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州耕牛堂主
-
2 # 狂喜淡墨a
醜書不是書體,為何流行?
流行的東西沒有生命力,從而推理醜書的生命力也如,曇花一現。而今對於醜書還沒有界定,大眾評價不具有統一性,皆有的亂用醜書概念。混淆不清。
因為水平有別,對於不識讀的草書也定位醜。推理之,只要不合乎自己的欣賞口味,就給扣上醜書標籤。
如有的愛好者,侷限在自己的魏晉風神,崇拜又加,喜歡飄逸類書貌。若是碑學層次的形貌,看不慣,也從而論其為醜形之姿態。
有的崇拜楷書的傳統功夫字,排斥有個性筆意的楷書。總感覺屬於沒有功底。也撇嘴蔑視之。
對於嘗試隸變書體也是對立。一般欣賞習慣,很難接受諸如跟風書體。
談到跟風書體,此問題從兩方面分析,一則屬於有書法底蘊者,有的是借巧而隨波逐流,而筆致屬於不成熟,有“醜”之嫌疑,藉此掩蓋自己的脆弱的書法之功夫。
臨摹當代今人書法,未嘗不可,但是若是尊崇書法的延續性,出現的書法景象,是無可厚非的,若對於不合度的書法而去盲目臨摹,勢必走入“醜”類中去。
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有了若干現象,江湖書法,醜書體,亂書,大聲吼書,……諸如此類,可謂書法景象呈現“繁榮”。
總之很難界定醜書。有的人好的東西看俗了,需要具有稚嫩的筆畫,摒棄豐腴的筆墨,取其稚拙,深層次的感悟書法藝術的大境界。
種種跡象,追求革新,脫法創作,新意。別樣姿態。弄巧則有魅力無限,弄不妙則有拙醜。
終歸是藝術的自由想象力真豐富。需要犧牲自己的書藝傳統得來的成就,而倍受冷落而走向書法的邊緣化。
危險的是走火入魔,固執己見,為藝術而獨守自己的理想。
大眾不欣賞,而定位“醜”。創新不容易,因為所創藝術已經在遙不可見的領域。
或許明天的明天,或有大眾審美也有容納之。期待和鳴,消化爭鳴。
書法的美醜,意識形態,各有所愛。隨它去,就會消停了,不同的藝術觀,就有差異的欣賞性。走自己的書路,任東西南北之風。
醜書辨別,視不合度,就不好看,再有古意,也是有“醜”的形貌,一如身體缺陷,人就有不完美。
那麼斷臂維納斯屬於美神。藝術的內涵深厚。因為自己的審美水準有淺顯,只好疑問而與大家商榷切磋學習。
-
3 # 合肥洪波
其實這個問題,對於寫字的人來說,是一個常識性的認知程度問題。對於不寫字人來說,就是簡單層面的感官好惡。
總得來說,都是審美標準的問題,可以說沒有一個標準的最終的答案,有的只是個人對於書法“美”與“醜”的認知。
那下面,就說一下本人的一點淺薄認識,有不妥之處,還請指正交流。
首先,寫字的人,對於書法“美”與“醜”的認知差異。
書法,從我們現在所知的歷史資料來說,最早的甲骨文,即所謂華夏文字的“雛形”。按照我們現在的人來看,不就是孩童的塗鴉嗎?有啥“美醜”可言呢?是的,從表象來說,他確實不“美”,但是,其承載的歷史意義來說,那可就是“大美”了!因為,從它開始,不僅標誌著華夏文字的誕生,也開啟了華夏文明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從此,華夏文字,跟隨歷史的程序,不斷成長、成熟、演變,發展至今。可謂“氣象萬千,波瀾壯闊”。
這個過程中,文字,除了記錄功能之外,隨著各個書體的成型,書寫技能的成熟,也具備了觀賞的功能。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就像我們一出生,一看都差不多,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每個時期,每個人都會有明顯的特徵。在每個時期,都有在那個年齡,所認為的美。那同樣,我們對於書法“美”與“醜”的認知,也會因我們自身的成長(知識的積累,閱歷的豐富,審美情趣的培養等,尤其是透過長時間的學習各家書帖,閱讀相關書法資料,逐漸融通各家書體)而不斷有所變化。
其次,對於不寫字的人來說,書法的“美醜”,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界定,但就其個人的審美標準上,因為自身沒有親臨書寫的鍛鍊,自然也就體悟不了書寫之趣,當然,個體對書法美醜的審美標準,也只能停留在個人感官的淺層次上,基本是較固定的。經常會聽到“嗯,這字寫的漂亮,好看,我喜歡”之類的話,基本屬於這類。
結合上面說的,題主的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
“美”與“醜”,他們是相互對立,而又獨立存在的。但他們都是人的主觀意識行為,不存在絕對不變的,只會相對於自身來說,認知的程度不同罷了。
最後,還有一句話與諸君共勉:凡是還能爭論的事物,必有其爭論的意義,不要怕爭論,爭論會讓我們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
4 # 六品堂旗艦店
醜書為何流行?因為“這屆觀眾不行!”
