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是還說諸葛亮才能低嗎?這句話最早出於誰之口?怎樣的語境。三個臭皮匠就比諸葛亮厲害嗎?為什麼不是鞋匠,木匠?
11
回覆列表
  • 1 # 樂天派周先俊

    體現民主集中,人多力量大,辦法多,智慧強,好比連長需要指導員,團長需要政委參謀長。這就是團結戰鬥的決策組合才有勝利的保證。

  • 2 # 美舞衛亞

    真正的尊重普通民眾的發言權,發揮眾人智慧的優勢。毛主席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任何一個天才,甚至諸葛亮,先知先覺的人,也要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甚至超過某個人的智慧。毛主席運用這個精典格言,辦事充份發揚民主,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 3 # A梅青子

    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吧,三個人的智慧總比一個人的智慧多。當然若要真正理就不好解說,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能有毛主席的智慧。話題幽默解說

  • 4 # 布衣之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老先生非常重視人和,認為非城堅器利就能取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諸葛亮再有經天緯地之才,一個人能打幾根釘;再有鞠躬盡瘁之為,最後也只能死而後已。

    所以,我覺得三個臭皮匠代表著民心所向,也代表著團隊的志同道合和協調作戰,那為啥不抵得上司馬懿,一定要是諸葛亮,我們來說道說道。

    諸葛得天時,遇明主,可展一生所學。

    亂世出英雄,英雄也要有出頭之時。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時代,治國之能雖是必學之道,但亂世的成功學,必然是軍事戰略和戰術的研習和實際應用,諸葛亮也不能脫俗,躬耕是實,但對荊州等地山川地貌的實地研究,對天下大勢的即時分析,三足鼎立,早已成型於胸,就看是否有識貨的一拍即合。

    諸葛亮號稱臥龍,知名度當然有,東吳派諸葛瑾請過,和劉表有親戚關係當然也能近水樓臺先得月,但沒法放手去做,如果沒有劉備的出現,估計諸葛也就甘願一輩子當個老農民了。

    亂世格局,曹操平定北方,需要修養生息,研習水戰,在南下征伐,東吳穩定偏安一隅,就剩下荊州、益州和漢中之地還有施展空間,而這個時候,送來個三顧茅廬的劉玄德,諸葛可以成就三足鼎立的總體設計和實踐,諸葛當然一躍而出。

    一鼓作氣,拿下荊州、益州和漢中之地,諸葛要的地利,一攬子實現。

    如果保持這種格局,要沃野有沃野,要水路有水路,加上諸葛治國理政之能,還真有可能聯合東吳拿下曹操,在和東吳分一高下。

    想當年秦國不也是拿下巴蜀,經濟上極大的補充了秦國的財政,才有了後續的統一;劉幫也是控制巴蜀,在蕭何的運作下,後勤到位,讓劉邦後顧無憂的統一天下。

    可是得天時,獲地利的諸葛,卻沒有守成人和的支撐。

    守荊州,劉備交給諸葛不放心的關羽也就罷了,關羽北伐,被孫權抄了後路也罷了,結果還遇到劉豐和孟達見死不救,關羽只能敗走麥城,一死了之,荊州就這樣丟了。

    諸葛堅持聯吳對曹的既定戰略,但劉備執意伐吳,結果夷陵之戰,被陸遜一把火燒回白帝城,劉備鬱悶死不說,諸葛這些年的家底就這樣被抖摟的差不多了,從此窩在疲敝的益州,雖幾次北伐,但不可能再有鼎立初期的大好形勢了。

    劉備死後,劉禪庸碌,荊州、益州和劉備原班老人之間的鬥爭逐漸表面化,諸葛自己和益州李嚴的權利之爭也逐漸白熱化,還有姜維、魏延這些將領之間的鬥爭,一個疲敝的益州就已經夠諸葛喝一壺了,各懷心事,各行其是,互不待見的團隊,蜀漢哪能好的了。

    時局不利,諸葛也想乘自己還能鞠躬盡瘁的時候,多給劉禪留下些有利於蜀漢的東西,所以,諸葛經濟上還是採取了一些有利於發展的政策,但常年的北伐,老百姓並沒有獲利,得到的民不聊生,老百姓並不支援戰爭。

    所以,諸葛初期的天時和地利,由於諸葛和劉備的政治觀念不同、蜀漢各派系的激烈內鬥、蜀漢大將之間的互相不團結、還有百姓民不聊生厭倦戰爭的情緒。

    諸葛亮隆中運籌帷幄著天時和地利,最後卻沒算到人和對其戰略格局的損害,徹底敗在了“人和”這個臭皮匠的腳下。

  • 5 # 鴻鵠迎罡

    “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是民間流傳很廣的俗語,意思是說,諸葛亮雖然足智多謀,但是,三個普通人的智慧加在一起,人多力量大,依靠集思廣益,發揮出的作用,完全抵得上諸葛亮一個人。這句話的本意是指,一個人即使再有能耐,他的智慧和力量畢竟是有限的,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瞧群眾的力量,每個人奉獻一點智慧,依靠積少成多,眾志成城,一群普通人也能幹出讓人驚歎的大事。

