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親子育兒小布老師
-
2 # 傲驕老豆
增加孩子學習的自覺性,首先明白孩子的成長是不需要監督的,只是需要在適當是做好引導就好。主要是孩子和家長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的習慣:
一二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刻,先看看孩子寫作業的姿勢,學習方法及習慣對不對,孩子前期基礎不同,成績也會不同。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要有正確的方法和耐心。(正確的握筆姿勢及坐姿;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錯題的摘抄及分析;課外閱讀的積累等)。
家長的習慣:
1、平時孩子做作業時不在旁邊玩手機或看電視,不在孩子旁邊或影響孩子。
2、做作業前確定孩子作業標準,達標後不干涉孩子自由活動。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是要付諸行動,且持之以恆的。
-
3 # 米媽談教育
我們不能給孩子各種安排,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而自己卻不用實際行動起帶頭作用。作為家長,如果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應該樹立榜樣。
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做不到,不願意做的,不能強加給孩子去實現。大人希望孩子增加學習的自覺性,那大人是否已經做到?是否有堅持學習的習慣,是否有為了一個答案,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如果我們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要求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去做到,那對孩子太不公平。
二、氛圍的營造。為什麼說書香門第走出來的孩子,身上都會沾染濃濃的書卷氣文藝氣,都是有內涵的人,因為每天的耳濡目染,家裡的人都喜歡詩詞,喜歡琴棋書畫,天天在一起交流的都是這些內容,長期被這樣的氛圍薰染,自然也就會具有這樣的素質。父母就是愛賭博,愛打麻將的,孩子在牌桌邊長大,會不受影響嗎?所以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就應該給他營造什麼樣的家庭氛圍。
三、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做好榜樣,還是壞榜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決定了孩子以後能夠成為的樣子。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學習的自覺性,父母可以從現在開始每天堅持閱讀,可以讀自己需要讀的書,而且每天固定在一個時間段閱讀,這個時間段裡關掉電視,放下手機。也可能孩子會好奇的問,爸爸媽媽在看什麼書,那就大方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在學習,因為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這本書裡有解決的方法,所以把這本書看完了就能解決問題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受到正面的影響。
四、可以適當的把未完成的工作帶回家完成。這也是對孩子的一個耳濡目染的影響。可以告訴孩子,自己也在做作業,只不過這個作業是老闆佈置的,你的作業是老師佈置的。但我們都得當天完成當天的作業。
-
4 # 夢田的稻草人1. 培養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從愛孩子開始
這樣說,您一定感到奇怪吧。我剛剛讀完一本書《速效學習輔導法》,作者是一位日本的教育學博士,齋藤孝先生。裡面有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他說:人生最初的七年,主要是為了體會“活在這世上很開心。”
充分享受了母愛的孩子,擁有了被愛的經歷,擁有了被鼓勵的經歷,那是孩子的自信之源。而自信的孩子,會受之於內在吸收性心智的驅使,喜歡探索,喜歡研究,喜歡學習。
如果您家孩子還小,還沒有上學,那麼時機剛剛好。
2.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習內驅力,從學習興趣開始吧。當孩子自發地喜歡向外探索、學習,他的興趣、他的好奇心涉及到萬事萬物,凡是對他來說新鮮的,都會喜歡。但隨著年齡再大一些,有一些內在興趣動力,會被大人破壞掉。
比如,當孩子發現地上有一隻小螞蟻,正在觀察時,正在思索時,家長可能會打斷催促孩子:“幹什麼呢,趕緊過來啊”。
同樣,當孩子接觸學習新鮮的知識的時候,是他感到快樂的時候,這樣也才是正常的。可是,有很多的家長不瞭解孩子成長髮育的規律,不理解孩子適齡卻做得不夠好的行為,總是去批評指責孩子,嘮叨甚至對孩子吼叫,這樣其實就打破了孩子從學習中獲得快樂的體驗。相反,孩子對於學習,想到的是父母那張可怕的臉,可怕的聲音,他就越來越不愛學習了。
比如,孩子喜歡寫字,就給他筆和紙,讓他盡情地寫。“這個是什麼字啊,寫得真好” “這個字也認識啊,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認識呢”。孩子對寫字的興趣就調動起來了。
如果你說“你喜歡寫字啊?那好,媽媽給你筆和紙,以後咱們每天都寫20個”,如果你說“這個字不好,來,你重新寫一個,你給媽媽寫個更好的,要橫平豎直知不知道?” 又或者,你把孩子寫的字給擦掉,要孩子重新寫,好好寫。那麼,孩子對寫字還能有興趣嗎?
