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密探

    首先,兩個人所要面對的敵人不一樣。秦的統治沒落之後,劉邦要面對的是項羽,只有一個項羽,而自己的手下又有許多人才,在他們的幫助下,雖然多次失敗,但是有了這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目標,事情便可以進展的很快。

    但是三國就不一樣了,三分天下的局勢導致曹操、劉備、孫權在一段時間裡互相掣肘,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一旦兩個對立的國家打起來,另一個很容易趁虛而入。所以,曹操所走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而自己所十分信任的司馬懿,其實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曹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很可能最後輕而易舉的落入他人之手,加上他多疑的性格,所以他的一生在懷疑和糾結中度過,很符合他一代梟雄的人設。

    劉邦手下的韓信等人,對他並沒有二心,打工就是打工。韓信鼎盛時期完全可以與劉邦和項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他並沒有那麼做,人才的穩定性和忠心耿耿,這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

  • 2 # 揮弓探賾

    一介平民出身的劉邦,號稱斬蛇起義,倚仗蕭何、張良、韓信、英布等輩,四十八歲起兵,五十五歲擊敗了項羽,提三尺劍定了天下。而曹操二十歲時就已經被舉孝廉入京為官,三十歲時就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卻三十年只得了三分的天下。同樣是雄心壯志的劉邦和項羽,當年他們兩人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儀仗隊時,項羽充滿了不懈,劉邦卻是一種平視、有一絲豔羨,認為大丈夫應該就像秦始皇這樣。同樣是梟雄的曹操,自陳留起兵後不知經過了多少艱辛,才一步步的成為了最大的勢力。

    曹操終其一生,完成了很多帝王都無法完成的事情,最後也沒能更進一步,這源於他有做一個像齊桓、晉文、西伯那樣賢明的強臣,魏霸天下而君臣之禮不亂的理想與志向,對於漢室、絕對忠誠。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這是曹操在官渡之戰大勝後,為撫慰那些陣亡將士而作的《軍譙令》。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的《蒿里行》,對於三國那個時代的社會,描述可謂準確。經過三國的亂世,到265年人口僅僅只有了767萬,這還是經過三國末期休養生息後的人口數。曹操的起兵,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混戰,恢復了北方的穩定與秩序。

    如果三國中沒有劉備與諸葛亮,或者說二人沒有參與歷史的紛爭,國家是不是會早很多年得到統一?會不會減少很多人死於戰亂?曹操臨終前,只是對家務事絮絮不休,而對國事避而不談;孤平生出生入死,做錯的事銘心鏤骨,不能再與眾卿相敘小事,特以家事相托。劉邦在臨死的時候,卻讓大臣們斬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劉邦說,姓劉的才能有邦,不姓劉的敢封王建邦,大家群毆他!意思是說,異姓誰要是敢不服氣,想謀權篡位,就如我這樣打,一個帝王必須霸道王道並舉,才能長期統治,不然充其量如暴秦那樣二世而亡。

  • 3 # 逆水裡的魚

    首先大概介紹一下兩人的經歷!漢高祖劉邦從公元前209年斬白蛇起義起,到202年擊敗項羽,最終一統天下。曹操從公元189年起兵,到公元220年病逝,統一了北方!根據我所瞭解的歷史以及個人的看法,兩者的結局大相徑庭,總結出以下原因!

    劉邦和曹操所處的朝代不同,也就是說所處的時勢不同。劉邦所處的秦朝徭役賦稅以及刑法太過繁重,之後天下大亂,人民也希望恢復之前和平統一的時期,統一天下也是民心所向。而曹操所處的漢代長達四百多年,趕上了分裂的時期,而大多數人心向漢的,況且當時各個諸侯爭霸,對手相對比較厲害!

    劉邦和曹操的個人性格不同。劉邦是唯才是舉,而曹操除了人才,還以名士委以重任,這樣反而適得其反。曹操大多是用本家的人,這一點也不如劉邦。劉邦更善於不戰而屈人的手段。劉邦多使用謀略,而曹操多使用詐謀又稱為奸雄。況且劉邦更關愛百姓,曹操為父報仇就可以看出,這點就不比劉邦。

    從而劉邦八年定天下,而曹操三十年得三分天下。(個人觀點比較片面)

  • 4 # 周易學堂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看三方面,自己、隊友和對手。

    看自己首先要看自己的本事和氣魄。

    要論自己的本事,恐怕沒人比得上項羽,出身高貴,有號召力,自己本人就是萬人敵,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還深諳兵法,鉅鹿一戰,天下皆驚,這就是天選之子啊。

    而曹操呢,也算不錯,武功應該還行,畢竟敢單刀刺董卓,出身雖然比不上項羽,也是官宦人家,兵法嘛,都可以寫書了,《孟德新書》雖然毀了,那也是寫出來了。

    再看看劉邦,從小就不務正業,鄉村基層幹部出身,武功啊,宰了一條蛇,兵法呀,只要是他打的仗,基本全輸了,這就是一垃圾。

    可結果呢,劉邦排第一,曹操排第二,項羽居然出局了,這是怎麼回事?

