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芳的隨拍
-
2 # 昆倫山人
我來講一個小故事或許能啟發你:
我的媳婦和她婆婆前段時間也相互不過招,但孫子嘴很甜,進出都問爺爺奶奶好,晚上都要來一句爺爺奶奶晚安。我常常表揚孫子。
有一天婆婆突然昏倒了,媳婦趕快抱住婆婆賠不是…
此後,婆媳關係好了,常常有說有笑。
透過這件事我覺得:
1、一般來說,家庭老人都不會先向兒女認什麼錯的,也就是說:不低頭在小的面前。
2、作為小的,應主動對老人擺龍門陣,親近老的。老的心總不是鐵板一塊,誰家老的不願兒子媳婦好呢?
3、建議你趁著你孩子對奶奶撒嬌時借表揚孩子獻個殷勤,一次不行二次…你婆婆一定會買帳的。
因為孝敬父母是做兒女的一種美德;做媳婦的倒不全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但對老人禮貌,正確理解老人,和言悅色對待老人,也是應該的。
-
3 # 為善永恆
那就隨孩子去老奶奶吧。畢竟有血緣關係,血濃大於水。只要婆婆喜歡孩子對孩子好,不要強制孩子和奶奶不在一起,這樣孩子大了懂事了會記恨你,大人之間的事別參合到孩子身上。
-
4 # 風中雲31071641
我覺得孩子去見奶奶很正常,就算你和婆婆不和睦,也不能阻礙孩子和奶奶的親情,孩子自己願意去,說明奶奶和孩子的關係處的不錯,你就不要干涉了, 至於你和婆婆怎麼相處,你自己看著辦 ,婆媳矛盾自古以來說不清楚, 做到為心無愧就好,人人都會老,且行且珍惜!
-
5 # 鵬鶴躍翔風輕雲淡
你的心病好大呀,你的婆婆和你的一家人都是一家人,為什麼不往來呢?事情需要反反覆覆的想一想。
你也有孩子,你以後也有第3代,假如你的孩子或者你的孩子的物件,不讓他們的孩子和你交往,你會什麼感覺呢?
做人做事都要講理,你覺得你的事做的有道理嗎?如果你覺得沒道理,為什麼不更正呢?你的家庭需要天倫之樂,而不是像你這樣弄的家庭關係亂七八糟。
-
6 # 4910xing
你不和婆婆說話,本來就不應該。還不讓孩子與其來往,你這種教育方法是錯誤的。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解決不了,趕快糾正你的錯誤做法,不然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
7 # 暮春之夜
那說明你婆婆對小孩可能還行,我公公摳門,帶小孩出去從不買東西,說他沒義務,但是要求小孩必須跟他親,小孩都不理他,他硬拉,小孩也不理的,更不會偷偷去看
-
8 # 快樂老李10
你不和婆婆說話是給自己的老公出難題,孩子去說明你的孩子很懂事,你不要阻止他,就全當沒看見,他們是有血緣關係的,同時也說明你婆婆不壞,在孩子的行為下你應和婆婆和好,別讓孩子為難。
-
9 # 陳穀子雜貨鋪
多少年來,惡媳惡婆的天敵之稱,只所以能繁衍生息,世代相傳,正是有這樣的人一代代的接力,教化著孩子,從小灌輸敵視他人,怨源相報的惡果。
多大的仇恨,非要去做些割斷親脈的絕情事呢?沒有仇,也沒有恨,反而是前世有緣,才會使你們成為了一家人,有了婆媳之間的親情關係。既然是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為點兒瑣事有些矛盾,太正常了,哪家的成員之間沒有摩搓,哪一家都是事事如願的?可以說沒有,只不過自家不知他家難罷了。
不管與婆婆之間因為什麼事兒不和,都不應該以母親的身份,去左右孩子的行動,如果多次強性干預阻止孩子與奶奶接觸,在孩子心裡,既是不敢明裡和你抗爭,你這個母親的形象會在孩子心裡打折,不是個合格的母親。
俗話說得好:不看人對我,先看我對人。在婆媳關係不好,起因問題岀在哪兒,難道結婚時就有矛盾了,總不會吧。所以,拋開晚輩長輩之分,在外邊的同學同事,朋友之間的交往上,往往的觀點也不一樣,那又是如何相處的呢?反過來說,強調別人對自己的態度,自己又想過他人的感受嗎?
