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阿江
-
2 # 使用者漫遊田園人生路72
牛喂驅蟲藥以後,是不可以喂其它藥物,每種藥物都有自己的藥性成分,剛喂完驅蟲藥,吃進牛胃腸道藥物就開始溶解藥性,如果在吃第二種藥,兩種藥在胃腸部相溶和,藥成分不同就產生藥性成分衝突反應,牛腸胃被藥劑過量灼傷,牛會藥物中毒。最好牛喂驅蟲藥過三天後,就可以放心喂吃第二種藥物不會有藥性衝突中毒。謝謝您的邀請!
.
-
3 # 谷谷小剛
這個問題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一般不是專業的獸醫或者懂醫藥知識的人是不知道的,牛喂完驅蟲藥以後還能否再喂其他的藥,答案是能。我以我本人從事獸醫18年的經歷告訴你,但是要分情況,下面我就簡單的給你分析一下。
首先 牛是食草動物,這就必不可免的會接觸到寄生蟲卵,所以要定期的驅蟲,一般來說,每個季度一次。驅蟲藥大多選擇伊維菌素,阿維菌素,左旋米挫或者是複方製劑。如果是育肥用的肉牛,驅蟲以後必須要新增一定時期的健胃藥,如山楂,麥芽,神曲,厚朴,枳實組成的複方製劑,最好經過發酵以後再用,這樣可以提高它的療效和利用率。
其次 用了驅蟲藥以後有一些藥物是不能用的,就是和驅蟲藥有拮抗作用的藥。
最後 用了驅蟲藥以後為了吸收能力加強,再用其它藥物的話用藥劑量必須要減半。
現在有好多驅蟲藥都是注射液,只須在一定階段注射一次即可,即安全效果又好。
-
4 # 木火同明
牛剛喂完驅蟲藥,可以喂別的藥嗎?看到這個問題時,心裡面有些緊張。這也是許多養殖戶朋友需要弄明白的事。可以明確的說,牛剛喂完驅蟲藥,是不能喂其他藥的。萬不得已時要再喂藥,也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喂藥方法。最好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用藥。
老話說得好:“用藥如行兵”。服藥是有目的的,是為了治病用的,之所以要非常嚴格地控制藥物用量,就是怕會發生藥害。所謂的“藥害”,就是藥物用量太過或者沒有過量但卻超出了牛本身的承受限度而發生的藥物傷害現象。說白一些,就是本來想用藥去治牛病的,牛病還沒治好,反倒是讓藥物先給把牛治住了。所以,不管是何種動物什麼疾病,都不能重複用藥或隨意用藥。隨意加大藥量,重複用藥或隨意用藥的結果就是,本來想盡快把牛病治好的,可就偏偏把牛提前治住了。
為什麼剛喂完驅蟲藥,不能再喂別的藥?