3. 家長的養育方式:溫和而堅定,不嚴厲也不驕縱家長的養育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從出生開始,一個孩子的神經系統還在繼續發育發展著。他被養育者對待的方式會在大腦裡形成環路,這決定著這個孩子以後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如果您是嚴厲的,您可能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愛學習,因此感覺可能還是管得太少了,要更嚴厲才好。這樣就把孩子在不愛學習的叛逆道路上越推越遠。
我們建議家長尊重孩子的學習意願,他可以在想學習時學習,也放手,把對學習的掌控感還給孩子。換位思考一下,本來該是做起來快樂的事,如果有人一直盯著你,催著你,不信任地監督著你,你還能開心地做嗎?你還願意做嗎?
4.家長的榜樣很重要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做家長的首先自己先要做到。一個從來不讀書不學習的家長,卻要求孩子好好學習,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 身教大於言教。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我們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是帶動孩子愛上學習的最好的榜樣。
與天下父母共勉。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5 # 趙紹亮
細心的人在生活當中可以看到,父母是什麼職業,孩子大多數也隨著父母,父母是將軍,孩子大部分是軍官。父母是教授,孩子當學者,父母是文藝工作者,孩子當演員的就多。父母是工,農勞動者的,他們的孩子透過努力學習,考上大學,走科技之路的也是非常多的,當然還有做工,務農的。
天生俱來的自覺性學習是很少的。大都是透過父母的耳染目濡下形成的。例如父母從孩子幼兒時,每天堅持看書學習,有時間給孩子念一下畫報,圖書之類的。久而久之,孩子也會主動學習讀書。如果是父母整天玩兒手機遊戲,你也管不了孩子,孩子也願意玩遊戲了。父母要整天玩兒麻將,整日歌舞昇平的,那孩子畢竟也是個玩家。在一個家庭當中,有一個愛學習的氛圍,要是帶幾個親戚朋友的小夥伴兒,來陪自家的孩子一起學習和探討,時間長了,把學習的主動性就會養成,
在家長的引導下培養出孩子主動自覺的學習習慣。培養他一個好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感到學習快樂和增漲知識,懂得很多道理,讓他認清讀書的目的和 讀書的益處,那麼孩子學習了自覺性就逐漸培養起來了。
-
6 # 郭曉華
讓孩子自覺學習,自覺寫作業可能是很多父母的心願,我覺得父母可以從以下方面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現在的很多孩子,也許他們的需求已經到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所以什麼才能讓他們心動,才能讓他們刻苦學習?那就是夢想。
如何幫孩子建立夢想?
