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東徐眾和
-
2 # 文和昭烈
由關羽忠義這個因並不能推出其後代不被其他勢力滅族這個果。其忠是對於蜀漢,其義是對於兄弟朋友,其滅族卻是被其他勢力。襄樊之戰,龐德寧死不降,也是忠義之人,一個忠義之人殺了另一個忠義之人。若干年後,一個忠義之人的後代又殺了另一個忠義之人的全族。所以,關羽被滅族是因為他曾經殺了龐德。上天有好生之德,因果報應,儘量減少殺戮才是正道!
-
3 # 一為取龍城
關羽義薄雲天,備受後人敬仰!在他兵敗被孫權殺害後,他在蜀中的家人是得到了更多褒獎!當然是劉備、劉禪賜予的!
至於他的家人是被龐會所殺!據《三國志》注引《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鍾會、鄧艾攻打蜀國,蜀國無力抵擋,劉禪開城投降,魏軍入駐成都,龐會為報私仇,帶兵屠殺關羽的族人!因為龐會父親龐德是被關羽所殺!這就得說說龐德和關羽那場大戰了!
龐德本為馬超舊部,後歸降曹操!龐德的哥哥龐柔也跟隨馬超投奔了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安排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衍)士仁守公安,率駐紮在江陵的大部分荊州軍隊向襄陽、樊城進發,很快將襄陽、樊城分別包圍起來。關羽率兵攻取樊城。
曹操遣于禁救援!龐德欲出征,但曹操恐龐德戰前倒戈,畢竟龐德舊主和大哥都在劉備一方!龐德就向曹操作解釋、表忠心並預製棺木,誓與關羽死戰。
可惜適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漲,關羽水淹七軍,困住于禁、龐德。後於禁兵敗投降,龐德被俘,但拒不投降,關羽只能將其斬首!
龐德和關羽都是當世勇將,義薄雲天忠肝義膽,忠於各自的主公!互相攻伐兵敗身死並沒什麼問題!可龐會為報私仇屠殺關羽族人,卻有失道義,被後人詬病!
-
4 # 文史磚家
在“五虎上將”當中,關羽的名聲無疑最高,不僅是因為他的武藝超群,更是由於他義薄雲天、忠烈無二的性格。關羽是最早追隨劉備創業的心腹將領,因勇武絕倫,故有“萬人敵”的美稱。關羽留守荊州期間,曾獨自率師北伐曹操,並取得襄樊大捷,一時威震天下。但不久,關羽因與孫權交惡,被江東名將呂蒙率眾偷襲,最終在敗走麥城後被擒殺,時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孫權在殺害關羽後,一方面將其首級送往曹操處,意欲嫁禍給對方,一方面則按諸侯之禮葬其屍骸於當陽境內,即今日的關陵。而曹操在得到關羽的首級後,則為他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城南,也即今天的關林。一位武將能得到兩大對手如此厚遇,在史上還真是極其罕見。
三國之後,歷朝皇帝都將關羽視作忠義的化身,並拿他來作為灌輸“忠君愛國”信念的“標杆”。為此,關羽的身份不斷地被提升,大致經歷了一個“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階段。宋徽宗在位時,關羽已經被敕封為“義勇武安王”;在明神宗年間,關羽的封號則升至“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乾隆帝在位時,又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
在歷朝歷代皇帝的灌輸和小說戲曲的影響下,民間對於關羽的推崇,更是達到其他武將難以企及的程度。到明朝末年時,關羽正式取代霸榜700餘年的“武聖”姜尚,與“文聖”孔子一起,接受世人膜拜。毫不誇張地講,對於關羽的膜拜已成為全民現象,以至於在漢族聚居的每座城市、鄉村,都存有關帝廟或其遺址。其影響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民間對於關羽的膜拜,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忠義,而且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即深信他能帶來財運或保護財產。如此一來,關羽又成為“財神”的化身,受到世人的頂禮膜拜,這種現象在東南沿海,尤其是閩臺粵等地尤其明顯。如今,對關羽的膜拜現象早已走出國界,成為一種世界範圍的現象,毫不誇張地講,只要有華人居住的地方,必然存在著對關羽的崇拜現象。
按照常人的理解,既然關羽如此受世人尊崇膜拜,那麼他的子孫們也應當受到優待,就如同孔子的後代一樣。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關羽遇難後44年,他留在蜀地的子孫便被滅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襄樊之戰期間,關羽曾經俘獲曹操手下的猛將龐德,因為欣賞他的武勇和膽氣,便以其故主馬超、堂兄龐柔皆在蜀中效力為由,勸說他“棄暗投明”。然而龐德有感於曹操的賞識,並考慮到妻子兒女均被扣為人質,若投降關羽,不但會落下“反覆小人”的罵名,而且有可能會連累到家人。所以考慮到此,龐德便怒罵關羽以求一死。關羽果然被龐德激怒,命人將其處死。
(龐德)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羽所殺。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見《三國志·卷十八》。