當然,有些老人確實有論資排輩,擺弄輩分的觀念,不管什麼事兒都會撗叉一槓,多嘴多舌的,實際上又沒個決策權,知道說出來沒用,但還是要說出來。正是如此的多事好事之舉,招來年輕人的不滿,厭煩引發矛盾。
僅僅是老年人話多,心底並無惡意。一點兒小的隔閡,憋著氣認為自己是長輩,賭氣要對方先低頭,對方不認,長期的僵持,形成了怨恨,結下小仇。日常生活中互不相讓,本來對方無意思的行為方式,一方認為是針對自己,對方在指槡罵槐,忍不住時,會接上火……
惡婆遇到惡媳的家庭很不幸,幾乎是雞犬不寧,何時了?簡言之:壓火忍讓,培養個人容量,增強個人修養,做一個與人相處和美的女人。
《網路圖片》
-
10 # 天馬4365
說明不是個賢惠的兒媳婦兒,如果以後你的兒媳婦,用同樣的態度待你,你有何感想?屋簷滴水,點點都不會走移的,你以後會有報應的。
-
11 # 雪兒飄飄
提問題的你,你好!我認為,你為什麼不和你婆婆說話呢?你的婆婆,生養了你的愛人,你愛的人又是你一生的伴侶,就憑這恩情,你就應該選擇和婆婆說話 ,並且要好好說話。
你的孩子和你的婆婆是祖孫關係,有著割不斷的血緣之情,你當然不能阻止你的孩子和你的婆婆來往。並且還要支援你的孩子和你的婆婆來往,這樣孩子的生活會充滿來自家庭的滿滿的愛。如父母之愛、祖孫之情等等,孩子在這麼多愛的氛圍中成長,其樂融融。所以,你不但不能阻止,還要讓孩子光明正大地去見孩子的奶奶,這樣你也快樂,你的孩子也快樂,你們都快樂生活,多好啊!
-
12 # Sunny伊人
不讓孩子看奶奶,這點你做的不對。你和婆婆鬧矛盾是你倆之間的事情,不能牽扯到孩子。俗話說上行下效,如果以後你的兒媳婦也不讓孩子和你來往,你又作何感想呢?
我覺得你應該把你和婆婆的矛盾焦點都告訴孩子,讓孩子來給你分析一下矛盾的形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也許在當時是矛盾,過後時間長了也就淡化了,都是小事情了。再說孩子也能分辨是非啊。沒必要阻止孩子去看奶奶。
畢竟她是孩子的奶奶,只要她對孩子好,不溺愛不嬌慣孩子,我覺得你還是讓她多看看孩子吧。這樣婆媳倆的矛盾也許能緩和一下吧。
-
13 # 灑脫餃子Q
現在這個社會,婆婆和兒媳的關係,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總感覺沒有自已親姑娘親,老人常說隔一層肚皮差一層山,一點都不假,但為了和兒媳搞好關係,我就把兒媳當親姑娘對待,有時甚至比親姑娘享受的待遇還高,我的兒媳對我非常尊敬,媽長,媽短的叫著,我心裡暖洋洋的!但這裡提到婆媳關係不好,不說話,還不讓孩子去看婆婆,這兒媳做的就不對了,什麼事要謙讓婆婆,把產生的矛盾,要解開,我想你婆婆也是個通情答理的,會和你好起來的!
-
14 # 新新向容147
你和婆婆之間的事,是大人之間的事,不能不讓孩子去看他奶奶。如果這個事處理不好,會把一個好好家搞亂。也影響孩子的成長。
-
15 # 李正生
回答問題
題主說《我和婆婆不說話,也不讓孩子和他來往,可孩子偷偷去,我該昨辦?》
我談兩點看法。
首先談談婆媳關係問題。這是個家庭親情,感情方面的問題。因為題主沒有描述婆媳因為什麼不說話,很難判斷誰對錯,可我覺得,婆媳關係不好,不應影響孫子與奶奶的親情,就這一點,我有不同看法,血源關係,是天性,你不該叫孩子與奶奶不來往。這就是你的不對。
其次,我談談你該咋辦?我建議你應該透過孩子,與婆婆合好。你想想,你與婆婆關係緊張,你愛人在中間多難受啊!這邊是愛人,那邊是老母親,家庭不快樂能幸福嗎?婆婆畢競跑不過你,叫老人省些心吧。叫丈夫,少難受吧。最好辦法,就是你找個機會,與老人和解關係,這是聰明,懂事的兒媳婦!你能做到嗎!這是我的二點看法,供參考。
-
16 # 你我相識是惜緣
你是二百伍,也讓孩子二百伍,真是天大的笑話。
大人之間的矛盾,強加給孩子別站錯隊。孩子本身無錯,一方媽媽,一方奶奶,選擇誰都是錯誤,放棄誰都不捨得,這樣的答題真的大難為孩子了。
孩子顧慮你,又想奶奶就偷偷著看一眼,你當媽的卻不知道怎麼辦?
