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振振冬呀

    這個問題很棒,原來我也有為這個問題困惑。

    先問一個假設性的問題:你總不願意把自己的手機分享給別人用怎麼辦?

    其實這個假設性問題和你提出來的問題是一樣的道理的,本身就是一個有問題的問題。玩家是孩子私有的東西,我們成年人有必要教會孩子分享,但是至於孩子是否要分享我們只能引導,不能干涉。

    我的女兒四周歲多了,從小我就教她要分享,要讓著別人,可是現在我很後悔自己這樣教她。導致她經常被欺負,並且是怎麼欺負都不還手那種,經常臉被別人抓破,天天臉上都不止一個抓痕,被抓也就算了,她沒有一點反抗的意思,別人抓她打她都站在那任由被抓被打不還手,也不躲避。玩家和零食被搶也只是委屈的哭,不懂的拒絕和反抗。

    分享是美德,我們有必要教給孩子,但是遇到孩子喜歡的東西私有的東西,比如他們的玩家和零食,他們是有自己處理的權利的。孩子學會這點,將是終生受益的。對自己的東西有把控權,對別人的東西也不會有佔為已有的想法,如果自己願意分享,那就分享,不願意也不能強求。如果別人願意分享給自己小孩那就可以玩,要感激;不願意那也只是本份,不能怪罪。

    祝好!

  • 2 # 汐文

    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分享”,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大方”一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與人友好相處,這也是他們步入社會的重要一課,但是,孩子不願意分享,真的是因為“自私”嗎?

    原來分享的真諦是發自內心的給予,是一加一大於二的快樂,而不是深深的擔憂與不捨,不是為了所謂禮貌和麵子而做出的妥協。不是嗎?

    孩子的世界中是無限的單純與透明。我們總是在送孩子禮物或是給他們買玩具、衣服的時候說,這是你的!卻又在希望他們分享的時候說,你不可以獨佔,應該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享用。

    這是什麼邏輯?孩子們怕是早已鬧不清什麼是“我的”,為何“我的”一定要變成“大家的”!這是我最喜歡的,如果其他小朋友不愛惜弄壞了怎麼辦?如果不還給我了怎麼辦?

    我們往往忽視了這些心理獨白,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強迫孩子的意願,用乖孩子壞孩子來捆綁他們的情緒。

    換位思考一下,試想,如果我們在飢餓的時候一份美味佳餚放在面前,旁邊卻橫插一人要求分享這盤美食,我們是什麼感受?

    如果我們省吃儉用好久買到了一個新包包,又有一個人蹦出來說是朋友就要一起分享,我們會否捨得?

    孩子眼中的寶貝無關金錢,珍貴的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成人尚且做不到的事情,又何必去打著“分享是種美德”的旗號去強迫一個孩子呢?我們強迫孩子分享的時候,到底是教會了他們道理,還是自以為是的替他們擅作了主張?

    分享就是乖,不分享就是不乖,這絕對是成人強加給孩子的霸道邏輯。如果是這樣,我一定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不快樂的乖孩子,我更希望她可以表達自己的喜好,可以替自己的東西做主,哪怕只是一個廉價的小玩具,哪怕是一件小了的舊衣服。

    能在與人分享中感受到滿足和樂趣,固然是好,我肯定會全力的支援和鼓勵。但如果孩子真心不想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別人,那又怎樣?這是他的東西,憑什麼一定要分享給別人!

    在兩歲到三歲的時候,是孩子的物權敏感期。有些小朋友一歲多就有強烈的意識,自己的東西不許別的小朋友碰,開口閉口都是:這是我的!甚至於看到心儀的東西就要據為己有。

    這種時候,咱們做家長的既不能一味的順著他、由著他,也不能過分的苛責孩子小小的私心,而是要善於引導,讓他真心的去體驗分享帶來的樂趣。不管原由的被動分享,只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裡,或許真的就變的自私自利了。而孩子由心而發的分享,才會讓他真正去感受到付出和獲得的美好,去體會真摯友情的妙趣。

    引導孩子分享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強硬態度,而是會蹲下來徵求她的意見:“媽媽知道這個玩具是寶貝珍貴的東西,小朋友也很喜歡,你願意和她分享,一起玩你的玩具嗎?”

    如果她願意,我會欣然看到她去享受分享帶來的喜悅。如果她不願意,那也沒什麼大不了,這是她的東西,為什麼一定要分享呢?

  • 3 # 琮媽育兒

    很多孩子都有這種問題,喜歡和小朋友玩,但是不讓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慢慢的改變這種想法,懂得分享!

