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創電源設計工作室
-
2 # 華創電源設計工作室
1、研發成本的介紹
只要提到成本控制,很多人便會聯想到,如加強生產的現場管理、降低物耗、提高生產效率等等辦法。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產品成本控制難道只是指產品的製造成本、銷售成本等方面的控制嗎?
產品成本在廣義上包含了設計(研發)成本、製造成本、銷售服務成本三大部分,其中各部分也包括很多其他環節,比如說採購環節,產品物流環節,售後服務環節,後勤保障環節等等。可以說,成本無處不在。很多決策者也都知道控制成本的重要性,並把重點放在生產方面,認為這才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一種新產品的全面成本週期是從新產品的概念形成到新產品的成型,到可銷售並實現後期服務的整個全過程。無論是採購成本還是製造成本、銷售服務成本都是研發過程的後繼產物。所以如果將目光放得遠一點,把研發過程的成本控制作為整個專案成本控制的起點,那效果肯定會大不一樣。
那麼研發成本竟包括什麼呢?
顧名思義,研發成本就是研究和開發兩項成本之和。作為第一階段——研究階段,是指為了獲取新技術和新知識等進行的有計劃的調查。他的特徵是計劃性和探索性,包括技術人員從不同渠道獲取的技術檔案,知識資料等。都需要轉化為費用計算。第二階段——開發階段,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材料、產品。特點是針對性較強並且成功可能性較大。
把以上兩個階段的成本資產化合併到一起就形成了投資初期的研發成本。
2、控制研發成本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包含了產品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成本控制管理重點是不同的。產品研發和設計是生產、銷售的源頭之所在,一個產品的目
這裡講個設計發明的例子。
在圓珠筆發明之前,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亞洲,寫字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真正意義上的圓珠筆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由匈牙利的比羅發明的,並註冊了專利。作為一種價廉、便利的書寫工具在歐洲社會上流行起來。書記員,銀行職員甚至富商都開始使用這種小巧的書寫工具。
但不久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使得圓珠筆市場嚴重萎縮。原因是筆尖上的圓珠由於磨損而逐漸變小導致筆芯內的油脂洩漏出來,弄的滿紙都是,給大家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於是人們開始厭惡使用圓珠筆。
設計師們想盡辦法,來解決“筆筒漏油現象”。科學家們做了大量試驗,試圖找到一種好的材質來延緩磨損。為了找到壽命最長的“圓珠”,甚至開始使用金子做成的筆尖。這的確開始奏效了。筆尖的壽命得到了延長,但使用的人卻越來越少。倒置大量貨物積壓,無法售出。畢竟當時沒有多少人能買得起這種昂貴的東西。
最後由一個叫馬塞爾·比希的人很好的解決了“漏油”問題。那就是縮短筆芯的長度,來控制每支筆的使用壽命。換句話說,沒等筆尖圓珠損壞,油就已經用完了。這樣,圓珠筆又成為人們最喜愛的書寫工具。
這是一個初期產品設計失敗的案例。儘管最後設計得到了完善,但不能否認的是,由於產品設計初期沒有做好產品試驗驗證工作,沒有發現潛在的設計問題,到最後必然會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以至於導致整個產品的失敗。可見,對於成本的有效控制,初期的產品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3、研發成本的幾個誤區
作為一個產品設計人員,在設計產品時往往會脫離實際需求,過分追求完美。就是我們常說的為了設計而設計,設計過分隨意性。並沒有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市場,忽略了產品的使用性和商業化。這必然會增加生產後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或導致設計的最終失敗。
開發(設計)過程中的四大誤區
一、過於關注產品效能,忽略了產品的經濟性。設計工程師有一個通病:他們往往容易僅僅是為了產品的效能而設計產品。也許是由於職業上的習慣,設計師經常容易將其所負責的產品專案作為一件藝術品或者科技品來進行開發,這就容易陷入對產品的效能、外觀追求盡善盡美,卻忽略了許多部件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沒有充分考慮到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效能比和受歡迎的程度。
比如一些空調設計廠家,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市場環境,顧客需求等條件因素,就設計推出冷暖保溼多功能一體式空調機。可是銷售市場卻設在氣候炎熱潮溼的南方沿海地區。加熱和增溼的功能完全起不到作用。沒有哪個消費者願為此多出一份錢。
實踐證明,在市場上功能最齊全、效能最好的產品往往並不一定就是最暢銷的產品,產品新功能的增加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只有得到了顧客的認同和市場的認可,新功能的開發才變的有意義。
二、過於關注產品的開發設計,忽略設計中的通用性,經濟合理性。某個公司又推出一款新品。設計時,該新品需用了9枚M12的螺釘進行外殼固定,可根據實際情況及用途,僅需用