龐德遇難的訊息傳出後,不僅他的四個兒子椎心泣血,就連曹操都為之痛哭流涕。此時,龐德的幼子龐會雖然還是個少年,但卻深深懂得“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的道理,一門心思想要殺死關羽、替父報仇。然而沒多久,關羽被孫權所害的訊息傳至中原,令未能親自手刃仇人的龐會大感遺憾。
正因為不解氣,所以龐會暗自下定決心,一旦有機會攻入成都,定會將關羽全家斬殺乾淨,以此來洩憤。就這樣,在關羽死後的40多年裡,龐會懷著強烈的復仇願望,苦苦地等待滅蜀時機的到來。正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這機會最終真的讓他等到了。
景元四年(263年)秋,權臣司馬昭命鄧艾、鍾會分路伐蜀,龐會得到訊息後主動請纓,以老邁之軀參加戰事。等到鄧艾率軍滅蜀後,龐會便率軍圍攻關家,將關羽留在蜀中的子孫全部殺死,訊息傳出後,世人為之震驚(“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見《三國志·卷三十六》注引《蜀記》)。一代蓋世名將,不僅落得身首異處的結局,身後還遭遇滅門之禍,實在是令人唏噓。
-
5 # 香茗史館
關羽滿門被殺出自於晉朝史學家王隱的《蜀記》,其中有“蜀破,盡滅關氏家”的記載,也就是龐德之子龐會,在隨從鍾會、鄧艾滅蜀之後,將關氏滿門殺死。那麼龐會為何要殺關羽一家呢?這還得襄樊之戰的龐德之死說起。
△關羽
襄樊之戰,龐德被關羽所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就在劉備和曹操之間的漢中之戰結束後不久,同年七月關羽也從荊州向曹軍發動了進攻,將襄陽、樊城分別包圍。得知訊息的曹操一面要求曹仁萬不可丟棄樊城,另一面則派遣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率軍救援曹仁。
時間眼看到了秋季,關羽因長期駐守荊襄的原因,對當地氣候極為了解,甚至當地秋季多雨。因此在看到曹軍將營地駐紮在低窪地區後,便立即命令荊州軍趕造船隻,並調水軍集結待命。
果然,不久之後天降大雨,一下就是十多天,連綿陰雨之下漢水暴漲,大水沿著漢江故道河床低窪地帶分三路湧向罾口川、鏖戰崗、餘家崗到團山鋪一帶,再加上唐河、白河、小清河及西北的普沱溝、黃龍溝、黑龍溝等地的山洪暴發之水,于禁大軍營地逐被大水沖毀,這便是“水淹七軍”。
△于禁被迫投降
關羽於是趁機率領水軍攻擊于禁、龐德,于禁無處可逃之下只得投降,龐德則與諸將逃至堤上負隅頑抗,力戰至中午,在部下大多投降的情況下,便想乘船返回曹仁軍營,結果船隻被大水衝翻,雖說僥倖未死,但卻被關羽所俘。
△龐德被擒殺
關羽俘獲龐德後,因其兄長龐柔在漢中,故曾意圖將其招降,奈何龐德寧死不降,關羽於是將其殺死。
兩軍交戰被殺很是正常,龐會為何要滅關羽全家兩軍交戰,死傷其實很正常,甚至說屍首不全都很正常,如果僅是如此,或許龐會也不會忌恨關羽,但根據相關記載來看,龐德很有可能死後被砍下首級,並被關羽送往西川報捷,這恐怕才是龐會之後報復關羽的主要原因。
△關羽很可能把龐德腦袋砍了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說法,關羽殺死龐德後“憐而葬之”,然而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三國志》有載,曹丕即魏王位之後,追諡龐德為“壯侯”,諡文中則有“先軫喪元,王蠋絕脰”之語,而春秋時的名將先軫首級卻是被狄人所獲,後來才被送歸晉國,可見龐德死後極有可能已被削首。而在王隱的《蜀記》中,則有“鍾會平蜀……迎德屍還葬鄴,冢中身首如生”的記載,可見龐德被殺之後,關羽極有可能將其首級看下送往西川報捷了。
△龐會為報父仇殺死關羽滿門
故而,按照《蜀記》中“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的記載,龐德之子龐會隨同鍾會、鄧艾滅蜀之後,為了給父親報仇,於是滅了關羽一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王隱乃是晉朝史學家,他的《蜀記》有著明顯的貶蜀尊魏立場,這個記載是否為真,需要打個問號。而作為距離三國更近的陳壽,他在《三國志》中卻並未提及此事,不過由於裴松子在引注時卻引用了《蜀記》的說法。
△關曉彤便曾被曝是關羽後人
綜上所述,雖然“關羽被滅族”之事雖有出處,但卻屬於孤證,真實性仍然有待考證。且現代仍有關羽後人出來認祖歸宗,根據他們提供的證據來看,主要有關羽之孫關樾後人和關羽第三子關索後人兩種說法,不過他們拿出的證據同樣疑點重重。此事真相到底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
6 # 豬九戒說歷史
關羽,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甚至被神化,至今還有人供奉關羽像,傳說能斬妖除魔,尊為“武聖”。
三國時代,較有名的有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真正讓關羽名聲鶴起的是“關雲長水淹七軍”
此戰中,曹操大將龐德被俘,關羽惜才,想盡辦法勸說龐德歸降,可龐德因曹操對其有恩,無論關羽怎麼勸,誓死不降,關羽最後不得不下令處死龐德,可沒想到卻給自己子孫帶來滅門之禍。
幾十年後,蜀國亡,龐德之子龐會帶魏軍入蜀,將關羽滿門無論男女老幼一律斬殺,無一倖免。
可嘆關羽一生英雄,卻因戰場上處死一名敵將,招至後人滅門之禍。
回覆列表
根據《三國志,後漢書,資質通鑑》記載,關羽的確忠義,但是這個義薄雲天過分了,只存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至於這個忠烈無二……少看電視多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