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興子

    伊拉克政府和敘利亞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他們互為鄰國,在歷史上有著深厚的友誼和共同價值觀,在歷史上,這一地帶被稱為“沙姆地區”。

    在20世紀初,雜湊姆家族曾經建立了橫跨阿拉伯半島,伊拉克,約旦,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雜湊姆王朝。但在後來,敘利亞成為了法國的保護地,原本的敘利亞國王費薩爾只能前往伊拉克。等到雜湊姆王朝在伊拉克被推翻,又趕上了中東戰爭的風潮,整個阿拉伯世界都處於高度認同的階段,那時候的伊敘關係相當友好。(薩達姆時代的伊敘關係一波三折)

    哈菲茲.阿薩德上臺後,敘利亞執政的也是阿拉伯復興黨,而伊拉克也是如此。敘利亞經常使用來自伊拉克的廉價石油(那時候敘利亞還沒有開發油田)。但1979年爆發了兩伊戰爭,在復興黨兄弟和什葉派教友中,阿薩德無奈的選擇了伊朗,這讓薩達姆和阿薩德家族的關係變得有些不愉快。

    兩伊戰爭結束後,薩達姆和阿薩德達成了諒解,但關係再也無法恢復到蜜月期。敘利亞還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支援了多國部隊。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薩達姆時代結束讓伊敘關係有了新的篇章。敘利亞接受了數十萬伊拉克難民,並與伊拉克政府在能源,安全和自由貿易方面進行了合作。(能源合作尤為重要)

    20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後,伊拉克政府並沒有選擇追隨美國和海灣國家主動反對大馬士革政府。伊拉克政界並不希望伊介入敘利亞戰爭。一方面,伊拉克還需要和海灣國家和美國保持合作,一方面又不能拋棄伊朗為首的什葉派陣營。

    2013年,伊斯蘭國武裝橫空出世打破了這種格局。恐怖組織在伊敘兩國攻城掠地,給兩華人民帶來了極大傷害。伊拉克政府一方面打擊伊斯蘭國武裝,一方面開始加強與伊朗,敘利亞之間的反恐合作。大量的伊拉克南方青年接受伊朗支援後前往敘利亞參戰,支援敘利亞政府軍打擊恐怖主義和反對派武裝的活動。伊拉克政府實際上也默認了這些民間人士前往敘利亞參戰的行為。(敘利亞戰爭)

    時至今日,敘利亞政府軍已經控制了戰爭主動權,拿下了全國大部分土地。伊拉克政府打擊恐怖主義的活動也獲得了巨大的成效。兩國實際上在打擊恐怖主義中形成了默契。在11月中旬伊拉克空襲敘利亞境內恐怖組織的活動中,敘利亞政府就沒有說什麼,實際上默認了伊軍的行動。

    2018年10月,伊拉克外交部長訪問了敘利亞,雙方決定開放大馬士革省與伊拉克之間的邊境過境點。這實際上已經在說明,伊拉克與敘利亞雖不是盟友,但依然是友好國家。

  • 2 # 軍事神判預言實現

    5哥一回答是:不是盟友勝過盟友?

    因為在2O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至今,伊拉克以反恐的名譽和巴薩爾精誠合作。雖然伊拉克軍隊沒有直接加入敘俄聯軍當中,但出於能力大小隻能有限支援。

    我們首先談美伊:2OO3年美伊戰爭爆發,薩達姆政權摧毀,給伊拉克人民生命財產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黑暗的歷史,銘記在伊拉克人民的心裡,這是伊拉克人民永遠的痛!

    我們在來談美敘:2O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美國支援的反政府武裝一心想推翻巴薩爾政權,不是普京的出現,敘利亞成了第二個伊拉克,巴薩爾成了第二個薩達姆,之所以伊敘命運有點像患難之交,同命相連!

    我們又來談伊敘:不說兩國曆史關係較好,因為美國最起碼是他們共同的敵人,何況伊拉克在敘打擊恐怖組織方面付出了不少?所以不是盟友勝過盟友。

    5哥一認為“假如"伊拉克軍事強大,必定出兵敘利亞幫助巴薩爾政權打擊反政府武裝?那就是真正的準盟友關係了。

    伊拉克叫手長衣袖短,心有餘而力不足!

  • 3 # 中評中語

    伊朗駐巴格達武官穆斯塔法·穆拉迪揚上週日與伊拉克政府軍總參謀長奧斯曼·加尼米舉行了會晤,雙方強調了將擴大俄羅斯、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四國情報協作中心的活動範圍

    四國情報協作中心是2015年9月份俄羅斯入駐敘利亞開始反恐時建立,總部在巴格達地區,四國定期舉行會議。其目的是四國間對恐怖分子情報資料共享。

    這是近幾年伊拉克和敘利亞兩方共同參與的第一個軍事類合作機制,該四國情報協作中心成立之初就遭到了美國的反彈,時任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厄內斯特表達,美國主導的反恐聯盟已在伊拉克進行了一年多的軍事反恐行動,“我們相信這些協調和努力遠比俄羅斯領導的單邊反‘伊斯蘭國’聯盟更為有效”。

    其實美國所擔憂的,就是伊拉克和伊朗,敘利亞的走近。

    無疑,敘利亞和伊拉克,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歷史上或宗教上,都存在著天然的聯絡。目前來說,兩國之間存在著兩種關係,既官方關係和民間關係,又因為中東情況的特殊性,基本上官方關係沒辦法主導這種民間關係,所以我們分開說。我們先說民間關係。

    伊拉克是一個什葉派佔主體的國家,所以在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大廈將傾之際,有許多支援巴沙爾政府的伊拉克民兵組織開始進入敘利亞,與敘利亞政府軍並肩作戰。