    看來天下和個人能力關係不大,又不是玩王者榮耀,根本就不需要單挑。

    那麼就看一下氣魄。這個氣魄說的是用人的氣魄。

    這方面項羽就差了一點,項羽手下不是沒有人才,亞父范增,水準不在張良之下,鍾離昧、龍且都是將才,但是由於項羽本人太出色了,項羽根本就不稀罕,范增的作用遠沒有張良大,而且不注意繼續招攬人才,所以,范增病退後,就沒有了謀士,只憑著血氣之勇衝殺,龍且戰死後,就剩下了鍾離昧,任何時候就憑著他自己。

    劉邦用人氣魄最大,當時天下最優秀的人才都到了他手下,蕭何先不說了,那是老天爺給他的,其餘的高手還基本都是項羽送的,張良本身和項家關係很好,鴻門宴上,就是項羽的叔叔項伯偷偷地通知了張良,結果張良還是來輔佐劉邦,韓信就不用說了,項羽帳前執戟郎,在項羽目前,根本就提不起來的人物,到了劉邦這邊,就是大將。

    陳平起先也是歸附項羽,結果也跑到了劉邦這邊,劉邦也是當即重用,對於劉邦來說,無所謂出身名聲,只要有本事就重要。

    曹操用人氣魄也大,謀士眾多,戰將如雲,愛才之心天下皆知,對趙雲,對關羽都是仁至義盡,可是到底也沒有把天下人才盡收,東吳還有周瑜魯肅陸遜,西蜀還有諸葛關張。

    從用人上基本就可以看出來了天下歸屬。

    可是為什麼劉邦一統,曹操只三分呢?

    不好意思,剛剛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

    那就要看隊友和對手了。

    對於劉邦來說,項羽根本就不是狼一樣的對手,而是豬一樣的對手,前面已經說過了,項羽把自己的人才都送給了劉邦,項羽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分封天下,天下未定,就封了一堆王,而這堆王根本就不服他,等到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後,項羽誰也調不動,還得時時提防,這就給了劉邦各個擊破的機會。

    而曹操的對手呢?前期確實有幾個豬對手,例如二袁劉表等,可是大浪淘沙,留下了兩個神對手,這水準一點也不次於曹操,如果說比不上曹操的話,就是用人上差了一點,東吳有事問都督,西蜀有事找軍師,他們兩家基本上都沒有繼續發掘出人才來,而曹操最後還發掘出了司馬懿。

    再說一下隊友吧。

    其實已經說過了,劉邦的隊友都是天下精英,而且劉邦擅用小恩小惠拉攏隊友,例如蒯徹勸韓信自立的時候,韓信說當初漢王劉邦“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一件衣服一碗飯就把兵仙的心抓住了。

    曹操的隊友也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不過還是漏了幾個大神,例如諸葛周瑜。

    總結一下,劉邦有氣魄,而且對手有點糊塗,要是項羽放在三國,估計也就是呂布,會被早早滅掉,其餘的對手也不值一提,還擅於拉攏隊友,曹操同樣有氣魄,也同樣能拉攏隊友,可是運氣不好,對手一個更比一個強,做到天下三分,獨有其二已經非常不錯了,要想統一怎麼辦?得對手去世啊,所以司馬就三分歸一統了。

  • 5 # 蟬大俠

    謝邀!劉邦和曹操的格局、氣魄、才能毋庸置疑,兩人均以知人善任著稱,手下都是人才濟濟。與劉邦相比,曹操更有才華,尤其是軍事方面,但為什麼曹操自公元190年起兵討伐董卓,到220年去世,整整三十年只能三分天下,而劉邦公元前209年沛縣起兵,到前202年一統天下,只用了短短七八年時間?

    其中原因很複雜,我重點從時勢和人事兩方面來加以分析。

    一、時勢:漢末才是真正的群雄並起,秦末只是兩雄相爭!

    前三國時代那些能割據一方的人物,大都是東漢留下來的豪門大族、州牧、刺史之類,他們長期盤踞在地方上,手握軍政大權,漢室一亂,他們便從封疆大吏搖身一變,成了一方諸侯,如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荊州牧劉表,徐州牧陶謙,長沙太守孫堅,西川太守劉璋,漢中太守張魯等等,都是這種情況。這種亂世紛爭的局面,遠非秦末可比。

    秦末起義中崛起的那些諸侯,不過是已經失勢的六國舊貴族,或一些江湖豪傑,大都是渾水摸魚的角色罷了,只出了兩個能夠問鼎天下的英雄,那就是劉邦和項羽,所以秦滅了以後,漢中王劉邦還定三秦,與西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諸侯要麼親楚,要麼附漢,天下局勢很快就明朗了。

    劉邦七分靠人,三分靠天,五年就打敗了項羽,坐了江山。

    二、人事:曹操的敵人裡多了一個劉備,戰友裡少了一個韓信!

    劉備是三國群雄裡的一個另類,他一開始沒什麼政治資源,所謂“劉皇叔”云云,那是他名揚天下以後的事,要知道他的先祖中山靖王有一百個兒子呢,劉備就是沾點皇家血脈,又算個啥?劉備的江山,完全是憑自己的人品和才能,實打實拼出來的。

    在劉備還不足以成為曹操的障礙之前,曹操與孫權有過一戰,那是曹操一統天下的最好機會,但是赤壁大敗讓他喪失了這個機會。再後來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魏蜀吳相互牽制、相互制約,任何一方想速勝都已經是奢望了。

    劉邦最大的幸運,在於他的陣營裡有韓信這個能替他獨擋一面的“兵仙”,如果沒有韓信,天下鹿死誰手真的很難說。

    設想如果當初劉備能投入曹操陣營,為他獨擋一面,其發揮的作用當不遜於韓信在漢營。或者當初韓信聽了蒯徹的話,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那麼,劉邦和曹操的情勢恐怕會倒過來:曹操數年內快速統一,劉邦幾十年才能三分天下。

    總之,判斷任何事業的成敗,時勢與人事缺一不可,能順天意,善用人才,這才是勝者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永遠都是對的”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表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