多觀察,多詢問孩子的興趣點,對什麼人,什麼職業更感興趣,從身邊接觸的人和職業開始,或者看一些人物傳記,找到孩子們的偶像。可以是老師,可以是警察,醫生,歌唱家,舞蹈家,宇航員,科學家等等,甚至可以是愛莎公主,不管孩子喜歡什麼,我們都可以鼓勵,不要打壓,不要擔心他們以後真的會從事這個職業。
當他們有了夢想,就有了學習的內在動機,而內在動機才是學習的主要推動力。
培養孩子的優勢專案當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父母就要幫助他們培養優勢專案。
從他們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在這個方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也會慢慢遷移到其他的方面。
比如有一個孩子各科成績都不好,也不願意學習,老師經過觀察發現這個孩子對數學比較有興趣,就先幫助這個孩子主攻數學,把數學成績提上去,當這個孩子數學學好了之後,就很開心很自信,也願意學習其他科目了,其他科目的成績也慢慢上去了。
當孩子擁有了一些優勢專案,他們會變得更自信,也更有學習的動力。同時,優勢專案也會帶動劣勢專案的發展。
更多內容詳見我的相關文章。
-
7 # 親子育兒小布老師
因為我倡導親子閱讀的理念,所以提一點關於親自繪本閱讀的小建議。 親子閱讀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激發繪本閱讀興趣的重要手段。
親子閱讀帶來的親密感會讓孩子產生安全和信任,會給孩子帶來智慧,熱情,信心,可以創造和孩子溝通的機會,並且可以分享閱讀的感動和興趣。
親子閱讀最重要的就是照顧孩子的能力和興趣,白天大人都忙,相處的時間少,然後平時還要管孩子、訓斥孩子,所以如果晚上的時候,孩子能夠躺在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裡看書,聽故事,那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最親密的時光。
開展親子閱讀
1、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0-6歲孩子的耐力和注意力都不夠,所以不要責罰孩子,也不要失去信心,堅持閱讀,收穫的一定是令你滿意的成果。
2、講繪本的時候,先從封面開始,讓孩子猜一猜繪本的內容,說錯了也沒有關係。但是講讀過程中不要強迫孩子認字。要透過書中多姿多彩的故事,讓孩子感受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4、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候,也可以透過閱讀讓孩子學會如何和朋友相處,並解決問題。閱讀是一件潛移默化的事情,我們要隨時抓住機會去引導孩子親近書本。 親子閱讀就是為了讓孩子主動去開啟一本書。讓閱讀成為生活的習慣,每天20分鐘也可以15分鐘也可以,跟孩子親子閱讀,和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
-
8 # 傲驕老豆
增加孩子學習的自覺性,首先明白孩子的成長是不需要監督的,只是需要在適當是做好引導就好。主要是孩子和家長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的習慣:
一二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刻,先看看孩子寫作業的姿勢,學習方法及習慣對不對,孩子前期基礎不同,成績也會不同。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要有正確的方法和耐心。(正確的握筆姿勢及坐姿;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錯題的摘抄及分析;課外閱讀的積累等)。
家長的習慣:
1、平時孩子做作業時不在旁邊玩手機或看電視,不在孩子旁邊或影響孩子。
2、做作業前確定孩子作業標準,達標後不干涉孩子自由活動。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是要付諸行動,且持之以恆的。
-
9 # 米媽談教育
我們不能給孩子各種安排,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而自己卻不用實際行動起帶頭作用。作為家長,如果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應該樹立榜樣。
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做不到,不願意做的,不能強加給孩子去實現。大人希望孩子增加學習的自覺性,那大人是否已經做到?是否有堅持學習的習慣,是否有為了一個答案,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如果我們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要求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去做到,那對孩子太不公平。