了6枚螺釘就達能目的。而且根據本公司以往成熟產品的配置,大量使用了M10的螺栓。這時候就應該考慮新產品開發零部件的通用性。可否通用M10的螺栓來代替M12的呢?當然,單從單位產品3枚螺釘的價值來說,基本沒什麼的差異,即便是從新開發廠家選用M12的螺栓,那價格也不會相差多少。但是如果進行批次生產後就會發現,由於零部件的重新開發選型,多了這3枚螺釘和相應增加的各項成本綜合到一起,數字也是十分巨大的。
還有注意到,很多研發人員有個習慣,在產品選材方面,為了確保產品強度可靠,而儘量選用足夠強,足夠耐用的材料,當然價格也足夠貴。完全沒有考慮實際情況,造成成本浪費。
三、新產品力求完美,忽略了新功能的再設計,再更新。任何產品的初始設計是很難達到盡善盡美的,畢竟要考慮的因素太多。而且有些設計缺陷只有真正到了市場才能瞭解到。需要設計者在發現問題後及時加以改進,透過再設計,再修改來實現產品的市場最佳功能性,以達到減少成本的目的。這就是我們在市場常常看到的某些產品的系列化,或者叫升級版。透過這一點可以看出,新產品上市,出現小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事,只要經過再設計,再更新進行彌補就算是成功。
另一方面,很多商家也同樣注意到了再設計,再開發得後續潛力並加以利用。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一款新產品上市很難滿足各類人群需要的。
比如同一款汽車的研發成功,往往先是有普通版,其後又會根據市場情況推出加強版、自動擋版、手動擋版、豪華版、天窗版等等諸如此類多個品種,這都是透過再設計改進得來的,目的就是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
四、新產品設計過於死板,給後期再修改帶來困難。有些產品在設計中,由於研發人員目光短淺,思考不到位,設計的過於苛刻,過於保守。即使後期發現問題需要再修改都成困難。這是因為在設計時沒有合理的保有餘量。一個引數的修改,引起其他部分或者整體設計引數也隨之發生大的改變,給後期的修改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反覆多次的修改設計,或是產品大範圍的改動,都會給產品帶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產品設計上的失敗。
以上這四類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專案開發人員沒有把設計同成本聯絡起來,沒有對專案初期的開發成本控制足夠的重視造成的。
4、在研發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般來說,產品的開發流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研發人員需全面瞭解開發市場,確定商業目標。這包括產品可開發性分析,市場調研,市場評估等活動。
2、根據目標市場的需要,蒐集產品的相關資料,確定發展方向(包括產品的形狀,功能,特性等)。
3、產品部件,功能區的劃分及各零部件生產圖紙的繪製。
4、產品配套,工裝及相關輔助工具的製作。
5、新產品的試製,評估及改進。新產品第一次製作可能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反覆修改,反覆試驗才能達到理想程度。
6、小規模生產,提供給相關客戶試用。透過得到的反饋意見,做出最終的修改。為批次做準備。
以上6項為新產品整個開發流程。就成本控制而言,在第一和第二環節中,最重要的是確立目標成本,換句話說就是給新產品確立市場定位。其中包括它的價格,功能,質量等。目標成本作為開發後階段工作進行的動因,為後續設計開發提供了衡量標準。一切超出這個標準的東西都要統統剔除掉,因為顧客是不會為沒有用途的東西而買賬的。
作為研發部門,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方位的考慮新產品的適用性。
1、往前看、往後看。認真瞭解和分析市場發展、顧客需求。一方面要保證產品功能符合市場大眾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考慮產品設計的人性化,方便顧客使用。
2、往左看,往右看。設計零部件的本身,要了解零部件的作用和原理,及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加工工藝。明確這個零部件的目的和後期加工的可行性。在費用的投入上,有的放矢。當然,這不是讓你隨意降低產品的內部品質,以犧牲質量為代價。
3、往上看、往下看。新產品設計的最高境界是開始設計時充分利用已有的經驗。儘量考慮產品的相容性、通用性和以後產品的發展方向。如果不能直接使用,也要考慮新產品投入市場後發生變動修改的可能性,減少初期的投入,做到初期設計保有餘地。
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儘管研發部門是重點,但也要特別注意部門間的相互溝通。成本控制不是一個部門的工作,需要多部門之間的通力協作,比如採購部,生產部門,工藝部門等,都應該納入整個專案開發中去。只有大家團結協作,集思廣益,從全域性出發,認真考慮到每個環節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成本支出。
因此,對成本控制的理解是一個企業能否長期生存的關鍵所在。成本控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貫穿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而研發階段則是整個控制過程的起點,也是關鍵。只有充分了解經營環境,細分市場,做好新產品上市前的準備工作,才能長久的贏得市場。
回覆列表
1、研發成本的介紹
只要提到成本控制,很多人便會聯想到,如加強生產的現場管理、降低物耗、提高生產效率等等辦法。人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產品成本控制難道只是指產品的製造成本、銷售成本等方面的控制嗎?
