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龍電視傳播

    【累】

    21名醫生3人患癌1人猝死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暨大一院)兒科主任醫師、博導宋元宗,談到兒科醫生的辛苦,暨大一院有一肚子話說。

    宋元宗說,兒科醫生又忙又累是常態,在暨大一院兒科,極端的例子是一名兒科急診醫生,因臨時找不到人替班,曾連續工作24小時,看接診305個患兒;1名副主任醫師直至出診的某天突覺得腹脹難忍,一檢查,卵巢癌已經廣泛轉移;另1名醫師則患上前列腺癌;而1名正高教授停診照顧生病丈夫時突然猝死;前幾天又有一名副高職稱的醫師查出雙頸動脈硬化,不得不停診;最近還有2名正高職稱兒科醫生返聘,但因太累乾脆不願再幹。“兒科21名醫生,這樣(患病)的比例遠高於一般人群。”宋元宗說,自己一天70個號已是工作極限,每出完門診都頭暈目眩、口乾舌燥,“有時候累到嘔吐,吐完才感覺舒服一點。”

    “工作還不單純是看門診。”宋元宗介紹,21名兒科醫生的工作不僅包括門診,還要負責兒科急診、普兒病區(55張床)、新生兒病區(45張床),新生兒病區還分NICU(重症監護室)、手術室、愛嬰區、產房等,此外,因是大學附屬醫院,還承擔教學科研任務。在職的3個兒科正高醫師,週末還得輪流出診,隨時還得待命搶救危重患兒,“恨不得1分鐘拆成幾份來用。”他說。

    【險】

    兒科許多特別之處

    決定醫療糾紛多風險大

    “兒科疾病複雜、病種繁多,對醫生的要求非常高。”宋元宗說,兒科工作辛苦不算,風險還大,醫患糾紛多發。“另外,由於醫生不足,患兒眾多,大部分醫生根本抽不出充分時間來與家屬溝通,病情一變化,家長就不理解、難接受,將疾病導致的不良後果也歸咎於醫院、醫生。”

    一位兒科專家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兒科還有諸多獨特之處:非醫療性事務較多,比如,一個孩子打針,需要護士、家長都在,才能將孩子控制住。而作為一個“啞科”,醫生與患兒通常很難直接交流病情,成為工作中比較費勁的一環,“大部分患兒無法自主描述症狀,家長代為描述是比較常見的情況。”而家長的描述未必準確,風險也相對增加。

    兒科醫生緊缺,醫學生卻不願意從事兒科醫生,醫學生中流行這樣一句話:“執業醫師不透過報兒科、找不到工作報兒科、考不上研究生報兒科,這已是普遍醫學生的想法”,專家指出,許多高才智的醫學生最終放棄兒科,將一步導致兒科的醫療和科研落後於成人醫學。

    【窮】

    兒科門診量佔全院10%-15%

    扣除成本後有一年只創收1元錢

    兒科的醫護人員很忙、很累,但他們的勞動收入卻與付出不成比例。

    宋元宗坦言,從事了幾十年的兒科工作,再加上科研、教學的收入,自己對目前收入還是比較滿意的,但低年資、低職稱的醫師,即便沒日沒夜地接診,頂著大壓力、高風險,收入所得也不夠養家餬口,而這一部分年輕醫生佔據了絕大部分,也是流失率最高的人群。“他們不願意乾兒科的主要原因,是既無前途,又無‘錢’途。”他舉例說,正高職稱醫師掛號費目前是8元(其中醫師個人可得4元),而主治醫師掛號費4元,個人只能拿2元。

    “去年醫院收入15億元,兒科收入只有2000萬元,雖然兒科門診量佔了全院的10%-15%,但收入排在全院的倒數,只佔1/75。有一年扣除成本後,只給醫院創收了1元錢。”某三甲醫院兒科主任還對記者透露說,由於兒童用藥、檢查少,在目前公立醫院不公立,需要創收的體制之下,兒科真是醫院的“燙手山芋”。

    目前每千名兒童只有0.46名兒科醫師

    據2014年9月全國兒童醫院院長會議釋出,全國兒童醫院僅有92家,僅為醫院總數的0.4%左右且七成以上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北上廣成為兒科醫生集中的“高地”。

    《2013中國衛生統計年鑑》顯示,包括助理醫師在內,中國共有執業醫師261.6萬,其中僅有3.9%是兒科醫師,約10.2萬。據第六次全華人口普查,中國14歲以下兒童有2.2億餘人,平均下來每千名兒童只有0.46名兒科醫師。據相關統計資料,中國兒科醫師的缺口至少有20萬。

    2013年“單獨兩孩”政策實施,有專家預計,今後一個時期新生兒出生人口每年預計增加200萬人左右,很快,國家又將全面放開二孩,這對兒科發展更是嚴峻的挑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夜晚夢多是什麼原因我三十多歲,一睡著就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