    就像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當一把筷子團結在一起,會無限增加強度和韌性,想折斷並不容易。

    面對一個問題,一個人即使有經天緯地的才華,在考慮問題時,通常是單向思維,總有他想不到的地方,在全面性上總要欠缺一些。

    當幾個人同時面對一個問題時,由於每個人的思維不一樣,有助於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出的結果就要豐富許多,全面許多。

    因此,從古至今,想幹大事的人都喜歡成立智囊團,招攬天下的能人來為自己效力。如,三國裡劉備帳下能人很多,除過諸葛亮之外,還有龐統、法正、徐庶等人,他們與諸葛亮一起,共同組成了劉備的智囊團。

    諸葛亮在三國鼎立時期,不但是著名謀士,還是一名能工巧匠。某天,他受東吳孫權的邀請,來到東吳都城建業(今南京),準備給孫權建造一座高大上的佛塔。諸葛亮是聰明人,立馬想到藉助建造佛塔的名義,來打探東吳的真實國力,為以後收拾東吳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線索。

    諸葛亮發揮自己的本事,設計了一座高度超過20丈的佛塔,給塔頂上又設計了一個高度為5丈的銅葫蘆,銅葫蘆的重量達到4000多斤,僅僅鑄造這隻葫蘆,以東吳目前的實力,似乎很難辦好。

    然而,又不能讓諸葛亮笑話東吳沒有能人,於是,孫權命人在城牆大門旁貼了一張告示,招賢納士,如果有人能攻破這道難題,重重有賞。

    一個月後,仍然不見動靜,孫權急得滿頭大汗,諸葛亮則幸災樂禍,等著看東吳出醜。

    建業城正門門口有三個相貌醜陋,目不識丁的皮匠,被當地人稱作“醜皮匠”,他們聽說諸葛亮這樣傲慢無禮地刁難東吳人,就決定回擊諸葛亮,為東吳人挽回顏面。

    三個皮匠首先砍伐了一棵十幾米高、兩米粗的大樹,透過雕刻和拼接,把大樹製作成一個葫蘆模型,接著,以木葫蘆做胚子,用許多張水牛皮蒙在表面,一針一線縫製成牛皮葫蘆,然後,在牛皮葫蘆上豎著劃出一條等高的口子,掏出木葫蘆,又把牛皮縫好,就這樣製作好了銅葫蘆的模子。

    最後,把牛皮模子埋在沙土裡,給模子裡面澆築銅水,最終,做好了諸葛亮所要求的銅葫蘆,尺寸、重量都不差。恃才傲物的諸葛亮看到亮錚錚的銅葫蘆後非常驚訝,讚歎東吳是藏龍臥虎之地,不敢久留,就起身告辭。

    東吳人歡天喜地,議論紛紛,說著說著發明了“三個醜皮匠,勝過諸葛亮”這句俗語。

    在後來不斷流傳中,由於諧音關係,這句俗語逐漸變成了目前的固定句式。

  • 6 # 芷蘭小時光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俗語簡單理解就是三個普通人的智慧加起來,集思廣益,也能想出比諸葛亮還要周全的計策,三個人的智慧加起來也能頂得上一個諸葛亮的聰慧。

    用現在話理解:就是一個人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他也只有一個腦袋,一雙手,凡事親力親為,總會有他疏忽大意,想不到的細節之處!那必定是幹不過一個團隊的。因為團隊是分工明確,分工行事,遇到問題,大家一起出謀劃策,大家一起解決問題,效率更高!

    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

    先來看看這句話的出處

    刻意查閱資料,這裡有一個典故:

    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黃肌瘦。後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 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醜陋,又目不識丁,大家都稱他們是醜皮匠。他們聽說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裡不服氣,便湊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於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後,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裡。這一著,果然一舉成功。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訊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三個醜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這句俗語的具體表達?

    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是沒有有絲毫聯絡的。依據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是古代做皮貨生意的人,或者製作動物皮張生意的人叫皮匠。而諸葛亮呢,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軍事統帥,二者原本是無法聯絡上的,別說三個臭皮匠,就是三十個恐怕也不頂一個諸葛亮。

    緣由:“皮匠”實際是取用了“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的“副將”,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於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俗語由此而來!

    總結,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這句俗語利用比喻的說法告訴我們:

    1、幾個普通人的才智綜合起來也可以得出正確的方案,能和有一個很聰明的人能得出正確的方案一樣。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特別聰明的人是很少的。就像“三軍易得,一將難求”的意思一樣。不過沒有了這種很聰明的人,人們依舊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只是耗費的時間稍微長點罷了。

    2、同時也告訴我們,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人,更不要小看一群人,一個人的智慧或許不如你聰敏,但是一群人的智慧加起來,那就是一股不容小噓的力量,一個巴掌拍不響,一群人的掌聲那就是如雷貫耳。

    人多智慧多,人多力量大。在生活中也好,生意場上也罷。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敵,往往看似平淡無奇,風平浪靜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爆發的無限潛能,或者讓人為之驚駭,一招制敵的方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廣場的蟋蟀第四章讀後感怎麼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