    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家長要正確處理引導孩子,而不是責罵批評孩子。

    1.引導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交換玩具,彼此感受到交換玩具的樂趣。

    2.告訴孩子玩具是自己的,小朋友只是玩一會,不會拿走玩具的,緩解孩子因為玩具引起的焦慮,讓孩子主動分享玩具。

    3.在家鍛鍊孩子有東西分享,不能吃獨食,這種小氣性格的養成和家庭環境很大關係。

    4.對於孩子分享玩具的行為要表揚,讓孩子感到分享的樂趣,慢慢改掉自己的行為。

    孩子的行為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不是一味的責罵,這樣會起反作用,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 4 # 彩虹姐姐聊育兒

     

    孩子總是護著自己的玩具不願意給別的小朋友玩,這看似是孩子自私、不懂分享的表現,其實也有可能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是“自我中心主義”的表現。因此,這個問題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來分析。

     

    一、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自我中心主義”?

     

    皮亞傑認為,在心理發展的初期,自我和外部世界還沒有明確分化開來。嬰兒把每一件事情都與自己的身體關聯起來,好像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樣。也就是說,嬰幼兒只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斷和理解事物、情境、同人的關係等,而完全不能採取別人的觀點,不去注意別人的意圖,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同樣不能按事物本身的規律和特點去看問題。

     

    二、孩子為什麼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一)自我意識萌芽

    正常來說,兒童在三歲左右有自我意識的萌芽,這時候也是培養孩子如何與周圍世界相處,對孩子進行引導的最關鍵時期。

     

    兒童早期自我意識發展的體現:

    1. 不由分說地搶玩具,一邊搶一邊說:“我的,我的”,當老師告訴他不能搶玩具時,通常他會若無其事地說:“我要玩。”

    2. 自己的東西不允許別人碰,打人等現象屢見不鮮。

    3. 不聽父母的話,覺得自己說的就是對的。

    4. 沒有容忍度和寬容度,常常是別的小朋友碰自己一下就要還手。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很多家庭將孩子當成家裡的小皇帝,全家人都以他為中心,以孩子小為藉口什麼都哄著、寵著,使他從小養成了“這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圍著我轉,都是為我服務的”這樣一個思維習慣。其實孩子就是家庭一個普通的成員,只不過由於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還比較差,還是未成年人,需要大人的照顧。但和孩子交往中決不能讓孩子感覺自己在家裡的“地位”是高人一等的,否則就很有可能培養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小皇帝”。

     

    孩子在3-7歲的主要照看者對其未來的心理健康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這時候缺乏有效的引導,甚至是因為長輩的溺愛或保姆的無意縱容,那孩子的自我意識反倒會進一步強化,自我傾向過於嚴重,抑或到了4-5歲,甚至6-7歲,還停滯在自我中心階段,這就成了問題。

     

    三、如何幫助孩子“去自我中心”,培養學會分享的良好的品質?

    (一)因“自我意識”的萌芽,而表現出的“自我中心主義”,應該怎麼處理呢?

     

    1. 尊重孩子以及他對物品的所有權

    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因為你沒有尊重他。承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權利處置自己的物品,是讓孩子願意分享的第一步。主動分享和被動分享,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呢。尊重孩子,給孩子說“不”的權利。

     

    2. 幫助孩子去體驗分享的快樂

    要讓孩子願意去分享,就要讓他感受到分享的快樂。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發現分享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以及給別人帶來的快樂:小哥哥玩到了你分享給他的玩具,他多開心啊!你現在也很開心,對不對?

    另外,對孩子的分享行為進行表揚和強化,會讓他更加樂於分享。

     

    3. 給到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願意分享的基礎。孩子們不願意分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擔心“我把東西給別人了,我自己就沒有了”。這種擔心不僅僅是對物品的依賴,更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那麼請爸爸媽媽拿出足夠的時間、精力來和寶寶共處,不要忽視寶寶對愛的需要。否則,寶寶可能會失去已經獲得的安全感。這種對父母的不信任,就可能在寶寶的社會行為上體現出來,同樣不信任他人,不願意與人分享。

     

     

    (二)因為家庭教育方式不當而導致的“自我中心”,也就是所謂的自私、不懂分享,應該怎麼辦呢?

    1. 轉移家庭注意的焦點

     父母和祖輩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於孩子身上,而是把孩子視為與其他家庭成員平等的一個人。這樣孩子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看到別人的存在,弄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溺愛只會強化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使孩子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理所當然圍著自己轉。

     

    2. 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應該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集體活動能使孩子接觸更多的人,體驗到與他人合作的意義,從而走出自我的圈子。

     

    以自我為中心是人類從幼年走向成熟的一個自然的、必經的階段。以自我為中心會影響幼兒對自己、對他人的認識,影響他與別人的友好關係。因此,父母要幫助自己的孩子逐步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

     

     

    孩子不是縮小的成人,他們在認知方面有自己的特點,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理解孩子每個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完善我們自己認知上的不足,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包括車臣在內的高加索地區,是如何被沙俄吞入腹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