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球弟

    明明有飛天遁地的本領,卻甘願過著地板流的生活,這就是哈登,歷史最怕疼的MVP。哈登的鬍子總是讓人忽略他的年齡,而哈登的打法,經常會讓人覺得這個小胖子身體素質一般,只是靠腦子在打球。SO,問題來了,為什麼哈登很少扣籃呢?是因為身體素質太差?還是像很多球迷所說是因為親眼目睹喬治斷腿的事情呢?我認為關聯有,但是微乎其微,為啥呢?請君聽我細細道來。

    哈登不喜歡扣籃和喬治斷腿有關嗎?

    籃球畢竟屬於身體對抗激烈的運動,有對抗就必然有傷病。正所謂跳的越高、摔的越疼。很不幸的是,在美國的一次集訓中,哈登作為當事人,親眼目睹了那可怕的一幕,當時喬治為了追防哈登,高高跳起準備蓋帽,於是悲劇發生了,所幸的是,之後喬治經過一年的休養,又滿血歸來了。SO,哈登的事和保羅喬治有關嗎?這個關聯真心不大,畢竟在事情發生前,哈登地板流的打法早就已經成型,所以這鍋喬治背不上。

    哈登為什麼不喜歡扣籃?

    這裡我們要先澄清一點,哈登不喜歡扣籃和身體素質沒有半毛錢關係,這傢伙的垂直起跳高度達到了94公分,3/4場奔跑速度達到3.13秒,雖然沒有像詹姆斯那樣變態,但也是一流的存在。事實上,哈登不喜歡扣籃的原因和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哈登小的時候患有嚴重的哮喘,熱愛籃球的他會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大幅度動作避免引發病症。雖然隨著年齡增長,體質的變強,這個問題並不能在困擾他了,可是習慣這東西,一定形成,還是比較難改掉的。而且哈登也意識到這樣的養生習慣能夠延長自己的運動壽命,那嘛,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哈登的身體素質並不差,只是他選擇了一條和大部分人不一樣的路,雖然打法不夠勁爆,但是實用,至於其他的,估計哈登也不會在乎的。

  • 2 # LucooL

    扣籃不是你想扣,想扣就能扣啊!!!NBA的防守那麼激烈。而且登哥打常規賽是真不想扣,也許有點不屑的成分。或者理解為養生籃球。。。

    但是今年西決對勇士的幾個隔扣的確對得起這個彈跳啊。燃爆全場啊有沒有???!!!

  • 3 # 黑子籃球

    哈登是一名非常聰明的球員,他對於自己職業生涯非常看重。雖然他沒有詹姆斯那樣對身體保養的重視,但是他的打法無疑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幫助會非常大!

    第一:哈登的打法很地板流,並不像威少那樣對籃筐的兇猛。況且,哈登突破之後喜歡用歐洲步過掉中鋒,而不是直接面對中鋒強攻!如此一來,他的扣籃一定會少。

    第二:哈登造犯規能力絕對是一絕,這讓很多球員在防守他的時候會非常注意。大家更多的是干擾他上籃,而不是選擇與他對抗。並且哈登的上籃速度並不是很快,更多的是晃動後的速率會快一些!

    大家認為,哈登的打法是不是最聰明的?他跟威少的打法,你更喜歡哪個?

  • 4 # 冷凝楓的籃球世界

    根據資料統計,哈登在雷霆三個賽季的扣籃次數分別是25、46、39次;而來到火箭的六個賽季,單賽季的扣籃次數分別是46、45、33、16、21、19,所以我覺得是火箭時期的哈登越來越不喜歡扣籃了,原因主要如下:

    1.上場時間和角色的改變。

    雷霆時期的哈登作為第六人出場,在出場時間最長的2011-12賽季,場均也不過打31.4分鐘,體力很充沛。他一上場就是為了帶來活力、盤活球隊的進攻或者把場上的局勢攪亂。

    所以他上場就抓住機會表現自己,尤其是面對對方的替補球員或者趁對方主要的防守精力在杜蘭特或者威斯布魯克身上時,抓住防守的空擋來個暴扣是不錯的選擇。

    而來到火箭就不一樣了,他是球隊的當家核心,對方的主要精力都在他身上;而且大家都知道他有哮喘病,上場時間越來越長的情況下,沒必要去消耗不算充沛的體力。

    2.對傷病的恐懼讓他打的越來越聰明。

    對球員來說,他們面對最大的敵人是傷病。哈登也在NBA打了9個賽季了,看了太多球員在最好的年華因為各種傷病黯然退出NBA和淪為邊緣球員。

    扣籃對於各個環節的骨膜有很大的損耗,尤其是對膝關節的衝擊和磨損,再加上像扎扎這樣打球不乾淨的傢伙活躍在聯盟,你不知道當跳起來的時候,他會用什麼動作傷害你。

    哈登也親眼見到喬治的斷腿;二哥威少因為飛天遁地的打法已經做了兩次膝蓋手術;而和他同一年進入聯盟的狀元格里芬因為生涯前期很喜歡扣籃對身體有很大損傷,從15-16賽季開始,三個賽季的出場次數分別是35、61、58,成了玻璃人。

    因此哈登把自己練成了地板流,專心磨鍊後撤步三分和造犯規的技藝,更多的運用節奏變化和時間差來打球,最大限度的節省體力、減小對身體的損耗。

    綜上所述:我覺得哈登是因為角色的轉變、出場時間的變化、節省體力和減少傷病等原因,刻意的減少了扣籃,但是到了該強硬或者需要提升士氣的時候,哈登還是會扣籃的,希望以後的賽季能遠離傷病,帶領球隊繼續向總冠軍發起衝擊,加油吧。
  • 5 # 阿倫寫字的地方

    哈登在新秀時期體測資料是這樣的:身高1.96米,臂展2.11米,原地彈跳0.94米,體脂率10%,臥推17次,3/4場地衝刺3.13秒。但看這個體測資料,哈登的身體素質確實非常出色,哈登是那一屆最高順位的後衛!

