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的小趙
-
2 # 魔方歷史觀
陳湯
在中國歷史上的漢朝時期,有這麼一位將軍,名為陳湯,可能有對這個名字不熟悉的人,但是與他相關的一句話,我們應當是熟知的,那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在陳湯那個時期,匈奴勢力內部鬥爭激烈,分裂為好幾個陣營,其中一方陣營是郅支單于,而郅支單于當時懷有異心,仗著天高皇帝遠,對漢朝虛與委蛇,後來還出現了困住漢朝使者並百般羞辱的情況,最後還殺了漢朝使者。
一國使者被殺,這是嚴重的挑釁,對於當時的漢朝來說,如何能夠容忍,而陳湯在當時針對此事做出了果斷處理,用計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擊潰了匈奴郅支單于,維護了國家尊嚴,做到了對待冒犯者,雖遠必誅。
蘇武蘇武牧羊的故事也是流傳比較廣的,作為漢朝使臣,蘇武奉命出使匈奴,結果到地兒就被扣留了,這一扣留就是十幾年。
蘇武在被扣留期間,多次被威逼利誘和刁難,但是蘇武並不屈服,始終記得自己是漢朝大臣,不管匈奴用什麼方法,蘇武都是咬牙忍受,最終,在被關押十幾年後,蘇武方回到自己的國家,如此有氣節的大臣,最後被列為漢朝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1、完璧歸趙:
趙國有一塊美玉,叫“何氏璧”。秦王聽說後想得到它,就派使者到趙國說想用城池換璧。秦王素來貪婪,趙王知道他只是想將何氏璧騙到手,但忌憚秦國的強大也不敢直接拒絕,以免惹起戰端。正當他為難的時候,藺相如站了出來並聲稱自己有辦法——要麼換回城池,要麼將何氏璧完整地帶回趙國。
到了秦國,秦王果然只對璧感興趣,對讓出城池一事隻字不提。並在一次會面時想以武力奪璧,藺相如誓死不從,他抓著何氏璧準備撞牆來威脅秦王:要麼用出土地城池換璧;要麼他就撞牆壁碎人亡,秦王什麼都得不到還會因背信棄義而遭人唾罵!
秦王雖愛美玉但並不昏庸,不願用土地交換,就值得讓藺相如帶著何氏璧返回了趙國。
2、燭之武退秦師:
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包圍鄭國,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還依附楚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國軍隊一定退走。”鄭文公聽了他的意見。燭之武推辭說:“臣壯年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無能為力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時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亡國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答應了。
夜裡,把燭之武用繩子從城上墜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就要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那就值得煩勞您的屬下。
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定邊邑,您知道這不好辦,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的實力呢?鄰國實力增強,就等於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貴國使臣經過,鄭國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這對您也無壞處。
再說您也曾經有恩於晉惠公,他答應給您焦、瑕兩地,可是晉惠公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裡築城防禦,這是您所知道的。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攻打秦軍。晉文公說:“不可,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過別人的力量而去損害別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國,是不智用動亂來代替整齊,是不武。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國也撤離鄭國。
3、晏子使楚
春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面對楚王的侮辱,他胸有成竹、沉著冷靜,憑著自己的機智和辯才維護了國家和個人的尊嚴,不辱使命。晏子身“短”,於是“楚人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這番無禮舉動,無非是想以此來侮辱晏子,進而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
作為使者,在外交場合他代表的是國家,晏子受辱,自己的祖國也勢必跟著蒙羞。智慧的晏子一眼便洞悉對方不良居心,“不入”表現了晏子態度的堅決;“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
這句話,不卑不亢、擲地有聲,彰顯出晏子的錚錚傲骨。“使狗國者,從狗門入”,言下之意就是如果讓我鑽狗洞,那楚國就是狗國,你侮辱我是狗,就等於承認自己也是狗。在這裡,晏子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辦法,讓對方自取其辱而又有苦難言。
於是“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拿起慧的武器,不但自己沒受辱,反而讓對方蒙羞。見到楚王后,傲慢的楚王繼續公然尋釁,先是諷刺齊國沒有人才,後又諷刺晏子沒有才能。如果說先前對晏子的人身攻擊尚顯得隱晦的話,那麼此時的楚王已經是明目張膽、肆無忌憚了。
