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取泉水騰湧之意。秦置滕縣,1988年改名滕州市。
滕州的由來——滕小國的傳說
東滕城索有“滕小國”之稱。因為舊時這裡有個“滕國”,滕縣也由此而命名。
傳說在兩千多年前,有一次下連陰雨,一連下了半個多月。許多房子都給淋倒了,水都漫到了膝蓋,黃河的水不斷地上漲,終於黃河決口了,大水眼看到“滕小國”了。人們非常驚恐,天上突然下來一條龍,那條龍東西橫躺著,身長十來里路,把洪水給擋住了。人們慌忙告訴了滕文公,滕文公帶了眾大臣及兒子來看。
滕王的兒子二十左右,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見那條龍,龍眼大的出奇,似乎露出一股凶氣。他想:龍能吞雲吐霧,還會下雨。這次洪水是它搗的鬼。他挽起弓,上滿弦,使足力氣對準龍眼射去。箭頭插進了龍的左眼,鮮血從眼裡流了出來,把水都染成了紅色。滕王的兒子又拉起弓,準備朝龍的右眼射去的時候,滕王忙打掉他手中箭,大聲地斥責道:“小逆子,你惹下大禍了,還不跪下給龍爺請罪。”說完,滕王跪下了,大臣們也跟著跪倒了,人們也都跪倒了,小王爺也只好跟著跪下。
龍掉淚了,想到自己為了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不怕勞累,反被小王爺射了一箭,他的心碎了,眼睛疼得難忍,不如自己一走了事。人們苦苦地哀求道:“龍王爺,你千萬不能走呀!你一走,我們都完了!請你可憐可憐我們吧。”它的心又軟了,是啊!我一走,這麼多人會葬身魚腹。它在那裡一直擋到洪水退去。
滕王設宴招待龍王,龍王傷透了心,不來赴宴,決心離開這裡。滕王親自去挽留它,它也不肯來。滕王知道是挽留不住它了,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命令全國的能工巧匠,在龍王休息的時候,在它的頭上建了一座廟,把它鎮在那裡了。因此,滕縣逐漸繁華起來,成了全國有名的大縣。
滕州為什麼又叫善國
1、滕國在周朝時期是個有名的小國。據《左傳》稱,它的疆域“絕長補短方五十里”。相傳三十一世,歷七百多年之久。滕國國君中影響最大的是戰國時期的滕文公。他曾多次“禮聘”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孟軻到滕國,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略。由於滕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國名聲大振。遠近都稱滕文公為“賢君”,滕國為“善國”。
2、滕文公,名弘,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318年(周慎靚王三年)。據《史記·陳杞世家》記載:“滕、薛、騶、夏、殷、周之間封也”。另據《史記·索引》雲:“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為滕君,世系無考”。由此可知,“滕”在殷商之時已經稱為方國。至於“滕”的來歷,可以在《國語·晉語》的記載中得到線索:“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吉、儇 、依是也。”可以看出“滕”本為黃帝之後人。西周初年,武王克商之後,封其 異母弟叔繡於滕,爵為侯。周滕自叔繡起,傳三十一世,歷七百餘年。直到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被宋國滅掉。
滕國諸君,世系名諡可譜者不多,《滕縣誌》載:“滕世家可譜者十餘世。”《史記·陳杞世家》載:“滕、薛、騶、夏、殷周之間封也,小,不足齒列,弗論也”。一個“絕長補短方五十里”,小國,不足以論,致使滕國世系湮滅於浩瀚的歷長河之中,成為千古之謎。
滕文公為戰國時滕國國君,是滕國諸君中史書記載最多的國君。《古紀世本》載:“滕世系有考公糜,糜子元公弘”。《孟子》趙岐注:“考公即定公,元公即文公也。以元公行文德,故謂之文公”。滕文公於公元前325年(周顯王四十四年)繼承國君之位。因崇尚孟子之學,因此在《孟子》一書中留下較多記載。 公元前326年(周顯王四十三年),滕文公為世子時,出使楚國,路過宋國,拜會了孟子,孟子向他闡述了人性善的道理。世子從楚國回來,又來看望孟子。孟子對他說:“世子懷疑我的話嗎?其實真理只有一條。成 覸對齊景公說:‘他是男子漢大丈夫,我也是男子漢大丈夫,我為什麼要畏懼他呢?’顏淵也說過:‘舜是什麼樣的人呢?我是什麼樣的人呢?一個有作為的人應該像舜那樣’。現在的滕國,如果將土地截長補短,方圓將近五十公里,還是可以建成一個美好的國家的。”
滕文公按照孟子“政在得民的”主張,效法先王,施行善政,實行善教,政績卓著,名聲大振。楚國、宋國等國的人,也都慕名紛紛來到滕國定居。滕文公任政期間,滕華人丁興旺,國富民強,“卓然於泗上十二諸侯之上”。滕文公因此博得一個“賢君”的美稱,滕國也被譽為行聖人之道的“善國”。
