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笑嘻嘻
-
2 # 飛揚心理王老師
這是家長不懂教育孩子的緣故。
如果家長懂教育孩子了,就應該知道教育孩子通情達禮、知書達禮,也會知道從小教育孩子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道理。
在有些家長眼裡,他們認為從小聽話懂事的孩子是沒本事的,反而認為膽大妄為的孩子是有前途的,膽大敢做敢闖嘛。其實,在父母跟前膽大妄為、又哭又鬧的孩子,在外面外人面前不一定就膽大。況且,膽大算什麼呢?這個社會需要的是文化、知識和技能,光有一個大膽子只能闖禍罷了。
我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對家庭教育方面的諮詢接觸很多,很多家長不懂得從小教育孩子知書達禮,反而慣得孩子驕氣任性,到青春期時,孩子脾氣漸長,逆反了,再管也不好管了。而且到了青年時期,這樣的孩子往往會遇到很多人生麻煩,希望有些家長聞聽我言,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思路。
-
3 # 米媽談教育
您好。“為什麼現在有些家長把小孩子任性沒禮貌當做有個性,甚至鼓勵他這樣做?”現在這樣的小孩還是有的,也不在少數。問題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長身上。甚至可以說家長就是模版。我們能走過去告訴家長,嘿,你可不可以改改你的壞毛病?想想後果當然也就不會說出來,但心裡一定默默地表示不滿。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好像真的是束手無策,只能期待家長的改變。
前段時間還爆出兩個小孩在高鐵上一直吵鬧奔跑,家長毫無作為。最後只能是工作人員出面干涉。作為其他人來說,我們無法干預,更無法幫這樣的家長教育他的孩子。但我們可以做的是以此為鑑,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孩子。避免再給社會、給他人增加負擔造成麻煩。這是我們能夠做到,也能夠努力做好的。
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我常說,一個有自律性的人,永遠都不會手忙腳亂。當看到一些自己厭惡、反感的現象時,可以在心裡給自己暗示,我一點都不想成為這個樣子。這個樣子太LOW,太沒層次。那麼當自己遇到同樣狀況的時候,就會想起曾經看到的現象,想起自己對那種醜態的厭惡感,自然而然不會那樣做了。我們能夠努力做到自己不想成為的樣子,逐漸就會成為一種自律,也就是嚴於律己。而寬以待人就是對別人的包容和理解。即便我們知道她們明明可以阻止孩子,可沒有這樣做。那也不要太放在心裡去計較。人嘛,不可能跟我們想的做的都一樣。
二、給孩子樹榜樣。孩子最初什麼都不懂,他們是在不斷地模仿中成長起來的。有這種可以不顧他人感受在公共場合高聲喧譁、吵鬧的孩子,家裡一定有這樣的家長。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感受,而不顧他人感受。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那個樣子,那我們自己首先就要做個好榜樣。
三、告訴孩子,先管好自己。任何時候,我都會告訴孩子這句話,“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去管閒事之前,在我們還沒有把自己做的足夠好之前,一定是先管好自己,做好自己的。”
-
4 # 庭爸談育兒
不得不承認,這種型別的家長還真的不少。
這種型別的家長還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點,那就是護犢子。對於孩子的任性沒禮貌,看成是理所當然有個性,對於孩子惹下的禍,往往避重就輕,用“他是個孩子啊”來搪塞。逼急了,反而罵別人多管閒事,關你啥事。
看到這裡,大家也就明白了,這樣的家長,家庭教育的觀念與是非是很有問題的。
1、孩子的任性,是家長眼中的有個性。比如,在商場裡面,明明寫著商品不可觸碰,有些家長帶著孩子進來蹭空調,孩子在商場裡跑來跑去,爬上爬下,家長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反而覺得孩子膽子大,放得開,“真有個性”。而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慎受傷,家長反怪商場監管不力,沒有看管好孩子。簡言之,怎麼玩都可以,要是傷到孩子了,那一定是你們商場的問題,你們是怎麼監管的?
2、安全意識淡薄,是非觀念不分。不論外面是什麼場合,放任孩子表現。昨天晚上去吃飯,我接個電話怕影響別人,於是邊聽邊往餐館大門走,看到兩個孩子,大的4歲左右,小的2歲多。正站在門裡面(裡面開著空調,玻璃大門關著),大的孩子在推門關門,小的孩子把小手用力往邊上的門縫裡用力塞,我看了一眼都覺得心驚膽戰,萬一有人推門進來,孩子會被撞倒。如果小的孩子成功把手指頭插進門縫裡,而大的孩子正好關門,那手指不得夾斷?再看大人?坐在一個餐桌上,就看著兩孩子在那玩門,一點都不怕出事。
我要開門出去,還得瞧著小的那個孩子的手,防止他伸進去,我還叫他,不要把手伸進去!小的孩子愣了一下,等我開門出去打完電話要回來,看到兩孩子又繼續在玩門。
我真佩服這樣的家長,這得有多麼粗的神經,而且把公共場合當孩子游樂場。孩子要出事了,他們是不是得怪這個怪那個,唯獨不提自己的責任呢?
