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ieyu老師

    總有家長納悶:同一個老師教,怎麼孩子們的成績差異這麼大?也許答案就在下面這幅圖裡:老師以4G的速度講課

    學神以Wifi的速度聽

    學霸以3G的速度記

    有的學生以2G的速度瞅

    有的聽著聽著掉線了

    還有個別壓根就沒開資料連線

    還有幾個一直飛航模式

    甚至有一開始上課就自動關機了

    聽講效率就這樣悄悄拉開了學習成績的鴻溝……

  • 2 # 掌上高招資訊

    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同樣的老師授課,為什麼學生之間的學習成績差距那麼大?

    不少人把其歸結為兩點:一是努力程度不同;二是智商不同。這兩點似乎都有道理。

    智商差異是肯定存在的,智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成績,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智商只是學習成績好壞的一個方面,而非決定因素。努力程度才是其重要的因素,我們老師在與學生及學生家長交流的時候,往往也是從這個角度來分析。而這個努力不夠,當如何理解?

    在學校,老師對同學們的要求都是一樣的。講授同樣的內容,佈置同樣的作業,甚至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還要給予個別輔導,按理說,學生成績即使不可能都優秀,但至少差距不那麼大吧。然而,事實上學生就學習習慣,成績之間的差異卻越來越大。究其原因,差距的拉大,我覺得主要在於習慣、效率和方法。

    進入高效學習狀態的人,存在以下明顯感覺或特徵:

    1、記憶上有一種超清晰的感覺,能清楚地知道今天比以前多學了哪些新知識;

    2、每天的學習處在一種亢奮的狀態中,遇到疑難問題如獲至寶;

    3、解題、記憶覺得極其順暢,學過的內容自己感覺像刻在腦海中一樣;

    4、充滿著自信,並且感覺自信心不斷膨脹;

    5、從不低看自己,不會為學習成績所左右,善於反思自己學習行為,並不斷調節自己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能不斷吸收他人長處為自己所用;

    6、感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擋自己的學習腳步;

    7、有相對穩定的學習計劃,各學科學習普遍能得到兼顧,且學習主動性強,發現問題總期待能在最短時間內予以解決;

    8、做過的題目標註到位,並能採用長時記憶的方式不斷迴圈性地複習筆記和做過的練習,不必重新梳理解題思路和構建模型;

    9、有主動翻看各類參考資料並進行知識對比、吸收、歸納的意識;

    要想進入高效率學習狀態,一般要做到以下幾點:

    1學習上要有明確的學習計劃表

    拿到學校的課程表後,便能模擬課程表安排好每天課餘時間學習計劃表,列出每天的學習科目和學習時間段,並儘量詳細地列明早晨幾點到幾點讀什麼書,中午幾點到幾點午睡,傍晚幾點到幾點體育鍛練或課外閱讀,晚上幾點到幾點各安排哪幾科學習,每一科目學習上一般兼顧到學習的吸收、複習、練習、歸納、預習五大環節,連各科學習期間的休息時間以及睡覺和起床都列出來。當然,能在近一兩天內擠出一些時間補上則更好。

    2要有保證且合理的睡眠時間

    有了保證且合理的睡眠時間,整個高效率學習環節才能有保證。

    早上儘量不要過早起床,能六點多起床就足夠了。早晨能低強度鍛鍊十幾分鍾,一天精神會特別好,早讀一般安排兩科朗讀、背誦(可側重安排語文、英語科,其它科也可安排讀一讀),儘量不要在一科朗讀或背誦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否則對長時記憶不利。

    中午要儘量午睡40到50分鐘左右,但不要睡眠過長時間,這是整個學習過程最重要但最易被學生忽視的環節。為了能放心午睡和防止午睡過頭,最好在家中或租住的地方配一架鬧鐘來提醒自己。在家睡不著,可提早到學校,看看一會兒書,然後伏睡半個鐘頭(冬天伏睡要注意防著涼)。

    每天晚上能好好鑽研三四科,每科安排40~60分鐘就足夠了,切不可在一科上花過多的時間。晚上儘量不要超過十一半點睡覺,有些人超過時間人還未睡,頭腦會越來越興奮,以後非常難入睡,這容易影響第二天的學習。

    3學會放下架子向他人求教

    若碰到個別存疑且深入思考後還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最好當天就向同學或老師求教,儘量不要拖到第二天。如果當時沒人可問,可以先在書中做個記號或書相關頁面折起來做個記號。最好的做法是準備一個小小疑問記錄本,記下內容,路上走時靈感一來可翻開看一看,碰到老師和同學可隨時討教。當一個人具備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時,才可以比別人多懂得一些知識,最終遠遠超越別人。

    4力求化別人的知識為自己的知識

    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向同學問清楚,自己也掌握了,就可以和同學在這一點上持平;若自己已掌握了某種方法,再將別人更加巧妙的方法學會,思路便會更加開闊,以後別人遇到一個問題無法解決時,自己卻可以從多方面入手解決,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便能遠超別人。所以平時做完一道題後,不妨問問其他同學,看他們有沒有想出其他更加巧妙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有就儘量向他們求教。即使自己平時成績比別人好,這時也應放下架子謙虛地向別人學習,畢竟每個人都有其長處。自己往往也能透過這種謙虛的求教而贏得別人的尊敬。

