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88318925

    退伍兵為您解答!

    東吳有長江天塹,亂世之時吞併荊州,全據長江,則足以自守。但天塹從來只能用來割據和防守,若要進取則遠遠不夠。

    吳國的西部防線:宜昌防蜀、江陵江夏防魏,而且,這兩條防線,地利盡在對方(永安三峽、襄陽盆地),不聚集些兵力防禦是不行的,好在有水軍配合,但壓力不小。兵力投入佔總兵力的三成不為。

    淮河一帶,曹魏守壽春、合肥,東吳守濡須、採石,國界之間無險阻可憑依,魏退則唯有淮河,而後便是一馬平川到黃河,吳退則還有長江天險,但曹魏如若長期在江北屯駐,則東吳江東與荊州之間的聯絡則容易被切段,切斷後的江東難以持久。所以雙方都是退不得的。所以自2世紀20年代起,三國時代後期的大規模作戰都在這一線,吳國的兵力投入在這一線必須五成。

    採取的防禦措施,

    南方防禦長江,不需要把整個長江延岸都防禦起來,只需要在重要的地方設定崗哨就夠了。

    1、登陸作戰,需要大量的小船,因為有樓的大船吃水線深,是不能靠近岸邊的,會擱淺。因此如果敵人想要大舉進攻,就必須要召集大量的小船。

    2、大規模的登陸只能在少數幾個地方才能實現。渡江作戰,必須選擇在河面寬廣的地方,因為河道窄則水流急,小船掌舵困難。而適合一次橫渡數千上萬人的渡口,長江雖長,也就是那麼幾個。

  • 2 # 文舀

    公元279年,西晉發動滅吳戰爭,王浚率水師由益州出發,船帆浩蕩,旌旗蔽天,由長江上游直下,陸路由杜預配合,直搗建業。此時東吳設六道攔江鐵鎖,企圖封江。但王浚不為所動,用油焚燒鐵鎖,衝破阻攔,順江而下,吳軍紛紛敗逃,晉軍迅速進抵建業城下,吳主孫皓見大勢已去,掛出降幡,至此,建立59年的東吳為晉所滅,三國一統。此時正值280年。

  • 3 # 大飛熊騎士

    眾所周知,東吳最大的優勢就是長江天塹了,這條防衛線上,東吳水軍可以透過水路迅速集結,救援長江上被攻擊的各處要地,對防守來說十分便利。所以,當年孫權不惜背盟,偷襲荊州這處長江上游地區。曹丕三路伐吳,曹休,臧霸攻入建鄴附近,結果因為東吳援軍迅速雲集而功虧一簣。到了孫皓時代,蜀漢雖然已經滅亡,但是東吳依然擁有二十多萬軍隊,分佈在長江上中下游的各個要地,還收復了交州之地。因此,西晉要滅東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東吳長江防務的關鍵,歷來就是荊州的上游地區,因為東吳一旦受到攻擊,從上游水路東下馳援最迅捷。反之,敵軍佔據荊州,再順流而下也是一樣。所以,朱然父子,陸遜家族三代都在荊州鎮守。荊州的防守的關鍵就是江陵,如果把長江形容成一條巨蛇的話,江陵就是它的頭部,蛇無頭不行呀。而江陵的防務又由西面的屏障西陵(夷陵),江南的屏障公安等地組成。只是,蜀漢滅亡之後,東吳不得不加強西面防務,於是樂鄉,宜陽,夷道等地都成了軍事重地。而且,東吳還在水道入口處,暗中設定了鐵鎖橫江和大鐵錐,用以阻擋西晉水軍。

    但是,僅僅是這些準備,遠遠不夠的。當初,陸遜父子,朱然父子時代,蜀漢還沒有滅亡,荊州防務主要是在襄樊和北江夏一線。到了陸抗中後期,蜀漢一滅亡,形勢就緊張了。特別是陸抗經歷了“西陵之戰”後,更是感到東吳軍隊實力上的不足。所以,陸抗直到臨去世時,還上奏孫皓要求增加荊州防務的資源,結果自然是徒勞無功。陸抗去世後,接手陸抗部隊的兒子陸晏,陸景等人,又明顯缺乏戰鬥經驗和軍事能力。所以,東吳在荊州的防守看似很緊密,最終還是因實力不濟,準備不夠,被西晉各個擊破,節節敗退。