要說剛喂完驅蟲藥為什麼不能再給喂藥這個問題,我還是借用一句老話,叫“用藥如行兵”來加以說明。假設牛病就像牛的體內的敵人,而所用的藥就是派出去消滅敵人的兵將。之所以要再三權衡藥物的劑量和用藥的時長,就是為了在牛體最安全的情況下讓兵將藉助牛體本能,充分地消滅敵人。剛喂完驅蟲藥再餵給其他藥,就像在本來已經派出了足夠消滅敵人的兵將之後又重新派了兵將。先不說消滅敵人沒有,那麼多的兵將擠在一起,吃喝用度衣食住行,就已經把地方給弄糟蹋了。所謂的藥害,就是這些兵將還沒有消滅敵人或正在消滅敵人,卻也對本地資源使用過度甚至發生“內訌”或“叛變”的表現。不知道這麼解釋,朋友們能否理解?為了能說明為什麼不能再喂藥,再從三個方面來分析說明一下。
一是藥量過大成份複雜易發生“藥害”。雖然說,牛在體型或力氣上是很大的,但在投餵驅蟲藥時,都是按照牛體重計算投服劑量的。為了達到驅蟲效果,在投服驅蟲藥時,①是給牛做了停食處理。原則上是在投服驅蟲藥前12~16小時內不給牛添草喂料,也就是空腹狀態下驅蟲。②是為了達到驅蟲效果,已經足量投服了驅蟲藥。各類驅蟲藥都有毒副作用,都會對牛的各項正常機能形成輕度傷害。現在要重新喂藥,肯定會加重這種傷害。是藥三分毒。驅蟲藥本身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毒藥。在謹慎之中投餵了驅蟲藥後,再給牛重複喂藥,一定會加重牛的身體機能負擔,反而會讓藥對牛造成更大傷害。
二是藥物的相互作用降低或改變了驅蟲效果。
在常用的幾類驅蟲藥中,不論是驅除牛體內的腸道線蟲及牛皮蠅蛆所用的敵百蟲,伊維菌素。還是驅除肝片吸蟲的,牛體內血蟲的氯氰碘柳胺鈉或者囊幼蟲類的吡喹酮等,所有驅蟲藥的共同特徵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特別是對一些體弱牛的傷害比較大,這也是牛在完成驅蟲後一定要建胃的原因。除了藥物本身的毒副作用以外,再次喂藥時,藥物與驅蟲藥之間也會發生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的後果又很難掌握,也不易控制。這也就失去了給牛投餵驅蟲藥的初衷。輕則驅蟲失敗,重則會對牛造成傷害乃至死亡。說起藥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
1.藥性相同時容易發生藥物藥性延伸。。
這是在所喂的藥和驅蟲藥不發生相傷作用的前提,因為藥量過大,會對牛本身造成傷害。有的藥品相互使用時會使藥物變性,藥性變長,休藥期變化。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相生效果”。猶如風借火勢,火上澆油。有利時則利過度,有害時則害加強。
2.藥性相反時容易產生毒性。
有些藥物同時使用時,會生成其他第三種藥物。在投餵了驅蟲藥後,必須要謹慎使用。比如常用的獸用精製敵百蟲溶液,本身就屬於有機磷製劑,給牛投服後不能再使用鹼性藥物。如果與鹼性藥物或鹼性物質相遇,會增強毒性,引起家畜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碳酸氫鈉、人工鹽、健胃散、各種磺胺類藥物等都應避免與“敵百蟲”同時使用。伊維菌素與乙胺嗪類藥物同時使用,會產生嚴重的或致死性腦病等。
3.驅蟲藥性消失。
藥物相互作用的第三種可能就是相互間透過酸鹼中和或其他化學變化而使驅蟲藥作用消失。比如精製敵百蟲在投餵後,再投餵阿托品,一定會使敵百蟲藥效喪失。
三是增加了牛的體能消耗。
藥物在牛體內發生藥效時,牛自身便是一個受體。能否承受得住藥物的毒副作用,就看牛本身是否有足夠的抵抗力。就像在一個地方用兵,得先看這個地方能供給多少兵將存在。如果重複餵食,或大量喂藥,都會讓牛體超過承受限度。再拿“用藥如行兵”做比方。不管是何種藥,要發揮作用必須要透過牛體自身的機能去運作。就像消滅敵人的兵將必須要給提供足夠的消耗保障和行動補給一樣。過多的用藥就像派出了過多的兵將,消滅敵人尚且不說,光是一個整隊集合就已經把那塊有限的土地給踩得稀碎了。還不用說提供吃住所需了。不論後來投餵的藥物和驅蟲藥會發生以上三種情況中的那種情況,都不是治療中所願看到的結果。所以,提前做好診斷,合理喂藥,才是關鍵。
剛喂完驅蟲藥,想再喂藥該怎麼做?
