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涵涵聊農事

    “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是老輩子農村人留下來的俗語,是千百年來農民在生產生活中總結的經驗,也是他們的智慧結晶。

    每年的大暑時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二十四節氣中又把大暑分成三部分,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是30~40天的時間,今年的三伏天就是40天,也就是說熱的時間比較長。今年的初伏是7月12日到7月21日,中伏是7月22日到8月10日,末伏是8月11日到8月20日,而今年立秋是8月8日,也就是說立秋是在中伏裡,立秋之後還有10多天的時間才會出伏,這個夏天特別熱。我的家鄉是個沿海的小城,因為靠海的緣故,夏天的溫度比內陸地區低兩三度的樣子,再加上農村的樹木多,晚上大街上乘涼到九點來鍾,回家洗個澡就睡了,開空調的時候很少。但是今年夏天格外的熱,加上天氣乾旱,熱辣辣的太陽曬著,地裡好像都在冒熱氣,白天氣溫38、39度,晚上家裡也要32、33度,不開空調真的沒法過。這樣的溫度人都懶的動,別說農村裡帶毛的家畜了,白天太陽曬的地面溫度能達到50多度,如果不給牛遮陰降溫,真的能把牛熱死,俗語說的一點也不假。

    三伏天也是養生治病的季節,俗話說“冬病夏治”,一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關節冷痛,怕冷,易感冒等都可以趁著現在調理,因為三伏天是一年裡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的毛孔都是張開的,趁著現在多吃發散性的食物,像和姜粉,泡腳,艾灸,貼三伏貼等,把體內積聚了一年的寒氣溼氣藉著出汗排出體外,達到散寒祛邪,活血通絡的作用。

    今年的三伏天特別熱,也特別乾旱,希望老天爺能快點兒降下甘霖,救救農民地裡的莊稼和果樹吧。

  • 2 # 來自農村的小平

    這句關於天氣的俗語流傳至今,也是很有道理,也就是說立秋之後還有一個三伏天,天氣就會非常的炎熱,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秋老虎天氣。

    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伏天有三伏,三伏中最熱的時候就是中伏,今年的中伏是7月22日開始一直到8月10日結束,長達40之久,今天是7月30號,正處於最熱的中伏天,豫南地區的室外溫度也達到了35度左右,人走在外面就會被熱氣團團包住,太陽也是火辣辣的,讓人感到煩悶壓抑。

    昨天在農村老家吃酒席,雖然院子裡搭有防曬棚,但也阻擋不了熱氣的侵襲,來吃酒席的客人個個都是大汗淋漓,沒有一點食慾,吃酒席變成了蒸桑拿。

    今年的立秋在農曆的7月,陽曆的8月,而二伏天到8月10日才結束,立秋在二伏裡,二伏結束後還有一個三伏,經常聽老人們說三伏裡面加一秋,熱的神仙都發愁,和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是一個意思,都是為了說明熱的程度,雖然是誇張的說法,但是也確實很熱,不過早上和晚上涼爽一些,可以感受一絲秋天的氣息。

    今年的伏天干旱少雨,所以比往年更熱一些,不但人受不了,地裡的莊稼也都是焉頭耷腦的,沒有一點生機。

    如今天氣炎熱,很多人都躲著空調房裡不願意出來,其實這樣做對身體不好,讓身體排汗才是最好的養生,冬病夏治就是透過排汗把溼氣排出體外,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 3 # 達摩克利斯之利劍

    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指的是立秋後的末伏,俗稱秋老虎,能熱死牛。提到老虎,人們自然膽戰心驚,心生畏懼。秋老虎也就形容了人們對秋後一伏的熱形成的恐懼,可想而知這個熱有多恐怖。

    一年當中最熱的階段介於小暑於處暑之間,分為三個伏:初伏,中伏,末伏。這段時間,氣溫高,潮溼悶熱。其中初伏、末伏持續10天左右,中伏最熱,一般10-20天左右。

    最熱的是明明是中伏,為什麼秋後一伏卻熱死人呢?

    原因是人們對末伏的氣溫出現跳躍式的感知。從二十四小時持續高溫的中伏進入末伏,人們好像終於盼來了立秋的清涼。在早上還身體清爽,精神愉悅,美滋滋的穿上了長袖準備一天的工作事物。到了中午卻Sunny毒辣無情的照射著大地,釋放著它的光和熱,炙熱的蒸烤著人們。末伏早晚清涼,中午乾燥高溫的落差,使人們心理和身體上感受到了從天堂到地獄的折磨與恐怖。也就形成了秋後一伏熱死老牛的說法。

    至於這個秋後一伏熱到了什麼程度,我想大家都有體驗,像熱鍋上的螞蟻,炒勺裡的老鼠一樣,烤著熱著心急著,卻無處躲藏!

