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方書法工作室
-
2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書法是小道是古人對書畫這種具有一定娛樂性的藝術的認知。書法是小道與書論的繁瑣沒有必然關係。
書論是否繁瑣我們從書論談起,不論古代還是現代,書論一般包含兩方面內容。一個是技法,一個是審美。
技法談具體的技術,但是古代書論通常不夠直觀,譬如我們耳熟能詳的。
點如高空墜石,橫如千里陣雲……古人將書法的技法與生活中的體會融合起來,在當時看可能是最為常見不過的表達,而在今天看卻不解其意了。
我們都知道“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屋漏痕”這樣淺顯的闡述,看似淺顯明瞭,其實已經離生活很遠了,至今理解這句話的時候,任然有諸多不同的見解。
為什麼書法是小道古人認為琴棋書畫這種具備娛樂性的藝術那都是小道,既然有小道,就一定有大道。什麼是大道呢?
這得從古代人的職業談起,就是古代所謂“四民”即士農工商,士這個階層是由讀書人充當,而讀書人在職業上被賦予了重任,北宋的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做的是“生民”的活,也就是要澤被蒼生,如果一個讀書人沉迷書法,那麼是不是不務正業呢?
這裡還有一個故事。東漢的時候,國家官員的後備人才基地太學開始流行一種遊戲——“寫草書”,太學生們寫草書寫到不知疲憊,把手指磨掉手磨出血仍然不停(鑽堅仰高,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臂穿刮,指爪摧折,見(角思)出血,猶不休輟。)。這和今天大學生通宵達旦的打遊戲如出一轍。於是太學博士趙壹看不下去了,並認為“鄉里並不以寫字技術當做本領來,朝廷也不用書法此來取士,博士更不以它作為講評考核,四門科目中也沒有書法一科,招賢納士也不會關注你寫的好壞,業績考核也與它無關,即使字好也與政無補,字壞也不妨礙治國,由此說來,書法其實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最後,覺得還是專研儒學,探討治國的道理才是正途。
於是歷來,都以“治國生民”的學問為大道,書法這種“技藝”僅僅可以用來娛樂。
至於為何書法有這麼高的地位,還是因為寫書法的人一般都是地位比較高的人,“貴族遊戲”歷來為人所追捧。
-
3 # 含真詩書畫
現存的古今書法理論並不繁瑣,相反,有不少書法理論非常精當,是高階的美學論文,像古代孫過庭的書譜,現代林散之的書論。書法的鑑賞和創作是複雜的和高難度的。這使得書法理論看上去十分繁瑣,而優秀的書法理論用起來卻十分管用,對書法的鑑賞和創作有一個實質性的幫助和提高。
說書法是小道這是明清以來文人的偏見。當這些文人對這個世界無能為力的時候,就發明了一些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是一個文人應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按照這種理論,書法呢,只起到一個修身的作用,不能治國也不能平天下,只能算是個小道。其實對一個文人來說,治國平天下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說起來明清那幫文人,除了一個曾國藩,99%的連對自己都無能為力,哪一個治國平天下了?對我們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來說,書法起到了抒情,審美,明理,守法的作用,其道大矣,何小之有。
-
4 # 狂喜淡墨a
書法理論淺識。
浩瀚豐富的書法理論,經歷了幾千年,書論存在良莠不齊,有純技法之論,有玄深的意性之論。切入點不同,所論不同。
有書家根據自己的書寫體驗而自撰之藝論,也有專論,
最早的是秦李斯《倉頡篇》,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蔡邕的《九勢》。
晉代衛恆之四體書勢,衛鑠之筆陣圖,王羲之筆勢論,成公綏之隸書體,索靖之草書狀。
唐代最多,其著名有孫過庭《書譜》,李陽冰的《論篆》。顏真卿《張長史筆法》,虞世南的《書旨述》。
宋代,米芾的《書史》,蘇軾的《東坡題跋》,姜夔的《續書譜》,黃庭堅的《山谷題跂》。
元明清時期,書論細化,更是紛繁,其最著名的有,祝允明的《書述》,董其昌的《書畫眼》,劉熙載《書概》,顧炎武《石經考》。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
近代的西冷印《全石家書畫》。
從這大量的書論,有的因為古言文,而被後人難以識讀,言簡意深,也有的文冗而愈加不好理解,從古傳來,文字記錄有失原貌,皆為後人添補或整理。
做一個愛好書法,沒有專業系統地去學研,僅僅從引用中得片言隻語。經過翻譯,釋義,才能夠有解。有時,愈加深入玄論,更糊塗,多少有想像的成分,只有意會。尤是筆法之論,用筆簡易論其複雜,本該自然用之,非有法束,說的抽象,做起來實際很抽象,因此只有踐行書寫,才有意會書論之言。
也不可迷信所言,只有相信書寫。因此古書論,參考。至於書為小道,未必盡然,書法藝術,經幾千年的發展,,成為構成中國文化重要因素之一。
-
5 # 文開石
書法本來就是小道,用毛筆書寫文字衍生出來的技巧而已。
書法的高深不決定它代表的格局高低。書法需要文化。
書法需要氣質。
書法需要知識。
書法需要境界。
書法需要格局。
