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馳騁古今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分別是幹什麼的,隸屬於哪個部門。

    掌印太監全稱叫做司禮監掌印太監。司禮監,官署名。明朝內廷管理宦官與宮內事務的“十二監”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

    圖片一:魏忠賢像

    明朝宣宗時期,為了壓制內閣的權勢,明宣宗將國家決策分為“票擬”和“批紅”兩個部分,票擬是內閣官員擬定對事務的處理意見,用藍筆書寫,皇帝審批用紅筆,叫批紅。皇帝工作量太大,不願辛苦,就把這項權利下放到司禮監,由太監來代為批紅,設秉筆太監負責用紅筆批示處理意見。秉筆太監批示完後,由司禮監掌印太監來稽核,如果稽核透過,就用印交付內閣辦理;如果沒透過,就要發回重新批示。司禮監設掌印太監一名,秉筆太監數名。所以,司禮監掌印太監才是太監中的一號人物,擔任此職務的都是權傾天下的實權人物。劉瑾、汪直都曾擔任過司禮監掌印太監。

    圖片二:客氏

    《明史·宦官傳》中記載,明熹宗即位後,魏忠賢由惜薪司升為秉筆太監,天啟三年,又“兼掌東廠事”,當時的掌印太監是王體乾。

    《明史》還記載,“體乾避忠賢,獨處其下,故忠賢一無所忌”。王體乾的掌印太監一職,是透過熹宗的奶孃客氏運作得來的,而客氏和魏忠賢的關係不一般,所以,王體乾唯魏忠賢馬首是瞻,從負責稽核的掌印太監成為了只負責蓋章的小太監。

    圖片三:魏忠賢專挑熹宗做木工時奏事

    由於熹宗極端信任依戀客氏,魏忠賢又善於逢迎熹宗,每當魏忠賢在他玩興正濃時奏事時,他都不耐煩的說“知道了,你去辦。”甚至魏忠賢矯詔被告發後,因客氏的遮掩求告,熹宗都不了了之。魏忠賢獨掌大權,“一無所忌”,做掌印太監還是秉筆太監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麼區別。

  • 2 # 好史不死

    首先先給題主一個答案:掌印太監的官是大於秉筆太監的。至於權傾朝野的九千歲魏忠賢為何只做上了秉筆太監,那是因為當時的掌印太監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王體乾。雖然在編制上王大於魏,但由於王這個職位的來源是透過魏忠賢的相好的客氏運作得,所以他雖然帶著大帽子,卻甘心做了魏忠賢的小弟。這件事《明史》有記載:故事,司禮監掌印者位東廠上。體乾避忠賢,獨處其下,故忠賢一無所忌。再加上當時有規定,掌印太監不得提督東廠,對於愛出風頭的魏公公來講,覺得還是秉筆太監來的實在。

    下面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二者的職權大小。

    首先,二者的權力大小從字面上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一個秉筆,一個掌印。秉筆的是負責寫的,寫的內容能否生效,決定權卻在掌印太監最後蓋不蓋那個大紅戳。縱然你下筆千言,老子就是不批!也讓你的錦繡文章變成廢紙一張!

    此外,《明史》中也直截了當的寫到:司禮監,提督太監一員,掌印太監一員,秉筆太監、隨堂太監無定員。所以,從職位人數的配給上來說,肯定是掌印太監權力大了。畢竟越熾手可熱的職位,越是稀少。可以說在明朝,掌印太監就是“內相”,這個太監有實力可以和明朝文人的最高權力者的象徵——內閣首輔叫板。內閣官員在處理國家大事上,也只能“票擬”,寫寫自己的看法和態度,而最終一錘定音的卻是掌握“批紅”權的司禮監秉筆太監。

    而為何令人聞風喪膽的東廠的廠公卻一直不是太監中的老大來擔任呢?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明朝的皇帝大都草包和懶政的情況下,為何沒有淪為這些作威作福、把持朝政的大太監手中的“傀儡”,重蹈唐朝皇帝的覆轍?

    明朝的皇帝是奇葩輩出,懶惰無能者居多,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沒有遇到過手下權臣造反的情況,那是因為雖然他們在治理國家上無能,但在政治上卻極有天賦,每個皇帝都懂得制約與平衡的原則。這種帝王之道的價值觀指導下,拔高太監的權力就是為了制衡文官集團一人獨大。同樣吸取中晚唐時期太監專權的教訓,明朝的皇帝也在太監內部搞制衡,因而掌握決策權力的掌印太監是不可能再提督東廠了,必須把決策和執行權力分開。不然二者集於一手,皇帝還不分分鐘被架空。這就好理解為何一手遮天的魏公公會被十六歲的崇禎輕而易舉給廢了。

    而且一般情況下東廠廠公都是掌印太監的親信,雖然不能直接控制和掌握東廠,卻也可以變相“遙控”。掌印太監位於中樞,把那些得罪人的、見不得光的髒活、累活全交給東廠,讓他們直接淌雷,出了事情,讓他們直接躺槍背鍋。

    由於大都時候,掌印太監都是比較低調的,不像東廠廠公那般趾高氣揚、作威作福不可一世。而魏忠賢就是一個一直夢想著能出人頭地的野心家,他一朝得權,怎可能認得了錦衣夜行。所以他就不愛虛名,愛實權。手中有刀,手下有犬牙,雖然自己不是完整的男人了,也能感覺自己的雄性荷爾蒙在熊熊燃燒。