二、氛圍的營造。為什麼說書香門第走出來的孩子,身上都會沾染濃濃的書卷氣文藝氣,都是有內涵的人,因為每天的耳濡目染,家裡的人都喜歡詩詞,喜歡琴棋書畫,天天在一起交流的都是這些內容,長期被這樣的氛圍薰染,自然也就會具有這樣的素質。父母就是愛賭博,愛打麻將的,孩子在牌桌邊長大,會不受影響嗎?所以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就應該給他營造什麼樣的家庭氛圍。
三、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做好榜樣,還是壞榜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決定了孩子以後能夠成為的樣子。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學習的自覺性,父母可以從現在開始每天堅持閱讀,可以讀自己需要讀的書,而且每天固定在一個時間段閱讀,這個時間段裡關掉電視,放下手機。也可能孩子會好奇的問,爸爸媽媽在看什麼書,那就大方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在學習,因為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這本書裡有解決的方法,所以把這本書看完了就能解決問題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受到正面的影響。
四、可以適當的把未完成的工作帶回家完成。這也是對孩子的一個耳濡目染的影響。可以告訴孩子,自己也在做作業,只不過這個作業是老闆佈置的,你的作業是老師佈置的。但我們都得當天完成當天的作業。
-
10 # 夢田的稻草人1. 培養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從愛孩子開始
這樣說,您一定感到奇怪吧。我剛剛讀完一本書《速效學習輔導法》,作者是一位日本的教育學博士,齋藤孝先生。裡面有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他說:人生最初的七年,主要是為了體會“活在這世上很開心。”
充分享受了母愛的孩子,擁有了被愛的經歷,擁有了被鼓勵的經歷,那是孩子的自信之源。而自信的孩子,會受之於內在吸收性心智的驅使,喜歡探索,喜歡研究,喜歡學習。
如果您家孩子還小,還沒有上學,那麼時機剛剛好。
2.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習內驅力,從學習興趣開始吧。當孩子自發地喜歡向外探索、學習,他的興趣、他的好奇心涉及到萬事萬物,凡是對他來說新鮮的,都會喜歡。但隨著年齡再大一些,有一些內在興趣動力,會被大人破壞掉。
比如,當孩子發現地上有一隻小螞蟻,正在觀察時,正在思索時,家長可能會打斷催促孩子:“幹什麼呢,趕緊過來啊”。
同樣,當孩子接觸學習新鮮的知識的時候,是他感到快樂的時候,這樣也才是正常的。可是,有很多的家長不瞭解孩子成長髮育的規律,不理解孩子適齡卻做得不夠好的行為,總是去批評指責孩子,嘮叨甚至對孩子吼叫,這樣其實就打破了孩子從學習中獲得快樂的體驗。相反,孩子對於學習,想到的是父母那張可怕的臉,可怕的聲音,他就越來越不愛學習了。
比如,孩子喜歡寫字,就給他筆和紙,讓他盡情地寫。“這個是什麼字啊,寫得真好” “這個字也認識啊,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認識呢”。孩子對寫字的興趣就調動起來了。
如果你說“你喜歡寫字啊?那好,媽媽給你筆和紙,以後咱們每天都寫20個”,如果你說“這個字不好,來,你重新寫一個,你給媽媽寫個更好的,要橫平豎直知不知道?” 又或者,你把孩子寫的字給擦掉,要孩子重新寫,好好寫。那麼,孩子對寫字還能有興趣嗎?
3. 家長的養育方式:溫和而堅定,不嚴厲也不驕縱家長的養育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從出生開始,一個孩子的神經系統還在繼續發育發展著。他被養育者對待的方式會在大腦裡形成環路,這決定著這個孩子以後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如果您是嚴厲的,您可能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愛學習,因此感覺可能還是管得太少了,要更嚴厲才好。這樣就把孩子在不愛學習的叛逆道路上越推越遠。
我們建議家長尊重孩子的學習意願,他可以在想學習時學習,也放手,把對學習的掌控感還給孩子。換位思考一下,本來該是做起來快樂的事,如果有人一直盯著你,催著你,不信任地監督著你,你還能開心地做嗎?你還願意做嗎?
