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宇宙磁場與人體的居住

    傳國玉璽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李斯用和氏璧製作的!鑲金角是王莽所為,後朱元璋滅元時傳國玉璽消失不見,直至今日!

  • 2 # flynn大茶飯

    確實是用和氏璧做的,寫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王莽亂政時候被弄破了一角,後用金子補上。到後來因為戰亂流失於異族

  • 3 # 鬼谷先生1437

    傳國玉璽不是和氏璧做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相信那個傳說。漢代和明代的史料明確記載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命人用藍田玉雕刻一顆玉璽,螭虎紐,設想將來傳之二世乃至萬世,漢高祖劉邦登基時曾佩戴在腰間,可以設想一下玉璽應該不會很大,不像清代玉璽十幾釐米印面,傳國玉璽印面應該是在十釐米以內。既然是作為傳國之用,那肯定是方的,款式我認為可以參考一下劉邦老婆呂雉的皇后之璽,應該是它的放大版,從出土的漢代皇帝玉璽可以看出有部分玉璽是參考皇后之璽雕刻的。皇后之璽的款式應該就是參照傳國玉璽雕刻而成的,螭虎紐,至於後來的龍紐玉璽是經過幾百年慢慢演化過來的。和氏璧,很明顯,是比較薄的,而且只是傳說中的玉璧,沒有史料明確記載的,薄的玉璧怎麼做得成方的厚的玉璽呢?而且和氏璧的傳說,本人也懷疑它的真實性,第一楚國沒有產高檔玉的地方。第二傳說卞和是看到鳳凰落在那塊石頭上,然後他就認為那一定是塊好玉,現在有好多懂玉的人去賭石都會看走眼,更何況卞和根本不懂玉。第三鳳凰也是傳說中的鳥,怎麼就會落在好玉上面呢?第四卞和獻玉,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要想見到楚王,不現實,就像一個老百姓想見國家主席,怎麼可能見得到。第五楚國王宮也有專門琢玉的工匠,就算卞和能去獻玉,玉工可以把石頭琢磨琢磨就知道是不是玉了嘛?這樣楚王,大臣,卞和,玉工一起可以見證,而不會出現後來的幾次獻玉了。所以,和氏璧只是一個傳說,別當真。

  • 4 # 勝安開箱

    問題有誤。

    雖然我們常說的傳國玉璽指的是和氏璧,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皇帝的玉璽都能被稱為傳國玉璽。

    所以,如果你問的是秦朝時候所制的玉璽,那確實是和氏璧。

    如果不是秦始皇讓人制作的那一塊,那就不是和氏璧所制。

  • 5 # 玉雕筆記

    傳國玉璽不是和氏璧做的!

    玉璽是印璽

    和氏璧是玉璧

    這是兩件不同的物品

    形制也不一樣

    問題本身就是錯誤

    你可能是想問玉璽的材質和和氏璧是否一樣的吧?

    和氏璧據現代考證是河南南陽的獨山玉所製作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是陝西藍田的藍田玉所製作

    所以傳國玉璽和和氏璧不是同一材料製成

    望題主多多學習歷史文化知識

    否則問出的問題本身就是問題

  • 6 # 劉一千五

    歷經磨難,看盡興亡成敗的傳國玉璽,是不可能由和氏璧制工而成的。即使是一塊奇瑰的美玉,也支撐不起它所承受的大任。

    和氏璧,《韓非子》載:楚華人卞和,在楚山中獲得了一塊玉璧,自認為是真的,就把它獻給了楚厲王。厲王讓專家鑑別,專家說:“這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在說謊,蔑視君王,就砍去了他的左足。等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獻給武王。武王讓專家鑑別真假,專家搗鼓了幾天後說:“這是石頭”,武王認為卞和在說謊,把剩下的右足也砍了。武王死後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玉璧在荊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而代替它的是血。楚文王驚訝不已,派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天下受砍腳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卞和說:“我不是為雙腳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忠貞的人被看為說謊的人。”文王於是再次命令專家去弄清真假。專家費了些功夫認定是塊玉璧,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楚國內亂,國寶流失。白起攻郢鄢,燒挖夷陵,楚王室遷都,和氏璧不知所蹤,幾年後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以為該他所有,能排上用場。當即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王怕秦王,不敢不同意。就任命藺相如為特使,帶著和氏璧去秦國。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讓相如指點一下。相如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秦王怕美玉出意外,又看趙使者不畏強取,很是敬重。經過一番較量。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王無法。也不給十五個城。算是暫時過去了。

    長平之戰前,齊稱東帝,秦為西帝,趙國,楚國不恥。認為德不配位,不認可。秦不久去帝號。藺相如懷璧歸趙後,秦王不滿,發兵攻韓上黨,長平之戰爆發,其目的之一就是滅趙後,攫取和氏璧。趙國於前228年滅國。所有宮室美人西皆入咸陽。秦國得到和氏璧。秦始皇統一六國功成名就之後,命玉工將丞相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為皇帝的玉璽。秦始皇命趙高掌管。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國璽。秦始皇三十四年,渡湘水,湘水突然洶湧澎湃,龍舟不渡。秦始皇扔和氏璧於水中鎮妖,風平浪靜,才過了湘水。之後把湘山都燒紅了洩憤。秦始皇三十六年,東歸使者帶回一塊半路上異人送還秦始皇的玉璧。秦宮玉石專家鑑定為鎮湘水之玉璧。玉璽又回到秦朝宮廷。秦始皇死後,趙高利用和氏璧篡權。秦末劉邦先入咸陽,秦王子嬰率眾投降楚將劉邦。

