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尚文史

    東吳十二虎臣,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以及丁奉。陳壽在《三國志》中,把此十二人合為一傳,並列為吳書第十。並給出了相應的評價“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而十二虎臣的排列順序,個人認為,陳壽沒有過度的考量他們的功績。排列順序以資歷為主功績為輔。

    ☞程普,從孫堅時期加入孫氏集團,在東吳眾將中資格最老,所以排在了第一名。

    ☞黃蓋、韓當,也是孫堅時期加入,同屬江東元老大將,資歷僅次程普,所以分列第二、第三。

    ☞蔣欽、周泰、陳武、董襲,這四位,是孫策時期加入孫氏集團的,所以排名僅次於以上三人。

    ☞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他們四人,直到孫權執政期間,才加入孫氏集團。資歷尚淺。

    ☞至於丁奉,他在孫權執政後期才開始活躍,前期只是陳武、甘寧、陸遜、潘璋麾下的一員小將。資歷最淺,所以排在末尾。

    接下來!第二個問題,如果單論武力值,東吳十二虎臣該如何排名?

    說武力值,那就不扯正史了,正史鮮有鬥將單挑記錄。況且正史評定一員名將,基本不以武力值為參考。

    ——所以單論演義

    我的排名是:

    第一名:甘寧

    錦帆賊甘興霸,說他是東吳最強戰神,一點也不為過。無論正史還是演義,他的表現都是無可挑剔的。先來看一下,甘寧有哪些戰績。

    箭術:

    一箭射死凌操一箭射死黃祖一箭射死蔡壎一箭射中樂進面門。

    鬥將:

    黃祖部將鄧龍,一刀斬殺曹操部將蔡中,一刀斬殺曹操部將馬延、張顗夾擊,甘寧立斬二將曹魏大將曹洪,二十餘合詐敗而走。經典戰例一:百騎劫曹營

    甘寧率百騎突襲曹營,左衝右突逢人便殺,曹營無人敢擋。最終不折一人一騎。

    原文:

    那甘寧百騎在營內縱橫馳騁,逢者便殺。各營鼓躁,舉火如星,喊聲大震。甘寧從南門殺出,無人敢擋。

    經典戰例二:親登皖城

    皖城守將朱光堅守城池,孫權四面圍定,不想卻死傷慘重,難以攻克。甘寧見狀,親自攀登雲梯,一手執鐵鏈,加入了攻城隊伍。朱光下令亂箭齊射甘寧。甘寧撥開箭林,一鏈將朱光打倒在地。

    原文:

    甘寧手執鐵鏈,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弩以射之,甘寧拔開箭林,一鏈打倒朱光。

    第二名:周泰

    周泰的鬥將記錄很少。對戰名將僅有曹魏將領曹仁。十餘合之後,曹仁詐敗而走。周泰的武力值,具體體現在救主方面,周泰的救主,堪稱東吳版“古之惡來”。

    第一次救主,身中十二槍,屹立不倒,救得孫權性命。

    重點說一下,周泰的第二次救主……

    卻說曹操方五路軍馬,曹操、張遼、徐晃、李典、龐德各一萬人馬。徐盛被李典圍在垓心,孫權領軍救應,被徐晃、張遼二將圍住。曹操下令,許褚出馬,將孫權軍分作兩段。

    千鈞一髮之際,周泰血怒值暴漲,要救孫權突出重圍。

    一入曹圍:周泰讓孫權跟在自己身後,奮勇殺到江邊。回頭一看,不見了孫權……

    二入曹圍:周泰勒回馬,又從江邊殺回重圍,尋住孫權之後,再度護孫權突圍。殺到江邊,回頭一看,又不見了孫權……

    三入曹圍:無奈之下,周泰再度返還。找到孫權之後,趕緊問明瞭原因。原來孫權懼怕敵軍箭雨,不敢衝突出圍。周泰擋住孫權,用身體為孫權擋箭。身中數槍,箭瘡無數,終於救出了孫權。

    四入曹圍:由於徐盛沒有突圍,周泰再度返回重圍,護住徐盛殺出。

    第三名:淩統

    淩統的排名,比較直觀,直接根據他的鬥將記錄,足以擠進前三。三百勇士拼死救主,這邊就不多說了。

    淩統的兩大精彩鬥將記錄:

    1.大戰曹魏名將張遼,五十合之後,彼此勝負難分。

    2.大戰曹魏名將樂進,五十合之後,彼此勝負難分。

    五十合戰平張遼,五十合戰平樂進,足以證明淩統的水平,至少能排在準一流到一流之間。

    第四名:程普

    程普是孫堅時期的第一上將,武力相比黃蓋、韓當等人稍強。具體戰績如下:

    1.數合刺死呂公,數合擊敗蔡瑁,呂公和蔡瑁的武力值不詳,這邊不多說。

    2.數合刺死鞠義。這邊不是單純的刺死鞠義這麼簡單,關鍵在於程普威懾到了華雄,華雄不敢迎戰程普。且看原文:

    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一陣直殺上關,關上矢如雨下。

    面對程普擊殺副將胡軫的時候,華雄竟然沒敢主動出戰,而是躲在關上以箭雨勸退。

    3.單挑太史慈,三十合不分勝負

    老年程普,對上壯年太史慈,三十合居然是不分勝負。雖然從太史慈的口中,我們得出了程普的劣勢。但無論如何,程普的實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第五名:韓當

    戰績如下:

    ☞單挑黃祖部將張虎,三十合之後,張虎力怯而走。

    ☞水上作戰,一槍刺死焦觸。

    ☞單挑曹魏名將曹洪,三十合之後,曹洪詐敗而走。

    第六名:黃蓋

    戰績如下:

