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秋15
-
2 # 近華若華
易經的深奧玄妙引起人們探索興趣,愚讀易二十多年,不得入其門,根本無法想象幾千前到底是什麼樣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世上也沒有隻言片語的文字流傳,若是以現在的世傳文字探究,就會不自覺得進入別人的思維中去,這就是當今哪些所謂的專家,不是打著易經的名頭,大講其哲學思想,有的成了占卜家的原因
-
3 # 文人小哥
很巧,我就是把易經奉為“神書”的人。所以從自己的角度談一談。
我個人把易經奉為“神書”,大概是有這三個方面原因:
一,易經的來歷神。
易經自古以來被認為是“人更三聖,世歷三古”。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易經的創作過程經歷了上古時代,中古時代,和近古時代,分別由伏羲畫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傳,這三個時代的三位大聖人完成。這三位聖人,任何一位寫上一本書都足以流傳百世,更何況是三人合力而成,所以,僅憑這一點,就足以把易經奉為神書了。
二,易經的內容神。
翻開易經這本書,大部分人一開始是是看不懂的。雖然易經的文字勉強可以識得,但連在一起,就不容易弄明白了。所以易經也被稱為“有字天書”。但是即便如此,後人也不變更易經中的任何一個字,而把它放在心裡一個極高的位置上。
正是因為易經有著極其深奧的文字,反而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每一個學習易經的人,都會被這種神秘性吸引,想要破解易經文字所蘊含的真正的道理。這就是易經所謂的“內容神”。
三,用通神。
易傳中說,易經有四種功用:可以透過學習易經的卦爻詞,錘鍊自己的寫作能力;可以透過觀察易經的卦象,來發明器物;可以透過學習易經中蘊含的變化的道理,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可以透過易經的占卜,來給自己抉擇。
事實上,不同的人在學習易經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有的人透過易經,看到了“道”;有的人透過易經,領悟了兵法;有的人透過易經,領悟了生活的真諦;有的人透過易經,學會了占卜……
易經對後世各個領域都有著深厚的影響,是以被尊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這可以說是其用通神了。
-
4 # 暱稱暫無ing
個人覺得,易經是屬於那種放諸四海皆準的書,任何人只要讀懂了皮毛,就會發現其中的思想可謂包羅永珍,而且都能從中找到符合自己認知的道與理,看到事物變化的規律的一角,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王侯將相,讀懂了易經,就會發現世界忽然不一樣了,奉為神書更多的也許是一種敬畏之心
-
5 # 藍先生易學研究
當代社會這麼誇張!什麼神書?易經文化是自然學科文化!賢者開慧,悟愚者開智,多方位思維,一分為八,八分廿四,廿四分六十四的多方位認識,多元素的綜合反應變化的物理認識!啟示人們的認識,從探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氣候轉換的自然規律,從中認識星河系放射場與生物發展規律的認識!
-
6 # 君一易經大義
易經並非神書,不過是遠古遺留下來的獨特語言符號,又經後人用漢字語言翻譯,從而形成的一種雙語文書。後人讀這本文書,有的注重遠古符號,有的注君漢語翻譯,如是產生不同觀點,不同體會,不同理解,並形成眾多門派。各門派如儒道墨風水看相者,又捨本逐末,互不體認,大有易經捨我其誰之勢,以致易經大義,反而被泯滅也。一本樸素的言大道之書,因此也被奉為不可理解神書!
-
7 # 吳西羊
《易經》這本書在老百姓眼中就是所謂的天書。這本書即有記載歷史記錄資料,記載著周朝以前的一些社會情況,也有教人們如何處世。
《易·坤》有曰“如履薄冰,堅冰至”。教導人們如何提前準備應付未來的不安,水凝地拆,非見不見之形。其能知小人之禍於甚微之時乎。
即能說哲理也能透過卦象對應生活,《易經》中有十二卦可表示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分。
《易經》中能提煉出陰陽五行,這陰陽五行不能用明眼看,只能用心眼或慧眼。故有些人能使用,有些人不懂,不懂不瞭解則認為此書是在騙人。
有些說好說神奇,有人說不好迷信,這不構成了一矛盾體,互為矛盾,能產生話題。
有了話題傳播就廣了。不會被歷史淹未,這個是《易經》的偉大。
有些人從這本書中套現價值,比如我大量的書寫周易與人生指令碼相關的文吸引粉絲套現。
有人透過易經來標榜自己與眾不同,比如《易·豫》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以石為名者不能剋日。但這裡不能明說需要回避內容,不終日是為何可以自己查詢網路。
-
8 # 道法自然1000