4.家長的榜樣很重要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做家長的首先自己先要做到。一個從來不讀書不學習的家長,卻要求孩子好好學習,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 身教大於言教。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我們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是帶動孩子愛上學習的最好的榜樣。
與天下父母共勉。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11 # 趙紹亮
細心的人在生活當中可以看到,父母是什麼職業,孩子大多數也隨著父母,父母是將軍,孩子大部分是軍官。父母是教授,孩子當學者,父母是文藝工作者,孩子當演員的就多。父母是工,農勞動者的,他們的孩子透過努力學習,考上大學,走科技之路的也是非常多的,當然還有做工,務農的。
天生俱來的自覺性學習是很少的。大都是透過父母的耳染目濡下形成的。例如父母從孩子幼兒時,每天堅持看書學習,有時間給孩子念一下畫報,圖書之類的。久而久之,孩子也會主動學習讀書。如果是父母整天玩兒手機遊戲,你也管不了孩子,孩子也願意玩遊戲了。父母要整天玩兒麻將,整日歌舞昇平的,那孩子畢竟也是個玩家。在一個家庭當中,有一個愛學習的氛圍,要是帶幾個親戚朋友的小夥伴兒,來陪自家的孩子一起學習和探討,時間長了,把學習的主動性就會養成,
在家長的引導下培養出孩子主動自覺的學習習慣。培養他一個好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感到學習快樂和增漲知識,懂得很多道理,讓他認清讀書的目的和 讀書的益處,那麼孩子學習了自覺性就逐漸培養起來了。
-
12 # 郭曉華
讓孩子自覺學習,自覺寫作業可能是很多父母的心願,我覺得父母可以從以下方面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現在的很多孩子,也許他們的需求已經到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所以什麼才能讓他們心動,才能讓他們刻苦學習?那就是夢想。
如何幫孩子建立夢想?
多觀察,多詢問孩子的興趣點,對什麼人,什麼職業更感興趣,從身邊接觸的人和職業開始,或者看一些人物傳記,找到孩子們的偶像。可以是老師,可以是警察,醫生,歌唱家,舞蹈家,宇航員,科學家等等,甚至可以是愛莎公主,不管孩子喜歡什麼,我們都可以鼓勵,不要打壓,不要擔心他們以後真的會從事這個職業。
當他們有了夢想,就有了學習的內在動機,而內在動機才是學習的主要推動力。
培養孩子的優勢專案當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父母就要幫助他們培養優勢專案。
從他們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在這個方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也會慢慢遷移到其他的方面。
比如有一個孩子各科成績都不好,也不願意學習,老師經過觀察發現這個孩子對數學比較有興趣,就先幫助這個孩子主攻數學,把數學成績提上去,當這個孩子數學學好了之後,就很開心很自信,也願意學習其他科目了,其他科目的成績也慢慢上去了。
當孩子擁有了一些優勢專案,他們會變得更自信,也更有學習的動力。同時,優勢專案也會帶動劣勢專案的發展。
更多內容詳見我的相關文章。
回覆列表
因為我倡導親子閱讀的理念,所以提一點關於親自繪本閱讀的小建議。 親子閱讀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激發繪本閱讀興趣的重要手段。
親子閱讀帶來的親密感會讓孩子產生安全和信任,會給孩子帶來智慧,熱情,信心,可以創造和孩子溝通的機會,並且可以分享閱讀的感動和興趣。
親子閱讀最重要的就是照顧孩子的能力和興趣,白天大人都忙,相處的時間少,然後平時還要管孩子、訓斥孩子,所以如果晚上的時候,孩子能夠躺在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裡看書,聽故事,那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最親密的時光。
開展親子閱讀
1、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0-6歲孩子的耐力和注意力都不夠,所以不要責罰孩子,也不要失去信心,堅持閱讀,收穫的一定是令你滿意的成果。
2、講繪本的時候,先從封面開始,讓孩子猜一猜繪本的內容,說錯了也沒有關係。但是講讀過程中不要強迫孩子認字。要透過書中多姿多彩的故事,讓孩子感受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4、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候,也可以透過閱讀讓孩子學會如何和朋友相處,並解決問題。閱讀是一件潛移默化的事情,我們要隨時抓住機會去引導孩子親近書本。 親子閱讀就是為了讓孩子主動去開啟一本書。讓閱讀成為生活的習慣,每天20分鐘也可以15分鐘也可以,跟孩子親子閱讀,和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