產品成本在廣義上包含了設計(研發)成本、製造成本、銷售服務成本三大部分,其中各部分也包括很多其他環節,比如說採購環節,產品物流環節,售後服務環節,後勤保障環節等等。可以說,成本無處不在。很多決策者也都知道控制成本的重要性,並把重點放在生產方面,認為這才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一種新產品的全面成本週期是從新產品的概念形成到新產品的成型,到可銷售並實現後期服務的整個全過程。無論是採購成本還是製造成本、銷售服務成本都是研發過程的後繼產物。所以如果將目光放得遠一點,把研發過程的成本控制作為整個專案成本控制的起點,那效果肯定會大不一樣。
那麼研發成本竟包括什麼呢?
顧名思義,研發成本就是研究和開發兩項成本之和。作為第一階段——研究階段,是指為了獲取新技術和新知識等進行的有計劃的調查。他的特徵是計劃性和探索性,包括技術人員從不同渠道獲取的技術檔案,知識資料等。都需要轉化為費用計算。第二階段——開發階段,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材料、產品。特點是針對性較強並且成功可能性較大。
把以上兩個階段的成本資產化合併到一起就形成了投資初期的研發成本。
2、控制研發成本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包含了產品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成本控制管理重點是不同的。產品研發和設計是生產、銷售的源頭之所在,一個產品的目
這裡講個設計發明的例子。
在圓珠筆發明之前,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亞洲,寫字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真正意義上的圓珠筆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由匈牙利的比羅發明的,並註冊了專利。作為一種價廉、便利的書寫工具在歐洲社會上流行起來。書記員,銀行職員甚至富商都開始使用這種小巧的書寫工具。
但不久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使得圓珠筆市場嚴重萎縮。原因是筆尖上的圓珠由於磨損而逐漸變小導致筆芯內的油脂洩漏出來,弄的滿紙都是,給大家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於是人們開始厭惡使用圓珠筆。
設計師們想盡辦法,來解決“筆筒漏油現象”。科學家們做了大量試驗,試圖找到一種好的材質來延緩磨損。為了找到壽命最長的“圓珠”,甚至開始使用金子做成的筆尖。這的確開始奏效了。筆尖的壽命得到了延長,但使用的人卻越來越少。倒置大量貨物積壓,無法售出。畢竟當時沒有多少人能買得起這種昂貴的東西。
最後由一個叫馬塞爾·比希的人很好的解決了“漏油”問題。那就是縮短筆芯的長度,來控制每支筆的使用壽命。換句話說,沒等筆尖圓珠損壞,油就已經用完了。這樣,圓珠筆又成為人們最喜愛的書寫工具。
這是一個初期產品設計失敗的案例。儘管最後設計得到了完善,但不能否認的是,由於產品設計初期沒有做好產品試驗驗證工作,沒有發現潛在的設計問題,到最後必然會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以至於導致整個產品的失敗。可見,對於成本的有效控制,初期的產品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3、研發成本的幾個誤區
作為一個產品設計人員,在設計產品時往往會脫離實際需求,過分追求完美。就是我們常說的為了設計而設計,設計過分隨意性。並沒有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市場,忽略了產品的使用性和商業化。這必然會增加生產後期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或導致設計的最終失敗。
開發(設計)過程中的四大誤區
一、過於關注產品效能,忽略了產品的經濟性。設計工程師有一個通病:他們往往容易僅僅是為了產品的效能而設計產品。也許是由於職業上的習慣,設計師經常容易將其所負責的產品專案作為一件藝術品或者科技品來進行開發,這就容易陷入對產品的效能、外觀追求盡善盡美,卻忽略了許多部件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沒有充分考慮到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效能比和受歡迎的程度。
比如一些空調設計廠家,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市場環境,顧客需求等條件因素,就設計推出冷暖保溼多功能一體式空調機。可是銷售市場卻設在氣候炎熱潮溼的南方沿海地區。加熱和增溼的功能完全起不到作用。沒有哪個消費者願為此多出一份錢。
實踐證明,在市場上功能最齊全、效能最好的產品往往並不一定就是最暢銷的產品,產品新功能的增加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只有得到了顧客的認同和市場的認可,新功能的開發才變的有意義。
二、過於關注產品的開發設計,忽略設計中的通用性,經濟合理性。某個公司又推出一款新品。設計時,該新品需用了9枚M12的螺釘進行外殼固定,可根據實際情況及用途,僅需用