易經並不神奇,它只是簡單地反應了陰陽互動變化的樸素哲學。在易經裡面,開頭用乾卦和坤卦說明什麼是陽,什麼是陰,然後用排列組合的方式把乾卦和坤卦互動組合變化,就構成了其他各個卦象。當然陰陽變化放之宇宙而皆準,但這也不能說易經就神奇的不得了,因為自有易經幾千年,研究易經的千千萬萬,還沒有看到有人透過易經發明瞭什麼,反而是那些不懂易經為何物的人發明了電燈電話火車飛機。實際上,你用自己的腦子想一想,研究易經的人和國度以及不研究易經的人和國度,誰的發明創造多,技術高,你就明白易經是個什麼東西了。有人說,計算機的二進位制符合易經的某種方法,可是他也不想想,發明計算機的人知道易經是個什麼玩意兒啊!?易經之所以火,還不是透過孔子的點評,使它成了一部攀龍附鳳,曲意奉上的典範,這些思想在乾卦的釋文,諸如“利見大人”“見龍在田”等文字中可見一斑。
-
9 # 齊文刀
答案先要從遠古的神秘主義說起。
上古時候科技不發達,人們不能認識自然中的諸多因果關係,風雷激盪、雨露冰霜的物相變化,冶金焙陶、漂染炊釀的化學工藝,禽飛獸走、草木爭榮的生命過程,都被歸於神秘的“超自然現象”。
由此,預測未來、神秘主義的占卜術,也是五花八門。中國古代最崇信的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卜”、一個是“筮”。使用龜甲或者獸骨占卜的,叫作“卜”,這種技法實際上已經失傳。
大概流程,是將骨頭在火裡燒,然後看燒痕來斷事。據考證,最早在龍山文化的遺址中,就發現有卜骨,多是取自豬、牛、羊等的肩胛骨,上面有著明顯的燒灼的痕跡。
這類技法貌似古怪,其實很有普世性,據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他在烏魯木齊流放時,就曾見蒙古人以羊骨頭占卜旅人歸期,古巴比倫人取動物肝臟,觀察形狀與紋路,以占卜吉凶,南美印加人則是掏取羊駝的肺臟來看。
……看來,虐待動物的傾向古已有之,呵呵……
從商代開始,在“卜”法的道具中又加入了龜甲,也就是王八殼子,具體的操作流程也更復雜了,要在上面又鑽又鑿,也就是,鑽開一個小孔,然後在旁邊再鑿出一道槽。
然後,才是後花園的燒烤環節。這樣一來,甲骨必然會在被鑽薄的孔槽附近發生爆裂,從而形成裂紋。可想而知,假如孔槽比較整齊規則的話,那麼裂紋也相對會比較的整齊和規則。
這時,再由世襲的專業技術人員(貞人)登場,根據裂紋的粗細、長短、曲直、隱顯等等特徵,判斷出占卜事項的吉凶成敗,諸如今日打仗能不能贏、疾病能不能好、明天能不能放晴,等等。
“筮”,這種占卜方法用的是“蓍草”。大約龜甲獸骨之類太稀缺,“卜”的程式又太複雜,於是在周人這邊,就改用了這種純天然綠色無汙染的草本植物。正宗的與《周易》相配套的起卦工具,正是蓍草!二者的關係,大概有點像麻將和骰子,或者豆漿和油條。
但顯著的缺憾是,草杆不如甲骨好儲存,所以絕對沒有流傳至今的實物,誰也說不準這個蓍草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好在,在周易的《繫辭》裡,記載下了“筮”的起卦方法,使得“筮”法沒有像“卜”法那樣,徹底失傳。後來,朱熹先生又對其中細節加以詳細的解釋說明,這便是迄今為止最古老、最原汁原味的《周易》“筮”法起卦法了。
總而言之,《周易》告訴我們怎麼起卦,又給我們準備瞭解卦的文辭。這就是一個工具,如果工具用的好的話,自然也就成了“神書”了。這一套起卦和解卦之法,後世稱為大衍筮法。
當然,也不排除後世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名義上尊奉古籍、實為抬高自己。
關於“神書”的補充說明照本宣科的話,那周易和占卜的關係,也就講這麼多。不過,易本變易,法無定法,從很多卦例來看,古人解卦,其實並非這麼程式化,並不拘泥於典籍,而是靈活應用,妙趣橫生,很多情況下還會參考卦象,對比本卦與之卦、錯卦、綜卦、互卦等等,多個角度發掘資訊,或者乾脆拋開典籍,直接參考日、月、動、變,綜合吉凶悔吝。
當然,這也可能說明,當年的起卦與解卦之法,並非只有大衍筮法這一種,只是大衍筮法幸而流傳了下來罷了,又或者,是大衍筮法最方便於記錄流傳吧?試想,蓍草變化起來再複雜,但比起放火燒甲骨,鑽孔看裂紋,恐怕已經簡便好學的多了,自然,也更便於一刀一刀的刻在竹簡上頭記錄。
其實,遠古的卜筮之法,紛繁複雜。卜筮之書是否就只有周易一種?周易典籍中所收錄的,是否就是當年最正宗、最流行的卜法?典籍中的記載是否完整而且完備?朱熹對於典籍的詮釋是否準確合理?這些都有待考證。
也請各路高人多加指教!
回覆列表
第一層神秘:
伏羲本來是神話人物,伏羲奠定的先天八卦,註定神秘。
第二層神秘:周文王創立《易經》時的狀態-囚徒,只能借殼算命而著書,把宇宙的發展(包括人文)隱藏在卦的卦辭及爻辭裡,形成了神秘。
第三層神秘:孔夫子(集團)為易經作《十翼》,從此易經插上翅膀,飛進社會各領域,那時的年代與現在的時代,在用詞語習慣上有差別,又形成神秘。
第四層神秘:現在我們主觀地加標點符號,會造成意思有別,必然形成神秘。
第五層神秘:長期以來,人們錯認為《易經》只是占卜算命的,觀念上也形成了神秘。
由於這些神秘,《易經》逃過各次的焚書災難,保留到現在,這就是《易經》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