底家庭倫理生活,是其個人聰明才思開發之由來——這本是兩條路。

    然而缺乏組織能力是嚴重問題。處此競爭世界,華人所以歸於劣敗者,其最大原因實在此。組織能力缺乏,即政治能力之缺乏;蓋國家亦不外一大團體也。四十年前,梁任公嘗論華人無政治能力,而辨其非困於專制政體。他反詰說;若謂為專制政體所困,則何以專制政體所不能及之時如鼎革之交,專制政體所不能及之事如商業教育等等,專制政體所不能及之地如殖民海外,特別是如舊金山者,均無所表見。另於其《新大陸游記》中略略點出理由,說:中國有“族民”而無西洋所謂“市民”,有族自治鄉自治而無市自治;泰西之市自治為其政治能力之濫觴,中國之族自治鄉自治則其政治能力之煬灶。雖於家族生活和集團生活兩條路之不同言之尚未深透,而所見正自不差了。

    值茲國際競爭劇烈之秋,華人偏不會組織國家,這是何等嚴重底缺點!

    缺乏紀律習慣。再其次,來說紀律習慣之缺乏。所謂紀律習慣,蓋指多人聚集場合,無待一條一條宣佈。而群眾早已習慣成自然底紀律。在消極一面,例如,開會場中不交談,不咳嗽,走路不作聲響,出入不亂擠,舉手動足照顧前後左右,不妨礙旁人等等。積極一面,例如:坐則循序成列,行則排隊成行,發言則當機得時,動作則彼此配合照應。種種細節,難以列舉。無論消極積極,扼要一句話:必求集體行動起來,敏捷順利,效率要高,不因人多而牽擾費時。這正是西洋人的特長,而華人之所短,事例甚多,隨在可見。最著者莫如在售車位票或戲座票的售票房間前之情形。西洋何以一個人跟一個人腳後,自成行貫,順序而進,不須警察指揮著;華人卻總是爭前竄後,雖有警察猶難維持秩序。其實不守順序之結果,事務進行反而緩慢,甚至進行不得。只有順序而進,乃得使大家較快達以目的。西洋人從事實教訓上深明此理;華人事實不夠,所以還不明白。又若華人在開會場中,還當他在家裡一樣,耳目四肢只為其個人用,不曾意識到團體的要求,妨礙公務於不自知,更為習見之事。

    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之故,亦不是曾受教育未受教育的問題。若以為西洋教育普及,而中國不讀書不識字底人佔百分之八十,所以結果不同,便屬大錯。因為這些多半不是意識之事,而寧為習慣之事。習慣為身體與環境間之產物。而養成於實際生活。假若一個人生長在欹重家庭生活之社會,如中國者,縱然受過高等教育,亦是不會有紀律習慣底。西洋人之紀律習慣,不是出於它的文化,而寧出於它的武化;即仍為其自古以來集團間競爭鬥爭之所鍛鍊者。好像今日教育界,亦還是寓群育於體育,借體育家的種種運動競賽以訓練集體行動,其理由正同。

    缺乏公德。末後說到不講公德。距今四十年前,梁任公先生倡《新民說》,以為改造社會挽救中國之本。其第一章即揭“公德”為題,而說華人從來只知注意私德而不講公德,美人明恩溥(A. H. Smith)著有《中國民族性》一書,為西人討論中國民族性最早最詳者,亦列“缺乏公德”Absence of Public Spirit為一特點。此外中西人士為同樣議論者尚多,不必悉數。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晏陽初先生等,以貧、愚、弱、私為中國四大病,而主張厲行公民教育以治私。時下論者眾口一詞,自私幾乎為華人之定評了。

    這些流行意見,其實不盡正確。華人並不較之外華人自私;反之,我還可以從某一點上指出外華人自私過於華人。關於此問題,隨後自有辨明。但說華人不講公德,則我是承認底。

    公德,是指某些良好習慣為營團體生活之所必需者。其所由養成,蓋在公私利害相合而不相離,為公即所以為私,為私亦勢須為公,積久而行乎自然。假使環境條件不是如此,公私恆為兩回事,為公不免廢私,其勢即難於養成一般人之公德了。缺乏此種夙養,即所謂不講公德。

    不講公德,原可包括上面缺乏法治精神,缺乏組織能力,缺乏紀律習慣而言。不過摘出此三點而分別言之,更於華人病痛可得清楚之認識。因此這裡所說底,是摘出三點以後所餘那些不講公德之事:類如:國家觀念之缺乏,對於地方公益之不熱心,對於公家事物不負責任,不加愛惜,公私混淆不分,同情心薄弱,怕管閒事,身家之外漠不關心,如是等等。其中有很多瑣細底事,數之不盡,讀者可以意會。凡此種種舉為華人恆有之缺點,不可否認;特別在須要國家以至地方各種公共生活之今日,與西洋人對比之下,尤為顯著。這種不同,絕不是天生底血裡帶來,亦不是學說或教育(狹義)之結果,而是由於社會境環不同,形成之生活習慣自爾不同。質言之,生活欹重於家庭倫理之華人,自難養成其超家庭倫理底公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賈寶玉的《紅豆詞》?對賈林二人無休止的憂愁,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