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月明1220
-
2 # 使用者572604335693老先
如果讓那“有人“用電腦寫作這部文學鉅著,也許一天就可完成。要不請“有人”也寫一部趕超曹雪芹的鉅著來著?有真功夫可千萬別藏著掖著哦。
-
3 # 一點學堂
我覺得不可能,撰寫《紅樓夢》不是拼的速度,而是根據時間段,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並不是說紅樓夢是曹雪芹寫得慢,也不是說曹雪芹已經把紅樓夢這個劇本都構思完整了寫的,這個需要過程的。
-
4 # 一串七珠讀雜書
如果那時有電腦,曹雪芹寫《紅樓夢》一年就能完成?感覺這話說得有點信口開河了。
一
每一部著作完成,都需要作者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反覆修改、揣摩。從《紅樓夢》第一回看到作者寫道
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篆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可見,作者修改的過程是漫長、繁瑣和辛苦的。在作者最初寫這部作品時,當初的主旨也許沒有這麼高,只是寫男女淫亂情愛導致的家族的敗落。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的認識和閱歷越來越豐富,眼光也越來越深刻,才意識到家族的敗落,是家族的某些人的原因,更是當時政治掌權人的手中,到修改到最後,作者的見解與最初的觀點大不相同。家族的敗落已經不只是單單的人為造成的結局,而是社會制度的結果。
二
社會制度根本不會改變,某個人某個家庭的命運,會在歷史中輪迴重複。
從作者一次次的書名的更改,可以看出每個題目不一樣,飽含的內容和主旨不同,最初的小說名字和最後的《紅樓夢》相比,都比較狹窄。
《風月寶鑑》側重男女情事,
《金陵十二釵》重點是十二個女子,《情僧錄》重點說明主人公賈寶玉尊重女性的意識,真是千古奇人奇情。這些題目的修改,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寫書的過程,有多堅信,反覆揣摩、思考。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寫書中的曹雪芹,與十年前的自己,一定成熟、沉穩不少。在書的寫作過程中,也是曹雪芹自己成長的過程。
三
這幾天讀傑克 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從安查特斯的“引言”中可以看出,用打字機大字的凱魯亞克雖然三個星期完成這部著作,其實他在路上已經走了七年,七年時間,無時不在思考這部小說的開頭和風格。不只是小說的開頭反覆修改換了好幾次,就是小說語言的語氣和氣質,他是不停的滿意,然後不停地推翻。一次次的撂下筆覺得寫不下去。可以看出,即便是偉大的小說家,文章是不停的反覆修改的過程。
曹雪芹寫書的年代,用筆一筆一畫的寫出來,這麼厚的一部鉅著,當然修改是個重複、煩躁的事。有人說,由於修改不方便,曹雪芹只在原稿的前後空隙間修改。若是現在這個年代,用電腦寫,應該能節省他幾年的時間,可能寫的更精彩。
結語:
社會環境瞬息萬變,人的認知也會發生著變化。十年前和十年後的思想和看法,對一個人來說,絕對不一樣。所以說,《紅樓夢》修改時間長,不只是寫字慢的原因,主要是作者思想成長的一個過程。
-
5 # 關燈找魂
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 以電腦為載體的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確實是有利於提高寫作效率。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打字速度要比毛筆字快。另外文字排版、目錄生成、錯別字糾正等編輯軟體的功能也能幫助作者提升寫作效率。
而且現在還有思維導圖的軟體,可以幫助作者梳理小說框架結構,特別是像《紅樓夢》這種情節複雜曲折的鴻篇鉅製,有了思維導圖的協助,能協助作者進行更好地構思。
除此之外《紅樓夢》還涉及到大量典故、詩詞的引用,我想曹公也需要查閱其他書籍的,如果有了電腦那直接搜尋一下不就搞定了嗎。
所以說以電腦為載體的資訊科技確實可以提升寫作效率,但是這種提升是技術層面的,而決定作品本身的還是人的思想。所以技術層面的效率提升對於一個作家來說還是非常有限的,可能只佔據他實際寫作不到5%的時間。
因此即使曹雪芹有電腦,也不可能一年就修改完《紅樓夢》。
二 《紅樓夢》本身的複雜性決定了其非常長的修改時間。
我們經常用“草蛇灰線 伏脈千里”來形容《紅樓夢》的情節,曹公使用埋伏筆的手法,讓整部小說環環相扣、此起彼伏、前後呼應、最終還能渾然一體。這麼複雜的情節真的不是一般人的思維能夠吃的消的。
整部小說可謂是字字珠璣,也就是說曹公對於小說的細節修改已經達到了逐字逐句的地步。
所以即使曹公有電腦,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完成這部鉅著的修改。
-
6 # 紅塵彌勒
大哥,不帶這麼玩的。
有人說是誰說?你點過來看看是何許人也。
一個作家的畢生心血勞作,都淋漓盡致的體現在了其畢生為之不懈追求和臻善的作品中。即便是現在的條件下,那些依憑個人的才情和熱血的真正作家,也一樣不會像當今的某些所謂作家,依葫蘆畫瓢的囫圇吞棗,即時炮製出史海鉤沉的長篇鉅製。更別說如《紅樓夢》這般文學史上絕對的巔峰之作。
一部作品的好壞參差,不在於一個作家的現代化工具,而在於作家頭腦中那些不見波濤的風暴,更在於一個作家至純至真的靈魂塑造。
曹雪芹自己說在撰寫《紅樓夢》這部書的時候,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其實那不過就是作家的一個信筆託詞,真正的作品完成,其實何止是十年和五次那麼簡單?