    但是體測資料只是在相對“靜態”下的測試,沒有比賽時的對抗,所以在實際比賽中哈登打法地板流。

    哈登能扣籃,尤其是在雷霆時期和火箭隊前幾個賽季,哈登每賽季都有40-50個扣籃,但整體來看哈登確實不喜歡扣籃,地板流打法!

    其實體測資料會令球迷產生錯覺,威少體測資料很差,但是暴扣不止,康利體測資料很好,扣籃有幾個呢?

    哈登“靜態”體測資料優秀,但是哈登動態身體素質一般,尤其是腰腹力量差!所以哈登在比賽中很少有後仰跳投和高高的幹拔,拉桿也幾乎看不見!

    所以哈登知道自己腰腹力量不行,所以打磨自己的球技。哈登被稱為節奏大師,他就喜歡胯下運球晃開防守者重心,然後後撤步投籃!哈登打球完全是靠節奏而不是速度!

    其實現在NBA有些球員是能扣籃而不選擇扣籃,比如保羅、歐文等,他們主要是為了減少傷病,延長職業生涯!哈登地板流打法要求技術要過硬,哈登的得分效率很好,他的運球和視野都很好!

  • 6 # 家鄉體育

    哈登的體積明顯比以前大了很多,不扣籃就是為了保護身體不受傷

    哈登的身體天賦的確是出眾的,但是為什麼他不喜歡扣籃我覺得應該有很多客觀的原因。身體天賦上哈登身高1.96臂展有足足2.10,站立摸高達到了2.65而且哈登的垂直起跳高度足足有0.94。所以,這種身體天賦扣籃是非常輕鬆的。

    但是哈登一場比賽可能一個籃都不扣,上賽季只扣了19次。要知道同位置的威少一賽季可以扣籃近70次。威少的起跳和身體天賦都不如哈登,但是哈登是真的能上籃就不會扣籃,永遠只是一個姿勢的上籃。

    我覺得哈登的做法是很聰明的,但是這樣比賽的精彩程度就大大的減少了。為什麼很多人追捧威少還有詹姆斯的打法就是因為他們的扣籃讓人熱血沸騰,籃球如果就是上籃和三分的確會少一些味道。

    哈登的打法偏向於地板流,可能再成長几年就真的是地板了。沒有任何的扣籃,不過哈登這樣可以大大的暫緩自己的生涯,而且受傷的可能性也小了很多。畢竟如此的胖壯,讓哈登像威少那樣扣籃的確強人所難。

  • 7 # 驚奇體育
    哈登的打法就是地板流

    首先就是哈登習慣性的打法就是地板流,他在比賽中經常會使用遭對手犯規的打法來獲得機會,這也是很多人之前黑哈登的地方,但是其實對於籃球比賽來講,哈登這也是一種超人的能力!除了突破造犯規之外,哈登的後撤步跳投也是一個比較省力的得分手段,這些都是哈登比較喜歡得分方式!

    可以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

    哈登不喜歡在比賽中扣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想要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我們都知道,每一次扣籃對於身體都是一種損耗,一旦因為扣籃受到了一些傷病,那麼在之後的比賽中都將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哈登不扣籃也能夠很好地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

    對於火箭隊和哈登的球迷來講,能夠儘可能長時間的看哈登的比賽也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而且哈登這樣的打法也拿到了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不是嗎?

  • 8 # 灌籃HOOP

    這和哈登比較“省力”的打法以及偏好有關。

    哈登在2017-18賽季常規賽出戰72場,總共完成19記扣籃,到了季後賽,他在17比賽中就扣了13次。他會在機會出現的時候嘗試更多的扣籃,今年西部決賽隔扣德拉蒙德·格林的那球,讓人拍案叫絕。

    哈登不是不能扣籃,他有著196公分的身高,身體素質出色,強壯的身體和下盤力量不懼任何對抗。哈登在比賽中會長時間觸球,他還要承擔組織任務。本賽季單打回合得分中,哈登名列前茅。大量的單打,對他體力有巨大的消耗,這一點從西部決賽足以體現出來,特別是在保羅受傷後,哈登會在上半場就開始發力,而到了下半場,他在體力消耗巨大的情況下,效率下降得很快。

    哈登是一位球商極高的球員,他知道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採取相應的進攻選擇,從而更高效率的進行得分。在比賽中他會對自己的體能進行分配,保羅的到來,分擔了他身上一部分組織和壓力,他把更多的經歷放在個人進攻和防守上。

  • 9 # 小胖侃體育

    哈登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運動員,記得保羅說過:每個人的扣籃次數都是有限的。當然nba球星也一樣,扣籃對身體的損耗,對膝蓋和腳的抗壓能力會增加。既然上籃和扣籃都是兩分為何一定要選擇扣籃這種暴力美學的方式呢?就為了取悅觀眾嗎?從運動員職業生涯壽命來講,減少扣籃,減少對身體的損耗無異於延長自己的巔峰生涯壽命,nba那些暴力美學的球星有多少在30歲就走下坡路的?而反觀那些技術流有多少在33歲還在巔峰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熟花生米怎麼做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