    當然,使這種現象出現的幕後推手是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其在2003年薩達姆倒臺之後就開始了在伊拉克的深耕細作,在敘利亞危機爆發之後,伊朗革命衛隊出兵敘利亞,同時協調伊拉克民兵、巴勒斯坦民兵、黎巴嫩真主黨等各組織在敘利亞的作戰工作。

    這些基本上伊拉克政府都是知道的,但基本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伊拉克政府其實和敘利亞政府在很多問題上有合作的空間,如兩國庫爾德武裝合流問題,伊斯蘭國問題。但顯然站在伊拉克的角度,其需要將與敘利亞政府的關係放置在伊拉克自身和遜尼派國家的關係、伊拉克自身和美國的關係這一大的環境中去考慮,所以基本上伊拉克政府現在對敘利亞政府的態度就是不反對、不支援。

    (美國沿著伊拉克敘利亞邊境構建的軍事封鎖圈,試圖切斷伊朗主導的什葉派之弧伊拉克敘利亞閉合段)

    實際上無論是從敘利亞危機爆發之後的趨勢來看,因為伊朗的存在,伊拉克政府最終和敘利亞政府走向結盟的方向是大機率的事件,美國也是基於此擔憂,所以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扶植庫爾德武裝或是自己建立基地,隔絕兩地聯絡。同時開始對伊朗,在各方面開始圍剿和遏制。

  • 4 # 布魯科夫

    得看是伊拉克的什麼力量了。

    如果說的是伊拉克政府,那肯定不太會是。畢竟伊拉克現在還是“被佔領”狀態,政府上層的決策多少還是要受美國的控制。美國不會讓伊拉克公開支援敘利亞的,畢竟敘利亞背後站著的是伊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公開結盟,那對美國的中東戰略簡直是災難。

    但事實上又是這樣的:伊拉克政府早已經變得羸弱不堪,伊國內和軍閥割據的情勢也差不多。其中什葉派的武裝力量都有很強的實力,並且得到了伊朗的支援。這些半部落半政府的勢力在伊朗—敘利亞關係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由於伊朗和敘利亞之間在陸上並不相連,所以伊朗要想往敘利亞輸送力量必須依靠這些伊拉克的什葉派。在這個過程中,伊拉克什葉派出的人力物力也十分重要。在這個程度上講,說伊拉克是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的盟友也是有些道理的。

  • 5 # 回馬一腔

    現在或許不是,將來大機率會結為盟友。

    (圖:中東地圖,伊敘兩國地處中心區域)

    地處中東腹心地帶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曾有過並肩抗敵的經歷,也有過分道揚鑣的無奈。但看看中東地圖就知道,兩國周邊強國環伺,而它們擁有太多相近相似的境況,幾乎就是天然盟友,或許只有攜起手來抱團取暖,才能在中東亂局中相互尋求慰籍。

    一、兩國擁有共同的敵人

    伊拉克和敘利亞都曾遭受美國的打壓侵略,都曾跟以色列結仇,也都曾經被伊斯蘭國禍害,亦都面臨著庫爾德分離主義威脅,還都遭到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的不待見……遭遇相似、同仇敵愾的兩國又怎能不惺惺相惜?常言說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伊拉克和敘利亞幾乎就是天然盟友,這種情況隨著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執政,變得越來越成為可能。

    (圖:伊敘兩國同遭所謂伊斯蘭國荼毒)

    二、兩國擁有共同的朋友

    伊拉克和敘利亞都屬於穆斯林什葉派執政,相同的宗教背景天然就會產生親近感,更何況天下什葉派‘’盟主‘’是伊朗。別看薩達姆統治時期伊拉克跟伊朗打得昏天黑地,等到美國糾集團夥打上門來時,伊拉克還是把寶貴的戰鬥機轉移到伊朗,可見兩國並不曾打出多大的仇恨。在美國佔領、遜尼派掌權的情況下,伊拉克已經跟伊朗眉來眼去,這回反美鬥士薩德爾挑頭的什葉派贏得選舉,隨著美國對伊拉克控制力度減弱,其對外政策會越來越傾向於伊朗。

    (圖:伊朗的兩個國家元首)

    而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同伊朗關係更加密切,戰場上腥風血雨打出來的交情,經得起時間及政治風雲變幻的考驗。有伊朗這個中東大國作為紐帶,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個一衣帶水的近鄰遲早會彼此靠近。

    三、兩國擁有相似的境況

    伊拉克和敘利亞都曾飽受戰火蹂躪,城鎮殘垣斷壁,百姓流離失所,都面臨著外部強敵入侵及內部分裂勢力猖獗的情況,彼此感同身受。眼下伊拉克已開啟重建步伐,而百孔千瘡的敘利亞也即將平定戰亂,重整破碎山河。

    (圖:這樣的場面,很難分清是在伊拉克還是敘利亞)

    兩個受傷的國家境況相似,遭遇相近,相互安慰彼此同情是可以想象的情景。

    四、兩國邊境線漫長,互補的優勢明顯

    伊拉克和敘利亞彼此擁有漫長的邊境線,將來互通有無十分便利。在日後艱難的重建道路上,兩國完全可以做到資源共享,互聯互通。伊拉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敘利亞有便捷的出海通道,兩國互補優勢明顯。如果算上雄心勃勃的伊朗,三個什葉派國家將構成由中東腹地直抵地中海、歐洲的陸上通道,這其實也是美國、以色列及海灣遜尼派各國最不願看到的圖景。

    (圖:伊朗經伊拉克、敘利亞直抵地中海,誘人的縱貫線)

    發展才是硬道理,相信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會做出有利於民生福祉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一些人為了一趟旅遊特意去買相機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