一個作家,畢生追求的,是自家作品的至真至善至純至美,做到事無鉅細嚴絲合縫,不像是一個局外的作者在喋喋不休,而是感覺就像一股清泉在汩汩流淌,沁入你的心脾,化解你的心結,洞穿你的肺腑,直擊你的要害。
一部成功的作品,不會看到那些斑駁陸離的寫作技巧和生花妙筆,而是處處能體感到脈脈溫情在緩緩流動徐徐滲透,就像是你身上撇不開的肌體,不容得你把它機械地割裂劃分開去,它永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縱使你使出千般解數,也不能人為的將其從你身體上剝離出去。
說到底,作者是在追去一種完美的極致化意境表達,而不是粗俗的給你端上一盤良莠不齊的大雜燴。
對於《紅樓夢》這樣的一部史詩級文學鉅著,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去給它劃定完成期限,其實就是在不明就裡的強姦文學意境,屬於肆無忌憚的暴殄天物。這些話也只能外行人的信口開河滿嘴跑火車。
倒是當下的一些所謂文學作品,動輒端出鉅萬的長篇大論,只能是蒙人心智、毀人口味的粗製濫造。不惟語言上特色全無,就是意境上也是捉襟見肘,更有文化上的見識硬傷,加上黃油蒙心的利益驅使,還不就是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一部所謂的作品,細究起來漏洞百出不忍卒睹,這樣的所謂作品,你還有心情去焚香沐浴虔誠叩首的拜讀嗎?圖片來自網路
-
7 # 宛如清揚
《紅樓夢》“批閱十載”,有人說如果那時有電腦,曹雪芹一年就能完成,你覺得呢?
這個是純屬猜想的問題,斗膽一猜吧。
咱們的前提是書的作者的確是曹雪芹,是那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家族裡的落魄子弟,是咱們比較主流的觀點,如果不是,還得進行作者考證,那這個問題,沒誰說得清。
如果有電腦,曹雪芹一年就能完成,你覺得呢?
我覺得吧,未必能完成。當然了,速度會變快,但一年時間,估計不夠。
有電腦會有什麼優勢呢?書寫會變快,那會兒曹雪芹老先生,是用毛筆寫,毛筆是好東西啊,老祖宗的發明,服務了千百年來的讀書人,可是毛筆書寫要想有速度,非常難,用的墨一下子也會幹,所以如果用鍵盤敲字,那肯定是快許多的。
有電腦可以儲存,便於查詢。咱也不說稿子儲存不儲存的事情,因為真有外力強加,就是硬碟都得給你敲下來(你懂得),查詢方便,後面寫的什麼,要寫什麼,與前面哪部分互相呼應,哪裡有坑,哪裡要填,比查紙的確是會快許多。
但是,電腦的迅速,並不一定就是寫書可以加快速度。寫字和思考之間,速度並不能等同。用手書寫,斟酌之下,文字才會更優美。沒有加入思考的打字,可以很快,但是在形成通順且合理的文字時,所用的時間,在用電腦與否的情況,其實是一樣的。原來的空空道人,寫作《石頭記》本身,是經歷了一番波折的,正如原文所說,先檢閱一遍,然後抄錄,這當然都是假的,哪裡會有一部這樣的書好抄,他從頭到尾抄錄,《石頭記》變成《情僧錄》,又被人題為《風月寶鑑》,後來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題為《金陵十二釵》,上題一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凡此種種書名,其實不過是在不斷地更改,修訂,這樣的過程,和用不用電腦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他的寫作,真正需要的是時間,是他的閱歷和思考,所以,就算有電腦,一年未必完得成。
-
8 # 蔣新國
“批閱”一詞,漢語釋義有閱讀、批示和修改的含義。《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充分說明曹雪芹僅修改性創作就花了十年時間。
利用電腦寫作的確給我們帶來極大方便,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電腦可以打字確不能代替人的思維性構思。而思維性構思恰恰是創作的靈魂,是一種無法替代的潛意識大腦活動。
所以說,即使曹雪芹時代擁有電腦那也無法完全替代《紅樓夢》的十年“批閱”和五次“增刪”。擁有電腦寫作效率肯定大幅提高,但要用一兩年時間完成《紅樓夢》複雜龐大的思維性構思修改,恐怕是痴人說夢。如果曹公真用電腦走上創作捷徑,那寫出的就不是現在的《紅樓夢》,更別說巔峰之作了。
每天一大堆一大堆的網路廢文不就是最好的證明?你可能會讀,但你又能記住幾篇呢?
回覆列表
這都是不懂創作、沒有創作經歷的人在想當然、信口開河。創作不是打字員照本宣科列印一篇現成的文章。寫作的人用電腦創作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雖然表面上看,與打字員列印一篇現成的文字,沒有什麼明顯不同,但作者在創作,要構思,要思維,要考慮遣詞造句、情節起伏,等等等等。即使是作品的修改,也是創作的進一步昇華,豈是打字員打字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