  • 4 # 鴻雁在雲zyt

    在中國古代的農民因為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技術探測天氣,而且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勞動人民就創造了二十四節氣,而且二十四節氣一直流傳到現在,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一直都很受用,能夠很好的判斷耕種的規律,並且還能提醒人們各個節氣之後的天氣狀況。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後的天氣應該是很涼快的,今年立秋之後即使是下過好幾場雨依然是很熱,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今年立秋立得有些晚,準確的時間是在8月7號21點30分34秒,農曆的六月二十六,立秋立的晚也就提醒人們今年的秋天還很熱,並且農村有句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

    這句話的意思是,立秋後有一個伏天,氣候仍然炎熱。即使現在已經是立秋之後的天氣,也敵不過立秋立的晚和秋後還有一伏天,這也就提醒人們做好防曬和防暑工作,並且這種炎熱悶熱的天氣至少還會持續半個月以上,這也就是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秋老虎”。

    雖然立秋後的天氣依然很熱,但是也畢竟是立秋之後了,白天雖然很熱,但是也要注意早晚得天氣狀況,有時候晚上看見有的人穿上了長褲,老人們常說的“立秋早晚涼,中午汗溼裳”,雖然有“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得說法,但是在這裡提醒給大家也得注意保暖,現在的天氣再熱,早晚得氣候也比不上夏天的天氣。

    如果對大家覺得“秋後一伏”還是炎熱難耐,可以透過調節飲食來防暑降溫,在秋天人們往往覺得乾燥煩悶,這是秋天的正常現象,因為秋天的空氣中的水分較少,而且人且也缺少水分,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再加上“秋後一伏,熱死老牛”這樣的天氣,那麼人們就更加的感覺見煩躁了。不僅如此,“秋後一伏”對農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

    對於農民來說,農民們常常是根據農曆和二十四節氣作為耕種的參考時間,而且農民們對於一年中的各種各樣的節氣和天氣總結出很多俗語,俗語中不僅點明瞭這種天氣的時間,而且還提醒人們著這個節氣該吃什麼或該怎樣做,總之,二十四節氣是值得我們一直傳承和流傳下去的智慧。

  • 5 # 如果感到快樂

    ”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指的是立秋之後的末伏,也就是俗稱的”秋老虎“非常之熱,能把忍耐力超強的老牛熱死。

    所謂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三伏指頭伏(一伏)、中伏(二伏)、三伏(末伏),秋後一伏指的是立秋之後的一伏,在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那就是末伏了。三伏的頭伏和末伏都是十天,中伏是10天或20天,今年中伏就是20天,今年是7月12日入伏,8月20日出伏。

    今年的立秋是8月8日,末伏在8月11日到8月20日,屆時會比現在中伏還要熱,這種熱不止指氣溫的熱,還是持續熱氣聚集到了最後的時候,感覺上是最熱的時候。

    入伏以來,我的感受是非常之熱,超越往年。

    前一陣子和孩子我們傍晚去海邊玩,海水還有點冰,下水略覺得冷,8月份是最適合下水游泳的時候,海水的比熱容大,8月份的海水才達到最高溫度。而大地在前兩伏的持續熱烤之下,也是積蓄了最大的熱力,因而體感溫度是很高的,甚至感覺熱的程度超過了頭伏和中伏。

    這時候住在鄉村熱的感覺也是濃重的。現在中伏,我去爸爸媽媽住的村子裡,晚上不開空調,只開了電扇,覺得悶熱燥熱無比,難以入睡。而在市裡,我們北方沿海城市還住的離海邊不遠,偶爾有涼風吹進來,不開空調也是可以忍受的。今天就是偶爾的天氣,昨天下完雨之後,屋子裡不覺得悶熱,相比前幾天剛入中伏,不是那麼躲無可躲了。

    而入秋以後,這樣降雨之後的天氣可能減少,持續炙烤和悶熱,”秋後一伏,熱死老人“也是有的,炎熱的天氣,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爆發。

    炎熱的天氣裡,人們也為了降溫各想妙招,游泳池裡打麻將,舒服愜意。但是現在游泳池裡也“堵車”了,“有一種高溫叫密集恐懼”,密集的不忍直視。

    樓主也有過這種經歷,去年夏天在末伏,天黑之後我說去海邊玩吧,我們帶孩子去了海邊,大吃一驚,人多到難以想象。人不是那麼多的話,去海邊避暑也是極好的。

    答主家一直堅持不開空調,老公用一個電扇在家裡,我用一個手持風扇走哪帶哪,中午最熱的時候我會關上窗戶,拉上窗簾,吹著風扇,緩解炎熱。

    心靜自然涼,我們也可以唱首《涼涼》,看些清涼的電視劇,度過酷暑炎夏。話說小時候並不覺得天氣那麼熱,可能那時也不是這麼熱,另一個原因是放暑假了,只記得開心玩耍。我兒子在最熱的中午要出門找小朋友玩去,他們在小坡坐著滑板車一次次滑下來,汗水把背溼透了,開心的不得了。

    暑假快樂,祝你快樂。一起過這麼炎熱的夏天,我們都是”熟人“,珍藏這份記憶吧。

  • 6 # 三夜989

    秋後一伏,熱死老牛。熱!打字都出汗了,汗水滴在螢幕,螢幕不校準了。此時只想呆在屋裡吹空調,這個夏天,熱死了老牛,差點熱死了老漢!

  • 7 # 侃侃電影派

    “秋後一伏,熱死老牛”,這個伏有多熱?

    秋後有一伏,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也意味著末伏的到來。“伏”是指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三個階段,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記算伏的方法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按照干支紀日法每10天就有一個庚日開始入伏,第四個庚日開始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末伏。因此,民諺有“夏至三庚數頭伏”和“秋後一伏熱死老牛”的說法。

    這個伏有多熱,秋後這一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階段,大概持續十天左右,早晚還好,中午溫度高得讓人抓狂,在室外行走的人基本都見汗蒸衫,衣服溼了幹,幹了溼就是這個階段的常態,所以白天我們必須做好防暑工作,而晚上又得做好保暖工作,不然很容易中暑或者著涼。

    秋後一伏即將到來,大家都做好迎接秋老虎的準備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防塵地面施工工藝流程,求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