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河岸邊一老農
-
2 # 雲隱追夢
《荷馬史詩》是指《伊利昂紀》(又譯《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又譯《ODYSSEY》)兩大古代希臘史詩,相傳是由一個名叫荷馬的詩人所作,故稱荷馬史詩。《伊利昂紀》是一部正面描寫氏族戰爭的英雄史詩,再現了阿開亞人圍攻特洛伊城的故事,歌頌的是戰爭中的英雄;《奧德修紀》描寫的是攻城英雄奧德修斯在戰爭結束後迴歸家鄉的經歷,展現的是人與自然的抗爭,以及對家庭的維護,讚揚的是人的勇敢、智慧和毅力。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輝煌的代表,兩千年來一直被看作是歐洲敘事詩的典範。
(1)荷馬史詩的內涵
《伊利昂紀》和《奧德修紀》這兩部史詩都表現出共同的思想內涵:
①透過英雄形象的描寫,表現了古希臘人個體本位的價值觀念
史詩中的英雄透過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奪取勝利,敵我雙方的英雄都得到了史詩的歌頌。個人榮譽、愛情、財富、王位都是英雄們行動的動機,呈現出熱愛生活,肯定和追求人的現實幸福與價值的樂觀精神,體現出古希臘人個體本位的價值觀念。
②透過對眾神的描寫,表現了古希臘人古樸的哲學觀和人文意識
古希臘人的世界觀認為人與神是共處於一個世界的。神與人別無二致,神具有人的性格特徵和生活模式,跟人來往密切。《荷馬史詩》聚焦於人間的故事,但反映的卻是一個人神共處的世界。在這裡,神擁有神力,掌管著自然力量,統領神界、人界與冥府,將知識和智慧帶給人類,也將災難和禍害送到人間。此外,神跟人別無二致,具有人的性格特徵和生活模式,跟人來往密切。神的特徵和神人關係,流露了古希臘人古樸的哲學思想和人文意識。
古希臘人相信命運,甚至認為神都難以干涉命運的發展,命運與死亡成為巨大的陰影籠罩著希臘人的生活,但是史詩中的英雄不僅沒有消極地屈從命運,相反還呈現出充滿英雄氣概的積極抗爭精神,凸顯出強大的主體性力量,反映了古希臘人積極的人生觀和獨特的悲劇意識。阿基琉斯這一古代英勇戰士的理想形象,帶有神話色彩。他是神與人之子,是一個非常驍勇又重視個人榮譽的將領。他自然而又自覺地遵從部落集體利益,但任性執拗,一旦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就從戰場中退出,造成希臘人的失利;同時他也愛好榮譽,忠於朋友,為給好友報仇雪恨,重新披掛上陣,扭轉了戰爭局面,幫助阿開亞人奪得最後的勝利。但終究逃不過命運的掌控,死於預言。表現出強烈的悲劇色彩。
(2)荷馬史詩的藝術成就
《荷馬史詩》作為長篇敘事詩,有著複雜的情節和眾多的人物,但是其高超的敘事藝術將這一切有機地統領在一起,呈現出完整而統一的面貌。
①史詩在題材處理及謀篇佈局上顯示了驚人的水平
《荷馬史詩》按照戲劇的原則圍繞一個主題,聚焦於一個整一的行動來安排情節,有開端、發展和結局,呈現了敘事的整一性。兩部史詩都涉及10年時間所發生的事,但都是採取戲劇式的集中、概括和濃縮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個人物、一個事件和某一段時間上,從而把眾多的人物、紛繁的情節和豐富的生活畫面濃縮成一個嚴謹的整體。《伊利昂紀》只選取了10年戰爭中最後一小段時間展開描寫,表達了英雄主義的主題;《奧德修紀》雖然採用“雙線發展”,但是故事的焦點一直對準著奧德修斯的迴歸,並詳細地描寫了最後5天的情況,讚揚了人的智慧與力量,兩部史詩都具有中心突出、結構統一、主題鮮明的整體性。荷馬史詩卓越的結構謀篇藝術,歷來為文史家所高度讚揚。
②情節結構高超精美,敘述方式富於變化
兩部史詩聚焦於某一時間段展開,利用時間的交替同時展開幾條線索,並透過穿插的方式將其他的事情點綴在主要故事的敘述中,既展示了故事的來龍去脈,也突出了中心人物或主題。《伊利昂紀》以阿基琉斯的兩次憤怒為中心,採用順敘的方式展現了10年戰爭中最後51天,尤其是最後4天的戰況。《奧德修紀》擷取奧德修斯10年曆險中最後40天的情況,利用奧德修斯回家、其子離家尋父兩條線索交替展開,在倒敘中和順敘中變化。
在公元前8世紀,文學主要還是一種口頭行為。口誦史詩的一個共同之點便是採用一整套固定或相對固定的飾詞、短語和段落。這一創作方式有助於史詩詩人的構思、記憶以及難度極大的長篇吟誦和不可避免的即興發揮。在兩部史詩裡,阿伽門農都是“軍隊的統帥”,奧德修斯則是“宙斯的後裔”,“足智多謀的”豪傑。孩子是“年幼無知的”,婦女是“束腰緊身的”,話語是“長了翅膀的”,槍矛是“投影深長的”,大海常是“深藍色的”。這些反覆出現的程式化用語固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詩人迅捷、流暢的表達,但也具有明顯的優點。它們不僅點出了被修飾者的身份、特徵、背景和“屬類”,而且也有助於突出作品的凝重、宏偉和肅穆的詩歌品位。
④採用多種描寫方法塑造了眾多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作品中人物眾多,天神、英雄、貴族女性、奴隸和怪物,皆性格鮮明,生動鮮活。眾多的英雄形象既具有氏族英雄的共性,又個性鮮明。在具體塑造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史詩透過運用細節描寫、心理刻畫、個性化的語言、特定的修飾語言以及環境的烘托,達到了突出不同人物個性特點的目的。荷馬把英雄的成長看作是一個磨鍊的過程:在《奧德修紀》第一卷裡,忒勒馬科斯還是個涉世不深的熱血青年,對處理複雜的事件感到力不從心,但隨著情節的發展,年輕的雛鷹逐漸練硬了騰飛的翅膀,和父親一起打敗了作惡多端的求婚人。有的人物在作品中出現的次數不多,但荷馬總能用他的“生花妙筆”畫龍點睛,往往只用寥寥數語即可勾勒出性格的不同側面。在《伊利昂紀》裡,海倫的幾次“出場”都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她與老王普里阿摩斯的和睦關係,她在女神阿佛洛狄忒的捉弄下成為無可奈何的玩偶,她對赫克託耳之死所表現出來的真切的悲悼之情。