滕,取泉水騰湧之意。秦置滕縣,1988年改名滕州市。
滕州的由來——滕小國的傳說
東滕城索有“滕小國”之稱。因為舊時這裡有個“滕國”,滕縣也由此而命名。
傳說在兩千多年前,有一次下連陰雨,一連下了半個多月。許多房子都給淋倒了,水都漫到了膝蓋,黃河的水不斷地上漲,終於黃河決口了,大水眼看到“滕小國”了。人們非常驚恐,天上突然下來一條龍,那條龍東西橫躺著,身長十來里路,把洪水給擋住了。人們慌忙告訴了滕文公,滕文公帶了眾大臣及兒子來看。
滕王的兒子二十左右,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他見那條龍,龍眼大的出奇,似乎露出一股凶氣。他想:龍能吞雲吐霧,還會下雨。這次洪水是它搗的鬼。他挽起弓,上滿弦,使足力氣對準龍眼射去。箭頭插進了龍的左眼,鮮血從眼裡流了出來,把水都染成了紅色。滕王的兒子又拉起弓,準備朝龍的右眼射去的時候,滕王忙打掉他手中箭,大聲地斥責道:“小逆子,你惹下大禍了,還不跪下給龍爺請罪。”說完,滕王跪下了,大臣們也跟著跪倒了,人們也都跪倒了,小王爺也只好跟著跪下。
龍掉淚了,想到自己為了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不怕勞累,反被小王爺射了一箭,他的心碎了,眼睛疼得難忍,不如自己一走了事。人們苦苦地哀求道:“龍王爺,你千萬不能走呀!你一走,我們都完了!請你可憐可憐我們吧。”它的心又軟了,是啊!我一走,這麼多人會葬身魚腹。它在那裡一直擋到洪水退去。
滕王設宴招待龍王,龍王傷透了心,不來赴宴,決心離開這裡。滕王親自去挽留它,它也不肯來。滕王知道是挽留不住它了,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命令全國的能工巧匠,在龍王休息的時候,在它的頭上建了一座廟,把它鎮在那裡了。因此,滕縣逐漸繁華起來,成了全國有名的大縣。
滕州為什麼又叫善國
1、滕國在周朝時期是個有名的小國。據《左傳》稱,它的疆域“絕長補短方五十里”。相傳三十一世,歷七百多年之久。滕國國君中影響最大的是戰國時期的滕文公。他曾多次“禮聘”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孟軻到滕國,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略。由於滕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國名聲大振。遠近都稱滕文公為“賢君”,滕國為“善國”。
2、滕文公,名弘,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318年(周慎靚王三年)。據《史記·陳杞世家》記載:“滕、薛、騶、夏、殷、周之間封也”。另據《史記·索引》雲:“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為滕君,世系無考”。由此可知,“滕”在殷商之時已經稱為方國。至於“滕”的來歷,可以在《國語·晉語》的記載中得到線索:“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吉、儇 、依是也。”可以看出“滕”本為黃帝之後人。西周初年,武王克商之後,封其 異母弟叔繡於滕,爵為侯。周滕自叔繡起,傳三十一世,歷七百餘年。直到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被宋國滅掉。
滕國諸君,世系名諡可譜者不多,《滕縣誌》載:“滕世家可譜者十餘世。”《史記·陳杞世家》載:“滕、薛、騶、夏、殷周之間封也,小,不足齒列,弗論也”。一個“絕長補短方五十里”,小國,不足以論,致使滕國世系湮滅於浩瀚的歷長河之中,成為千古之謎。
滕文公為戰國時滕國國君,是滕國諸君中史書記載最多的國君。《古紀世本》載:“滕世系有考公糜,糜子元公弘”。《孟子》趙岐注:“考公即定公,元公即文公也。以元公行文德,故謂之文公”。滕文公於公元前325年(周顯王四十四年)繼承國君之位。因崇尚孟子之學,因此在《孟子》一書中留下較多記載。 公元前326年(周顯王四十三年),滕文公為世子時,出使楚國,路過宋國,拜會了孟子,孟子向他闡述了人性善的道理。世子從楚國回來,又來看望孟子。孟子對他說:“世子懷疑我的話嗎?其實真理只有一條。成 覸對齊景公說:‘他是男子漢大丈夫,我也是男子漢大丈夫,我為什麼要畏懼他呢?’顏淵也說過:‘舜是什麼樣的人呢?我是什麼樣的人呢?一個有作為的人應該像舜那樣’。現在的滕國,如果將土地截長補短,方圓將近五十公里,還是可以建成一個美好的國家的。”
滕文公按照孟子“政在得民的”主張,效法先王,施行善政,實行善教,政績卓著,名聲大振。楚國、宋國等國的人,也都慕名紛紛來到滕國定居。滕文公任政期間,滕華人丁興旺,國富民強,“卓然於泗上十二諸侯之上”。滕文公因此博得一個“賢君”的美稱,滕國也被譽為行聖人之道的“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