3、對孩子的無原則的嬌寵,就是在害孩子。孩子是張白紙,家長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複製到孩子身上。所以孩子身上呈現的問題,就是家長自身的投射。
如果孩子沒禮貌,你一定能從家中找到那個原型。如果孩子很任性,也一定有家長性格比較自我,。如果孩子很自私,那不用說,家長一定是源頭。
那麼,這樣的放縱與寵溺,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沒有是非觀念,不懂自已與他人界限,不會控制自己行為,最終帶著這樣的標籤與烙印進入社會。往往會在社會上受到重擊,不是什麼人都要讓著他,也不是什麼事情都是順著他的意。
你不教育好孩子,以後有的是人幫你教育。
寫在最後:家長要有正確的育兒理念和方法,在道德與責任、自我與界限方面,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起正確的標準。要讓孩子,先成人,再成材。
有德再有才,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肉體,那就很痛苦了。
-
5 # 萌娃囧爸
個性?什麼叫個性?家長搞清楚了沒有,不是耍酷叫個性,不是覺得自己比別人牛就叫個性。個性,從大意上理解就是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性格,而性格從心理學角度就那麼四個分類:膽汁質、多血質、抑鬱質和粘液質,當然還有其他的分類標準不細緻討論,而懂不懂禮貌跟個性完全是風馬牛不相關的事。
不懂禮貌純粹是教養問題,至於家長還鼓勵孩子這樣做,那隻能說家長自己就其身不正,三觀明顯有缺陷,所以才導致他會鼓勵孩子這樣。孩子在兒童階段,可以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縮影,他的性格特點、他的教養、他的行為舉止都會體現家庭教育的成果。做父母的行為乖張、不懂禮數甚至是囂張跋扈,孩子基本上也八九不離十;父母嚴於律己,知書達理,體現在孩子身上也差不到哪去。
俗語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樣的孩子不管是在學校還是長大到了社會到哪,都不會招人待見,這還是小呢,一旦再大點進入叛逆期了,你想管都管不了,人家根本不聽你的,再說他不懂禮貌本來就是家長教給他的,他把這些東西剛好還給父母了,他對別人沒有禮數,對待父母就不一樣了,作為父母受罪的日子在後頭呢,最終自食其果的機率應該是非常高的。
這些還都是小事,更有甚者,孩子可能以此為為基礎,長大後變本加厲,走上犯罪的道路也說不定,給他人乃至社會造成危害,到時候家長也必然會千夫所指,那個時候哭都來不及了,看你還嘚瑟。
-
6 # 裕如生活
家長把小孩子任性沒禮貌當作個性甚至鼓勵,這隻能是家長的問題了
1、家長不懂教育
現在很多平臺、自媒體等都在宣傳素質教育,認為應試教育已經泯滅了孩子的個性,家長要保護孩子原有的顏色。一部分家長缺乏兒童教育的相關知識,被此忽悠,所以縱容孩子的跋扈囂張,認為是在培養孩子的個性,而忽略了孩子還在學習成長階段。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個性,但卻需要正確的引導,任性沒禮貌絕不等同於個性
真正家教良好,有學識有見識的父母知道怎麼讓孩子能有更多增長見識的機會,發展孩子的特長,保護孩子的稜角。
孩子內向,就培養他做一個溫柔的人;孩子活潑,就培養他做一個Sunny的人;孩子倔強,就培養他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社群還能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都是能豐富孩子生活,對培養個性很有用的舉措
2、家長原生家庭
有可能家長受自己原生家庭影響,家長在自己的童年中得到經驗,從而又應用於自己的下一代。這部分家長自己認為目前的生活還不錯,便認為這是可行的正確的教育,卻忽視了時代的變化。80年代很多孩子的童年該是上山下河,放假了呼朋引伴,打個架也是家常便飯,但這樣的已不可能在複製。現在競爭壓力很大,家長的教育手段也需要學習,怎樣幫助孩子成長獲得更多又優勢,以在社會中生存是一個問題。
也有可能家長並不是不知道這樣不正確,但這部分家長或許在自己的成長中有過壓抑的童年,那麼對於自己的孩子便會寵愛放鬆管教,以補償自己,給自己心理安慰。但很容易變成溺愛縱容,從一個極端到達另一個極端。孩子在需要接受正確引導的年齡段野蠻生長,長大後卻不得不接受社會無情的修剪。
家長這樣做,不過是又毀了一個孩子的人生而已
3、家長不承擔教育責任
公共教育已經基本得到普及的現在,很多家長可能直接將孩子的教育完全託付給學校,以工作忙、或認為孩子教育是學校的責任而將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完全忽略掉。當孩子在身邊時,保證了衣食住行,其他卻不放在心上。孩子犯了重大錯誤被教育又責怪學校沒有教好自己孩子。
孩子任性,視而不見,等著學校教育;孩子“口吐芬芳”,視而不見,交給學校,這在旁人看來、在孩子看來就是預設鼓勵。孩子在學校接受到正確的教育,但在父母這裡沒有得到加強,反而退步,最終養成不好的習慣,形成不好的性格。這樣的家長是不合格的,但也是現在社會上常常能看到的一類家長
總之家長是個神聖的職業,需要的學問比其他職業多得多,如何做好一個家長,需要更多學習探討
回覆列表
因為第一,孩子的智商情商大部分來自家長的遺傳啊。第二,言傳身教,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俗話說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