了6枚螺釘就達能目的。而且根據本公司以往成熟產品的配置,大量使用了M10的螺栓。這時候就應該考慮新產品開發零部件的通用性。可否通用M10的螺栓來代替M12的呢?當然,單從單位產品3枚螺釘的價值來說,基本沒什麼的差異,即便是從新開發廠家選用M12的螺栓,那價格也不會相差多少。但是如果進行批次生產後就會發現,由於零部件的重新開發選型,多了這3枚螺釘和相應增加的各項成本綜合到一起,數字也是十分巨大的。
還有注意到,很多研發人員有個習慣,在產品選材方面,為了確保產品強度可靠,而儘量選用足夠強,足夠耐用的材料,當然價格也足夠貴。完全沒有考慮實際情況,造成成本浪費。
三、新產品力求完美,忽略了新功能的再設計,再更新。任何產品的初始設計是很難達到盡善盡美的,畢竟要考慮的因素太多。而且有些設計缺陷只有真正到了市場才能瞭解到。需要設計者在發現問題後及時加以改進,透過再設計,再修改來實現產品的市場最佳功能性,以達到減少成本的目的。這就是我們在市場常常看到的某些產品的系列化,或者叫升級版。透過這一點可以看出,新產品上市,出現小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事,只要經過再設計,再更新進行彌補就算是成功。
另一方面,很多商家也同樣注意到了再設計,再開發得後續潛力並加以利用。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一款新產品上市很難滿足各類人群需要的。
比如同一款汽車的研發成功,往往先是有普通版,其後又會根據市場情況推出加強版、自動擋版、手動擋版、豪華版、天窗版等等諸如此類多個品種,這都是透過再設計改進得來的,目的就是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
四、新產品設計過於死板,給後期再修改帶來困難。有些產品在設計中,由於研發人員目光短淺,思考不到位,設計的過於苛刻,過於保守。即使後期發現問題需要再修改都成困難。這是因為在設計時沒有合理的保有餘量。一個引數的修改,引起其他部分或者整體設計引數也隨之發生大的改變,給後期的修改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反覆多次的修改設計,或是產品大範圍的改動,都會給產品帶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產品設計上的失敗。
以上這四類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專案開發人員沒有把設計同成本聯絡起來,沒有對專案初期的開發成本控制足夠的重視造成的。
4、在研發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般來說,產品的開發流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研發人員需全面瞭解開發市場,確定商業目標。這包括產品可開發性分析,市場調研,市場評估等活動。
2、根據目標市場的需要,蒐集產品的相關資料,確定發展方向(包括產品的形狀,功能,特性等)。
3、產品部件,功能區的劃分及各零部件生產圖紙的繪製。
4、產品配套,工裝及相關輔助工具的製作。
5、新產品的試製,評估及改進。新產品第一次製作可能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反覆修改,反覆試驗才能達到理想程度。
6、小規模生產,提供給相關客戶試用。透過得到的反饋意見,做出最終的修改。為批次做準備。
以上6項為新產品整個開發流程。就成本控制而言,在第一和第二環節中,最重要的是確立目標成本,換句話說就是給新產品確立市場定位。其中包括它的價格,功能,質量等。目標成本作為開發後階段工作進行的動因,為後續設計開發提供了衡量標準。一切超出這個標準的東西都要統統剔除掉,因為顧客是不會為沒有用途的東西而買賬的。
作為研發部門,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方位的考慮新產品的適用性。
1、往前看、往後看。認真瞭解和分析市場發展、顧客需求。一方面要保證產品功能符合市場大眾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考慮產品設計的人性化,方便顧客使用。
2、往左看,往右看。設計零部件的本身,要了解零部件的作用和原理,及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加工工藝。明確這個零部件的目的和後期加工的可行性。在費用的投入上,有的放矢。當然,這不是讓你隨意降低產品的內部品質,以犧牲質量為代價。
3、往上看、往下看。新產品設計的最高境界是開始設計時充分利用已有的經驗。儘量考慮產品的相容性、通用性和以後產品的發展方向。如果不能直接使用,也要考慮新產品投入市場後發生變動修改的可能性,減少初期的投入,做到初期設計保有餘地。
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儘管研發部門是重點,但也要特別注意部門間的相互溝通。成本控制不是一個部門的工作,需要多部門之間的通力協作,比如採購部,生產部門,工藝部門等,都應該納入整個專案開發中去。只有大家團結協作,集思廣益,從全域性出發,認真考慮到每個環節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成本支出。
因此,對成本控制的理解是一個企業能否長期生存的關鍵所在。成本控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貫穿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而研發階段則是整個控制過程的起點,也是關鍵。只有充分了解經營環境,細分市場,做好新產品上市前的準備工作,才能長久的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