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魚肥稻香

    棉花油,我見過,也吃過,根本不是人吃的油,我敢說,沒有人會吃第二口,很難吃,油下鍋,好大煙霧,好難聞,也不能用來炸食品,因為炸食品,馬上就黑,裡面都是生,不會熟,我為什麼知道,也是第一次見到,讀初中的時候我跟我老媽做過食油生意,專門賣農村菜油,菜油都是榨油房進來的,因為城市裡吃不到純菜油,開始時候很好賣,一天賣五六百斤,很賺錢,賣一個多月,後來也不好賣了,榨油房老闆參假,發現賣的人也多了,參假比較多,聞起來很香,因為假有在下面,別人只是真純油上面放一點點,根本聞不出假油,只要一下鍋,好大的煙霧,菜很難吃,根本吃不下,

  • 2 # 雨真迎貴

    我們老家管棉花叫(娘花),管棉花籽油叫做(娘花籽兒油),我小的時候在老家吃過棉花籽油,棉花籽油就是收回棉花之後,取出來棉花的籽用來榨油,榨出來的油就叫棉花籽油,含棉花籽的棉花叫籽棉,把籽棉花送到農村的軋花廠,經過軋花機加工之後的棉花應該是叫皮棉,軋出皮棉之後剩下的就是棉花籽,棉花籽油初榨出來的油叫黑油,學名應該是叫毛油,經過精加工精煉的棉花籽油,才是真正的棉花籽油,與其它的植物油是一樣的,晶瑩剔透沒有了特殊的味道,過去我們在農村老家吃的都是毛油,也就是我們農村俗稱的大黑油,這毛油的顏色是黑的乎的很稠,乘黑油的瓶子底下常有一些有渣子類的殘留物,過去農村都是用這樣的毛油來炒菜,用毛油炒菜的時候,會冒出很多的黑色的煙霧,而且毛油燒熱以後會有很多的小氣泡沫兒,毛油的味道不怎麼好聞,多少都會帶些很油膩的感覺,還有些辛辣的哈啦味兒,過去農村窮的時候,大多都是吃這種黑棉花籽油,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人吃這種毛油了,至於那些經過了深加工,精煉出來的精棉花籽油,我就不想多說什麼了,謝謝!

  • 3 # 使用者113199433044

    三十年前魯北大面積種棉花。一個縣好幾個棉油廠,都是國企。供銷社有棉花收購站。棉農拿著賣棉花的單子到棉廠或棉油廠代銷售部對換油

    。那時候沒有買油吃。飯店廚師用棉花油炒菜。他說用棉花油做的菜氣味好,現在我吃的棉花油。這些棉花油從新疆運來的。

  • 4 # 漫行草木間

    棉花籽油在我老家也被叫做“衛生油”,那是我小時候主要吃的食用油之一。我老家屬於魯西北棉花種植區,之前家裡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吃棉花籽油的。相對而言,它最便宜呀。近年來慢慢過度到大豆油、花生油了。

    棉花籽油的特點

    棉油顏色相對深些,打眼一看,小時候見過的那種油坊打出來的顏色有些點兒暗黑。聞起來比大豆油要香,但是比花生油的味道就差了。

    不過好像是八九歲的時候,那時候說是棉花籽油吃了對身體不好,因此農村老家都改換大豆油,吃得可不習慣了,還記得小時候的冬天,大豆油進鍋時的那種豆腥味兒,聞著受不了。

    棉花籽油為啥被否定

    棉花籽油為啥後來被否定呢?有人說是那幾年棉鈴蟲氾濫,棉花用農藥特別多,農藥喂出來的棉花打油,自然對身體不好。再者後面棉花面積大量減少,棉油也就少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兒。

    後來慢慢知道,棉花籽中含有致人不育的毒性物質——棉酚。棉酚是一種黃色色素物質,有一定毒性,長期攝入對人的血管、神經等容易造成不良影響。最通常的影響就是容易造成不育。

    煉油過程中把控不好的話,棉油中棉酚含量高,棉油品質也就差了。農村的老式煉油坊,對於棉酚的祛除自然是掌握不好,也因此棉油的食用慢慢少了。後來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也就選擇吃被定義為一級油的花生油了。

    隨著工藝的發展,棉油的精煉過程中,對於棉酚的祛除更先進了些,好的衛生油中棉酚的含量也把控的相對安全了,因此棉油依然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

    不過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是以吃飽為主,對於食用油的選擇不再單調了,故而吃棉花籽油的比例不似過去那麼大了。

  • 5 # 濟南虎子哥

    我們那裡(濰坊)以前一直都是吃棉籽油的,基本沒有其他的油。

    棉籽油的特點是比較濃稠、炒菜吃很香(當時的感覺,吃了近二十年的棉籽油,從八一年到濟南就不吃了)。

    現在很少有人吃棉籽油了,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種棉花的地方少了,不種棉花了,也就沒有棉籽油了(我們那裡已經好多年不種棉花了);第二,棉籽油影響生育,特別是對男性。