⑤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色彩相結合,辭章華麗,妙語迭出
史詩一方面描寫戰爭、漂流等人間現實生活,另一方面又融合了神話故事、天堂地獄場景,獲得了神奇瑰麗的藝術效果。此外,荷馬史詩辭章華麗,妙語迭出,生動、形象的用詞和比喻俯拾皆是。某些程式化飾詞包含隱喻,如“民眾的牧者”、“戰爭的屏障”,等等。“鐵”、“青銅”和“雲”等是詩人經常用來構成隱喻的核心詞彙。“鐵”可指勇士的力氣、決心和意志,亦可喻戰鬥的嚴酷和陰沉的天氣。青銅是製作兵器的材料。荷馬用得最好的修辭手段是明喻。阿波羅從俄林波斯山上下來,“像黑夜一般”;塞提絲從海水裡出來,“像一層薄霧”。明喻可以長達數行,表現一個自成一體的景觀。
在《伊利昂紀》第3卷裡,詩人描述了聯軍編隊進兵的情景:“阿開亞人靜靜地行走,吞吐著殺氣,隊形密得猶如南風颳來瀰漫峰巒的濃霧——它不是牧人的朋友,但對小偷卻比黑夜還要寶貴——使人的目力僅限於一塊投石可及的距離。”象徵是詩歌創作中的常用手法,在荷馬史詩裡也到處可以找到。象徵手段的運用給直接、明快的表述增添了耐人尋味的餘地,拓寬了作品的縱深。
總之,《荷馬史詩》的主題是歌頌希臘全民族的光榮業績,讚美勇敢、正義、無私、勤勞等品德;同時也謳歌克服一切困難的奮鬥精神,肯定了人與現實生活的價值。荷馬史詩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成就,它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結構巧妙,佈局完整,比喻豐富。兩部史詩不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情況,而且反映了邁錫尼文明,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社會的重要史料。《荷馬史詩》不僅具有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提供給後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
回覆列表
《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經典文學名著。在歐洲歷史上,它不但一直被視為英雄史詩的典範,而且被認為是研究古希臘歷史的珍貴的文字資料。《荷馬詩史》流傳至今,己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版本,中國也有它的中文譯本出版。
關於《荷馬史詩》的作者,史傳是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所作,但由於歷史上沒有留下可靠詳實的材抖,因此,後世史家對荷馬是否確有其人,他的生卒年代,出生地及《荷馬史詩》形成的過程等問題,歷來頗有爭論,莫衷一是,從而形成了"荷馬問題"。比較合理的說法應該是:《荷馬史詩》最初是口頭流傳的民間詩歌,以後經行吟詩人數百年的彙集加工,逐漸形成統一的長篇敘事詩。它的編訂成形大約是在公元前八世紀左右,荷馬很可能是完成詩稿整理定型的詩人。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ODYSSEY》兩部敘事長詩。描寫的都是邁錫尼文明末期希臘人遠征特洛伊城(今土耳其西北查納卡累省境內)的故事。《伊利亞特》又譯為《伊利昂記》,"伊利昂"是古希臘人對特洛伊的稱呼。這部史詩描寫的是特洛伊戰爭最後一年的事情:希臘聯軍統帥阿加米農和最勇猛的將領阿溪裡因搶奪一個女奴戰俘而發生爭執。阿溪裡憤然之下退出戰場,致使希臘軍隊連遭失敗。阿溪裡的好友、副將帕特洛克羅斯也被特洛伊主將赫克託殺死。好友之死,令阿溪裡痛悔不己,於是重上戰場,殺死赫克託,贏得了勝利。
《ODYSSEY》又名為《奧德修記》,描寫的是特洛伊戰爭結束之後,以足智多謀著稱的希臘英雄、伊大卡(希臘半島以西,屬愛奧尼亞群島)國王奧德修歷經艱險,渡海還鄉,與家人團聚的故事。為期十年的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勝利的希臘將士們陸續回到故鄉,但奧德修的回航旅程卻極不順利,一直在外漂流了十年,遭遇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最後才踏上故鄉的海岸。這時伊大卡的一幫貴族子弟正在千方百計地欺騙和追求奧德修漂亮忠貞的妻子,以謀求王位。奧德修裝扮成乞丐,借比箭的機會,殺死了那些求婚者,與家人幸福團聚並重新登上了王位。
由此可知,《荷馬史詩》歌詠的雖然是邁錫尼時代的壯舉,但由於它經歷了一個較長的形成期(公元前十二世紀至前八世紀),因此必然從各個方面反映了這段時期的歷史,從而成為後世史家瞭解和研究這一時期希臘社會的最重要的文學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