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與明月a
-
2 # 聞書香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孩子行為的管教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兩大宗旨:第一:家。第二:管教。如果只有愛,沒有管教那就是錯誤的放縱的寵溺的愛,你錯誤的愛會斷送孩子。只有管教孩子體會不到你的愛,內心就想不出你期待的愛,他不會愛你,也不會愛其他人。兩者要平衡。失衡或者錯誤的管教會養出弒母失控的孩子。
1.孩子在小的時候一定要讓他明白一個道理,這個世界是有規律的,需要守一定的社會規則。同時這個地球免費提供給你可以生存的空氣,水,各種供生存的歡迎,愛你的父母家人和老師,應時常懷著感恩的心,溫柔以待周圍,並且知道自己生命的可貴,知道感恩、珍愛生命並且又知道規律的孩子會長出上進心。
2.給孩子充足的空間和便利,養成愛閱讀,愛學習,愛溝通的習慣。大量的閱讀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會變得自信,有內容和其他孩子溝通。愛閱讀的孩子學習成績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至於學習:當孩子真的不會時請家長不要呵斥,盡力幫助同時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3.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潛力,家長和老師起到引導作用便好,孩子最終會成長成人要獨立面對問題,所以不要以你溺愛為名,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4.陪孩子一起玩耍,玩耍是你類似於半個家長和半個朋友,快樂的記憶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5.給孩子底線,什麼事情絕對不可以做,什麼事情做了會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和生活。界限思維讓孩子在這個世道中知道可為可不為
先介紹這些,當然還有很多,希望對您有點幫助,在愛和管教中祝您和孩子都幸福
-
3 # 教育閒人
小學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正確的坐姿,上課認真聽講,自動自覺認真獨立地完成作業,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等。好的生活習慣主要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包括自己穿衣鞋冒等,自己整理自己的用品,還要幫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等等。總之,小學階段把習慣養好了,以後升上高一級的學段學習的時候,就很輕鬆了,家長也不用那麼操心了。
-
4 # 技能寶貴
在對小孩進行行為養成教育時應該避免或者注意的幾點:
注意一:害怕抬高標準
如果你以前制定的對孩子不良行為的懲罰措施(比如不讓他看電視)沒有效果,你應該考慮換一種更為有效的方法。想出一種你的孩子討厭做的家務,例如洗碗,把這個作為對他的懲罰措施。或者禁止一項他喜歡的活動,例如騎腳踏車。這也許聽起來很苛刻,但是結果是十分有效的。
注意二:大聲吼叫
雖然對孩子大聲吼叫會讓他很快安靜下來,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讓他聽話,請降低你的聲音。一位爸爸教導他四歲兒子的時候總是蹲下來面對面的跟他輕聲說話,“這樣的教導每次都很奏效。”他說。
注意三:忽略孩子的情緒表現
無論是噘嘴、握拳、還是瞪眼,孩子習慣用某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試著瞭解孩子的這些表達行為,對他指出他的行為,建議他用其他方式幫助自己轉移情緒,先思後行。對他說,“我看到你在踢自己的腳,你一定在生氣吧,為什麼不去跳跳高呢?”
注意四:糾正每個小錯誤
經常挑錯會讓孩子感到沮喪,反而無法改進他們的行為。有時候應該讓孩子認識到什麼是他們應該自己承擔的事情。在最近的假期中,一位父親換了個角度看待女兒不聽話地把玩具狗扔出了車窗的事情,他說:“失去玩具狗後她非常傷心,但是她也學會了要好好對待自己東西。”
回覆列表
所謂養成教育是終身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葉聖陶老先生曾這樣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是養成教育的具體體現,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年齡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知道學校的規章制度,懂得一些行為常規,但從總體上說,對常規的認識和領會不深刻、不徹底;動作行為不到位、不規範,所以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一、 提高認識,強化校規校紀,規範養成教育
所謂“知為先、行為後”。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我校把開學的第一週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週,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宣讀或解讀《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校規、校紀,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並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紀、班規。如:上下樓梯靠右側通行;不在樓道內大聲說話;不在校園內奔跑、追逐;堅持課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課前準備;上課積極參加討論;作業要及時完成、不欠帳;課餘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注意讓學生明確怎樣做,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麼對,什麼不對。
二、 強化訓練,反覆抓、抓反覆,勤督促,形成習慣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只停留有內容上、宣傳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百說不如一練,百鍊成鋼。有些行為習慣必須在強制性的訓練下才能得以養成,也就是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訓練。我校為了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反覆進行行為的訓練,從頭抓起、從小事抓起。如:行隊禮的訓練、整理書包的訓練、讀寫姿勢的訓練、上放學站排進出校園的訓練、培養學生在樓道里右側行走不大聲說話等訓練。
俗話說:“養成一種壞習慣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種好的習慣需要一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
2 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積年累月才能達到目的。我校為了使學生真正的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強化,反覆抓、抓反覆,要求教師勤於督促並嚴格按照《中小學生的行為準則》規範學生的行為。平時發現表現不好的學生、經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學生,我們的教師都會用一種正確的態度指出他們的不足,幫助他們及時糾正。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時,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反覆督促、絕不放鬆的態勢,即使遇到學生出現了反覆的情況也沒有放棄和氣餒,孜孜不倦的、不厭其煩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化外來的強制性的行為轉化為內在的自覺的一種行為習慣。
三、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引領養成教育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裡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一個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後面,當他轉身時,發現他不滿8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的腳印,並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印!”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有道是,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因為在小學生眼裡,自己的老師是神聖的,永遠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物件,老師的舉止經常滲透於學生的言行。比如,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裡、操場上有了垃圾,同學們卻視而不見。那麼我校的教師們身體立行,從自身做起,伸伸手、彎彎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在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同時,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亂丟垃圾的害處:不但影響校容、校貌,而且還容易滋長寄生蟲、病菌,漫延、傳播傳染病等,會給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使學生們在認識上有所改變,進而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逐漸養成無論在操場上、還是教室裡、還是在大街上,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隨手把它揀起來的良好衛生習慣。久而久之,同學們就會感受到保護環境和愛護環境的快樂,也就是伸伸手、彎彎腰,舉手之勞而已。同時還會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帶動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使全社會的公民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愛我家鄉,提高和增強全社會公民的環保意識。
四、 建立家、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
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說,學校是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社會是養成教育的第二課堂,更是養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臺。
首先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情感。透過家訪、家長學校、家校互動卡及家長座談會等對家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作法:如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不讓孩子沉溺於遊戲和進遊藝廳、讓孩子學會自理、對來客要有禮貌、不亂花錢、不亂吃小食品等,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和規範學生,學生放學回家後,明確告訴家長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斷督促和強化中,防止他們壞習慣的滋長。這樣,家長和學校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就達成了共識、達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進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我校積極協調與社會的關係,定期邀請相關的領導、模範人物來校做報告,開展幫教活動;同時聘請校外輔導員做法律知識講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講座。進而要求學生:在校爭做好學生、在家爭做好孩子、在社會爭做好公民;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並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參觀、去實踐、去體驗,使學生在實際體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如組織學生參觀農民畫館、南照山烈士陵園、北大營軍營,到社群、到街道參加公益事業勞動等,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但增強了社會的責任感,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公共道德觀。
五、 樹立先進典型,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
在養成教育中,樹立先進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意或無意對錶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和暗示,促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榮譽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比如:開展“優秀少先隊員”評選、“文明守紀好少年”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