  • 6 # 原創詞曲作者

    我來說吧,我最有資格說這個話題。小時候我們那裡剛包產到戶時,百廢待興,農民尚無經濟意識。我老家在黃河故道南側,冬天一片白茫茫的鹽鹼地,一年裡種什麼莊稼都不成。因為包產到戶了嘛,人們的積極性很快就提高了起來。於是,有人試著種植了棉花,發現棉花有抗鹼能力,有收成。當時應該是1980年後吧,農民種植的棉花只能賣給供銷社,而供銷社只收購皮面。農民就有了棉籽,發現棉籽油也能吃,畢竟當時農民的生活非常貧困。覺得有棉籽油吃已經很好了,自己家能炸油條吃覺得是很幸福的事,偶爾吃一次還會給鄰居家送點。後來生活就慢慢的好了起來,就有人說出了棉籽油會導致不孕不育的說法,再後來也證實了確實是這樣,隨著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就沒有人再使用棉籽油了。但仍然記得第一次在家吃棉籽油炸的油條時,那種幸福感和驕傲感簡直是像做夢一樣,至今難忘。那年我十二歲。

  • 7 # 鄉村黑嫂

    這個問題將勾起很多人的回憶,黑嫂小時候,記得家裡全部都是棉籽油,而到了現在,家裡吃的全部都是花生油,這是明顯的變化,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我們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明白兩點,有了這兩點供參考,大致也就明白為什麼現在吃的人少了。

    一、以前為什麼吃棉籽油的多及棉籽油的特點

    這裡面又可以闡述出幾個小問題,咱們在這裡一併說明。

    黑嫂記得小時候,家裡一共有四塊田地,這四塊田地裡種的全都是棉花,不光是黑嫂家裡,周圍的村民也都是種的棉花,而我個人對棉花田裡的農活又非常討厭,比如“剔苗”、“施肥”,“捉蟲子”、“掐花尖”、“摘花桃”、“剝花”、“拔花材”這一類的,特別的繁忙。

    從種下就沒有再閒的時候了,而且一直忙到冬天,秋天拔下來,上面還帶著不少的青花桃,放到地邊上或者坑邊上,慢慢開了就得去摘或者弄到家裡再剝,深秋已經冷得受不了,還得早上趁著有露水去,要不然棉花會沾上葉子,不乾淨。凍得手通紅,家裡人不給我買一斤油條,我是不會去幹的。

    榨好油後,家裡人通常會榨兩次油條和丸子來慶賀豐收。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是這樣,棉花可以賣,籽可以榨油,而且病蟲害也少,全村都種這個,家鄉鄉鎮上也有收棉花的棉花站。

    既然家家種,那就是家家吃這種油,棉籽油相比其它油,顏色更深一些,比如大多植物油呈黃色,而棉籽油則是發黑色。聞著有青花桃的氣息,是種特別的味道,容易沉澱油渣。現在技術提高了,所以有了“棉清油”,也就是油再沒有渣子了,應該是榨時就給過濾掉了。

    二、現在為什麼吃的人少了

    一個最大的原因,是現在種植棉花的少了。以前是家家種,人人種,是當經濟作物來種的。現在我們這邊的農田裡基本上看不到種這個的。比如前段時間,我去孃家時,孃家人想讓種點棉花,說想做幾條新被子。

    現在農民種棉花,大多是家裡孩子該娶媳婦了,需要新被子,或者誰家想做新被子了,那麼就種上幾分地的。

    種這麼一點,得到了棉籽大多是直接賣掉的,也不值當得榨,況且現在油的種類太多,我們這邊現在是每家都要種花生,目的就是為了榨。我去年種了一畝半,榨出的油送了好多給人家,而且家裡還有好多。

    就營養價值來說,棉籽油的營養價值是沒有花生油高的,但人們現在動不動就三高,其實吃點棉籽油也挺好的。但如果想吃,就需要去特別的地方買,而且還不一定能買到真的。

    所以,現在吃得少了,主要是種植這個東西的人少了,農民種地很樸實,要不能掙錢,要不能顧吃。如果能兩者兼顧,那會更加好。就我們這邊來說,花生做到了兩者兼顧,而棉花做為以前能兩者兼顧,到現在的無人種植,已經被我們這邊的人淘汰。

    總結:大批量的人吃棉籽油已經成為歷史,隨著新型農作物和興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棉籽油以後可能會成為人們為預防營養過剩而吃的一種油,可供選擇少是那時候人們吃這種油的主要原因。但我們還必須要說,棉籽油見證了農民生活的變化和農村生活的提高。

  • 8 # 不會游泳的魚兒呀

    農村以前窮,吃棉花籽油,俗稱 棉清油,油色清亮,無香味,炒菜泡沫很多。不適合炸東西。有時候放一點油,一鍋的泡沫。

    吃了也沒什麼感覺,據說是對肝臟和腎不好,有毒性,但在那個吃飽都難的年代,有油總是好的。

    農村老人還吃過煤油,聽說過沒,就是點煤油燈的那個油,有股味道,但是饞了就少放點炒菜。

    我爺爺在世時就吃過那個。以前煤油2毛錢一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用表如何區分火線和零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