    ☞單挑蔡瑁,鬥不數合,蔡瑁大敗而逃

    ☞單挑黃祖,交兵兩合,將其生擒

    ☞單挑張英,不數合之後,張英後軍大亂,敗走。

    第七名:陳武

    戰績如下:

    ☞孫策攻打薛禮,陳武獨領數十騎衝陣,瞬間斬首五十餘。薛禮閉門不出。

    ☞孫策喝死一將,挾死一將,劉繇不盡皆伏首投降,張英想跑,被陳武一槍刺死

    ☞濡須一戰,陳武截住龐德軍廝殺,最終寡不敵眾。逃跑之際回頭在戰龐德的時候,被樹枝抓住了衣服,難以施展武功,被龐德殺死。

    第八名:丁奉

    戰績如下:

    ☞廖化突圍求援,被丁奉領軍攔截。關平轉出廝殺,戰退丁奉。

    ☞一箭射中張遼,徐晃截住廝殺,輕鬆擊退丁奉。

    ☞一刀斬殺韓綜,一刀砍死桓嘉

    第九名:徐盛

    戰績如下:

    ☞攻打南郡的時候,曹仁領百餘軍衝殺,徐盛難以抵擋。

    ☞濡須口一戰,徐盛領數百軍馬,衝入李典的萬餘軍中。原文“往來衝突,如飛沙走石,互有殺傷。”此戰,徐盛雖然殺的過癮,不過最後難以突圍,是周泰把他救出來的。

    ☞單挑張普,數合之間,將其殺敗。張普對曹休說道“徐盛勇不可當”

    第十名:潘璋

    戰績如下:

    ☞活捉黃祖部將蘇飛

    ☞關羽敗走麥城之際,單挑關羽,潘璋不三合敗走。

    ☞單挑黃忠,潘璋手拿青龍偃月刀,不數合之後,料敵不過而走

    ☞被關羽之子關興斬殺

    第十一名:董襲

    戰績如下:

    ☞嚴白虎被孫策擊敗後,董襲接住,假意款待。夜間,二人於帳中飲酒,董襲拔劍在手,一劍斬殺嚴白虎,之後立誅數十人。

    原文:

    是夜於帳中飲酒,那人拔劍砍殺白虎,立誅數十餘人,來報孫策。

    第十二名:蔣欽

    戰績如下:

    ☞孫策喝死一將,挾死一將,眾人皆拜於地上,陳橫要走,被蔣欽一箭射死。

    ☞南郡城外,曹仁百騎衝陣,蔣欽難以抵擋。

    ☞關羽敗走麥城,被蔣欽攔路,關羽出馬,不三合,蔣欽大敗而走。

  • 2 # 雨歌解說電影

    都知道蜀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有五子良將張遼、張郃、樂進、徐晃、于禁,那東吳怎麼就沒安排個排位呢。在《三國志》中東吳的將領有十二人有一個傳,這十二人是誰:

    程普,東吳的副都督,給孫堅、孫策、孫權都打過工,佔功赫赫。赤壁之戰中更是一舉成名。

    黃蓋,水軍大將,最讓人知道的是詐降計的主角。一心只為輔佐江東孫氏,史書評價黃蓋此人善於搞好士兵的關係,每次打仗兵士們都嗷嗷叫的奮勇殺敵。

    甘寧,從小就是個舞槍弄棒的地痞在江上搶人財物,投靠孫權後建功立業,他為人仗義深得兵士擁戴。孫權曾說:“曹操有張遼,我有甘興霸,中相敵也。可見甘寧也是一員猛將。

    蔣欽,是孫策的小弟,與孫策一同打了不少仗。在孫權討伐關羽時蔣欽死於班師路上。蔣欽這個人不喜歡財,生活簡譜。

    周泰,他原是山賊,在孫策平江東時歸順了東吳,一直是孫氏手下得力的干將,多次保護孫權《三國志》中記載“身被十二創,良久乃蘇”說周泰為救孫經身上受十二處傷。有一次在酒宴上孫權讓周泰脫下衣服東吳眾將看了周泰身上的傷對周泰都佩服不已。

    陳武,陳武此人樂善好施深得孫權和百姓的喜愛,由於陳武的為人孫策當年把一次最能打的精銳部隊交給陳武指揮。

    董襲,江東水軍名將,有一次隨孫權討伐黃祖,董襲帶百十個人衝入短短敵陳砍斷攔江繩索吳軍才取得勝利。

    韓當,此人善於射箭對江東建國有重要影響,在曹真打南郡時韓當就是守城將領,沒上曹真佔到便宜。

    淩統,東吳水軍名將,隨孫權征戰時常常是先鋒官。不過他爸爸是讓當時在黃祖手下幹事的甘寧射死的,不知道這兩個見面是不是分外眼紅。

    徐盛,黃祖為害江東時徐盛曾以百人之力戰黃祖上千人馬併成功殺的黃祖不敢再來。

    潘璋,最有名的當是他率軍打關羽,部下馬忠擒獲關羽這件事了。由此也引來後世多少人對他的漫罵。

    丁奉,他算是三國後期的將領了,孫權家的四代君主他都侍候過,以驍勇著稱。

    以上就是東吳的十二位水軍名將。人們都喜歡五虎,我想如果是單打的情況下江東這十二名將軍沒一個是五虎上將的對手。可我們也換個位置考慮一下,如果在水上又有誰是這些江東名將的對手呢?記得水滸中的李逵嗎?在水中還不是讓張順吊打,這是一個道理。江東從開始就沒有大舉爭天下的理想,只是偏安於江東之地。這些水軍名將保一方平安還是可以的。如果非要拿人之短比人之長的討論就沒什麼意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時候看到的是真的,覺得它好像在哪裡見過,卻想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