但這一切不代表書法本身是大道。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書法無非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中可以有一些輔助作用,還不是決定性的。
真正的書法大家反而不會把書法當成大道。虞世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初唐四大家之一
唐太宗稱他有“五絕”:“一曰德行,二曰中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書法排在第五。無前四者,這第五也無從談起。
顏之推,中國古代文學家、教育家。
“真草書跡,微須留意……吾幼承門業,加性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玩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然而此藝不須過精。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韋仲將遺戒,深有以也”開“家訓”之先河的顏之推和子孫後代強調的也是“此藝不須過精”。
蔡邕,創飛白書字型;校勘熹平石經,參與續寫東觀漢紀
“夫書畫辭賦,才之小者,匡國理事,未有其能。”唐太宗
“書學小道,釋實求華,以人從欲,亂於大道,君子之恥。”把書法當做身心調節的手段,閒暇之餘偶爾為之。
孫過庭,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
然君子立身,務修其本。揚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況復溺思毫裡,淪精翰這趣,好異尚奇之士,玩體勢之多方,窮微測妙之夫,得推移之奧賾。著述者糟粕,藻鑑者挹其精華。”大格局之人才不會盲目推崇書法為大道。再多的理論,也只是無非技巧之間的內容。一旦上升到了一定的層次,所談所涉及的必然脫離單純的書法,而是更高境界的領悟。
能有此領悟之人,必不可能把書法當成大道。
-
6 # 焦墨世界
中國書法從誕生那天起,就自覺不自覺有了理論的鄒形,從歷史遺留下來書法大家的著書立說中,可以看出,歷代書法家和文人墨客留下併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書法理論。象秦李斯的《倉頡篇》漢許慎的巜說文解字〉晉人王右軍〈用筆賦〉唐代孫過庭的<書譜》、宋代米䒥的《論史》黃庭堅的《書論》及元明清至民國都留下寶貴的書論精華。
A秦統一文字小篆書
如果說沒有這些書法理論的支撐,指導著後人學習規範的書法字型,恐中國的書法可能要回到先秦的書寫時代,由於沒有統一的文字,書寫方式無花八門,不僅影響了整個國家公文行識,而且各地上奏的書法文字筆法不一,還會在通書上奏中因書寫各異的不同會出現處理公文的錯誤,不僅關係到國家的利益,而且是繁雜的文告給人們帶來許多不便和弊端。
B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書寫文字圖秦統後,宰相李斯統一了文字,才是整個中國書寫字文規範了起來,才是中國文字書寫有了法定的格式和標準。正如文中所說,如果不是歷代這些書法名家經過書寫的實踐,規範了正、草、隸、篆的書法行識,恐怕社會也沒有這樣進歩,恐還處在文字書寫的“荒原時代”,每個人天馬行空書寫的文字,又怎麼能在社會留傳,又怎麼能保證政令一致呢?
C漢許慎注《說文解字》
所謂歷代書法理論的繁瑣,是因為幾千年歷代書家文人遺留下的,積累到今天看,是很多很繁瑣,但宏觀在歷史長河上他又是很少的!歷代書法家在書寫的過程中,透過實踐留下了寶貴的書論,從用筆到提案,從文寫形象的描述到留下書法範例的墨跡,這是古人留給後人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應該繼承挖掘和發揚光大的,也是學書者受益和最好的老師!
D宋《黃庭堅書論》
所為因為書法是小道的說法是相對而論的。歷代的文人大家都抱有興國立家平天下的抱負!宋張載的名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正是說的文人仕大夫應為民為國家為天下太平而賦有鴻皓之志,而不是說的人們在窗前月下的吟詩或丹青,卿卿我我,這是大丈夫不做為的小道。大道至簡,舉一反三,唐代詩人書法家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多麼浪漫的情懷激勵著人們只爭朝夕;北宋書法家詩人蘇軾三次遭謫,而不甘消沉禿廢,每到一處為民間百姓指導插秧植麻,夜習書寫下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篇;這些浪漫主義的美好詩篇你能說他書寫的是小道;清代書法家鄭板橋在濰縣做縣令時,體察民情,寫下了千古學唱的<吏官銘>“衙齋臥聼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衙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大道,人間的正能量,所為書法是某種意義上是小道,而歷代文人書家們用藝術的操守,用書寫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文賦、詩詞、政論、綱要才是真正的大道!
E當代歐陽中石先生書宋張載的銘句
回覆列表
兩問相當所答,此問寓義。書論,說繁以見百花齊放,由萬講不離其宗;書法,雖小道卻系智理要道!胡抹尊創兩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