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道213
-
2 # 昭通鈞哥哥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長河裡,老祖宗給我們流傳下來了諸多節日,有的慢慢被淡忘,而有的則成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歷史意義、文化內涵,成為華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都是大有來頭的,除了有古人代代相傳下來的傳說,還有美好深厚的寓意。
除了這些傳統節日以外,中國還有譬如五一、國慶等法定節假日。這些是在國家或者國際上規定或認可的,也是有非比尋常的紀念意義。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的湧入,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西方的節日也流傳到中國,備受華人的青睞。比如聖誕節啦,平安夜啦,情人節啦什麼的。說明我們所接受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正處於一個包容、多面的大環境,華人的思想不再固步自封,願意接納更多的新東西,開啟更廣闊的視野,同時趕上世界的潮流。
除此外,什麼光棍節,“1314”、“520”等節日,也是慢慢衍生出來的,這得益於現在網路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認識飛速提高,更大一部分是商家藉機營銷的一種噱頭。
不管如何,作為一個炎黃子孫,不能忘了自己的傳統節日,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華人,也不排斥西方的節日,作為一個新社會的華人,更得接納這些新興的節日。有那麼多節日,說明我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是越來越好了。
-
3 # 故人論江湖
我是陸仁葭,我來回答!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宏偉,博大,源遠流長,已經刻入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血液裡。但是,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們在文化方面也越來越傾向於西方的一些節日,甚至很多時候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在民間的反響遠遠比不上西方的某些節日,如“聖誕節”、“2.14情人節”、“平安夜”、“光棍節”、“5.20”等亂七八糟的節日。
基於此,陸仁葭研究發現形成這類現象的幾個主要原因。
第一:新鮮感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已經傳承了五千年,且從小耳濡目染,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後,我們接觸西方國家的文化,人與事物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瞭解的也越來越多,但是這個瞭解大部分是表面的。而對於我們沒有嘗試過的東西,就會感到好奇,就喜歡去嘗試,畢竟人都有獵奇心理。所以,這種新鮮感曾一度讓很多西方節日在中國民間呼聲漸高。
第二:商業炒作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每當我們去逛街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節假日,某些店鋪總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營銷策略來吸引眼球,沒有節日也強行給“安上”一個看起來像節日的日子,以顯示自己店鋪正在促銷,有優惠,從而吸引顧客,提升購買力。這一類以“5.20”類似的日子居多。
第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從最初的吃飽飯變為能夠吃好,再到吃好,玩好。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有部分人總有“崇洋媚外”的情節,認為西方的就是不一樣,西方的東西優於我們自身的這種心境,加上網際網路迅速的普及,演變了一個假象,就讓很多人真以為西方的東西就是好東西。
第四:女性地位的提高
隨著中國女性越來越獨立,越來越開放,所謂“5.20”等這類節日,大多都是經過商家根據中國青年女性的心理來進行策劃和炒作的。他們抓住了青年女性的這種“虛榮驕傲”的心理,炒作出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讓自己的追隨者,物件等為自己付出或消費。沒辦法啊,因為目前中國國情是男女比例不太均衡,很多男生恨不得每日跪舔女性呢,有機會還不趕緊獻媚?
作者簡介:陸仁葭,文學愛好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言文!
-
4 # 三分文說
對於現今這個文化大發展的今天而言,“5.17吃貨節、5.18理財節、5.20網路情人節、11.11光棍節”等節日的興起,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那些人對這類節日很喜愛,傳統文化節日的去向有該走向何方呢?