自私的媽媽,你想過婆婆和孩子的感受嗎?你有沒有把老公放在心上。
別忘記,婆婆還是老公的媽媽。
軟弱的老公,聽老婆的話,偷偷帶上孩子打婆婆一耳光吧,這樣你老婆會高興的。
婆婆你快跑吧,打了也白打,清官難斷家務事,碰瓷也是一家人。
-
17 # 一強90594460
你給大家的資訊不多,我們不知你為何不與婆婆說話,其間到底你與婆婆發生了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你兒子多大了,為何你阻攔你兒子到他奶奶那兒去,是怕兒子受奶奶的不好影響,還是怕他的奶奶將你倆的矛盾緣由揭穿?或者你以此(阻攔兒子見他奶奶)來達到你“報復”婆婆的目的?你的如此作為,你的丈夫知道嗎?他持什麼態度?他在你們之間有否做些疏導,勸解的調解工作?這些情況我們均不知曉,所以不便做出是非曲直的判斷來。解鈴還需繫鈴人。但不管情況如何,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婆媳之間有些矛盾產生是難免的(舌頭與牙齒之間還時有“打架”)只要雙方都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換位思考,相互包容,以誠相待,互相尊重,沒有化解不了的矛盾。望你慎思!
-
18 # 裝米酒的瓶子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應該是父母人際關係的犧牲品。
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性格和喜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非完全關乎是非對錯。
首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有利有弊,有善有惡,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感受。不要輕視一個孩子的感知力,對外界給予的各種資訊,孩子有一種本能的正向反饋。他願意去奶奶家說明他接受到了奶奶的善意,並且回報以奶奶同樣的善意。你應該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高興,他有自己的判斷、自己的思想、並且知恩圖報。
其次:你不應該剝奪一個老人享受天倫之樂的權利,也不應該剝奪孩子享受來自奶奶的愛。你可以保留自己與孩子奶奶間的相處模式,但是記住哪怕關係再差,到了該盡義務的時候,請務必履行自己的義務,你在做,孩子在看。並且你今天所做的一切,有可能就是你和你孩子的未來。那怕孩子奶奶曾經對你做過很過分的事。畢竟孩子更容易接受到他自己看到和感知到的事情。
最後:站在自己的角度,孩子多一個人愛,多一個人照顧不是更好嗎?當有一天自己實在有事,顧不上孩子,需要臨時找個人託管,自己的奶奶不是最好的選擇嗎,至少會讓你對孩子的人生安全絕對放心。
總而言之,親情是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感情。擁有時,請務必珍惜。同時,保護孩子的親情。如果有可能,儘量讓孩子更多的去感受來自親人朋友之間的愛,一個在關愛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會成長為一個善良的人。
-
19 # 使用者李寶源
一家人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做到連孩子都不讓和爺爺奶奶講話,
但凡這種人都是嘴尖,皮厚,腹中空。
那家爺爺奶奶不寵孫的。還怎麼辦?先得拿鏡子照一下自己,做人一定的有分寸,不要因雞毛蒜皮的事鬧的雞飛狗跳,你也有老的一天。
即使公婆缺理也得靜下心來溝通溝通。
哎!我真不明白現在的年輕人。
-
20 # 如月微光
不知道你和婆婆有多大的糾紛,導致你不跟她說話。
不想過多議論你們的家務事,談談我的看法吧。
我的看法是你和婆婆不說話,那是你的事,但你不該阻止孩子和她來往。
說句老實話,無論你有多麼充分、充足的理由,你都不該阻止孩子和自己的奶奶來往,況且你也阻止不了。
除非你帶著孩子從此遠走高飛,有生之年牢牢看著孩子,再也不讓他們有聯絡,或者見面。
說一下我的建議。
你和婆婆不說話,那就不說吧,沒人強迫你。
你表面上依然可以不讓孩子和她來往,但別較真。
睜隻眼閉隻眼,偶爾叨叨兩句,過一下你的嘴癮就好。
你必須明白,雖然你和婆婆不說話,視她為外人,但她是孩子的奶奶,這是你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事實。
孩子跟自己的奶奶來往,天經地義,你作為兒媳不支援也就算了。
但如果你還強硬地要求孩子斷絕和奶奶的來往,那你就會成為眾矢之的,遭人詬病。
因為你這是典型的不孝加愚蠢。
你也會有老的那一天,換位思考,如果到時候你遇到了這樣的兒媳或女婿,你心裡能好受嗎?
都是一家人,別太強橫了。你對婆婆就是有天大的怨懟,也不該遷怒到孩子和她來往上。
說的再難聽一點,即便是婆婆有對不起你的地方,但她沒有對不起自己的孫子(孫女)。
心放寬一點,你們都是孩子至親的人,別讓孩子難做。
回覆列表
我認為,孩子去看婆婆很正常,你和婆婆之間有矛盾,不要把孩子牽連進去,說明孩子與奶奶還是有親情在,奶奶對孫子也不錯,儘管你不讓孩子與婆婆來往,孩子也會去看望奶奶,你就當不知道,不要去幹涉孩子與奶奶的來往,大人之間的事不要影響到孩子,實際上孩子也懂得誰對他好,他就對誰親,如果婆婆是一個惡人,那麼小孩也會遠離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