    西晉滅吳之戰,一下子分兵六路,其中五路猶如“五爪”,直撲長江天塹的上中下游地區,相當於按住這條“巨蛇”,使其不能鬧騰,彼此不能相救。然後,再由王濬率領從蜀中順流直下,最後直搗建鄴。東吳方面,先是派出丞相張悌,孫震,沈瑩,諸葛靚率三萬精銳對抗西晉淮南軍,結果被打得大敗。西晉王濬軍帶領蜀中水軍,燒燬鐵鎖,攻破江陵外圍的西陵,夷道,樂鄉等地,東吳將領陸晏,陸景,宗室孫歆等人先後被俘殺。隨後,王濬很快殺到建鄴,而孫皓派出的阻擊的張象部,也順勢投降了。

    由此,單從軍事的角度來說,東吳軍隊太依賴長江天塹,所以對西晉的進攻準備不夠充分。當長江天塹的優勢蕩然無存後,蜀漢又早已滅亡,外無強援,東吳上下很快就失去了抵抗力,最後被西晉統一。

  • 4 # 蘇沉船

    西晉伐吳之戰用“將要”來形容不太恰當,晉名將羊祜為籌備伐吳戰略,足足籌備十年之久,只因提案遭到荀勖、賈充等人反對,才持續多年未能實施,羊祜終在伐吳之前病逝,留下名言:“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

    後人簡化為“天下不如意事十居八九。”

    羊祜病逝,百姓為之墮淚,為其立碑紀念。

    那麼吳主孫皓採取了什麼防禦措施呢?他就沒打算防禦,而是主動出擊!

    吳寶鼎三年(268年)秋九月,孫皓舉國北伐,令左大司馬施績(名將朱然之子)攻江夏,右丞相萬彧攻襄陽,右大司馬丁奉、右將軍諸葛靚進攻合肥,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脩則、將軍顧容等率攻擊投降晉國的交阯叛軍,對晉國發起全面戰爭。

    晉派太尉司馬望率步騎兩萬趕往前線,荊州刺史胡烈率先擊退施績,丁奉等轉攻芍陂,晉安東大將軍司馬駿(司馬懿七子)率軍迎抵抗,丁奉強攻不下,隨著司馬望援軍即將抵達,只得撤走。

    晉將楊稷招攬交州叛軍,大破吳軍,擊殺吳將劉俊、脩則,顧容率殘軍退守合浦,孫皓各路部隊均失利。

    但這沒有制止孫皓的野心,往後數年裡,他年年向晉國發動戰役,有一次孫皓親征,還把母親及妃妾都帶上,彷彿想要直接把家搬到洛陽去,擾得晉國不得安寧。

    晉臣秦秀(秦朗之子,曹操的養孫)說:“以孫皓之虛名,足以驚動諸夏,每一小出,雖聖心知其垂亡,然中國輒懷惶怖。”就是指孫皓的舉動擾得中國(晉國)惶怖不安。

    與此同時,吳國南部的交州多年來叛亂不止,國內還頻頻有將領叛逃到晉國,若步騭之子步闡舉城投晉,一旦西陵重鎮落入晉國之手,三峽口門戶開啟,晉軍可由長江進軍。好在當時坐鎮荊州的是名將陸抗,成功平滅步闡的叛亂。

    西晉和孫吳當時的策略是反過來的,晉臣多反對伐吳,而是採取攻心策略不斷誘使邊境吳人投降,羊祜納降了許多荊州邊郡的吳國軍民。司馬炎同時派部隊由南中進入交州龍編(今越南北)與吳國叛軍聯合,騷擾吳國南境多年,憑著這些小動作消耗吳國的國力。

    孫吳卻一點不像弱國,不僅窮兵黷武,孫皓大興土木建設。當時有謠傳:“楚九州渚,吳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孫皓對此頗為迷信,對自己能一統天下深信不疑。