剛喂完驅蟲藥,又想再喂藥時,肯定也是有原因的。誰也不會有事沒事拿藥餵給牛吃著玩。那麼就再說說這個時候怎麼樣做才最安全。
一是避開驅蟲藥血藥濃度的“高峰期”和“半衰期”。
每種驅蟲藥在投餵後,都會快速被吸收。按照各自不同的藥物作用原理,在相應時間後會在牛體內達到最大的藥物效果也稱最高“血藥濃度”。而後藥物效果會逐漸降低,含量慢慢減少,也稱之為“半衰期”。但也會有部分藥物一直在許多天之後才會從牛體中被徹底運化消失,這段時間稱之為“休藥期”。如果是哺乳期的母牛,透過一段時間之後牛乳中所含的驅蟲藥的殘留才會消失,叫“棄奶期”。牛如果是要再投餵藥物時,無論如何得等到過了驅蟲藥的血藥濃度“高峰期”和“半衰期”後再開始喂藥。如果是不緊急的情況下,喂藥可在“休藥期”之後進行。要是給犢牛餵奶,一定要選擇“棄奶期”之後。
附:為了讓養殖戶朋友瞭解各類常用驅蟲藥在牛體內的血藥濃度高峰期,半衰期,休藥期和棄奶期,現做如下整理。
幾種常見牛驅蟲藥的血藥濃度高峰期,半衰期和休藥期:
①,敵百蟲:在投餵2天后血藥濃度達到最大。半衰期為3天,休藥期為28天。
②,伊維菌素:在大多數動物8小時達到最大。半衰期牛為2~3天。休藥期為35日,棄奶期20日。
④,氯氰碘柳胺鈉:多數胃腸道線蟲牛內服後8~24小時血藥達峰值。半衰期長達14日。休藥期,牛28天,棄奶期為28天。
⑤,吡喹酮:有顯著的首過效應。肌內和皮下注射較內服的血藥濃度4小時達最高,內服給藥的半衰期為牛8小時。休藥期牛為28日。棄奶期7日。
『以上的藥物資料只能做為參考。藥物規格不一,使用方法不同,藥物的血藥濃度最高值和藥性半衰期,休藥期及棄奶期也會有不同。臨床使用時以藥品說明書為準。』
二是確定所喂藥物和驅蟲藥之間的相互作用。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其實就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相互結合之後所形成的藥物作用。相對來說是個比較深刻的藥理問題。養殖戶朋友可以透過諮詢獸醫技術人員或者專業藥理人員,以便獲得明確的第一手資料。絕對不可盲目用藥或者憑感覺用藥。必須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第二次喂藥。不建議養殖戶朋友自行投餵。
三是加強飼餵管理和合理用藥。
當需要重複喂藥時,要加強對牛的飼餵和營養供應。只有牛自體抵抗力增強了,用藥才不會發生“藥害”,相對治療的效果會更好。就像自身的基礎的狀況良好了,才可以允許大量兵將行動一樣。如果在飼餵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使用靜脈輸液補充營養的辦法,在照顧到藥物相互作用的前提下,進行補充營養注射。常用的辦法是適量給以葡萄糖用以增強牛抵抗力和營養心肌用。具體做法還得透過獸醫技術人員的診斷取捨後進行。最好是能處理好兩次用藥的關係,切莫要有“藥害”發生。
說了這麼多。還是那句話:“用藥如行兵”。之所以謹慎或小心,是因為需要有一定的科學技術做保障。提倡養殖戶朋友加大基礎知識學習並用於實踐應用,不提倡養殖戶朋友私自用藥,盲目用藥。說這麼多,是為了讓養殖戶朋友能瞭解和參考更多藥品藥理及治療知識。而不是為了讓養殖戶朋友自行治療。在治療性用藥上,必須要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和幫助。隔行如隔山,用藥如行兵。稍有不慎,只會徒增煩惱和損失。朋友們認為如何?
回覆列表
牛剛喂完驅蟲藥,可以喂別的藥嗎?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不能再喂別的藥了,雖然我不是獸醫,但是我覺得藥的種類喂多了有中毒的可能性,驅蟲藥主要的是殺蟲的藥效,不能混雜在一起用的,最長見的就是灌喂法,進喂法和皮下注射法,主要的治療面板真菌感染殺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