對此,晏子針鋒相對、毫不示弱,他以“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比肩繼踵”之語嚴斥楚王“齊無人”的讕言,顯示了強烈的愛國之心。面對楚王對自己的侮辱,晏子先順其意承認“嬰最不肖”,再突施反擊“故宜使楚”。意思是:我最無能,所以只好出使最無能的楚國。
晏子這番機智幽默的反擊,就如那功夫已臻化境的大俠,雙手瀟灑隨意地一揮,便消解了楚王凌厲的攻勢。於己,維護了尊嚴;於國,捍衛了榮譽。楚王以“齊人固善盜乎”來諷刺齊華人到楚國為盜沒出息,企圖羞辱晏子、貶損齊國。
我們姑且不論楚王精心設計騙局的卑鄙,即便是真有此事,也不能以偏概全,說明齊華人沒出息啊。對楚王自以為得計的詰問,晏子先機智地避其鋒芒,宕開一筆,以“橘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為喻,說明外部環境對事物內部本質產生顯著影響的道理。
再由物及人,順勢推匯出“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的原因,即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盜”。這樣,由“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暗地裡諷刺楚國偷盜成風的不良風氣,暗示楚王治國的無能。這番機智巧妙的辯駁,讓楚王低頭認輸,讓晏子不辱使命。
又一年,晏子奉命出使吳國。一天清晨,晏嬰來到宮中等候謁見吳王。不一會兒,侍從傳下令來:“天子召見。”晏嬰一怔,吳王什麼時候變成天子了?當時周天子雖已名存實亡,但諸侯各國仍稱周王為天子,這是他獨享的稱號。
晏嬰馬上反應了過來,這是吳王在向他炫耀國威呀。於是,他見機行事,裝作沒聽見。侍衛又高聲重複,晏嬰仍不予理睬。侍衛沒有辦法,徑直走到他跟前,一字一頓地說:“天子請見。”
晏嬰故意裝作驚詫的樣子,問道:“臣受齊國國君之命,出使吳國。誰知晏嬰愚笨昏聵,竟然搞錯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來了。實在抱歉。請問何處可以找到吳王?”
吳王聽門人稟報後,無可奈何,只得傳令:“吳王請見。”晏嬰聽罷,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拜見吳王,並向他行了謁見諸侯時當行的禮儀。
晏嬰是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作為外交家,晏子以他的大智大勇,冷靜沉著,能言善辯,捍衛了國家的尊嚴,真是不辱使命啊!

4、唐睢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國,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啊!”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實在不敢交換啊!”秦王不高興。
於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我,這是為什麼呢?況且秦國已經滅了南韓亡了魏國,而安陵君卻憑藉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作忠厚的長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
現在我用十倍於安陵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揹我的意願,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並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倒下的屍體有百萬具,血流千里。”
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
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就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膽識的人一定要發怒的話,就要使兩具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現在這個時候就是這樣。”於是拔出寶劍起身想要與秦王同歸於盡。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麼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南韓、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5、張儀說楚:
秦惠王十四年(前311年),張儀從囚禁中放出來不久,沒有立即離開楚國,而是又去遊說楚懷王。
張儀向楚懷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之地,請秦王派太子來楚國作人質,楚國派太子到秦國作人質,把秦王的女兒作為侍候楚懷王的姬妾,兩國永結兄弟鄰邦,不相互打仗的策略。
此時,楚懷王雖已得到張儀,卻又難於讓出黔中土地給秦國,想要答應張儀的建議。屈原反對說:“前次大王被張儀欺騙,張儀來到楚國,我認為大王會用鼎鑊(古代兩種烹飪器鼎和鑊)煮死他,如今釋放了他,不忍殺死他,還聽信他的邪妄之言,這可不行。”
楚懷王說:“答應張儀的建議可以保住黔中土地,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已經答應了而又背棄他,這可不行。”
楚懷王最終答應了張儀的建議,背離了“合縱”與秦國結盟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