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排水方式分為無組織排水和有組織排水兩類。
1.無組織排水
無組織排水又稱自由落水,意指屋面雨水自由地從簷口落至室外地面。3層及3層以下或簷高小於等於10m的中、小型建築物可採用無組織排水。無組織排水的挑簷尺寸不宜小於0.6m。
2.有組織排水
有組織排水是透過排水系統,將屋面積水有組織地排至地面。即把屋面劃分成若干排 水區,使雨水有組織地排到簷溝中,經過水落口排至水落鬥,再經水落管排到室外,最後 排往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系統。
有組織排水又可分為內排水和外排水兩種方式。內排水的水落管設於室內,構造復 雜,極易滲漏,維修不便,常用於屋面面積較大的多層建築和高層建築屋頂,一般多層建築則應儘量採用有組織外排水方式。
有組織排水廣泛應用於多層及高層建築,高標準低層建築、臨街建築及嚴寒地區的建 築也應採用有組織排水方式。
採用有組織排水方式時,應使屋面流水線路短捷,簷溝或天溝流水通暢,雨水口的負荷適當且佈置均勻。屋面水落管的數量,應按現行《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範》GB 50015-2003的有關規定,透過水落管的排水量及每根水落管的匯水面積計算確定。對排 水系統還有如下要求:
(1)每一屋面或天溝,一般不宜少於兩個排水口。
(2)兩個雨水口的間距,一般不宜大於下列資料:
有外簷天溝 24m
無外簷天溝、內排水 15m
(3)雨水口中心距端部女兒牆內邊不宜小於0.5m。
(4)屋面流水線路不宜過長,因而屋面寬度較小時可做成單坡排水;屋面寬度較大 時,例如12m以上宜採用雙坡排水。
(5)水落口負荷按每個水落口排除150-----200m2屋面集水面積的雨水量進行估算。當 屋面有高差時,如高處屋面的集水面積小於100m2,可將高處屋面的雨水直接排在低屋面 上。當為無組織排水時,低跨屋面受水沖刷的部位,應加鋪一層卷材附加層,上鋪300-500mm寬的C20混凝土板材加強保護;當為有組織排水時,水落管下應加設水簸箕。如 高處屋面面積大於100時,高跨屋面則應自成排水系統。
(6)簷溝或天溝應有縱向坡度,使溝內雨水迅速排到水落口。縱坡的坡度不應小於 1%,溝底水落差不得超過200mm,簷溝、天溝排水不得流經變形縫和防火牆。用石灰如 渣等輕質材料墊置起坡。
(7)簷溝淨寬不小於200mm,分水線處最小深度大於120mm。
屋頂排水方式分為無組織排水和有組織排水兩類。
1.無組織排水
無組織排水又稱自由落水,意指屋面雨水自由地從簷口落至室外地面。3層及3層以下或簷高小於等於10m的中、小型建築物可採用無組織排水。無組織排水的挑簷尺寸不宜小於0.6m。
2.有組織排水
有組織排水是透過排水系統,將屋面積水有組織地排至地面。即把屋面劃分成若干排 水區,使雨水有組織地排到簷溝中,經過水落口排至水落鬥,再經水落管排到室外,最後 排往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系統。
有組織排水又可分為內排水和外排水兩種方式。內排水的水落管設於室內,構造復 雜,極易滲漏,維修不便,常用於屋面面積較大的多層建築和高層建築屋頂,一般多層建築則應儘量採用有組織外排水方式。
有組織排水廣泛應用於多層及高層建築,高標準低層建築、臨街建築及嚴寒地區的建 築也應採用有組織排水方式。
採用有組織排水方式時,應使屋面流水線路短捷,簷溝或天溝流水通暢,雨水口的負荷適當且佈置均勻。屋面水落管的數量,應按現行《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範》GB 50015-2003的有關規定,透過水落管的排水量及每根水落管的匯水面積計算確定。對排 水系統還有如下要求:
(1)每一屋面或天溝,一般不宜少於兩個排水口。
(2)兩個雨水口的間距,一般不宜大於下列資料:
有外簷天溝 24m
無外簷天溝、內排水 15m
(3)雨水口中心距端部女兒牆內邊不宜小於0.5m。
(4)屋面流水線路不宜過長,因而屋面寬度較小時可做成單坡排水;屋面寬度較大 時,例如12m以上宜採用雙坡排水。
(5)水落口負荷按每個水落口排除150-----200m2屋面集水面積的雨水量進行估算。當 屋面有高差時,如高處屋面的集水面積小於100m2,可將高處屋面的雨水直接排在低屋面 上。當為無組織排水時,低跨屋面受水沖刷的部位,應加鋪一層卷材附加層,上鋪300-500mm寬的C20混凝土板材加強保護;當為有組織排水時,水落管下應加設水簸箕。如 高處屋面面積大於100時,高跨屋面則應自成排水系統。
(6)簷溝或天溝應有縱向坡度,使溝內雨水迅速排到水落口。縱坡的坡度不應小於 1%,溝底水落差不得超過200mm,簷溝、天溝排水不得流經變形縫和防火牆。用石灰如 渣等輕質材料墊置起坡。
(7)簷溝淨寬不小於200mm,分水線處最小深度大於1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