“5.20網路情人節”
對於5.20這三個數字而言,本身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但是隨著網路文化的興起,因為520和我愛你剛好諧音,很多人就戲稱這一天為網路情人節,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深入人心。對於今天而言,是很多年輕少男少女牽手成功的日子,也是很多人敢於對心愛之人表達愛意的日子。同時,很多商家也瞄準這個機遇和時間,開始刮分這個網路大蛋糕,很多層出不窮的商業活動接踵而至。
“11.11網路光棍節”
其實要數最熱鬧的節日不得不談一下雙十一,這個神奇的日子,雙十一因為外觀向一個人,而且獨立成行,所以被網友戲稱為光棍節。但是隨著商業化的發展,雙十一更是成為了商家們發現商機的日子,那就是全民購物節。僅阿里巴巴集團光布的資料顯示,2015年雙十一的營業額就高達900多億,當天發出的物件包裹甚至以億為單位計算。這些數字的背後,新興的商業化氣息顯露無疑,每到這些節日也是商家打著優惠的旗號圈錢的日子。
對於這些新鮮節日的不斷到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年輕人之間對於新興節日的喜愛。有些節日雖然暫時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關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興文化可能會被接踵而至的新新興文化而完美取代,如果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必然會被社會所遺忘
-
5 # 雲箏靜雪
——對於“520”、“11.11”這種新興“節日”的由來和發展,我覺得基本上都是高速發展的現代網路資訊化的產物!換個角度,也是目前商業貿易中(線上和線下)商家極好的營銷噱頭、平臺!這些節日,不同於中國傳統節日,但是近些年極其風行,大有一發不可收拾態勢……
——上世紀90年代,國內資訊化及網路逐漸興起。1991年臺灣歌手范曉萱一首《數字戀愛》,還有後期網路歌手吳玉龍的《網路情人》,對網路節日,都起到了發起和推動的作用。其實想想,社會在進步,人類文明也在不斷提高,這也是自校園趣味,民間組織,逐漸衍生為大眾文化的一個過程!從加大人際交往,到刺激經濟消費層面而言,過這些新興節日,說來也沒什麼不好……
-
6 # 塞北閒人大羊
改革開放伊始,西方文化隨著經改大潮,強勢入侵中華大地,對中華傳統文化造成強烈衝擊,中國有句古話叫外來的和尚好唸經,民眾對新奇的外來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之當時相對寬鬆的開放政策,各級媒體的鼎力宣傳,商家費盡心思轟轟烈烈的各種作秀,終於莫名其妙的各種洋節紛踏而至,諸如2.14情人節,520,萬聖節,聖誕節,平安夜等。而傳統的中華節日氣氛反而越來越淡,年輕人過傳統節日的越來越少。自從以美國為主的西方針對中國的奶頭戰略計劃曝光,華人才意識到,原來這一切都是美國有計劃的針對中國年輕一代去中國化戰略的有效展開,中華文化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西方攻略已初見成效!
-
7 # 茂行
首先個人認為是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層面上的提升。大家基本都有一些閒錢,還有就是希望日子能夠過的更有趣一點。
放在古代。人和外界的交流也僅僅能口頭傳達和書信表達。所能表達的節日習俗和展現特色文化風貌也只能在某個特定的範圍內進行,除卻一些典型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習俗,而往往呢,這個習俗,只有在當地才有,過去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就根本不一樣了,所以新鮮的節日可能在古時的某地也曾進行過,但是由於歷史的發展局限,文化習俗並沒有秉承下來,更難向全國發展,往往需要發展也應該得到當時朝廷的支援的推廣。才能在全國範圍流行開來。
再到現在,手機和網際網路的普及,讓資訊的傳播以秒計算,一個好的節日在某地成功舉行,透過各地媒體的宣傳。往往其他各地就會紛紛效仿,再加上現在的人們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一件事情很容易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所以現在的節日越來越多,這也肯定是一個因素。
還有古時大家都忙著勞作,一天到晚可能就忙著填飽肚子了,幾個傳統節日已經讓各位先人們非常煩惱了。誰還和你去過什麼節日啊。
再加上現在的人普遍有點閒錢,配合大家節日的氣氛。花點閒錢去融入進活動中,增進和他人的感情,那又是有何不可呢?
回覆列表
我們試著去分析下:
第一: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商家的炒作,宣傳!比如馬雲的雙十一,多少商家,產品借比宣傳,寫文案,搞促銷……忙的不亦樂乎!自然而然,人就受影響了,因為人是唯一有心裡暗示的動物!
第二:這些節日年輕,時髦,相對於我們的傳統節日,早就沒有了以前的氣氛,也沒有那麼高大上,想相反這些年輕人更加熱衷於這些節日!
第三:這個更深層的原因就是,文化的不自信,精神上的匱乏,物質上的豐盈!
物質上的豐盈
現在人有錢,有現錢,日子過好了,就喜歡找個理由愉悅自己,吃個飯,買件衣服,旅個遊……網上所有的,要有儀式感!所以,像520就是情侶聚餐的儀式感,平常去吃還沒有感覺,所以,這個和商家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精神上的匱乏
年輕人比較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因為他的精神世界比較匱乏,他們無法靜下來體會,他們嚮往刺激,短暫的快感,所以,現在的綜藝節目大行其道,抖音快手更是日活上億,遊戲的就更不用說了,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現在是遊戲中上班、吃飯……有個資料,2018年我們的平均閱讀量是4.67,美國是9本,日本是40本,你做何感想!
文化上的不自信
這個問題張維迎教授有個精彩的演講《華人你要自信》,可以看看!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國門開啟,我們忽然發現了,別人比我們厲害多了,後面就是捱打,打的我們又是賠錢割地……我們在質疑我們自己了,所以,很多的節日,為的是傳承文化的,沒有人過,都喜歡去喝洋墨水,講外國話,娶外國媳婦……就像網上所有,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圓!
我也是90後,並不是不能過這些520,雙十一,十二……由此同時不要忘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文化!
最後借用已故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教授的話結束:中華文化沒有一個糟粕,只是被我們誤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