    5學會每天吸收一些課外知識

    每天力求抽一點時間看一二張含有數、理、化、語文、英語等各種內容的參考性報紙或網站些試題做。一旦方法試用熟了,別人的方法便會成為我們自己的方法。這樣,解題時思路便會比別人開闊得多,思維也不易受到限制,答題心態會比別人好得多。

    從吸收的角度來說,每天晚上一個學科學習時間安排上要考慮方法試用時間、預習時間、某一章節練習時間、複習時間的分配,個別有超前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學生還要考慮超前學習時間的分配。如實在覺得時間不夠,那些有超前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學生可考慮利用星期六或星期天進行超前學習,暫時不擠佔當天某一學科練習或複習時間。

    6儘量利用參考書自學和解疑

    學習某一章節時,感覺不會很清楚,不要動不動就拿問題問老師,可先找一些參考書來看一看相應的章節,自然就比不看清楚得多。若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才考慮問同學和老師。這時不要怕問同學和老師,看參考書後還有不懂的地方,往往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地方,老師發現這一點也會很高興給你解答。參考書自己有最方便,隨時可以查詢,若沒有參考書,可以向班上同學甚至老師借,借來快速看完相關的章節,然後儘快還給人家,切不要拖太久。這樣,別人相信你,以後還可以再借。

    7學會對比和選擇

    如有條件,儘量透過翻看幾本不同的參考書,瞭解對某些問題的不同視角和看法,力求在某些知識的瞭解上比同學甚至於老師都多,這樣才能在知識與能力上遠遠超越別人。

    8儘量超前學習

    有可求教的地方和條件,儘量爭取超前學習。暑假和寒假往往有較長自由時間,這個時間是超前學習的黃金時間,是提升自己學習能力的最佳時間,大多數人都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彌補自己缺漏,主攻幾個學科,大致學完一些學科,為自己以後自由調節學習時間打下鋪墊,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最不可輕易浪費掉的時間便是這一時間。

    每個人都可以藉助參考書自學,或向他人學習,提前學完一章或幾章內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可暫時先記下來,以後問老師,老師看到你超前學習肯定會高興地指點你。等老師教到相關內容時,你自然就比別人學得深、懂得也透徹一些,同時可透過對比學習彌補超前學習時出現缺漏之處。

    9學會發散性思維,養成良好的標註習慣

    解題過程中千萬不要滿足於得出答案,關鍵要清楚答案如何而來。如果無法給第二者詳細解釋,則意謂自己還不是真正弄清楚,完全有弄清楚的必要。一本練習冊要力求發揮其十倍功效,要想辦法使它變成一本參考書,變成新公式、新方法運用的實驗場和解題方法的記錄本。個別實在簡單的題目可以只標答案,甚至可以跳過去不做,對於那些需要思考一番才能確定答案的題目要做適當的標註。

    對於數、理、化等一些學科,個別選擇題除標明正確答案外,要力求把每一題錯的選項改成正確的選項,或指明錯誤原因,或標出證明性例項和反駁性例項。做一題要力求發散思維,爭取用多種方法做出來。對於那些有多種解題思路和方法的題目,要將其視為最優題,儘量一題多解,寫在一張白紙上再貼上在練習冊相應位置,便於複習參考。這樣做題目,做一題得多題,記憶深刻不說,今後解題思維也比別人開闊得多,思路不易受到限制,解決問題能力也能遠勝他人。以後別人日久生疏,又得重新花時間做這道題時,而你卻可以把時間投在其它知識點的深入分析和了解上,你便會遠遠將別人拋到後面。

  • 3 # 一朵紫竹梅

    同一個老師教,但是學生的差距大,主要在於每個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差異。

    第一:孩子的專注力不一樣。

    同一個班級的孩子在聽課注意力的持續時間不同。有的孩子可以堅持認真聽課三十分鐘,而有的孩子也行只能堅持十分鐘,甚至五分鐘就會走神,或者擺弄自己的小物品如橡皮,尺子等。

    第二:有的孩子不會聽課。

    正確的聽課方式是以聽老師講解為主,記筆記為輔。首先要聽懂老師講解的前提下再把重點筆記記好。筆記是自己的,只要自己看懂就好,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有很多孩子通常是筆記非常工整,但是成績卻不突出。就是本末倒置的結果,忘記了課堂上聽課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預習與不預習差別很大。

    聽課之前先大致瞭解一下老師要講的內容是什麼,要知道哪些是自己不懂的內容,作為重點聽的內容。不打無準備之仗才是獲勝的法寶。

    第四:上完課就完事是不行的。

    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上課能聽懂,下課不會做題。這就說明聽課以後的後續工作沒有做好。及時複習,消化,吸收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複習是一個長期持續的任務,每天接受新知識,每天也要溫故知新,這樣循序漸進才能取得好成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沒有國家或機構研究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