當代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藉助網際網路,人們每天能接收到無窮無盡的資訊。在古代一紙千金的碑帖,在現代一文不值,隨便手機瀏覽個網頁就能看到大量皇宮秘藏珍品。
這就造成了一個後果:人的注意力被無限稀釋了。
現代人很難在一個傳統、正經、不好玩的東西上停留太多注意力。
在這樣的時代下,藝術創造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比如越來越多文案工作者,喜歡用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吸引眼球。電影中的特效技巧也越來越無所不用其極。短影片新媒體上各種新奇、搞怪、作死、弄虛作假……
總之,事物正在向極端的方向發展。
可以怪,可以壞,唯獨不能平庸。平庸者死。
書法亦然。有的人學書法是為了“陶冶情操”,學習傳統文化等等。但有的人學書法是為了名聲,搏眼球,求關注,殺出重圍。
在這樣的心理下,走傳統的路子,無異於自殺。創新迫在眉睫。不創新就沒人看。誰要看你那些不如古人的東西。
而創新,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做不到向“美”創新,那就向“醜”創新吧。
醜書流行,正源於當代中國大眾對書法的審美差到了一定的程度,以至於被醜書震懾到。就如同前些年中國電影爛片橫行,卻部部票房大賣一樣。
“這屆觀眾不行!”
現實如此,不信環顧下你的四周,有幾個練字的?幾個懂書法的?在古代可是會寫字的都或多或少練過書法。
這兩年,中國電影有了向好的趨勢,就是源於觀眾的審美慢慢提高了,不滿足於不斷地被喂屎。
醜書即屎。
悲觀的是,還會有大量的人去吃它,並傳播它的“美味性”。
書法不是電影,沒那麼人搞,也沒那麼多人看,是小眾的事情。
小眾改變不了大眾。
我們國家的美學教育跟不上了,也永遠無法恢復到古代那樣的水平了。社會又不會把注意力放到書法這種東西上,他們關注的是電影、音樂、遊戲、娛樂……
殘酷嗎?
殘酷卻現實。
也沒啥。
所謂流行,就是終將消逝。
但經典永存。
-
5 # 一笑貫長天
醜書是有區分的!
為了醜而醜,為了混淆視聽的醜,沒有功力的醜是真的醜,是醜陋的醜,是鑽營的醜,是利益燻心的醜!
我們無法原諒這種醜,不肯花費時間去磨鍊功力與藝術品味,只在炒作上下功夫博取利益,只在只在鑽營上出力氣收取功名!這種醜是為了掩蓋拙劣的功底,為了迴避精尖的筆法。
還有一種醜是藝術探索的醜,就像傅山所說的醜,建立在深厚功底之上的醜,是拒絕獻媚於世人的醜!其實,這個思想不是傅山獨有,即使是王羲之的書法都存在,臨習《蘭亭序》的人都知道其中的一些不甚美觀的字,比如醜字,寫的矮,胖,粗壯,比如為陳跡猶不能的不字,最後的捺點與整體字似乎不甚協調,絲竹管絃之盛的之,最後一筆也不美觀,其實,這才是書法的藝術所在!這裡有字形變化的妙,也有章法佈局的需要,還有打破世俗之美的必然。
你可以仔細觀察王羲之的筆劃,那個沒有功力?那個筆法不純?把字寫的醜不是毛病,沒有功力的醜才是毛病!
醜書也不能一概而論,功力到達那種地步了,醜是可以的,也可以說是必然的!只是沒有功力的人把字寫醜了,才令人唾棄!
回覆列表
醜書不是書體。醜書只是某種書體的另類風格而已。醜書從來就沒流行過。全國書展和中國書法蘭亭序獎,以及在全國舉辦的各類書法專業展上,醜書是從來不得勢的,更不存在醜書流行的現象。
上圖為歷史上的“醜書”?沒落款,不知是哪位古人所書。上圖中的這幅金文,到底是不是醜書啊?還請各位方家用法眼一辨。
可以肯定的說,醜書也是書法。醜書,遠比江湖書體和自由書體強百倍。醜書,是有根有源,是有傳統的元素支撐的,而江湖書法和自由書體卻沒有。有傳統的元素做支撐的書法作品就高雅,反正就是“俗”。關於這一點,醜書的書者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說,他們即便是寫醜書,也是不會忽視傳統的東西的。
上圖為沈鵬先生的草書作品。有人說,沈鵬先生就是醜書的代表,還說沈鵬先生是醜書的引領者和推動者。大家仔細看一看,上圖中的字是醜書嗎?顯然不是的!
上圖是板橋先生的書法作品。都是板橋先生的書法作品是“醜書”,但這只是民間傳說的,官方和道內之人從未認為板橋的字是醜書。但是,即便是板橋先生的字不是醜書,可板橋先生的字也沒流行過啊!
上圖為張繼老師的隸書創新作品。有不少人說張繼寫的隸書是醜書,其實,張繼的隸書才不醜呢!張繼的隸書作品中融入有漢碑,漢簡,秦簡和《大開通》的元素,最終自成一體,張繼的書法作品,個性鮮明,風格突出,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張繼的字。張繼的字,倒算是當今書壇的主流,全國有不少人都在學張繼的字,儘管張繼說不讓別人學他的字。
上圖為王墉先生的書法作品。看上去醜,實乃不醜,因為越品越有味,這樣的書法作品,怎麼會是醜書呢?
上圖為孫伯翔先生的魏碑書法作品,這幅字到底是不是醜書?各位網友說了算。
最後,再重申一下我的觀點:醜書不是書體。醜書從來就沒有流行過!世上沒有絕對的醜,世上沒有絕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