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老師談健康
-
2 # 遼瀋名醫
瀋陽市一位65歲的老人吃了一大把山楂,又喝了一杯酸奶,結果被胃石折騰到醫院求治。
胃石就是不好消化又不能排出體外,在胃部沉積的“食團“,因為其堅硬如石而得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李異玲教授提示,眼下正是吃山楂和杮子的季節,喜歡吃這類食品的人一定要注意。
據瞭解,這位老人食用了山楂和酸奶後,當天夜裡開始出現腹痛,並不斷的嘔吐。次日被折騰得已經“打蔫”的老人捂著肚子來到醫大一院求治。接診醫生消化內科李異玲教授瞭解了老人發病前的飲食情況後,經胃鏡證實是胃石。
老人被收治入院,經藥物治療後很快痊癒。 李異玲介紹,胃石以植物性胃石常見,諸如柿子、大棗、山楂、石榴、葡萄、香蕉、芹菜、海帶、麥殼、麩皮等均可形成胃石,其中又以柿胃石最常見。
特別是秋冬季節,一些老年人吃了柿餅子和生山楂後容易患胃石症。
柿子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尤其是未成熟的、未脫澀的果實或果皮,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同時,柿子中的果膠、樹膠遇酸也可發生凝結,並將果皮、果纖維或食物殘渣膠著在一起形成凝塊,多數凝塊還可以互相粘結集聚形成巨大的團塊狀,形成質地堅硬的胃石。
生山楂中的果膠和單寧酸含量高,接觸胃酸後會凝結成不溶於水的沉澱,與山楂皮、山楂纖維和食物殘渣等膠著在一起,不易被消化,容易形成胃結石。
另外,還有一些異食癖(喜歡吃頭髮、磚頭、鐵釘等)的小孩吞服了大量的毛髮後,在胃內纏繞並與胃黏液凝結成團塊,而造成胃石症。
有些嬰幼兒出生時體重輕,胃腸運動弱,當高濃度牛奶餵養時,牛奶中的絡蛋白凝結而成乳質胃石。
胃結石形成後——
大多數病人有上腹不適、脹滿、噁心或疼痛感;
有些病人有類似慢性胃炎的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脹、鈍痛、反酸、燒心;
部分病人可合併胃潰瘍;
體積較大的胃結石,上腹部可有重壓感及一定程度的梗阻表現,可引起黏膜損傷致潰瘍及出血,嚴重者可導致穿孔和腹膜炎。如果懷疑是胃石症,胃鏡檢查是首選的檢查方法,還可以選擇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部B超等。
-
3 # 家庭醫生線上
由於進食某些既不能消化又不容易排出胃外的植物纖維等,在胃部內滯留並凝結成硬塊,稱為胃結石。
答案編輯及稽核專家:白楊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回覆列表
胃內異物(Foreign Bodies in Stomach)主要是吞服的異物停留在胃中,或進食的某種食物既不能被消化,也不能及時透過幽門而在胃內聚整合硬塊,又稱胃石。這些滯留在胃內的異物和結石可以引起胃壁的機械性損傷,影響胃的運動功能,甚至導致胃腸穿孔。
【病因】
1.吞服異物
常見的如假牙、錢幣、小型玩具、鑰匙、食具、指甲刀等。材料以金屬、塑膠為多見。這些異物停留在胃內,造成胃壁的機械性損傷,甚至導致胃出血、穿孔等。若排入小腸亦可造成腸梗阻。
2.胃石
進食不易消化的物質在胃內集聚成團塊。其形成的種類有以下幾種:
(1)植物性結塊
最常見的是柿結石,當空腹進食未成熟或未去皮的柿子時,其所含的果膠、鞣質及纖維等成分不能被胃酸分解消化,形成凝塊。初期結塊鬆軟,經胃的機械碾轉逐漸堅硬。此外黑棗、海帶、麩皮、麥殼、果核、棉絮也可在胃內形成結石。
(2)動物性結塊
吞服過多的皮革或毛髮,可在胃內纏繞盤結成塊狀。因其間混有食物殘渣,結塊堅硬不易鬆散。此外,脂肪酸、羊脂等也可在胃內形成結塊。此類結塊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細菌易於繁殖,故有惡臭的氣味。
(3)藥物性結塊
部分胃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在長期服用含鈣、鉍的藥物可與某些食物凝結成塊狀物;或X線鋇餐造影后,由於胃排空無力,鋇劑瀦留時間過長也可形成結塊。
(4)混合性結塊
主要是由植物纖維、毛髮、化學纖維及異物混合而成的凝結塊。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症狀的發生往往因胃內異物的性質、大小、影響胃功能的程度,以及是否引起併發症而不同。
1.疼痛
多發生在吞嚥金屬及尖銳物體數小時內,由於異物隨胃蠕動損傷胃壁黏膜而引起。若異物或結塊較大或堅硬機械性刺激胃壁黏膜,可出現持續性疼痛。部分病例可無疼痛表現。
2.嘔吐
胃內異物或結塊佔據胃腔空間,使胃的蠕動功能受限,排空減慢,引起噁心嘔吐,上腹部脹滿不適等。
3.併發症
胃內異物損傷胃黏膜可引起急性胃黏膜糜爛、潰瘍形成、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及營養不良性貧血等。當較大的結石或異物進入小腸可引起腸梗阻,甚至腸穿孔。
(二)實驗室和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1)腹部平片
金屬類和塑膠類胃內異物可透過腹部平片瞭解其位置、形狀、大小以及和周圍組織間的關係。
(2)鋇劑造影
可見硫酸鋇在胃內下行受阻,產生分流現象,並可見到圓形或接近圓形的遊走性充盈缺損,間有條索狀或斑點狀鋇痕,胃壁黏膜柔軟。若併發潰瘍可見龕影。
2.內鏡檢查
胃鏡下尋找異物或結塊並不困難。結塊往往呈暗褐色或黃綠相間,形狀多為近圓形,表面多凸凹不平。可鉗取結塊進行成分分析,以確定結塊性質。胃壁黏膜多表現有炎性滲出、充血、腫脹、糜爛,甚至潰瘍形成。
【急救與治療】
1.一般治療
首先應解除患者緊張情緒,要求其避免劇烈活動。然後詳細瞭解所吞嚥異物的大小、形狀。在成人異物長徑小於2cm,兒童異物小於1cm,表面光滑者,一般可進入腸道自行排出。若異物較大且為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狀,以及體積雖小但邊緣銳利者,如刀片、鐵絲等容易發生胃壁的穿透傷。
2.內鏡治療
在X線檢查確定異物在胃內後,應立即施行內鏡直視下取異物治療。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儘量避免鉗夾異物尖銳的一端,以減少退鏡時對賁門和食道黏膜的損傷。內鏡下鉗取胃內結塊比較困難,但對於結塊鬆軟者可用活檢鉗將其搗碎,以便於從腸道排除。胃內結塊形成初期結塊鬆軟,可採用按摩腹壁的方法擠壓結塊使其破碎。後期結塊堅硬時應避免擠壓,以免造成胃壁更大的損傷。
3.藥物治療
(1)碳酸氫鈉
口服碳酸氫鈉片1~2g,每日3~4次。也可用5%碳酸氫鈉溶液50ml口服,每日3~4次。可促進結塊溶解縮小,有利於排出體外。
(2)甲氰咪胍
常用量800mg口服,每日1次。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進一步損傷,同時可促進胃黏膜炎症和潰瘍的癒合。
4.外科治療
當內鏡下鉗取異物失敗,內科治療胃石無效,臨床併發消化道出血或胃腸穿孔等情況時,應立即實施外科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