    因而他就扶持了一個“傀儡”上位,讓他做“虛位元首”,這就和二戰的時候希特勒一樣,不做德國總統,做德國總理。而且魏忠賢由於太受皇帝信任,再加上客氏的為虎作倀,他把一直把控東廠的掌印太監給反向控制,一舉改變了司禮監的政治格局,本來司禮監的扛把子,硬生生給變成只是掌管太監的“管理員”了,這也是歪打正著,讓掌印太監回到了自己正確的本職工作上了。

  • 3 # 朱言文史history

    第一點沒疑問,司禮監掌印太監肯定比秉筆太監大,前者是後者的領導。第二點,這才是魏忠賢精明的地方。

    根據《明史-職官三》記載,對司禮監的職務分佈是這樣的:“司禮監,提督太監一員,掌印太監一員,秉筆太監、隨堂太監、書籍名畫等庫掌司、內書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無定員。提督掌督理皇城內一應儀禮刑名,及鈐束長隨、當差、聽事各役,關防門禁,催督光祿供應等事。掌印掌理內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筆、隨堂掌章奏文書,照閣票批硃。掌司各掌所司。”

    看起來,司禮監提督太監似乎是這個單位的老大,其實不是這樣。因為提督太監只負責掌督理皇城內一切禮儀。刑名及管理當差、聽事各役,說白了就是管點禮節上的事情,真正的老大,還得是掌印太監。

    秉筆太監是幹嘛的呢?就是下面的官員把摺子送上來,皇帝沒有時間一個個批覆,就讓他們代筆,批完以後皇帝再看一眼,覺得沒問題了就頒佈施行。而掌印太監是幹嘛的呢?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蓋章。但是熟悉中國政治執行規律的都知道,辦事的都是小馬仔,真正拿印把子的才是大佬。秉筆太監只負責給皇帝寫字批紅,而他們寫的東西到底能不能發的下去,自然就看這個章能不能蓋下去了。

    明代有名的太監,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在司禮監待過;掌權的太監,幾乎都擔任過掌印太監。無論是早期的那些好太監比如金英、懷恩還是後來的劉瑾,都是掌印太監的著名代表。但為什麼魏先生不做掌印太監呢?這是因為他夠聰明。

    魏忠賢雖然可以稱得上是有明一朝最有權勢的大太監,卻實在是個目不識丁的大文盲。而要進入司禮監做一名秉筆太監乃至於掌印太監,有文化是必須的。

    這倒不是說有什麼九千歲老爺邁不過去的硬門檻,而是要批覆人家的檔案,你總得認字吧?不然那些文化程度極高的老學究們,甭說拐著彎的罵你,直接罵你祖宗十八代你也看不懂啊不是?

    所以,魏忠賢只能退居幕後,做一名權力不那麼大的秉筆太監,把掌印的位子讓給自己的狗腿子去做。反正自己說了也算數,手下的活就讓那些狗腿子幹去就是了,幹完以後讓他們給自己彙報一下,最後大主意都是自己拿。

    除此以外,還有一點就是魏忠賢夠精明瞭。他知道自己目不識丁,坐在那個位子上無論是能力還是口碑都不能服眾,那乾脆就扶一個勉強還能勝任的傀儡上去,既幫自己幹活還幫自己擋子彈,多省事?而與此同時,魏忠賢手裡一直牢牢地攥著一個位子,那就是東廠提督太監。

    有這麼一個負責搞特務工作的機構攥在自己手裡,魏忠賢就可以為所欲為地對自己的反對派進行鎮壓,至於那個掌印的位子,自己看得著就行了,沒必要真坐。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陳牧宇撰稿

  • 4 # 季我努學社

    《繡春刀》中的魏忠賢,他曾經出任過秉筆太監

    司禮監是明朝內廷中掌管太監的專門機構,下設掌印太監、秉筆太監、隨堂太監和提督太監。在這四個下屬的職位中,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

    影視劇中的劉瑾,他曾經官至掌印太監

    司禮監的正式設立開始於洪武末年太監機構的二十四衙門,司禮監是其中的首席衙門,自然也是權力最大的一個部門。明初廢除宰相,之後成立了內閣,內閣大臣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宰相職權的繼承和發展。權力滋生腐敗這個道理一直是明朝皇帝心中的一條紅線。所以在內閣權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為了壓制這種局面,有了“票擬”和“批紅”兩道程式。票擬就是內閣的處理意見,而批紅就是皇帝對於內閣意見的審批。隨著明朝後期皇帝的怠政行為,批紅這個程式就逐漸由太監代替皇帝來執行。而在司禮監中,秉筆太監就是負責批紅的,但是一切還沒有結束,因為批紅是否合格還要經過掌印太監的稽核,只有經過掌印太監稽核的奏摺,才可以蓋上公章進入到執行階段。所以說,能夠做到掌印太監這個職位的,可以說是走到了太監這個行業的光輝頂點了,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明朝太監因為和皇帝親近,所以很容易取得信任

    其次,兩者誰的權力更大一些還可以從職位人員數量上可以看出。在司禮監中,掌印太監只有一個,而秉筆太監可以有四個甚至八個。這就相當於今天的職場中,管理者總是少數,而執行者總是多數,因為執行重在分工中的合作,而決策重在策略的集中。

    所以由此看來,魏忠賢和劉瑾誰的權力更大已經有了結論,但是這只是從職位本身所賦予的權力而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來分析。

    參考文獻

    劉寶石:《明代司禮監對中樞決策之干預》,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曾添:《論明代皇權的重構、困境與衰變》,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呂曉斌:《嘉靖朝宦官研究》,山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建立男女平等的婚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