    劉邦得了傳國玉璽,信心十足,認為天命所歸,才屢起屢敗,終於耗死項羽,建立漢朝。仍把玉璽作為漢朝的國印,後代取代前朝,故以此璽成為"傳國璽"。劉邦以後八代均以此傳,合九代皇帝。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當時因小皇帝劉嬰年幼,傳國璽由孝元皇太后代管。王莽讓弟弟到長樂宮去要玉璽,皇太后氣憤地把傳國璽摔到地上,罵道:得這塊亡國璽,看你兄弟有什麼好下場!傳國璽被摔缺了一角,後來玉工用黃金鑲角。十五年後,綠林赤眉起義。玉璽從王莽手中落到劉秀手中。劉秀因此號令天下,天下歸心。建東漢王朝。東漢末年,孫堅得之於枯井。其子孫策以此同袁術交換得到兵馬,創下東吳基業。曹操滅袁術,玉璽歸曹操,曹操以此圖漢,其子以天命所歸,逼漢獻帝退位,建魏國。這是三國以魏國為正統的原因。

    其後落入司馬氏手中,經東晉,宋,齊,梁,陳,隋唐迄於五代十國之後唐。李從珂不降石敬瑭,藏玉璽於腰間跳入火中而死。煙飛火熄後,玉石存留,石敬瑭應是得到此物,如果兒皇帝不獻玉璽於北朝,極有可能與石敬瑭陪葬。

    和氏璧,美名別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玉瑋,玉瑭,玉珂其形態薄且寬狀,分割後是雕刻印章的珍奇材料。但是,能做成印璽的材料,應該比較厚,才有長寬高的規定比例。這就要求和氏璧要有相當厚度才行。要不就刻制不成璽印了,從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形態相比,至少在厚度上達不到要求。《鴻門宴》上,劉邦讓張良送給項羽白玉一雙,亞父玉斗一雙。亞父不要,用劍敲碎,可見其薄。而孝元皇太后用力一摔的傳國璽,僅僅摔去一角而己。由此證明,璧是不經人起摔的。而玉璽則可以。

    因此,歷經磨難,看盡興亡成敗的傳國玉璽,不可能是和氏璧制工而成的。即使是一塊奇瑰的美玉,也支撐不起它所承受的大任。

  • 7 # 盛說紛紜

    首先說說什麼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又稱“天子璽”,是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而作,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的皇帝專屬印章。

    而這傳國玉璽究竟是什麼材料所制,史書中大概是這麼記載的。一種說法為楚國“和氏璧”所雕。《錄異記》記載:“歲月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卞和得之獻其玉,後入趙獻秦、始皇統一天下琢為受命璽。而另一種說法為陝西藍田玉所刻。《明史·輿服志·皇帝寶璽》記載:“自秦始皇得藍田玉以為璽,漢以後傳用之”。那麼這兩種說法哪種更為可靠呢,我認為後者更具說服力,傳國玉璽的材料應該是藍田玉。

    我們所知道的和氏璧畢竟是個“璧”,我們且看近代出土的各類玉璧,大都形制中孔且薄,如果古時候的玉璧都是這樣的形狀,又怎麼能夠製作成玉璽呢,所以這傳國玉璽的材料還是藍田玉的機率大些。

  • 8 # 卓然堂

    這個問題以前曾簡單作復,現再探討一下其可能性及所存在的疑點。

    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將所獲和氏璧改製為玉璽,由李斯篆刻。此玉璽此後成為傳國玉璽,歷經多代,屢遭劫難,甚至摔掉一角而被修補,最終神秘失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和氏璧因完璧歸趙的故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玉璧,其出處雖有記載,但現今亦有多處競爭,試圖成為和氏璧的故鄉。至於其形狀型制,雖可推斷,但也無法證實,只知道這件璧如果藺相如用力擲出,必碎無疑,秦王恐其碎裂才遞還給藺相如,這才有了完璧歸趙的佳話。

    那麼,傳國玉璽究竟是不是和氏璧改制的呢?

    如果是,則與我們認知的璧及璽的器型不符。玉璧歷來為圓片狀,迄今尚未見到超過10釐米厚的玉璧。有人說和氏璧至少厚過10釐米,試想,這麼厚的玉璧,秦王還會擔心藺相如摔碎嗎?還有人說,和氏璧仍為一塊璞玉。如果仍是一塊璞玉未經雕琢,又怎麼知道玉質好壞呢?根據這個邏輯推理,傳國玉璽不太可能是和氏璧改制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傳國玉璽也許並不太大,如漢初呂皇后玉璽僅2.5釐米見方,厚點的璧也許夠用。雖玉璽可大可小,但傳說中的傳國玉璽,上刻“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字,應該比皇帝皇后印璽大一倍以上,當不至於小到普通印章那樣。後來的傳說,王莽篡權時命其弟索要玉璽,長樂宮皇后怒擲玉璽而致其失去一角,經王莽以黃金修補。這樣描述的玉璽,至少也應在8-10釐米見方吧,不致於如骰子般大小。如果以和氏璧改為玉璽,玉材不夠大或不夠厚。

    近年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王博士認為和氏璧和傳國玉璽是兩個獨立的國寶,琢璧為璽沒有文獻和事實根據。此說有一定的道理。更何況連卞和與和氏璧的故事,歷代也有人質疑其真實性。

    圖示清代玉璽和漢代玉璧,沒有可比性,僅說明二者型制相差甚遠。當然秦璽可能小一些,但用玉璧改制也太牽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首次創業者遇到的7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