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氷218
-
2 # 阿海自媒體筆記
太累了,又要上班,還得上學放學接送孩子,本來上班就挺累的,放學後連跟孩子交流的時間都沒了,哎寶寶對不起你哦,
-
3 # 蟲媽佛系育兒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家庭幸福與否,我覺得取決於我們注重的是哪方面。
對於孩子的吃、穿、住、行等方面,我都不是很在意。
-
4 # 把書讀薄
世上,大概沒有普遍的規律,放在哪裡都好使的。
所謂規律,也是各有各的總結,各有各的適用條件罷了。
我不大明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怎麼就悲劇了,為什麼呢?
對孩子的全心全意去付出,這還錯嗎?
大概是想說,孩子就該放養吧?
放養,也有出息的,這是用事後的結果來看罷了。
可曾問問,放養的孩子,自己的感受如何?
不能將家庭的希望都壓在孩子身上,這是賭徒的行為,讓孩子承受父母的理想,承受一個家庭的希望,那是孩子不能承受之重。
反之,不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快快樂樂成長成才的環境,怎麼就悲劇了呢?
人生,不過是一個過程而已,勿以結果論成敗。
-
5 # 淅爸育兒記
這句話是對的,有無數的案例在印證著這一句話。可以說,這是當下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矛盾核心。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結果--溺愛溺愛是一種自私的愛,源自父母不捨得和孩子分離。
但在我們過去的年代,卻很少有父母溺愛孩子的情況,這是為什麼?
在過去,人們大都生活在物質條件匱乏的環境中,而人是第一生產力,所以普遍是多子家庭,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們除了需要爭奪物質資源,還需要去爭奪長輩的愛;
現在則反過來,物質條件相對充沛很多,在很多領域第一生產力的地位是機器、人工智慧,而家庭中的孩子越來越少了,許多家庭的結構是4+2+1,家裡6個成人,要去爭奪一個孩子或兩個孩子的愛。
溺愛,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溺愛分為兩種,包辦型和放縱型。包辦型溺愛讓孩子失去自我,放縱型溺愛則造就家庭中的王、社會的敵人。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結果--俄狄浦斯情節健康的家庭應該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親子關係放在第一位。
我們都會面臨兩個親子關係:與自己的父母,與自己的孩子。
當我們的父母把親子關係放在第一位時,那麼當我們成婚、成立自己的小家的時候,就會讓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最愛(兒子、女兒),此時父母就會和我們的戀人爭奪我們。
當我們把親子關係放在第一位,我們會形成過度關注孩子的情況,無形中給了孩子三重壓力(孩子自身,家長,學校),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而當我們習慣了以孩子為第一重心,那麼我們除了會忽略枕邊人之外,還會面臨著和我們父母一樣的情況:跟孩子的戀人爭奪孩子。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結果--失去自我現在的媽媽們,尤其是全職寶媽,需要面臨一個問題:自我價值。
我們從小被教育應該以讀書為第一目標,以後可以找到好工作,以實現我們的自我價值。而當成為一個全職寶媽之後,我們過去所學習的完全失效,連帶著我們實現自我價值,找到自我認同感的目標(工作)也失效,全職寶媽們就會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第一生命,成為第一順位的精神寄託。進而失去了自我:結婚是為了什麼?生孩子是為了什麼?因為孩子,我的生活全毀了。
健康的家庭,應該以夫妻關係為第一位健康的家庭,應該以夫妻關係為第一位,這在國內知名心理專家武志紅老師的書籍《家為什麼會傷人?》中被作為核心思想。
從家庭的組成順序而言,首先有婚姻(即夫妻關係),而後再有孩子(親子關係)。
每個人都逃不脫的三重關係
家是每一個孩子的第一任教育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先從父母、從家庭中學習到與人的相處方式。當一個家庭以夫妻關係為主,並保持和諧,那麼孩子就會學習到與人相處、與異性相處的正確方式。
而另一位著名的心理學翹楚:佛洛依德也提出過人的一生要都逃不脫三個關係:與自己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與戀人的關係。孩子最初就是從父母的相處模式中認知並學習處理這三種關係。
避免俄狄浦斯情節
俄狄浦斯情節,即戀母/戀子情節。同樣由弗洛伊德所提出,在心理學界應用廣泛。
當一個家庭中,父母以夫妻關係為第一重心,夫妻雙方各成為對方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理應如此),那麼當孩子成婚後,失去“第二順位”的感情寄託就顯得不那麼重要。