    就在孫皓的折騰之下吳國民變四起,晉將羊祜深知早已是伐吳時間,屢次上書請求出兵,都沒有得到准許。至到羊祜病逝,晉軍伐吳都是按照羊祜生前擬定好的計劃實施。

    吳國大戰略上對防守是非常消極的,孫皓為平定交州叛亂,調動了許多兵力南下,至晉滅吳之時,名將陶璜都還逗留在交州,沒來得及率軍回援。

    吳軍大體就分為荊州軍和中央軍,荊州軍主力分佈在江陵、西陵、樂鄉、宜都、武昌、夏口,六處軍事據點都是夾著長江防守,憑著天險之利使敵人無可趁之機。

    說到吳國在荊州採取西陵、宜都、江陵、樂鄉夾江防守的策略是來由已久,從周瑜奪取南郡起就差不多這樣佈置。後來陸遜憑藉夷陵(西陵)、宜都夾著峽口防守,靠自衛還擊的策略大破劉備。

    不久,曹真、夏侯尚大軍南下圍攻江陵,又遭到江陵的朱然、公安的諸葛瑾聯合抵抗。再到後來魏將王昶、王基南征,連攻江陵、西陵,均難以攻破吳軍防線。西陵之戰時,羊祜和楊肇率軍增援步闡,又被陸抗的防線擋下來。

    多個戰例顯示,吳國憑藉西陵(夷陵)、宜都、江陵、樂鄉(公安)四個點佔著天險之利。後來杜預即將伐吳,還必須用離間計調走西陵的名將張政,開啟防線的缺口,才得讓王濬的水軍在長江通行無阻。

    中央軍就是孫皓所掌控的禁軍,晉東路主將王渾攻吳時,孫皓是派丞相張悌主動率軍渡江迎擊,王渾派安東司馬孫疇和揚州刺史周浚進擊,並將吳軍擊破,張悌、沈瑩和孫震等戰死,七千八百多人,震驚東吳。

    同時孫皓還派陶濬率水軍前往荊州增援,但他從建業出發才抵擋武昌,荊州就已經淪陷,只得逗留在武昌。

    而吳國的荊州軍在杜預、王濬、王戎、胡奮四路大軍夾擊下頓時瓦解,杜預主攻江陵、樂鄉,王濬直破西陵、宜都,王戎和胡奮分攻夏口、武昌,使用原本相互呼應的長江防線都受到牽制,只得各自為戰,被逐一擊破。

    即是說孫皓根本沒來得及調整荊州的佈防,反倒是他主動調走西陵名將張政,給王濬的水軍開啟國防大門。

    吳國總兵力大約為二十萬,張悌、諸葛靚等率三萬渡江迎擊王渾,陶濬約有一萬人入駐武昌,他從武昌返回建業又向孫皓要了兩萬水軍迎戰,但部隊還沒出發就已經逃散,張象後率一萬水軍出發抵擋王濬。

    張悌、陶濬、張象的部隊都是孫皓從中央派出的主力,可推測孫皓的中央軍就已經接近十萬。

    由於孫皓把部分軍隊派往交州,由名將陶璜統領,還未來得及返回。荊州總兵力大約就只剩七八萬左右,分佈在西陵、宜都、江陵、樂鄉、夏口、武昌等重鎮。

    對吳國來說最好就是守住西陵、江陵、夏口、武昌四處,保障長江不被敵軍所控制,王濬這一隻部隊正是破解吳軍控制長江的關鍵,如果王濬的水軍無法插入長江深處,那麼晉國陸軍跨江作戰的風險可就大了。

    退一步說吳國無法守住江陵和西陵,那麼也應該死守夏口和武昌,昔年周瑜、劉備正是處於這個位置主動出擊迎戰曹操,大破曹操於烏林。

    後來南宋憑著名將高達死守鄂州(武昌),勉強讓南宋有苟延殘喘的機會。守住這兩處地方,至少能讓王濬水軍以及其餘陸軍不敢輕易打入吳國深處,雖只是讓吳國多存活幾年,一旦失去了荊州上游的長江,荊南和交州等同落入晉國之手。王濬憑著勢如破竹的進軍,令吳國殘喘的機會都沒有,王濬水軍一旦打到建業跟前,長江天險徹底瓦解。

    故而,孫皓於亡國之際,並沒有做出什麼有效反擊的佈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誰官大?九千歲魏忠賢為何僅僅做了秉筆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