與原生家庭“斷絕關係”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家,即原生家庭(父母與自己),和新的小家(自己、伴侶、孩子)。在這兩個家中,愛與恨在不斷的傳遞。原生家庭決定我們的過去,而新的家庭則決定我們的未來。
原生家庭對每一個人都有千絲萬縷的影響,同樣也包括了對我們自己以及由我們傳遞出去給孩子的。
戀人,實際上是我們潛意識中尋求“重複治療”的選擇:
如果我們對原生家庭處於滿意的狀態,即現實家庭和理想家庭一致度較高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和我們性格相似的戀人;
如果我們對原生家庭處於不滿狀態,在原生家庭中受到過傷害,我們就會選擇和我們性格相逆的戀人;
之所以這樣做,是我們潛意識中希望心理創傷(或許更應該稱為遺憾)得以修復。
當我們把夫妻關係放在家庭中的首位,自然也就忽視了過去我們和父母的親子關係,當心理遺憾被伴侶所治癒,我們才能更好的傳遞愛給孩子。
淅爸有話說:健康的家庭猶如平地,讓孩子成長為參天大樹;扭曲的家庭由如懸崖,讓孩子長得奇形怪狀。 -
6 # 根本幸福
避免孩子長成巨嬰熊孩子的法則。
我們對孩子的培養成為百裡挑一的優秀孩子。採用的是自然成長法,獨立自主的應對方式。
現在孩子的狀況是:
男孩13歲多,16歲多的能力。
完全自我管控,自我安排,獨立應對問題。
參與家庭工作的分工,並承擔相應的家庭責任與義務。
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有頂天立地的精神的人。
-
7 # 東方G819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家庭大多是悲劇的,這句話看似牽強過重,但並不無道理。
以孩子為中心、什麼都圍著孩子轉、依從孩子、滿足孩子,這種家庭當然是極不利的不幸的,是極其有害的,也就是悲劇的。今年5月在湖南益陽發生了一件弒母案,25歲的陶某本來深受父母的疼愛,但由於成天迷戀遊戲沒得到很好的教管,養成了以我為中心的惡性。因網戀不成稍有不如願就遷怒於自己的母親,並不計後果地將親母殺害。這難道不是因縱慣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釀成的悲劇嗎?
去年3月四川自貢發生的弒母案,更讓人心驚膽寒。付白蓮為了騙保買房,先用電擊母親不成又用木板凳砸頭致母親死。電擊時其母並沒有為自己求生向兒求饒,而是一個勁兒地還在喊“么兒”。就是這樣一個視兒比生命還貴重的母親依然沒得到愛子的一絲憐惜。悲劇啊!教訓啊!
2015年7月北大弒母案的兇手北大學子吳謝宇,從穿衩衩褲起到北大高材生這一二十年中,不用語言來描述就可想像其父母為其花費了多少汗水和心血,播撒了多少愛,但最終也沒逃脫親兒殺親母的悲劇!真是縱慣出孽種啊!悲哀!
為什麼會有親情絞殺親情的災難出現?原因就一個:慣壞!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讓孩子輕易得來不珍惜,以為是應理該當,天賜福運。根本沒考慮所獲的不容易性,不懂得來得容不容易,不值得感恩不感恩誰!反而稍有不如意,稍有怠慢,就如犯了天條怒不可遏、歹心陡出、一殺為快!這是多麼深刻的教訓啊!做父母或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人們!
那些在學校不好好學習且胡來的學生,被老師嚴厲的教育,比如罰站、罰抄、罰掃、罰跑等帶有懲戒性的教育而仍不思悔改、還更變本加厲。出於教育目的,老師不得已給了象徵性的敲頭、揪耳朵、打手板等輕微體罰。家長得知後不問青紅皂白、一個勁兒地護著自己的孩子,什麼衝撞校園、毆罵教師、起訴教師、向學校和老師索賠等五花八門、烏七八怪的花招都使出來了。雖暫時維護了孩子的“利益”、得到了“臉面”,但從根本從長遠看卻是害了孩子!在他們心目中始終烙下“我沒有不對的!不對的是別人”的印跡。在家裡的“熊孩子”不是這樣產生和發展壯大的嗎?家長們啊,該醒醒吧!
-
8 # 心理學高大夫
感謝邀請!奉上讓您淚奔的精品美文,獻給所有的媽媽!家有兒子告誡的話:①孩子在你年幼的時候,媽媽儘可能給你最多的愛!又在你長大的時候,得體的退出。也許你還沒有完全學會獨立!但是照顧和分離,都是爸爸媽媽在適當的時候,必須完成的任務!( 身為人母內心必備的修為!)教你走路教你成人。適當的時候推你一把,讓你能夠更好的飛翔!②孩子媽媽明白,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適當的時候我們願意雙手托起,送你高飛。雖然我們很難割捨!既不能讓你感到童年的貧瘠,也不能讓你感到童年的窒息!孩子不求你完美,不用提爸爸媽媽爭臉。更不用替我們養老!只要你覺得健康快樂,生活有價值,爸爸媽媽就會感到無比的欣慰! 為我的孩子一生溫暖!朝陽!不失愛與自由!其實在每一個家庭之中,誰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呢?其實在現實教育面前,我們只能把深深的愛埋藏在心底。該退該進,該守該離?是由孩子成長時間段決定的!每位媽媽的休養!心痛是在所難免的!
回覆列表
我媳婦的觀點就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結果把孩子培養的以自我為中心,想要得到的必須得到,容易發脾氣哭鬧,任怎麼個哄法都是不管用,特別後悔,後來聽了個兒童心理學家的講座,專家觀點就是做一個60分的父母就可以了,懶父母培養出獨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